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氧化碳的性质(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二氧化碳的性质

乐山市阳光实验学校

王明慧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三、教法方法

实验探究与归纳法、课堂合作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 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却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2个探究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所以,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碳酸不稳定性”时,我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生活,才能真正使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本节课在每个知识点的获得中,我都注重设计问题密切联系实际,是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趣味问答 引入新知 【导入】

谜语: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再请同学们深深呼一口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 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现在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刻不容缓的消防灭火,美味食品保鲜,久旱逢甘霖的人工降雨,这些都是神奇的二氧化碳的功劳。

今天,我们继续领略二氧化碳的神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重,能灭火,那么关于二氧化碳你还有什么猜想?

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我们来动手做一做:这是打和白醋反应生成的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向这个塑料瓶中迅速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拧紧瓶盖,用力震荡,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塑料瓶变扁了。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是啊,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还能设计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其他装置吗?

同学们,科学就是不断地猜想再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现在,我们又来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朵紫色的小花,放入这个同样变瘪的瓶子中,猜一猜,他们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咦?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了,

是什么使小花变红呢?你还有什么大胆的猜想?有人说是水使她变红,有人说是二氧化碳使她变红,还有的说是水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使她变红。同样,让我们怀着猜想和疑问去探索实验。向紫色小花上喷水,不变色,说明什么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将紫色小花放入盛有干燥的二氧化碳的集中瓶中,小花不变色,同样说明什么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最后,将紫色小花放入水和二氧化碳的变瘪的瓶子中,紫色小花变红了,这又说明什么呢?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产物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色。

那么,这朵花有什么秘密吗?其实,这不是一般的小花,它是喷了紫色石蕊溶液的小花,那,什么是石蕊溶液呢?他是一种化学试剂,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色。知道了这个秘密,聪明的你又进一步知道了什么呢?是啊,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酸——碳酸。刚刚的神奇变化其实是这种酸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可做了解。

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把变红的小花放在吹风机下吹干后会出现什么变化?咦?红色的小花又变成紫色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原来,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遇热就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了。你看,我们的科学是不是很神奇?

那么,二氧化碳的含量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呢?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0.03%,如果超过1%时,就对人类有害处;达到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人就会窒息,以至死亡。 今天我们的微课到此结束,但,科学的探究不断,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1·我们都知道,汽水里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喝汽水为什么不会使人致死?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恶化?

《二氧化碳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性质 教案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科学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