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班科学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5 15:01:0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班科学教案

树叶乐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形状各异的树叶。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将树与树叶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课前教师带领孩子们到花园中认识各种树,并捡些落叶。2.关于落叶树在秋天里,树叶发生颜色变化的多媒体课件。 3.画有槐树、梨树等树木的图片上贴好双面胶。

4.《幼儿用书》小班上,第10页-第11页、每人一支铅笔。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请幼儿初步了解秋天里部分树木的生长变化。秋天到了,大树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2.教师小结。

秋天到了,有些春天里开花的大树现在结果了,它们的叶子变红或变黄了,到了深秋,有些大树的叶子开始往下掉了。

3.请幼儿展示自己捡拾的落叶,并引导幼儿描述不同落叶的形状特征。

4.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树叶形状,尝试把手中的树叶贴在对应的大树图片上。

深秋了,有些大树妈妈的孩子小村叶被秋风吹到了四面八方,小树叶好想妈妈呀!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到妈妈吗?

5.教师引导幼儿用边线的方法完成《幼儿用书》小班上3,第10页-第11页的操作。

6.作业展示。

课后反思: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通过活动幼儿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各种树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并能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帮树叶宝宝找妈妈。

推荐第2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玩水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了解水的特性是不容易的。应该通过实验、操作,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特性一一显露出来,让幼儿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中理解水、认识水。

物质在水中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本活动旨在通过体验水的味道的变化让幼儿探究、了解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现象。采用变魔术的形式,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让幼儿在探索后通过标记记录两种“变”的方法,实际上是对科学探索方法的隐性引导,激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相同的结果。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充满好奇,积极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

2.通过操作感受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现象,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达出来。 3.愿意参加实验活动,对实验操作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标记图。 2.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尝试活动,导入主题。

1.让小朋友品尝白开水。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喝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 介绍:这是白开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白开水,身体才会健康。(很多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所以有必要在生活中经常提醒孩子多喝白井水,知道这样有利于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师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后将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

教师语言参考:我是魔术师,我来变魔术:“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 (用变魔术的方法能激起小朋友更大的兴趣,还可以不让他们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避免他们操作时都按老师的方法,没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用儿歌形式的语言实际上是让糖有溶解的时间。) 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告诉大家水变成了什么味道。 (让小朋友尝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每人一只杯子。) 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 根据幼儿的反应再次加入糖:用小勺取一点糖,放在杯子里,“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观察糖到哪里去了? 4.小结: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见它了,可是用嘴巴一尝就能尝到它的甜味。

二、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杯子,用白糖把淡淡的水变出甜甜的水。 (提供的杯子上可以贴上不同的标记,便于小朋友在二次操作时都认好自己的杯子,保持卫生。并提醒孩子:“轻轻地拿哦,太用力了杯子的肚子会瘪的。”) 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标记图表示出幼儿操作的过程。(空杯子一加糖一加水一糖水;空杯子一加水一加糖一糖水。) (科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用标记图展示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不同的顺序,同样的结果。) 3.小结: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变成了甜甜的糖水。

三、再次探索:变不同味道的水

1.谈话:你还喝过什么味道的水?是怎么变成的? 2.出示橘子粉、草莓粉: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让幼儿闻一闻、猜一猜。 师介绍:这是饮料粉,可以做饮料。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呢? (让孩子们看看、闻闻两种饮料粉颜色、气味的不同,激发孩子操作的欲望。) 3.幼儿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 (提示幼儿边操作边说“摇摇摇,变变变„„”的儿歌,让饮料粉有溶解的时间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溶解的过程。在小朋友交流水变成了什么味道时,由于每个幼儿放的饮料粉量不一样,味道就有不同;有的说甜甜的,有的说橘子粉酸酸的,都是表达了个人的感受。) 4.小结:淡淡的水中加入黄色的橘子粉,水就变成橘子味道了,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水中加入粉红色的草莓粉,就变成草莓味道了,甜甜的。

四、活动总结

淡淡的水中加入糖、橘子粉、草莓粉,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 活动延伸

提供食盐、咖啡、豆奶粉等,让幼儿品尝变成各种味道的水。也可以尝试把两种饮料粉同时加入水中,观察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品尝一下水的味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积木块、海绵、锯沫板、镜子、布娃娃等,\\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二)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四)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五)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延伸活动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水果、干果分类

活动目标

1、幼儿体验学习和操作的欢乐,丰富知识经验;

2、让幼儿知道水果、干果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它们都属于植物的果实;

3、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桔子;栗子;花生;苹果等干果、水果若干;

2、各种水果、干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是美猴王孙悟空的生日,那么多的小猴子去参加美猴王的生日宴会,给美猴王带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有苹果、桔子、香蕉、粒子、瓜子、核桃等等。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参加美猴王的生日宴会啊?

幼儿:想。

2、品尝果实,比较异同。

教师:小朋友们想去参加美猴王的生日宴会,可是,美猴王说,要参加他的宴会,必须过三关,每一关,美猴王都要提问小朋友几个问题,只要小朋友回答对了,美猴王就让小朋友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首先,美猴王提出了第一关的问题:

美猴王收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给了老师几个,美猴王让老师给小朋友尝尝,不过呢,尝过了之后要回答几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愿意尝尝?

幼儿:我„„

教师:指名小朋友(发给小朋友桔子合栗子)品尝。

品尝结束后。

小朋友已经品尝完了,美猴王要问小朋友问题了:小朋友,我问你,哪一个果子水分多,哪一个果子谁分少?

幼儿:桔子水分多,栗子水分少。

教师:这是桔子和栗子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回答得非常好,其他小朋友给他们鼓鼓掌(小朋友鼓掌)。

然而,美猴王又问小朋友了,桔子和栗子除了水分不一样多外,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小朋友来回答?(提问)

幼儿:果皮不一样,保存时间不一样。(可引导幼儿说出)

教师:美猴王说了,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个水分多,果皮光滑,保存时间较短的叫水果;这个水分少,果皮是硬壳,保存时间较长的叫干果。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了。

在跟着老师说一遍。(教师和学生一块说)

教师:其实啊,水果和干果都能吃,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重点强调几遍)

3、启发幼儿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干果和水果。

教师:美猴王刚才告诉老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已经通过第一关了,下面进行第二关。

小朋友们都知道水果和干果都是植物的果实,美猴王现在问小朋友,还吃过或者见过其他的果实,那个小朋友说的多,举手告诉美猴王。(提问小朋友)

小朋友见过那么多的果实,美猴王可高兴了,美猴王给老师了一张果实的挂图,小朋友们说,这是什么?(出示桃子挂图)

幼儿:桃子。

教师:这是桃子,美猴王又要问小朋友了,桃子分几部分?这几部分都是什么?

幼儿:三部分,果皮、果肉、果核。(可引导幼儿说出)

教师:果实一般分为果皮,果肉和果核,可是,美猴王不知道该吃哪一部分,哪个小朋友告诉美猴王,该吃哪一部分?

幼儿:该吃果肉。(果皮,果肉均可)

教师:美猴王说,他非常高兴,知道该怎么吃桃子了。可是,美猴王还是不知道吃葡萄,瓜子,栗子的哪一部分?哪个小朋友告诉美猴王?

幼儿:葡萄吃„„(可以对幼儿进行引导)

教师:小朋友们回答得非常好,美猴王都知道,该吃果实的那一部分了。美猴王说,谢谢小朋友告诉他,该吃果实的哪一部分,美猴王说,小朋友们可以通过第二关了。小朋友们加油啊!在过一关就可以参加美猴王的宴会了。

4、通过游戏,巩固认识。

美猴王收了那么多的果实,有水果和干果。美猴王说,要小朋友把水果和干果分开,分对了,美猴王就让小朋友参加他的生日宴会。美猴王说,水果放在这个白色小筐里,干果放在这个绿色小筐里(出示小筐,小筐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发给幼儿若干小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

5、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教师:小朋友们分的非常好(错的要加以纠正并进行指导),把小猴子送给美猴王的果实都分好了,美猴王可高兴了,让小朋友拿着这些果实中午14:30(孩子吃水果的时间)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2、杯子、勺子、温水、米、奶粉、果汁粉、盐、糖。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高兴吗? 2.、观看动画片:你喜欢三明治吗

你喜欢三明治吗?你尝吃过的三明治是什么味道的? 嗯,三明治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二、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1、引导幼儿尝味道。

老师这里有一杯饮料,谁来尝尝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 知道为什么是甜的吗?(因为里面有糖) 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 糖到哪里去了?

2、教师示范小实验 (1)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 现在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

(2)观察盐到哪里去了?(请3-4名幼儿来同时操作) 师:老师这里还有盐,你们谁也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作盐能在水里溶解。

3、幼儿进行实验 (1)认识材料。

师:现在老师先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桌上有什么东西?

(2)幼儿动手实验。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还有果汁粉。 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用小眼睛看看 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 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果汁粉、米、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三、结束部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

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推荐第3篇:小班科学教案

玩具摆放好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分类的方式整理玩具。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玩具若干:积木、玩具汽车、毛绒玩具、波波球、沙包等。2.活动背景音乐:轻音乐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课题,引导幼儿分别了解不同种类的玩具。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里都有些什么玩具?

让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些好玩的玩具吧!

2.播放背景音乐,老师组织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游戏。巩固幼儿对玩具种类的认知。

3.分类整理玩具。

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代表不同种类玩具的标识。 鼓励幼儿根据不同标识来分类整理玩具。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按标识放好了玩具。 4.老师小结,鼓励能正确摆放玩具的孩子。 5.幼儿操作练习。

请个别幼儿将分类好的玩具按照老师的要求放回规定的位置。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小班上4,第5页的操作练习。 让我们也来帮豆豆整理好玩具吧!

课后反思: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说说玩具的玩法,然后

再让幼儿分类摆放,表现出幼儿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动手能力。在体验的过程中教育幼儿爱惜玩具。

推荐第4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教案

第一周

常规教育

第二周

1课时

一、活动内容:我是兔子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三、活动准备:

小兔玩具一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2)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提问:①、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②、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③、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④、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⑤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⑥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3)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2、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提问: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3、教师说:小白兔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念首儿歌给它听,它一定会很高兴的。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4、教师说: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2课时

一、活动内容:我是哺乳动物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对哺乳动物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兔子、狗、猫、养、牛、老鼠、大象等动物图片,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找出相同点

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就是大部分身上有皮毛,都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2、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体会。

3、还知道哪些动物世界哺乳动物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几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名称。

4、提问:人是不是哺乳动物?

教师提示:人类是特殊的也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

5、复习回顾,让幼儿知道常见的哺乳动物名称。

第三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我的家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兔子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观察知道小兔子的可爱,学会爱护小兔子。

三、活动准备:

兔子玩具,一副兔子的家图画,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图画直观的了解兔子家的样子。

2、教师将兔子的家用图画的形式形象的展现给幼儿。

3、模拟小兔子的家,让幼儿动手为小兔子“盖新家”。

4、教师总结:要爱护小动物。

2课时

一、活动内容:红眼睛、黑眼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兔子眼睛的颜色和皮毛的颜色是一致的。

2、了解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

三、活动准备

小白兔觅食的片段,小白兔一只

四、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观察兔子眼睛的颜色。

教师总结:兔子眼睛的颜色和皮毛的颜色是一致的。

2、让幼儿抱一抱、摸一摸、看一看,具体的感受小白兔眼睛的颜色 教师总结:小白兔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身体里没有色素,眼睛是透明的,红色是外界光线通过血丝反射出来的。

3、近距离观察小白兔,加深对小白兔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

可以回家在家长的监督下饲养小白兔,加深对小白兔的感情。

第四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我们的语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兔子是怎样交流的。

2、培养幼儿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兔子公仔两个,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1、观看教学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入教学,让幼儿观察兔子是怎样打招呼的。

2、让幼儿模仿兔子打招呼,直观的体会兔子的语言

3、回到教学情境,让幼儿配合讲故事。

(小兔子回家: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花和小白准备去乡下接他们的外婆到家里来玩,可是在路上他们被好多好玩的好吃的吸引住了(教师随机指,幼儿跟着说),并让两只小兔对话,结果傍晚才到外婆家,外婆已经睡了,于是就敲门(让幼儿模仿敲门声并说话),房间的灯打开了,两只胆小的小兔子一见到外婆就高兴的又蹦又跳(幼儿模仿兔子见面打招呼),他们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跟外婆说,可小兔子走了一天有点累了,说着说着就睡着了,第二天天不亮,小花和小白就跟着外婆向家里走去。)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我的美味食品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知道兔子是杂食动物。

2、培养幼儿对兔子的探索兴趣。

三、活动准备

兔子玩偶两个,青菜、萝卜、青草等食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1、以儿歌引出教学内容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兔子的食物和生活习性

教师总结:兔子是杂食动物,除了爱吃萝卜和青菜,还有蒲公英、芹菜、青草等。

3、用道具辅助儿童认识兔子的食物 让幼儿自主选择食物,教师加以正确指导。

4、再次朗诵儿歌,加深印象。

第五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涂一涂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兔子喜欢的事物。

2、培养幼儿学会观察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涂好色的泛画,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明确兔子喜欢的主要食物。

2、教师示范如何涂色。

3、幼儿自主动手进行涂色。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我们的未来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兔子的现状。

2、让幼儿初步感受如何保护动物。

三、活动准备:

捕杀兔子的的照片或者视频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照片,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对照片内容进行讲解。

3、与幼儿进行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会爱护动物,不食有益动物。

第六周

1课时

一、活动内容:大地变绿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象征春天到来的事物。

2、感受春天来了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春天风景挂图,春天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1、播放背景音乐《春天》,让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

2、观察风景图,简单描述图中看到的事物。

3、跟着背景音乐模仿各种事物。

4、去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切身感受春天的美好。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春天来了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三、活动准备:

课前让幼儿知道春天到了,户外场地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

2、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户外的环境。(数木、草地、植物)

3、组织幼儿感受春天的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脸上、手上的感觉。

4、组织幼儿找太阳,说说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5、师生共同总结。

(1)教师:今天我们在户外感受春天的到来,谁能说说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结:春天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花开了,风吹在身上暖暖的„„

第七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快乐的蝌蚪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变化过程。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2、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蝌蚪.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小蝌蚪。 附: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的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游啊游。

2、教师引导幼儿画蝌蚪。

(1)先请幼儿自己探索画,画的好的幼儿到前面示范,激发幼儿大胆画。

(2)教师示范画,并讲解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只需变化不同的方向压印。)

3、教师指导幼儿作画。

4、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欣赏大家的作品。

5、画完画后,教育幼儿把手洗干净。注意:

1、注意点画方向,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每次占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4、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春天的小号手——迎春花

二、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迎春花的形状、颜色及名称的含义。

2、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朵。

三、活动准备:

几枝开有迎春花和结有花骨朵的实物花枝;迎春花的挂图。

四、活动过程:

1、利用挂图向幼儿介绍迎春花的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其名称含义。

2、观察实物,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和体验迎春花。

3、讨论:迎春花的颜色、形状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幼儿欣赏教师朗诵儿歌“迎春花”并讨论:如何爱护花朵。

5、到室外观察迎春花。

第八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春天在哪里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的迹象。

2、丰富幼儿对季节变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活动准备:

春天图片,春天歌曲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春天的图片,引起兴趣

(1)小朋友们,图片上面你们看到有什么啊?(抽个别幼儿回答)

(2)春天美吗?你们喜欢春天吗?(幼儿集体回答)

2、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1)提问:那请小朋友们说说春天有哪些主要特征?(幼儿自由讨论)

(2)小结:老师通过幼儿讨论,请几位幼儿能够用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春天的主要特征,老师对幼儿语言用法错误进行纠正。最后老师归纳小结一下春天有哪些主要特征。

3、幼儿欣赏歌曲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聆听春天美

(2)提问:你们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没有刚才老师讲述过的春天的特征?

(3)老师示范演唱,幼儿学唱。

4、表演唱

(1)老师通过肢体动作表演给幼儿看。

(2)幼儿跟着老师做。

(3)老师把幼儿分组,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老师巡回指导,个别指导。

(4)每组幼儿派代表进行表演唱,老师进行讲评。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春天里的花园

二、活动目标:

1、观看春天的花园有什么变化,直观的感受春天的变化。

2、感受季节变化的乐趣,热爱春天。

三、活动准备:

美丽的花园图片;校园的绿化带及花园

四、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了解花园的美丽。

2、让幼儿说一说花园的样子。

3、带幼儿在校园的花园里观察。

4、结合图片,再次感受春天里的花园。

5、观察生活中的花园。

第九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美丽的衣裳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人们衣着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天气是温暖的。

2、鼓励幼儿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三、活动准备:

家长准备:为孩子穿一件最喜欢的衣服入园;摄像机一部、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今天你们都把自己喜欢的衣服穿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衣服? 2.认识各种衣服:

(1)看一看、摸一摸。幼儿自由观看、欣赏各种衣服。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问一问、说一说。今天你们真漂亮,谁来告诉大家?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孩子说说:我的衣服上有„„、我喜欢衣服上的„„,鼓励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表述。)

3.找一找。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衣服由哪几部分组成?衣服上有什么?教师可以参加者的身份亲切、自然的参与到幼儿的交谈中,特别是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交谈。 4.服装表演会 布置服装表演会,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服装表演(可自选表演道具)。

2课时

一、活动名称:田野里面好风光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里的田野,都有哪些变化。

2、感受播种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田野风光;农民播种的图片;提前去田野里观察,做好知识准备

四、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发言,给小朋友们分享你看到的田野。

2、师加以纠正、指导。

3、看一看图片中的田野,再说一说。

4、看图片,相互交流。

5、再回到田野,感受播种的快乐。

第十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有趣的水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看和摸,了解水的特征。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四、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2、猜想、探索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3、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4、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5、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水的样子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水的流动性。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

用不同类型容器装的水;牛奶、果汁、醋

四、活动过程:

1、认识水,学会区分。

将牛奶和水、醋和水分别进行比较。

2、观察不同容器装的水,知道水的样子。

3、将水倒入水桶,并让幼儿体验盛水的乐趣。

4、在游戏中知道水的流动性,不固定性。

5、游戏-运水,在游戏中感受水的样子。

第十一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颜色变呀变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

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 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

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

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

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超市里看一看,超市里都有哪些饮料?他们的颜色是什么?

2课时

一、活动名称:形状变呀变

二、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水特点的认识。

2、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碗一个;水杯若干;塑料袋;气球;一盆水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容器,并且了解他们的用途。

2、示范用不用容器装水。

3、描述看到的水的形状。

4、幼儿动手参与,感受活动的乐趣。

5、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6、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用来盛水。

第十二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杯糖水,红糖、奶粉、石头、油、颜料,透明和不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各5个,冷水,温水,5个气球,磁铁若干,搅拌棒,奖品。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别放入水中(红糖、石头、奶粉、颜料、油),让小朋友体会前后产生的变化,及时发现不同:

2、分小组进行探险游戏,找到五种材料的水。

3、老师展示一杯白糖水,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每个小朋友发一杯糖水,让小朋友品尝

4、开始探险:分五队,每队三个队员,而每个队都是整个探险队的组成部分,分组后编号,1~5队分别对应1~5个陷阱。

5、分别让五队小朋友猜五种材料是不是可以溶解在水娃娃里。(红糖、石头、奶粉、颜料、油)

6、五种材料全演示完之后宣布成功到达基地,即使有小朋友打错也可以说在其他队有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好,所以给其他小朋友机会帮助掉入陷阱的小朋友把他们救出来了。

7、延伸:小小科学家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里的?(错的给与纠正)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我是节水小卫士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水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作用。

2、学会珍惜水资源,尝到身边的人节约用水。

三、活动准备:

图片资料;在一日活动中有意不使用水

四、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水的作用。

2、知道水的重要性。

3、水站搬家游戏,不能漏掉一滴水。

4、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

5、倡导家人、身边的人节约用水。

第十三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制小冰块(小制作)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收集冰雕的图片;提前冻好的冰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亲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

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什么颜色的?

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通过实验,了解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

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

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谈话了解冰的用途

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 “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冰

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二课时

一、活动名称:太阳与水

二、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冰块的特征。

2、通过活动发现冰块预热会融化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冰块,吃过冷饮 物质准备:小冰块每人一块,水

四、活动过程:

1、将小冰块分发给宝宝,让宝宝感知在手中冰凉的感觉。

2、请宝宝观察冰块的颜色、味道,感知透明的特征。

3、引导宝宝感知冰块凉凉的,握一会手就湿湿的。

4、观察冰块消失的过程,发现冰块会融化的特征。

5、把冰块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观察小冰块的变化。

6、引导宝宝知道,冰块的形成和融化的条件。

第十四周

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扇子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各种不同的扇子,知道扇子的种类;

2、知道扇子有各式各样的,它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

3、了解扇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不同材质的扇子或有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马上是什么季节了吗?

师:哦,马上是夏季了,那夏天是不是很热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下 呢?(引导幼儿说出乘凉的方法,如:开空调、吃冷饮等)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因为开空调不环保,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环保的方法呢?(引导幼儿说出扇子)

(二)认识扇子(形状、颜色、特征、材质、用途等)

师:我刚刚听小朋友说用扇子可以使我们凉快下来,这个方法很环保。

师:刚好上个星期小朋友们都带了一把扇子来到幼儿园了,那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带的扇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师请幼儿说出自己所带的扇子的特点) 师:我发现小朋友带来了好多漂亮的扇子,有羽毛扇、芭蕉扇、蒲扇、折扇、宫廷扇、香木扇等等。(师根据小朋友们说的可适当补充说明扇子的种类)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不同种类的扇子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你们猜猜看羽毛扇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羽毛)芭蕉扇呢?(植物的叶子)等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种扇子呢?为什么喜欢这种扇子?(请幼儿说,如:羽毛扇很漂亮、香木扇有香味、折扇上有各式各样的花纹)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扇子有什么用途吗?(请幼儿说出扇子的用途,如:扇子可以扇风、扇子可以装饰墙面、扇子可以跳舞等)

(三)回家制作自己喜欢的扇子并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种材质做的扇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你喜欢的扇子,然后带到幼儿园里展示给大家看。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找一找生活中的扇形物品

二、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扇形物品。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银杏树叶;扇形字画;扇形花盆;贝壳

四、活动过程:

1、认识银杏树叶,通过看,摸,闻,画直观了解扇形物品。

2、认识各种各样的扇形字画。

3、认识扇形花盆。

4、认识漂亮的扇形花盆。

5、欣赏幼儿搜集的扇形物品。

第十五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扇扇子为什么能凉快

二、活动目标:

1、学会使用扇子,感受空气的流动。

2、让幼儿初步了解扇子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种各样的扇子

四、活动过程:

1、认识你所拿的扇子,试着说出他的形状,颜色,材料。

2、幼儿亲自体验,感受风的存在。

3、选择一个弱风天气,带幼儿感受大自然这把神奇的扇子。

4、回家后向你的爸爸妈妈讲一讲你的神奇小扇子,也可感受风。

5、学会妥善保管你的扇子,并且爱护它。

2课时

一、活动名称:什么材料的扇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扇子的材料构成。

2、感受各种不同的扇子。

三、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料的扇子若干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如,竹子、篾条、绢布、木头、纸等。

2、拿不同材料的扇子感受。

3、给四种基本材料的扇子分类。

4、你的扇子是什么材料。

5、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扇子,并能说出用途。

第十六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什么东西可以当作扇子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当作扇子。

2、通过认识,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

一张硬纸板,一本薄书,一张折叠起来的报纸,手,帽子,大片的树叶

四、活动过程:

1、幼儿与教师一起折报纸。

2、用折好的报纸扇一扇。

3、将材料发给每个小组,让幼儿探讨并交流。

4、教师总结什么物体可以当做扇子。

5、在生活中发现并寻找可以用作扇子的东西,并分享给爸爸妈妈。

2课时

一、活动名称:夏天怎样做让我们更凉快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凉快的许多方式

2、让幼儿喜欢夏天,乐于参与各种活动。

三、活动准备: 水果、游泳、冷饮、洗澡、空调、风扇等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模仿图片中的幼儿。

2、让幼儿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提问:你要怎么让自己凉快。

4、还可以怎样让自己凉快。

5、给爸爸妈妈介绍凉快的方式。

第十七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折纸扇(小制作)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折、反折的方法折扇。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长方形每人一张,木偶小猪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噜噜噜,噜噜噜,热死我了!(教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它呢?(幼儿回答) 2.观察讲解并示范。 (1)观察(出示纸扇)瞧,老师用什么办法?(纸折的扇子)

(2)教师示范:先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条窄窄的长纸条,再把它翻面折,折得与第一次折得差不多宽,然后再翻面折。这样折次翻个面,把长方形纸折完为止。最后把它对折。看!给小猪扇扇,它多开心啊! 3.幼儿折纸。

小猪:要是小朋友给我折一把,那我更舒服了!

要求幼儿折一次翻个面,注意每次应折得差不多宽。 4.“帮帮小猪”的游戏。

小猪:“真热,又冒汗了,哪个小朋友帮帮我?这个小朋友折得特别整齐,扇起来一定很凉快,你能帮帮我吗?”请幼儿给小猪扇扇。最后在小猪“噜噜噜,我不怕”中结束。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比一比哪种扇子更方便环保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蒲扇是最方便最环保的扇子。

2、初步了解塑料制品有害环境,知道爱护树木。

三、活动准备:

棕树类植物叶子,布料,塑料制品,纸

四、活动过程:

1、了解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了解纸张、木片由树木制成,减少使用,爱护树木。

3、学会正确使用。

4、向爸爸妈妈宣传爱护树木。

推荐第5篇: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滚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各类能滚动的物体,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

2.愿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1-2种自己认为能滚动的物体。

活动重点:

探索怎样把物体滚动起来。

活动难点:

了解物体滚动的原因。

审美元素:

探索活动的成功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喜悦,能够激发人向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出挑战和进取,本次活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的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师:你带来的是什么?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师: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4.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了解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教师小结:这些物体,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球体……在一般情况下,圆状物体都可能会滚,不过,事情不一定就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只有试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滚动起来。

推荐第6篇: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内容 “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活动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扑克牌,让幼儿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幼儿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说明要求:请幼儿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走了,地上还有吗?幼儿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幼儿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里有许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建议游戏:

小白兔拔萝卜

目的:通过游戏认识1和许多。

准备:玩具萝卜(于幼儿人数相等),篮子一个。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附近再画一个小圆圈假设为小白兔的家。离小圈两米远画一横线假设为山,萝卜放在山上。

玩法:幼儿扮小兔子,找出一名衣着鲜艳的“小兔”站在小圈里,其他“小兔”站在大圈里。老师启发幼儿认数:然后“小兔”到山上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一个。由老师发信号,“小兔”从家里蹦出来,到山上拔萝卜,边蹦边念儿歌:“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每只“小兔”到横线前拔一个萝卜。然后问:“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是多少萝卜?”幼儿边跳边念儿歌下山。

课后反思: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亲身体验到一个一个的物体合在一起,就会变成“许多”个物体。在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这一环节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推荐第7篇: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内容 找山洞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 通过活动训练幼儿双脚跳。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小猫三个、小鱼三条、小老鼠三只、毛线团三 个。粘绒板、棒棒胶、每桌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有小兔的头饰、若干萝卜和白菜、小草的贴绒。

2.《幼儿用书》小班上2,第19页。 3.拱形门2个。 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练习1-5的唱数。

二、分别出示贴绒教具小猫三只、小鱼两条、小老鼠两只、毛线团三个,引导幼儿复习三以内的点数。

喵——喵——,有几只小猫来玩了? 它在玩会么?有几只小猫来玩了?

小猫最爱吃什么?瞧,这里有几条鱼?有几只小老鼠?

三、引导幼儿进行三以内数量的比较。

请小朋友比一比小猫和毛线团哪个多?哪个少? 请小朋友比一比小猫和小鱼哪个多?哪个少? 请小朋友比一比小猫和小老鼠哪个多?哪个少? 请小朋友比一比小鱼和小老鼠哪个多?哪个少? 请小朋友比一比毛线团和小老鼠哪个多?哪个少?

四、引导幼儿把不一样多的量,变成一样多。

1.三只小猫,只有两条鱼,怎样才能让小猫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呢?

2.三只小猫,只有两只老鼠,怎样才能让小猫和老鼠的数量一样多呢?

五、指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请小朋友分别比较三幅图中的两个物品,并将数量多的物品圈起来。

活动建议

1.在引导幼儿比较多少时,应指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比较方式。

2.在延伸活动中,可组织幼儿玩游戏“找山洞”。一轮游戏结束后,可请幼儿比较小兔多还是山洞多。

附:儿歌

小白免,真快乐,

高高兴兴上山坡,

忽听狼的脚步声,

快快躲进小兔窝。

课后反思:幼儿能正确点数出物体的数量,但在比较多少时,幼儿不能很好的应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去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效果一般。

推荐第8篇:小班科学教案

教案

活动名称:科学

活动内容: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标:

1.感知自己五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2.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脸一个、五官。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一一摆放。)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2.儿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3.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4.操作探索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5.交流协调

刚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6. 操作探索

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活动结束: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推荐第9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谁松的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为幼儿提供有关蚯蚓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有关蚯蚓的知识。

2.给幼儿讲述有关蚯蚓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蚯蚓的作用。

活动过程:

1、过幼儿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哪些东西需要泥土? 还知道泥土有什么?小结:泥土的用处真大,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

2、启发幼儿交流:哪些东西离不开泥土?泥土里有什么?(泥土里有小虫,有小石子,有蚯蚓,花、草、树„„离不开土。

3、组织谈话:

(1) 蚯蚓张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2) 你在哪里见过蚯蚓?

4、欣赏故事《谁松的土》,向幼儿介绍泥土对于动植物和人类的重要作用。

5、听音乐创造性的表现蚯蚓的生活习性。

(1)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小蚯蚓爬、吃东西、松土、晒太阳等动作。

(2)如果你是一条小蚯蚓,你会做什么?

6、学习儿歌《小蚯蚓》,激发幼儿爱护泥土、关爱泥土中的动植物的情感:

(1) 如果没有土,树、花、草、小蚂蚁、小蝴蝶会怎么样呢?

(2) 如果没有这些动植物,泥土会高兴吗?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思考泥土有好朋友,自己也应给和好朋友欢乐相处。雨后,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草地上边寻找并观察蚯蚓。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刷子、白色圆圈、轻音乐、调色盘、颜料、杯子。

2、知识准备:了解两种颜色配色后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师:今天,老师当一次魔术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请仔细观察。看老师手中的这瓶水是什么颜色啊?(无色)

“小朋友看清楚了,魔术开始了。千万不要眨眼啊!”

教师晃晃瓶子,变变变。

师:我们一起喊,一二三。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了?(黄色)

换盖再晃一次变变变。师:一二三。这次变成什么颜色了?

(二)展开:(13分钟)

1、教师揭开谜底。(2分钟)

将黄色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诉幼儿变色的小秘密:老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准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晃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8分钟)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好孩子。

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3分钟)

(1)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师幼小结: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

们的世界非常美好。

(三)结束:(2分钟)

宝宝们,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一点贡献吧。老师这有一棵树宝宝,但没有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当树宝宝的果实,绿色的当树干,紫色当花心。树宝宝终于有漂亮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实了说:“谢谢小朋友。”“不用谢”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以魔术的方式引入主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网

活动目标:

1、发现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的合适的网。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收集的各种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象机及有关网的录象带。

5、网眼大小不同的网若干,花生、黄豆、小米、盆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的“蜘蛛网”和“蜘蛛”,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蜘蛛用网能干什么.

2、组织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网,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搜集的网,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网或网状的东西,在哪里见到的。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有网”等等。

(2)组织幼儿一起讨论:网的作用。(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的更清楚。)

(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网的广泛应用。

录象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通过游戏“用网运物”,引导幼儿了解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一样。

(1)请幼儿观察网,它们的网眼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花生、黄豆、小米,请幼儿想一想用哪种网捞它们比较合适。

(2)自由实验,探索出用那种网去捞花生、黄豆、小米比较合适。

(3)组织幼儿进行“用网运粮”比赛,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并且路上不掉粮食。

活动延伸:教幼儿学习用绳子织网。

小班科学教案:物体的软硬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蚯蚓松土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知道很多动物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泥土。

2、认识蚯蚓简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本领(吃垃圾、给植物松土等),渗透情感教育及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到周围环境中观察生活、生长在泥土中的动物、并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孩子玩泥,并设置泥工角、种植角、饲养角,让孩子在操作中了解和自己发现泥土和动植物的关系。

2、泥土、蚯蚓、大挂图、动物图片、音乐磁带、装饰有花草的长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呀,我给大伙带来了一大堆的宝贝,你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带领孩子找一找,发现泥土。

(二)通过引导提问,让孩子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

(1)是什么呀?

(2)你在哪里见过泥土?(通过观察泥土,引起孩子兴趣,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

(3)你见过的泥土里有什么?(引发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他们与泥土都是好朋友)

(三)实物观察,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嘘!什么声音?”教师故做神秘,充分引起幼儿兴趣“哇!这里还藏着一堆泥土呢!它在跟谁玩呢?” (引出蚯蚓)

1、这是谁?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打个招呼吧!(Hello!蚯蚓)

2、你看蚯蚓长的什么样?(引导孩子发散思维)

3、(捏着一个孩子的小脸蛋)你看××的皮肤滑滑的、白白的,小蚯蚓跟我们的一样吗?蚯蚓是什么颜色的?(„„)你用小手摸一摸它。

4、小蚯蚓的嘴巴在动呢!它在干嘛呢?(引出吃东西)小蚯蚓吃什么?(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吃什么呀?(如果孩子答不出来的话):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你吃什么呀?(蹲下来非常神秘的听小蚯蚓回答,引起孩子的兴趣)小蚯蚓原来吃垃圾、还有树上掉下来的树叶。你学一学小蚯蚓是怎样吃东西的?

(四)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贯穿,让幼儿了解蚯蚓给植物松土的本领。

1、“你们看这条小蚯蚓要爬到哪里去?我们走路用脚,小蚯蚓走路用什么?你学一学。”让孩子来表现,把孩子引到挂图前。

2、结合情景演示,教师讲故事。

3、提问:是谁帮小柳树松的土?(„„)原来是你们和小蚯蚓一块帮我松的土啊!谢谢你们!你们是怎么帮我松的土?(让孩子表现,引孩子离开故事场景)

(五)肢体表现:学做快乐的小蚯蚓,为花园里的动植物松土、清除垃圾。

“你们看!在那边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长不动了。泥土太硬了?我们一块去帮它们松松土好吗?”引导孩子到装饰有花草的长布下面。

活动延伸:带幼儿饲养小蚯蚓。

附故事:谁松的土

春天到了,桃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叶子,开满了漂亮的花朵。小桃树说:“不知道是谁帮我松的土,让我的绿叶长得这样好看,桃花开得这么美。”小蝴蝶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蝴蝶,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蝴蝶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传播花粉。”小蜜蜂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蜜蜂,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蜜蜂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采蜜。”啄木鸟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啄木鸟,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啄木鸟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捉害虫。”小灰兔跑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灰兔,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灰兔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拔草。”大象走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大象,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大象说:“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浇水。” 一条蚯蚓慢慢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一声不响地站在一旁。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蚯蚓,原来是你帮我松的土。”蚯蚓小声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小蚯蚓说完,扭动着身子,又慢慢地钻进了泥土里。

小班科学教案:太阳你好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太阳的本领,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2、能轻松自如地画圆,培养幼儿的手腕动作灵活协调性。

活动准备:油画棒、彩笔、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或太阳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找找太阳在哪里?引出活动。

2、欣赏故事《小兔找太阳》,请幼儿说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天天都能看见太阳,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有很强烈的阳光,人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太阳。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寻找太阳,带上不同的玻璃纸或太阳镜,看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光作用大。

说说太阳光都能照射到什么地方?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太阳能晒被子褥、晒衣服、植物生长等)还有哪些人和动物也喜欢太阳?

师:太阳有什么作用?比如:晒太阳有利于健康,太阳光能杀死病毒,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等。

有了太阳就有花、草、树木,有了花、草、树木就有水,也才有山、河流。太阳一直照着水,就有了水蒸气,就有了雨、霜、雪、冰雹和彩虹等众多自然现象,才有我们美丽的世界。太阳照亮了世界,让我们有了明亮的世界,人们可以上班、劳动、学习、玩耍。有了太阳八大行星和众多卫星就有了母亲,才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太阳对我们的人类有很大的作用吧!

5、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太阳晒到的物体。

(1) 太阳出来了——用油画棒由里向转圈,逐步扩大画出太阳。

(2) 好朋友们也出来了——在纸的周围用彩笔画出太阳晒到的物体。

(3)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画出沐浴着温暖阳光的多种事物。

6、幼儿创作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想象及做法,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并提醒部分幼儿相互合作。

7、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1)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前介绍自己作品。

小结及反思:孩子在观察太阳时,眨一下眼睛,太阳的光线、颜色、形状、感觉又不一样了,对太阳有了真切的体验,能轻松自如的画出太阳所照到物体,在活动中教会孩子用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创新的翅膀

才会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推荐第10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小动物怎样睡觉

新丰第一幼儿园 周丽萍

设计意图: 选择这一内容,是因为今年我带的新小班,小班孩子刚刚入园,焦虑情绪严重,不易于午睡,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舒缓情绪,有效入眠保障身体健康,所以我设计了《动物怎样睡觉》这节活动。基于课题中一再强调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更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接触点。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再以幼儿猜猜、学学、讲讲等方式,形成让幼儿主动参与尝试的愿望,用动物有趣的睡觉姿势吸引幼儿听、学、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巩固自己的理解,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睡眠姿势的培养。这节活动既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又能初步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活动目的:

1、通过找找、看看、说说,启发幼儿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感知表征动物的不同睡眠姿势。

2、引导幼儿模仿体验,掌握正确睡姿和午睡规则,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知表征几种小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睡眠姿势和午睡的规则。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物质准备:《动物怎样睡觉》的课件、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和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午餐后都要睡觉,那你发现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它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2、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也可以根据幼儿说出的动物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走路、睡觉等明显动作。此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3、放课件:教师讲解自己常见动物是怎样睡觉的与幼儿说出的动物相对照,加深印象。

4、小朋友你还想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下面请你们先听一个故事《猴小弟学睡觉》

5、请幼儿说说:故事里都有谁?这些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引导幼儿模仿。(加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

6、游戏:《狡猾的狐狸》 。教师扮演狐狸,全体幼儿戴头饰,听音乐,来模仿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走路和叫声。音乐一停,“小动物”马上做睡觉的动作,不能动,谁做错了动作,或者动了,就要被“拖”进狐狸洞,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7、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睡觉的。(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睡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活动延伸:利用午休时间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

课后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另外,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出发,午睡是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抵抗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不能强迫幼儿入睡。我发现平时总是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踢被子、缠绕头发等。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我们组织了《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尝试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知识中寻找答案。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以及课程需要关注幼儿生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分别呈现动物睡觉图片和幼儿自己睡觉时的图片,运用观察讨论法,激起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从同伴交流中,引发幼儿对睡姿的兴趣。小班幼儿爱模仿,于是我提供各种头饰支持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给幼儿搭建艺术表征科学经验的平台,利用艺术形式带领幼儿更好的融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掌握午睡要领的同时,再运用提示性的语言、音乐和同伴间的模仿、示范,鼓励每个孩子自主探索最安全最舒服的睡姿。《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时作为孩子的游戏伙伴,我和孩子们一起模仿午睡的场景,进一步融入到设置的情境中来。活动中,我设计的步骤层层推进,及时的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动作表现小动物们的睡姿,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并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的柔和,让幼儿喜欢午睡的氛围。

第11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花围巾

活动来源: 《漂亮的花围巾》是一节小班科学领域学习间隔排序的互动操作活动。该活动是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图案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参与“坐火车\"互动游戏和制作花围巾的动手操作环节加深对间隔排序规律的认知。并在让幼儿欣赏、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操作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

活动过程:

1、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寒冷的冬天,给小动物制作围巾送去温暖,体验关爱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2、能力与知识目标: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图案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探索图案排列规律,学习间隔排序。

3、技能目标:能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4、创造力培养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粘贴图案,尝试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粘贴图案,装饰漂亮的花围巾。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能够分辨图案的大小,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

(1)PPT课件(图案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围巾各一条)。

(2)手工小筐,图形粘贴材料,彩色围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3、环境准备:场景布置用小椅子摆成的小火车,小男孩、小女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初步感知间隔排序。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天空中飘着的是什么?在什么季节会飘雪花?冬天会有什么感觉?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感到非常的寒冷,让我们一起坐火车去为小动物们做围巾吧!小火车的车厢上有什么?第一节的车厢上是什么头饰?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头饰是怎样排列的?你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请你找到贴有和你一样娃娃图案的小座位并坐在上面。坐好了吗,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去森林王国喽!

二、深化表征展开

1、引导幼儿从第一把小椅子开始,按照头饰间隔排列的顺序就座教师:看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早就为我们准备好小椅子了,你们瞧,小椅子上有什么?是从谁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坐椅子呢?

2、出示印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间隔图案的围巾图片各一条,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图案的不同特征和排列规律。

教师:这条围巾上的图案有什么不同?是从哪个图案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3、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图案粘贴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这条没有图案的围巾漂亮吗?漂亮的图案就在操作小框中,看一看这个小框中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图案要从围巾的一头开始,按照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到的那些围巾图案的排列方法来粘贴,小动物们才会喜欢。

4、请幼儿选择喜欢图案的粘贴材料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概括总结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讲解排列方法。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做的花围巾都非常的漂亮,谁能来给小朋友讲一讲你围巾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2、组织幼儿按照间隔排列的方法来站队,去给小动物送围巾。

教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漂亮围巾,到老师这来,我们从小男孩开始,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小女孩的排列法来站队,我们一起去把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花围巾送给小动物吧,他们带上一定会很暖和,很高兴的。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寒冷的冬季,为小动物制作漂亮的花围巾导入活动主题。在坐小火车去森林王国的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对间隔排序的规律有初步的感知。在后面的观察围巾图片环节加深对规律排列的认知,并通过亲自粘贴图案尝试使用规律。情景内容的设计,贴近于幼儿的生活,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游戏内容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在欣赏、制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操作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

专家点评: 在幼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观察、的环节,加深对规律的认知,让幼儿观察小火车上男娃娃、比较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并尝试学习使用规律。本节课通过女娃娃图片和围巾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案来引导幼儿发现图案的不同特征,探索图案的排列规律,并通过亲身参与做小火车的游戏,为围巾粘贴图案的环节使幼儿加深了对排序规律的认知。在情景设计上,在寒冷的冬季,通过送围巾的方式,给小动物送去温暖,让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小动物,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第12篇: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尝尝什么味道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

2、第一次尝试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

一现象叫浮。\"

第13篇: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内容 图形宝宝找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主动积极参加与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红色、黄色、蓝色已有初步的认知。

2.装有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卡片共三套。

3.相关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进场

二、老师请幼儿取出若干个图形宝宝。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请你把手伸进来摸一摸,再拿出来看一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让我们和图形宝宝做个游戏吧!请让几何图形宝宝都“钻进”盒子里来吧!

三、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

1.教师请幼儿取出一个图形,并提问取出“正方形”的小朋友:你摸到的图形是什么颜色?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并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

四、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三角形。

1.教师提问取出“三角形”的小朋友:你摸到的几何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并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五、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圆形。

1.教师提问取出“圆形”的小朋友,你摸到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并引导幼儿认识圆形。

这个图形叫圆形,它没有边,也没有角。它的中心点叫圆心。

六、鼓励幼儿跟图形宝宝找朋友。

1.请手中拿着正方形卡片的小朋在将图形贴到黑板上正方形的下方。

2.请手中拿着三角形卡片的小朋友将图形贴到黑板上三角形的下方。

3.请手中拿着圆形的小朋友将图形贴到黑板上圆形的下方。

七、引导幼儿观察画好的三种图形的标记,请幼儿把盒子中剩下的图形宝宝送回家。

八、幼儿完成《幼儿用书》3第四页中的练习,帮助图形宝宝找朋友。

课后反思:活动中,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基本特征。在做书中练习时,应先让幼儿说说图上有什么,然后再让幼儿帮图形宝宝找朋友连线,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14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大气球和小气球

校园:大地幼儿园 执教:Kelly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2.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充足气的气球。

2.打气筒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

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想考考大家,看看小朋友聪不聪明,一个东西圆溜溜,肚子装着气,还有一条小尾巴,小朋友们都爱它,要放开小尾巴,飞到天空不见了。 师:你们猜猜是什么呀?

师:现在请小朋友摸一摸,猜猜气球里装有什么?

师:小朋友摸一摸气球,有什么感觉?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里面有空气)

二、教师松开气球充气处的绳子,让幼儿感受空气从气球里出来,没有空气气球会变得瘪瘪的。

师:如果气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

三、教师吹气,让幼儿观察气球变大的过程。感知气球的存在。知道气球里装满了空气就会鼓起来。装的空气越多,气球就越大;反之,装的空气少,气球就小。但是如果气球装的空气过多,气球就会爆掉。

师:咦,怎样使气球变得鼓鼓的呢? 师:小朋友太聪明了,对!吹气。 师:哇,气球现在怎么样啦!(变大了)

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肚子里溜出来,那要怎样才能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跑出来呢?(用绳子绑紧)

五、发散幼儿思维。

师: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需要充入空气才能使用?

(汽车轮胎、游泳圈、救生衣、气垫船等)

师:原来啊!空气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做拍气球的游戏。

第15篇:小班科学教案

排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简单的循环排序。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红苹果、黄苹果;红色大树叶、绿色食品小树叶图片若干。

2.水彩笔、《幼儿用书》小班上3第19页。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引出活动课题。

今天小兔子要去姥姥家,路上看到了许多东西,让我们仔细看看是什么?

2.集体活动。

⑴教师出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排序规律,并鼓励幼儿继续往下排列。

⑵出示第二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排序规律,并鼓励幼儿继续往下排列。

3.操作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操作练习。 4.游戏活动:“你站队,我来学”。

⑴教师请部分幼儿以“站着、蹲着、站着、蹲着”的规律排队。⑵教师请另一部分幼儿发展规律后,模仿对方的站队形式来排 队。

课后反思: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发现物体的排

序规律,最后延伸到生活中,幼儿根据动作的不同排序规律来排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第16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自己动手做

活动目标:

1、知道肥皂水是吹出泡泡的主要材料

2、认识并学习制作肥皂水,体验劳动的快乐材料和方法 活动准备:阅读本、评量册、洗发液、洗碗精、肥皂水、白糖、甘油、吸管、透明杯 活动过程:

一、游戏、泡泡制造机

1、教师打开U盘阅读本,点击(游戏)标签,指导幼儿完成游戏。

2、“你会制造泡泡水吗?猜猜泡泡水是用什么什么制作的?”

二、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泡泡,了解制造泡泡水的部分材料

1、教师询问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泡泡?

2、请孩子讨论:为什么洗衣服、洗碗、洗澡的时候会有许多泡泡?

3、教师为孩子总结生活用到的洗手液,洗发精、肥皂、沐浴遇到水之后都会产生泡泡

三、制作泡泡水

1、请孩子思考自己制作泡泡水可以采用哪些原料?

2、教师打开u盘阅读本,为孩子介绍肥皂水的制作过程 (1)分组后请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原料

(2)引导孩子往原料逐渐且少量加水,搅拌后用吸管是否能吹出泡泡

(3)鼓励孩子观察吹出泡泡大小,泡泡是否能持久不破 (4)各组吹泡泡,进行对比展示

四、吹泡泡

将孩子制作的泡泡水粘贴标签,带孩子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到户外吹泡泡。 延伸活动:

探讨制作泡泡水的多种方法 评量册:

中班第10页《我的肥皂水》 小班第9页《我会做》

活动反思:偶尔出现争抢的现象,虽然课堂上我即兴想出交替操作的办法来解决,但对于幼儿操作环节来说,最好还是人手一份,让每个幼儿都有同时操作的机会。

第三环节吹泡泡,体验泡泡水的效果。在吹泡泡之前,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刚刚溶解的泡泡水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来,通过猜一猜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安排尝试操作的环节,为幼儿提供猜想、操作、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过程中,满足自主操作、试验的需要,满足表现的愿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最后,教师总结幼儿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并让幼儿认识到洗涤用品中都含有吹泡泡是每个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看着五彩缤纷,随风飞扬的泡泡,心情不由变得舒畅起来,而现在的孩子们也对泡泡充满了兴趣,根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感官去发现各种洗涤用品的区别,并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由此生成了本节教学活动:《制作泡泡水》。 活动设计时,我给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

一、1.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我将材料的准备缩减成为比较常见的生活洗涤用品。

分为三种状态的活动材料:一块块的肥皂,一颗颗的洗衣粉,一滴滴的洗洁精。

第一环节时用神奇的泡泡枪打出的泡泡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唤起幼儿大脑皮层原有“暂时联系”通道的觉醒,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回忆起在哪看到过泡泡。并且初次尝试用清水吹泡泡。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沾清水并不能吹出泡泡,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清水里面加什么能吹去泡泡呢?由于之前给孩子们提供了经验回忆环节,孩子们马上能联想到:用洗手的肥皂,洗衣服的洗衣粉和洗碗用的洗洁精。考虑到幼儿的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不小心吸进泡泡水,所以活动时,在每次幼儿动手操作前,我都会提醒幼儿拿到吸管以后请你拿着吸管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沾一沾,吹一吹。“ABA”的重复语句,小班的幼儿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次念时,孩子们都自觉地跟着边念边做了。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现象,我把每一种材料分别放在了每一个桌子上,在我的带领下在不同的桌子上观察和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对每一种材料有针对性的认识,而且全部的幼儿和老师围在一起讨论做实验的氛围更加的轻松和谐。本次环节重点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但由于发放给幼儿的仍然是吸管,我强调着“只是搅一搅,现在还不能吹噢”,有些孩子还是控制不住,拌好以后就直接吹了。课后,有老师和我说:“我自己拿着吸管,也是跃跃欲试,搅好以后就想吹呢,何况孩子呢!这里把吸管换成筷子搅一搅不就行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来,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前进的路还很长呢!由于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准备不充足,幼儿在进行操作时一种产生泡泡的化学品。所以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吃到嘴巴里,并以拍泡泡的游戏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自然的结束本次活动。

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磁铁

活动目标 :

1、通过尝试初步了解磁铁能够吸引铁的特性。

1、乐于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磁铁。

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乐于探索科学的奥秘。 活动准备

1、多种不同形状的磁铁。

2、一类铁质物品,如钥匙、铁勺、曲别针等;一类非铁质物品,如积木,雪花片、圆珠笔等。

3、一张硬卡纸,数枚大头针。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以游戏形式导入情境。

1.准备好道具。左手拿起硬纸板,将数枚大头针放在纸板上。 师:“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让大头针跳舞。” 手握小磁铁,置于纸板下,利用磁铁让大头针立起来,并左右摇摆。让幼儿猜一猜,这些大头针为什么会跳舞。 2.出示磁铁,向幼儿介绍磁铁的特性。

师:“这个神奇魔术师的名字是磁铁,它最喜欢铁和铁制品。”用磁铁吸引大头针,让幼儿直观的观察磁铁吸铁的过程。

(二) 磁铁娃娃找朋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知道磁铁有各种不同的形状。2.提供各种铁质和非铁质的物品,让幼儿拿磁铁自由探索。 3.让幼儿将被磁铁吸住的物品放在一起,观察其共同特性——含铁。 4.教师小结:磁铁能够吸引铁及铁制品。

(三) 游戏:寻宝活动

组织幼儿开展寻宝活动,寻找周围环境里的磁铁。

1.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磁铁?(黑板上的磁贴、文具盒的盖子、妈妈的包等)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2.让幼儿拿起磁铁,寻找教室里有哪些铁制品,能和磁铁娃娃做朋友。如衣服拉链、纽扣、暖气、毛巾架等。

3.教师制作小标志,让幼儿去户外寻找磁铁的好朋友,将标志贴在上面。活动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充分的达到了既定目标。游戏活动贯穿了整个教育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利用魔术表演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成功的导入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材料。

在材料方面,不仅仅提供了铁质物品,同时提供了非铁质物品,利用游戏让幼儿自己操作并分类,对磁铁吸铁的特性有了明确直观的印象。 教学以游戏结尾,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教学联系生活,增强幼儿探索能力

第17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小雪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

第18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

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家长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周围一旦出现什么新异的刺激,他马上就会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所以小班幼儿的活动,大致以简单易接受为主。但是,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时,必须采用有趣的形式。通过有条理的步骤,一步步深入,试着让他们达到活动的目标,收获活动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听便各种声音,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有目的的倾听,有准备的猜想。

3、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已经认识过米、红豆、核桃。

教具准备:PPT课件、红绿灯牌子、音乐。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教学难点】

自然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与客人老师打招呼,消除紧张感。

2、教师(出示罐子):你们看,今天金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摇装东西的罐子)罐子里面都东子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不停摇动,引导幼儿)

幼儿:因为没有声音。

3、教师:哦,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打开盖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有东西吗?没有!小朋友们真聪明。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向罐子内装东西):老师来变戏法喽,你们再听听,听听有没有声音。

2、教师(摇动罐子):猜猜,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哒?有声音就里面有东西了对吗?现在老师这里有那么多罐子,你去找一个里面都东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今天要用耳朵,用你的小耳朵去找找那个管子里面是有东西的,你拿一个有东西的去做到位置上好吗?赶快来找找。

3、幼儿寻找

4、教师:找到了吗,找到了就坐回去。(幼儿回座位。)

5、教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教师摇动罐子)谁的罐子里有东西哒?大家都有哒?(罐子双手捂住放在胸前)好了,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让他发声音它也会哑掉的哦。罐子宝宝有声音的对吗?那里面声音一样吗?(摇动罐子)听!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

(幼儿摇动罐子说出:不一样。)

6、教师:不一样,不一样我们来找找朋友哦。不可以打开看的哦,今天统统是用耳朵来找的,保护好自己的罐子宝宝。

7、教师(请一个幼儿上前):我们请一个宝宝上来,现在请其他宝宝来为你的罐子宝宝里面的东西找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会很热闹的哦,找不到好朋友会很孤单的,耳朵听好哦,保护好你的罐子宝宝哦,听听他的。(上台幼儿摇动手中罐子。)

8、教师:谁是他的朋友,请你听一听,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和他站在一起。哦,好朋友坐在一起。

9、教师:现在他们已经是好朋友了,现在我来帮你们找朋友好不好?请你们听听,谁和我是朋友。(摇动手中有东西的罐子):耳朵要灵的哦,仔细听好。你是不是我朋友啊,是我朋友,一个人很孤单的哦,要跟朋友在一起的。来,我们是朋友,我们一起来摇一摇。请坐,做到哪里去?对了,坐在一起。

10、教师(请剩下的幼儿上台):你们是好朋友吗,我们来听听看啊,一个一个摇,才听的清哦,一个一个摇。(幼儿一个一个摇动罐子。)

教师:一样吗?一样的。一样吗?一样的。你们也坐在一起。

11、教师:你们知道吗?老师今天在这些罐子里啊,放了这三样东西。(出示PPT图片)这是什么啊?米宝宝,我们吃饭烧饭的米宝宝;还有一种,你看这是什么啊?哦,是豆宝宝。豆沙就是这个做的,是红豆宝宝;还有一种是——核桃宝宝。放了这三种东西,你猜猜,谁是核桃宝宝(分别摇动罐子)这是核桃宝宝吗?哦,是米,真聪明,是米宝宝吗?这个是嘛?哦,是的,你们真聪明。那这是什么宝宝呢?红豆宝宝。听听,是红豆吗?(分别摇动)这个是什么宝宝?米宝宝。这个呢?核桃宝宝。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询问幼儿):你刚才是拿了什么宝宝啊?核桃宝宝。你们是拿什么的啊?米宝宝。你们是什么啊?哦,红豆宝宝。现在,我们要来做游戏了。做什么游戏呢?请听好了啊,你看,我们要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喽。(拿卡片反面红色)警察叔叔拿出这个,大家都不好出声的哦,警察叔叔翻过来,就你来出声,会不会?先看看哦,来保护好自己的罐子宝宝。眼睛要看仔细哦。(翻一张卡片)谁摇啊?对,是米宝宝,小朋友们真聪明。不是的不好摇的哦。(翻回卡片)诶,停!(翻过另一张卡片)来看看(幼儿摇)对,(翻过卡片)这样呢?(幼儿停止)(再翻最后一张卡片)现在呢?

2、教师(准备卡片):现在我们www.daodoc.com开始喽,速度很快的。核桃宝宝摇一摇,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两遍游戏)

3、教师:好,我要来唱一首歌了,然后和警察叔叔一起让你们发声音的,这个声音会很好听的哦。开始喽!红豆宝宝请你摇一摇,米宝宝请你摇一摇,核桃宝宝请你摇一摇,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来了啊,很快的啊!(歌唱速度加快!三遍)恩,真好!小朋友们真仔细。现在老师啊请来了一个乐队。乐队的声音也是很快的哦,所以你的耳朵要很亮,眼睛也要很亮的哦。所以耳朵要听好,眼睛要看好哦。

4、教师(好,全体起立):乐队还没来,我们一起来排练一次。(播放PPT音乐)

5、教师:乐队来了哦~~听好。(伴随音乐一起游戏,背景音乐为《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恩,很好,我们和客人老师们再见好吗?好,摇摇声音和下面的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看似简单,调理清晰,但是,等我真正把活动上完后,才发现其中的问题。事实证明了,看似简单的东西,做起来未必简单。

首先,我在拿到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看活动过程时,发现,应老师所设计的活动非常周密,她好像不仅把活动大致流程处理了,而且还把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也考虑进去了。这个就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与一个名师的区别。处理细节总是那么心思缜密。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如何上出一节出色的教学活动,关键就是看活动过程是否清晰,有条理;与小朋友们之间的互动及一些活动中所出现的突发事件,对于突发事件又是如何处理。如果说这些能做到比较好。那么,也就是说,能从新教师转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老教师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把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省略了,就是(教师:那我们好朋友的罐子放在一起好吗,现在把罐子放在一起。)所以,导致我摇手中的罐子让小朋友们辨认声音的时候,他们也跟我一起摇动。自顾自,没有听到要求,辨认出是那种东西的声音。而且场面也有些乱,难以控制。这也验证了,活动环节不能随便删减,少了任何一个,在受教时都会出现一些瑕疵,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在与小朋友互动时,没能配合融洽。一开始部分,我把东西放进罐子的时候,他们都知道我放了什么进去了,都把名字说了出来。这是我在课前准备的时候,疏漏了,让幼儿知道了,这样大大减少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了。让孩子跟着你预设的内容走,还不如你跟着孩子的反应走,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要学着改变自己。这样,教学活动才会不断提高,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问题反应教学,收获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嘴巴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并学会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嘴巴。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

【活动准备】

1、吹的(气球、风车、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话筒、录音机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图片、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猜哪里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轻轻唱歌。

2、问幼儿听到了什么?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

二、幼儿谈论嘴巴的用处

1、小朋友,你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处呢?

2、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幼儿游玩:“小嘴巴乐园”。

1、教师:“今天,天线宝宝的小嘴巴乐园开张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游玩,你们开心吗?”

2、引导幼儿去嘴巴乐园游玩,嘴巴乐园里有音乐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儿可以自由地去各个屋游玩,尝试用自己的嘴巴进行游戏。

3、幼儿游戏后,教师提问题让幼儿回答。

(1)谁能告诉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样玩的?(幼儿可以边示范边回答)。

(2)你还看到别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师小结:我们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来又能说,又能唱来又能吹,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四、请幼儿进行记录

1、请幼儿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自己www.daodoc.com进行判断、记录。

2、幼儿讨论记录结果: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

3、小结: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们人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如果把嘴巴伤害了,人就会很痛苦。

(1)坏苹果、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2)尖、利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教学反思】: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并学会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嘴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

小班科学教案:变了变了

【设计意图】

“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活动设计时我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我考虑到对小班幼儿来说趣味性尤其重要,用各种游戏活动和趣味性的语言,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

2、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精神。

【活动准备】

透明杯幼儿人手一个;盛有热水的水壶若干,;木耳、银耳、紫菜;小盆

【活动过程】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干和湿木耳),分别问名字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干湿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湿湿的、软软的,)小结:干木耳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问起来还有股香味呢。湿木耳湿湿的、软软的。

2、提问:这两块木耳原来是一样大的木耳,可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使其中一个变的大了,到底发什么了什么哪?(木耳泡水变大),老师现在验证到底是不是泡水后变大的,木耳现在需要一定的时间,老师今天带来了其他一些和木耳一样的食物(银耳、紫菜、腐竹、木耳),小朋友们自己选择一种试一试他们是不是泡水变大的。分三组,每组4人

幼儿动手泡发食物,进一步感知验证。(注意:水很热注意安全,水不用很满,要注意观察食物的变化)

过程中让老师出示自己验证的木耳泡发的变化(变大了、变胖了),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泡的食物发什么了什么变化。

小结:像木耳、银耳这种泡水后变大的食物叫做泡发食物。

3、刚刚我们实验了几种常见的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胖大海、海参、干鱼翅等等)。

师;恩,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不常见的泡发食物的图片,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谁吧!

4、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师:小朋友,还有一些我们爱吃的食品也是可以泡发了之后吃的,比如小馒头,你比较想泡什么吃哪?(方便面、饼干、等)

5、好吃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现在我们带着这些好吃的去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吧! 【 教学反思】

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精神。

小班科学教案:传声筒

【设计意图】

我看到小朋友们在看书时,把图书卷起来当话筒、望远镜玩,我受到了启发,何不做一些“话筒”让孩子们玩呢?这样就产科学活动“传声筒”的方案设计。我用挂历纸卷成一些纸筒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一些报纸,让幼儿探索从空心和实心自里传出来的声音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从而认识小问号(?)问号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引导幼儿认识“小问号”的符号(?),并愿意和小问号做朋友。

3、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

自制传声筒30根(空心、实心各半),“小问号”符号卡片15张。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拿起纸棒玩起来,有的把它当金箍棒拿在手上转;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用;还有一个小朋友把它当话筒用……)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饶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金一冰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教师话音刚落,幼儿就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有的在点头,有的在笑,似乎听到了什么。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幼儿纷纷抢着回答)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的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3、认识“小问号”符号。

(1)我在提供给幼儿的传声筒中有意识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间塞进了纸团,讨论时,拿到这根“传声筒”的小朋友说听不清,于是在小结后我就引导幼儿观察这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从外表看和部分幼儿说是一样的)。

(2)出示小问号(?)教师接着问:“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根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小问号)这根“传声筒”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注: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都发现听到的声音也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然而然地也产生了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号”卡片。

4、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5、小结。

刚才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已经找到了带小问号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是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小问号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带领我们去学习、发现很多的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碰到了小问号,就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或者去问大人。

【反思与讨论】

你是怎样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

第19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家具家电真能干

活动名称:家具家电真能干 活动目标:

认识常见的家具家电,并进行辨别了解相关的安全小常识。 活动过程:

角色导入:

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大家可以叫我闫老师。今天,闫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变变变,瞧它是什么呢? (教师从身后把图片拿出来让小朋友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介绍:大家好,我是电视机,电视机、电视机、电视机里动画多,小朋友们快坐好,大家都来看动画片!(告诉幼儿看电视前腰插插头,注意不能用湿手碰插头,要擦干手上的水)变变变,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洗衣机,洗衣机、洗衣机、洗衣机真能干,能帮我们洗衣服,洗衣服变成漂亮的小宝宝(告诉幼儿用洗衣机时要插插头不能用湿手碰插头,洗完衣服要把手擦干拔插头)。电视机、洗衣机真能干我们都是小家电、小家电。

大家好,我是沙发小兄弟,不用电来不怕,又能坐来又能躺,客厅里面少不了。

大家好,我是小桌子!小桌子真能干,不用电来不用怕,能放东西能吃饭是个生活的小帮手。 结束语:回顾儿歌 电视机、电视机、电视机里动画多,小朋友们快坐好,大家都来看动画片。洗衣机、洗衣机真能干,能帮我们洗衣服变成漂亮的小宝宝。 我是沙发小兄弟不用电来不用怕,又能坐来又能躺,客厅里面少不了。大家好,我是小桌子。小桌子真能干,不用电来不用怕,能放东西能吃饭,是个生活的小帮手。 拓展活动:

星期天的时候,小朋友在家的时候认真的观察一下家里都有什么样的家具和家电,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使用的。

第20篇: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内容:认识鱼

二、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喜欢小鱼,并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小鱼。

(二)让幼儿初步了解小鱼的主要外形特征。

(三)鼓励幼儿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三、活动准备:

(一)课件Flsah。

(二)各种鱼的图片、音乐。

四、活动过程:

1、玩手指游戏,引发兴趣,“说到5的时候”变成小鱼水中游,问:小鱼在水中怎样游的,幼儿相互学习。

2、放音乐,一起学习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3、教师出示图片:这些小鱼好漂亮呀!你们仔细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吧。

4、放课件,幼儿欣赏。

5、问:这些鱼朋友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1) 仔细看一看小鱼的眼睛是鼓鼓的吗?

(2) 小鱼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6、模仿鱼的动作。

播放轻柔的音乐,请幼儿看一看、学一学小鱼呈现的各种动作,如游水、吃食物、吐泡等。 小结:海洋里的鱼可真多呀,每一种鱼都跟别的鱼长得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扁圆、有的细长、有的身上有刺、有的身上有美丽的花纹、有的鱼还会变色,甚至连游泳的方法也不一样,有趣极啦!

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