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下6《长城谣》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6《长城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诗歌主题和抒发的情感。

二、能力目标: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把握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诗歌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赏析。

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播放歌曲《长城长》)

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在华夏儿女心中,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谁说起长城,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谛听游子的心音。

二、作者简介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当代诗人、散文家、画家。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诗集有《画诗》《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注音)

焉支(yān) 隘口( ài ) 蹲踞(dūn jù) ....焚起(fén) 荒莽(mǎng) 敕勒(chì lè) ....

四、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

㈠ 听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准节奏,把握全诗感情。

1、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诗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这首诗属于那一类? 【抒情诗】

2、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㈡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你能否说说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节着重写长城的历史,充满沧桑之感。 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第三节写梦回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表达了作者眷恋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

2、诗人抒写自己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3、间接抒情要借助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感情,这个物就叫意象。 在这首诗里主要的意象有哪些?(长城、黄河) 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意象来抒情呢?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寄托乡思乡愁的对象。诗人借助长城黄河,尽情抒发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长城,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用第二人称比较亲切,就好像是面对面跟长城说话一样,面对面地倾诉自己火热的衷肠。

五、分段赏析诗歌:

1、讲授第一节:

① 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长城饱经沧桑,是历史的见证。 ② 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无情”“蹲踞” “冷眼”。

③ 追问:为什么“无情”?为什么“冷眼”?

“无情”: 长城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在冷眼看着人世的朝代更替, 沧桑变迁。

“冷眼”: 长城只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它并不介入人间的成败荣辱。 ④ 全班齐读第一节,要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

2、讲析第二节:

① 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作者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这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总”、“一„„就„„”加以分析。)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 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②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注意读出依恋和赞美之情

3、讲析第三节:

① 全班齐读第三节,本节写了什么? 梦回长城。

② 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长城,而诗歌中为什么写到了黄河? “流进我不眠的 梦中”一句既是“梦中”又为什么是“不眠”?说说你的理解。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国,希望有梦,在梦里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乡愁让诗人难以成眠。借梦境深刻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七、拓展阅读: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板书设计:

长城谣

┏长城的沧桑——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 心系故国

长城谣┫依恋长城

——唱不成声,写不成篇┣

思恋故乡

┗梦回长城

——难以成眠,梦回故乡┛

教学反思:

本课着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通过背景介绍,诵读诗歌,共同讨论等形式,大多学生还是有所收获。不足的是给予学生朗读点评时间太少,而且我讲的时间也显得过多,使得课程时间略显仓促,同时感觉对诗歌写作的技巧讲解不够。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

《长城谣》

长城谣

长城谣

高中音乐《长城谣》教案

八下6《长城谣》教案
《八下6《长城谣》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长城谣教案 长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