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鼓乐铿锵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1: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单元 鼓舞旋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案

学习内容:

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教材分析:

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多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3、《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这是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吟唱的歌曲。由于歌词反映北京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整个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很受儿童们的欢迎。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通常,由一人领诵、众人齐唱,歌词可循环重复地不断演唱,偶尔也会有人即兴创编歌词。

《童谣》是一首“吹歌”。这种乐队由管子(兼口噙子)、唢呐、二胡、扬琴、中阮及一些打击乐器组成。其中,口噙子(一种含在嘴里的发声器)担负着模仿儿童数板的任务。乐曲仅有一个乐段,非常简洁,采用支声复调的手法及不断重复变化的手法表现音乐内容。总体上看,音乐情绪欢快活泼、充满童趣和诙谐的色彩。 学习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学习重点:“打溜子”“鼓吹乐”概念的掌握。 学习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打击乐器(鼓、锣、木鱼等) 设计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综合美术戏曲舞蹈等姊妹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通过为寓言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

(一)“听”鼓

1.了解湖南土家族风情 2.重点段分析

3、聆听全曲

4、介绍“打溜子”

(二)“赏”鼓 1.打击乐器介绍

2.介绍鼓吹乐,欣赏《滚核桃》《童谣》。

(三)“用”鼓 1.戏曲中的运用 2.舞蹈中的运用 3.生活中的运用

(四)“玩”鼓

1、分组进行节奏训练,课堂完成。

2、为《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节奏。

(五):布置作业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当地的民间器乐作品。

(六)小结: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民间器乐曲不能为大家做一一的介绍与赏析,通过这节课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之效,大家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来了解我国的民间器乐知识或作品,关注我们的民间器乐,使我们民族音乐得到继承和发展。

第六节 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第六节 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案6.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