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鼓乐铿锵》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6: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教材分析: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鼓吹乐”与“吹歌”两首乐曲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一)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清锣鼓”“鼓吹乐”及“吹歌”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中给出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四)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

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滚核桃》中的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口噙子数板等。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教学内容:

1、《勇往直前》片段

2、《龙腾虎跃》

3、《滚核桃》

4、《童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光盘、磁带、鼓、碰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听《勇往直前》片段,思考:刚才我们聆听到的这段热情洋溢的音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2、学生活动,回答提问(打击乐、鼓乐)

3、教师归纳并提问:

这是,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勇往直前》。中国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合奏、重奏形式分为四大类型,是哪四类?分别有哪些特点?(书中第40页)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①、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情活泼的生活场景。

②、弦索乐:文雅抒情、优美质朴,适合室内演奏。

③、丝竹乐:细致轻快、多表现活泼愉悦的情绪。

④、吹打乐:风格粗犷,适合在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5、教师总结: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间器乐曲,除了娱乐性,民间器乐多用于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还与古代的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其中锣鼓乐又分为“鼓吹乐”和“吹打乐”两种。在民间将纯打击乐合奏称作“清锣鼓”。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清锣鼓”。

二、听赏体验《滚核桃》:

1、乐曲简介: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阔点兵”,从此绛州鼓乐被誉为天下第一鼓而扬名天下。成为山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十名鼓手现场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秋天,核桃熟了,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将其沤烂脱皮, 晾晒于房瓦之上,干透之后随风沿屋瓦滚落而下,坠地有声。 这首乐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棰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景。

2、设问:(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2)

听前考虑一个问题:乐曲中哪段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的生活原型?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

4、教师归纳:

①、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

②、身,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③、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三、吹打乐赏析:

1、音乐知识学习:

前面我们欣赏了两首清锣鼓的演奏,下面来了解一下鼓吹乐中的一种音乐形式----“吹歌”。找个同学来说说什么是“吹歌”?

2、学生回答(吹歌是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3、乐曲简介:

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童谣》。(讲述乐器演奏姓名的故事,从而导入作品)这首作品中有一段数板,是北京当地的儿歌叫做《打花巴掌》。

4、学生诵读口噙子数板。(引导学生模仿北京方言口语,例:正月儿正,闹花儿灯,土豆儿萝卜等)

(数板: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儿爱吃大白薯;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5、带问题聆听乐曲:(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3)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表现的?

③、乐曲所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6、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一个,在乐曲中出现八次(学唱音乐主题)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口噙子数板,管子在其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四、听赏乐曲《龙腾虎跃》

1、设问:

①、这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形式?

②、有哪些乐器演奏?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2、聆听乐曲片断

3、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

4、教师归纳:《龙腾虎跃》——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变创作的一首锣鼓乐作品。乐曲表现了在盛大节日中,人民群众那种欢腾、热烈、生气勃勃的情绪。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龙虎精神,并有无限的创造力。

五、节奏练习:(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4)

1、教节奏。

2、一起打击基本节奏。

3、分组合作,打击乐合奏。

4、根据《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打击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例如运动员:兔子和乌龟;起点裁判员;终点裁判员;发令员等动物。)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解了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十分贴近人

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从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最后我们布置一个小作业:(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5)根据刚才大家所打击出的各种形象的节奏,分组创编一段打击乐合奏,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

公开课教案==鼓乐铿锵

第六节 鼓乐铿锵

第六节 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案6.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