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8: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

2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下面的字词。 xiāng qiàn qīng tái juã cǎo 镶 嵌 青 苔 蕨 草 qīng hâ sâ yuán gù yī dū lu 青 褐 色 缘 故 一 嘟 噜 zhàn fàng pū chī gān hã

绽 放 扑 哧 干 涸

2指名轮读课文,通过朗读,相互正音,相互学习,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师生交流:

(1)说说读了课文后,家乡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精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及写作顺序。

(提示:作者按“远看珍珠泉,近看珍珠泉,珍珠泉产生的原因”三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家乡美丽的珍珠泉。)

2品读课文,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1)根据提示,找出相关语句,品读感悟。 ①远看珍珠泉所在的山包有些什么特点? ②近看珍珠泉,它有些什么特点? ③“珍珠泉”的美名是怎样来的?

④“我”在这美景中产生了哪些联想?

(2)交流品读收获,赏读相关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山包特点:小山包像个绿色的大绒团。那里树密、草绿、花多。 ②珍珠泉特点: 绿———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深———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水泡从潭底上升到水面要很长时间。)

泡多: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 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泡美: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③美名由来:

从潭底冒出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因此,人们叫它“珍珠泉”。

④产生联想: 联想一:“我”看着由潭底升起的一串串五颜六色的水泡,联想到它是“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

联想二:“我”看到挑水人桶里漏下的水滴,联想到挑水人“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泼洒了多少珍珠。”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说说我对珍珠泉有怎样的感情。(热爱珍珠泉)

2哪一句话能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3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无比自豪)

五、欣赏、积累语言

1我要把文中带有数量词的短语,摘抄在积累本上,而且会运用到写话中。 2我把文中体现珍珠泉特点的句子背诵给同伴听,回家后摘抄在积累本上。 3我要把文中喜欢的语段声情并茂地背诵给同伴听。

六、延伸拓展

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这美丽的珍珠泉呢?写一篇导游词。

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资料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读、议,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层次,学生在品读语言中领会景物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十分优美,是一篇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好课文。采用不同形式的积累方法,易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积累效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珍珠泉教学设计(人教版)

珍珠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珍珠泉教学反思

人教版《珍珠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珍珠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