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为此,本人就我县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对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1992年,民政部印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开始实施。按照上级规定,我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也于1993年1月起施行。我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刚启动时是由民政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运作,设有会计、出纳岗位,基金独立核算。至2008年民政局的此项职能整体移交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经办机构。

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解决了部分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发展需求相差甚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

1、范围小,覆盖面窄。

政府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保护伞”,使其老有所养,但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所覆盖的人数非常少,未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我县从1993年开始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至2008年底有6163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占我县农业人口9.8万人的

6.5%。

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参保率低、待遇水平低,虽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但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加之没有统筹金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现在符合享受待遇人员领取金额太少,达不到“养老”的目的,至2008年底有301人领取养老保险金,领取标准人均7.93元/月,最高的93.94元/月,最低的1.08元/月,这种状况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

3、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单一,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采取储蓄积累模式,但范围极小。由于无统筹金支持,又没有其它补助收入,使农保基金总量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从整体看,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无法承担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由于

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等机制,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

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路

1、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要适当增加集体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办法规范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要引导农民自身增加投入。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不断提高覆盖率,最终实现“全民皆保”的目标。

(2)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因此,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难以完全替代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农村养老仍然必须坚持和强调社会保障与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与国家补助为辅、国家适当给予政策扶持相结合;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量力而行与适度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城乡衔接”的原则。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普

遍低于城镇居民,缴费水平不能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又由于农村消费也远低于城镇,相应地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也应当远低于城镇社会保障标准。在总的管理原则上,目前农村社会保险应与城镇社会保险有所区别,但是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应一脉相承,社会保障项目要基本一致,资金管理原则要基本一致,规定互相衔接立法要基本一致,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2、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

(1)明确参保对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对原来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对象要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移接手续,让政策更好延续。据最近一次摸底统计,我县总人数农业户籍人口98499人、其中16岁—60岁人员67803人。

(2)制定制度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财政和单位或集体缴费的一部分和全部农民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实行缴费确定型的支付办法,即按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的总额确定保障基金发放标准,体现效率原则。并逐步建立社会统筹基金,实行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相同的制度。财政出资和单位或

集体缴费的一部分进入统筹基金。社会统筹基金按待遇确定型的原则,除用于承担个人账户支付完毕后的支付责任,还可按当地农村生活支出一定比例发放社会统筹养老金。

(3)建立筹资机制:农民养老保险金的筹集,采取农民自交、集体补助,国家扶持(或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即农民自己交一块,集体补助一块,政府扶持一块。原则上以个人缴纳为主,以集体补助为辅,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确定集体补助的上限;财政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放在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投保和给予激励上,可以视财政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统筹基金或补助资金。

(4)提高保障水平:缴费水平决定着保障水平。在缴费标准上,可设立低、中、高多个档次,由参保人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进行自主选择,并可在申请批准后调整缴纳档次。最低缴费标准按最低享受(支付)标准倒推,应在加上政府和集体的补助后,能保证基本的养老需要,保障水平达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合理待遇享受: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开始享受,享受标准可根据个人账户积累额,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账户计发系数,按月或按季发放;个人账户余额不敷使用的,由统筹基金支付。要加大财政和集体(单位)投入,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调整储备金,根据物价指数增长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金水平。

(6)筹措基金运营:基金暂以县为单位独立运作,由社保经办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要为参保农民建立个人账户,将个人自己缴费和部分集体补助以及历年利息积累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个人账户管理应保持充分的弹性,要灵活处理好“参保人身份、缴费方式、携带转账、中止和恢复、税收减免”等信息,以适应农民在各类经济活动情况下的缴费方式;还要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按国家有关基金运营的法律法规规定对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依法建立委托人、托管人、投资人制度;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对我县发展娃娃鱼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中源耕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调查)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中源乡耕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县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科学操作,保障民生)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