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1:4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期,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村屯,就我县农业发展情况,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实施以后,农村形势发生的变化、暴露出的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和研讨。

一、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县是农业县份,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农产品优势比较明显,近几年全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差距,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因素。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有,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水产业科技含量低,贡献份额低,实际养殖水面仅占可养水面的50%左右,吃进口鱼的现象比较突出。林业基础比较薄弱,虽经近两年的努力,全县森林覆被率只有6.6%。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先进机械的推广应用面还比较小。

二是结构因素。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具体表现为一产大,

二、三产业比重过小。目前,全县农村经济80%来自农业,而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又相对偏大,大体在60%左右。而农村劳务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仅占20%左右。

三是人的因素。多数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个别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作用发挥得不好,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四是政策因素。近两年,中央相继出台了合乡并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和全面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农村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一轮的“土地升温”、“种田热”,导致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回流,滞缓了劳务经济发展,对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带来了一定影响。二是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受政策影响,乡村干部要由原来的“要”为现在的“给”,由过去的“管”为现在的“放”,部分干部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同时,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也给基层干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三是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发生了变化。由于政策的出台,基本割断了乡村组织与农户的经济往来,乡村两级经济来源的渠道变窄了,原有的职能也已经丧失或还在逐渐弱化,几乎对农民失去了约束力,给乡村两级组织行使职能和维持政府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影响。四是大的稳定局势发生了变化。新政策出台以后,农村多年积累的一些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农民上访出现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爆发期,维护农村稳定的形势不容乐观。

五是市场因素。近两年,由于全球性粮食减产,出现了短暂的粮食价格上涨,但长久看,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还很难有大的改变。同时,我们的一些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没有参与到更大范围的经济循环,我县做为一个以大宗农产品为主的县份,农产品的市场压力会越来越大。 六是龙头因素。从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看,虽然龙头较多,但多数企业生产状况较差,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对农户的拉动作用不突出,而且有的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农户几乎承担着全部的市场风险。

七是生产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这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八是科技因素。种养业较低科技含量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较高的要求。体现在农民身上,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不健全、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九是资金因素。我县农业是一个欠帐较多的农业,资金投入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县情来看,县财政只是一个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每年的支农资金比较有限;乡村两级经济实力也普遍较弱,90%以上的村负债运行,支农乏力。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十是受灾因素。肇源作为全省西部干旱区,且沿松嫩两江200多华里,是一个旱、涝多灾区,在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影响很大。

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四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网上招商、网络销售、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知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经纪人。发挥干部信息灵、联系广、门路多的优势,积极为农民抓定单、找销路,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格。四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应继续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第二,把推进工农一体化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强化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思路抓农业的思想,工农业捆起来抓,用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一是农业要为工业当“中轴”。继续坚持用畜牧业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用畜牧产业化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畜牧业社会化养殖,多元化投入,规模化发展。具体说,奶牛要采取招商引资,引进大户的办法,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进入,带动奶牛业稳步发展。绿鸟鸡生产应强化宣传,大力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主导品种。大鹅是有希望做大的产业,应作为一个重点品种加大推进力度。一方面要引导农户普养,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屯,扩张规模总量,另一方面,应突出龙头建设,引进或培育屠宰加工企业,加快形成产业化格局;羊的发展要要抓住草原禁牧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舍饲、改良品种和出口三个环节,通过草原兴发集团拉动,带动产业快速发展。肉牛、猪、狐、貉的发展要与皮革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增加养殖量,推进畜牧业与皮革工业园同步发展。二是农业要为工业当基地。应围绕工业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就我县农业来说,应突出建好三大基地。即,扩张畜禽总量,尽快把肇源建成全省最大的肉羊出口基地和草原兴发集团最大的绿鸟鸡生产基地;抓好罐头原料、杂粮、水稻、油料、甜菜、果菜等特色绿色食品开发,把肇源建成蕃茄系列罐头食品出口基地;做大水产业,把肇源建成全省知名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同时,要扶强做大骨干企业,大力推进农牧产业化。一方面,对现有的草原兴发、完达山、鸭鸭、北大荒、天源食品、文国冷冻等企业在资金匹配、贷款贴息、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实现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要促进存续企业与实力大企业的联营联合,盘活存量资产,裂变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农业与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应加快构建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企联结、联利、联心。重点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使企业树立“永远利民、永不坑农”的经营理念,切实把基地作为第一车间。应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金、实行保护价收购、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反哺基地等多种形式自建基地,与基地建立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

第三,把借助外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不借助外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农业和农村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抓招商。进一步强化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工业、上项目上来。能上大上大,能上小上小,有条件的在本乡镇上,没条件的到县里园区上,每个乡镇每年要上1—2个与本地产业联系紧密、能够放大自身优势的工业项目。这方面,全县要制定发展规划,对各乡镇下达任务指标,并研究切实可行的推进办法。

第四,把劳动力资源开发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节点,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实现新突破。致富农民,必须首先减少农民。从目前我县来看,全县农村劳动力18.5万人,其中富余人员约7万人。调查中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如果这7万人外出务工,实现充分就业,按每人最低年收入3,000元计算,直接经济收入2个亿,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近15%,拉动户均增收350元。因此,应把劳动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重要战略,一个优势产业纳入重要日程,使劳务经济尽快地做大做强。在输出渠道上,具体应抓好“五个一批”。即,开拓外埠市场输出一批,变农民为农工。发挥政府部门、劳务中介组织、外地同乡、现有劳务输出典型的作用,加快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重点应突出三个市场。一是大庆。鼓励和引导部分缺少技术专长,外出门路狭窄的农民进入大庆劳务市场。二是北京、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用工量大,而且多年来我们输出有一定的基础,应巩固扩大输出量。三是日本和俄罗斯。几年前,超等乡支援村就有一部分农民依托亲缘关系赴日本打工,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个人年收入都在15万元人民币以上,应借助这个关系扩大输出规模;俄罗斯劳务市场也有我县的打工人员,年收入也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随着我县对俄贸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应把对俄劳动力输出作为重点扩大输出。发展畜牧业转移一批,变农民为牧民。把劳动力转移与发展畜牧业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或为畜牧业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安置一批,变农民为工人。把劳动力转移与发展

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进厂做工;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一批,变农民为商人。把劳动力转移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乡村企业股份制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发展各类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吸引部分农民经商做买卖;发展小城镇转化一批,变农民为市民。把劳动力转移与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放宽农民进城的条件,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就业。

第五,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过渡点,在破解一些障碍性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当前重点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项目,突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抓住中央、省、市重视农业的历史性机遇,把规划、设计和争取一批事关肇源农业发展的大项目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关键突出出来。重点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水源建设、两江堤防工程、植树造林、草原建设、绿色食品开发、畜禽养殖等方面,争取一批大的项目,缓解我县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抓土地流转,突破集约规模经营的瓶颈。应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借鉴外地经验,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有权流转,加快土地向大户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抓中介组织建设,突破产品流通瓶颈。应抓住国家省市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协会作为一个项目来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办会经验,引导和鼓励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以产业为依托,以能人为牵动,吸收各业人士成立农村合作组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各个产业不同品类都有完备的中介组织牵动。

第六,把提高农业御灾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点,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农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应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全市旱涝保收田项目和国家玉米良田项目,抓好水田区田间工程建设和机电井的建设及配套。对较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应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通过对上争取和上级扶持,加快建设进程;对较小的建设工程,应本着农民自筹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以群众投入为主的原则,加快建设步伐,如全县的水源井建设及配套问题,县乡两级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扶持。对目前尚未改革到位的机电井,建议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一次改革到位。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面实施好“六围一治”工程,确保造林面积和造林成活率逐年提高,用3—5年的时间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强化草原的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以草原禁牧、人工改草、封区育草为重点的草原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抓好国家天然草场建设项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榆中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规划

尉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