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暑期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5: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葛公镇农业现状及其问题探析

王罡人文院2010级社会工作专升本7#107 1363705236

3摘要: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演变,不仅是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变了,上层建筑也变了;生产方式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城市变了,农村也变了。笔者于2011年7月走访了东至县葛公镇的各个乡村,投放了五十分农户调查问卷,深入农村内部,感受到农村的巨大变化。该文重点介绍东至县的农业发展概况,分析了葛公镇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字:东至县葛公镇农业发展农业污染农业可持续

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几年,政府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对农民实行减免税收,增加各种农业补贴,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准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同时,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东至县概况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区西南部。地处长江皖江段南岸之首,地跨东经116°39—117°18′,北纬29°34—30°30′。东与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南及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波阳、彭泽县毗邻,西北与安庆市和怀宁、望江县隔江相望。县境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82公里,长江傍境东流,长江岸线85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尧渡镇,县城距省会合肥市245公里。东接贵池区界黄湓闸68.7公里,祁门县界良禾岭68公里,石台县界小河镇45公里;南距波阳县界石门街66公里,浮梁县桃墅岭64公里;西至彭泽县界39公里;北至安庆市长江中心线56公里。206国道、318国道,沿江(沪渝)、安景高速公路,铜九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至天柱山、石钟山、庐山、鄱阳湖、武夷山、井冈山必经转憩处。国土面积为326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

东至县地处长江南岸,跨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全县山峦迭起,湖泊河流纵横,地形东高西低。地势最高点为中部中低山仙寓山,海拔1375.7米。地势最低点为沿江河漫滩地,海拔仅10米。全县地貌分为三区,一是北部、西北部地势最低,丘陵、岗地与湖泊交错分布,海拔高则200米至300米,沿江滨湖50米至100米,甚至在20米以下,为沿江湖泊、岗地、平原区。二是中部中低山蜿蜒起伏,海拔500米以上中低山多集中在此区,为中部中低山、丘陵、盆地区。三是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为南部低山丘陵、盆地区。全县地形形成“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全县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水田30万亩,旱地18万亩。截至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545014人。其中乡村人口占496990人,人口出生率为9.79‰,人口死亡率为9.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9‰。人口密度为137人/平方公里。全县辖3乡12镇、234个行政村及17个社区委员会。

东至县地处中低纬度,系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对发展农业有利。因地表复杂,各地气候有异,季节转换明显,水、旱、风、冻、冰雹等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春季3月至5月,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冷暖空气交绥频繁,阴雨连绵,常有“倒春寒”,对春播不利。3月至4月雨水明显增多,季雨量551.8毫米,月平均雨日15.8天,一般不缺秧水。夏季6月至8月,太阳辐射最强,天气炎热,多雷暴。季平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13.9℃;5月至6月雨水集中,季雨量670.8毫米,约占降水量的41%。6月中旬到7月上旬,适值霉雨季节,温高湿重,物品易霉烂;此时适逢江南黄梅成熟之时,又称“梅雨”。每年梅雨长短、雨量多少,差异悬殊,总的情况是多短时强降水、暴雨、大暴雨,甚至会出现特大暴雨。梅雨期均在1月左右,最长的40天以上,最短的仅两天。梅雨结束后进入盛夏,晴热高温少雨,偏南风加大,多有伏旱。秋季9月至11月,气温呈波浪式下降,雨水锐减,秋高气爽,日暖夜凉,常有“夹秋旱”。冬季12月至2月,太阳辐射最弱,寒暖多变,季平均气温5.6℃;极端最低气温-13.2℃﹙1969年2月6日-16.0℃﹚。盛行偏北风,季平均风速1.4米秒;风雪变化大;冻雨、冻雪成灾大约5年至6年一遇;冻害对农业、林业、供电、交通、城乡供水等影响较大。

气温年平均气温16.6℃,平均最高21.9℃,平均最低12.7℃;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8.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4.2℃;历年绝对最高气温41.2℃(2003年8月1日)。

地温年平均地面温度18.3℃,较历年平均气温偏高1.7℃,较地中(

5、

10、

15、20厘米)各深度土壤温度高0.1—0.6℃;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8.2℃(2000年7月17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20.0℃(1991年12月29日),同日最低气温-13.2℃。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643.0毫米,最多年雨量2281.6毫米(1999年),最少年雨量1213.1毫米(1988年)。

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县境内平畈地区,多半是:冬半年(9月至次年3月)吹偏北风,夏半年(4月至8月)吹偏南风;东风和西风极少出现;全年静风占25%,即四分之一。测站年平均有大风(风力大于等于8级)日数1.5天;山区风向、风速和年大风日数,因山势、地形、季节而异;沿江、沿湖、山口、峡谷地带以及江河湖泊水面上,年大风出现频次较高;东流、大渡口、香隅等洲圩平畈地区,平均风力比县城尧渡地区偏大1级至2级。

全县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7902公顷,比上年增加5131公顷,其中:粮食、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35390公顷、15501公顷和19702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0.8万吨,增产6.9%,油料产量28876吨,减产1.9%。棉花产量20810吨,增产13.9%。全年肉类总产量29175吨,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43519吨,增长10.0%。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农用拖拉机16232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5333吨。农村用电量5580万千瓦小时。有效灌溉面积33.22千公顷。

二葛公镇的概况

风景秀丽的葛公镇位于东至县东部,政府驻地距县城39公里。国土面积25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38万亩,耕地16247亩,16个村,170个村民组,7958户,人口25724人。境内有东至县最高峰仙寓山,海拔13757米。2007年2月5日,乡镇区划调整洪方乡并入葛公镇,原葛公镇辖桥,联、徽道、葛公、留铺、联塘、大华、兰潭、大源、悦民、天井、梅树11个村,134平方公里,原洪方乡辖仙寓山、红旗岭、洪方、同春、永正5个村,117平方公里。2007年11月,荣膺“安徽旅游乡镇”称号;2008年12月通过“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验收。

茶叶是葛公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产业,1998年创出的“仙寓神剑”有机绿茶,

洪方乡并入葛公镇江,被选为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政协礼堂的招待礼品茶。仙寓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仙寓茶叶有限公司、葛公镇茶叶精制厂2008年新增为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葛公豆腐远近闻名,其色泽白嫩、绵软可口,素有“豆腐西施”之称,2006年申请注册“葛公豆腐”商标。2007年12月葛公豆腐制作技艺和葛公红茶制作技艺公布为池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葛公豆腐制作技艺、葛公红茶制作技艺、“天官赐福”民俗以及“狮子灯”民间舞蹈公布为东至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8年12月葛公红茶制作技艺公布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其中2004年开发的“高温夏菇”在同春村建有基地,产品远销上海、福建等地,并出口新加坡。野葫芦是新引进的品种,2008年种植510亩,亩均产值近4500元。2006年在天井村试种烟叶191亩,2007年扩展到大华村,全镇种植260亩,2008年天井、大华、留铺三村实现连片生产,种植规模1000余亩,每亩纯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其中大华村被市烟叶公司列为示范村,计划实施烟水配套工程项目。

三 葛公镇的农业发展现状

(一) 种植农作物种类多样化

葛公镇主要种植水稻、棉花,同时兼种油菜籽和无公害蔬菜,外加最近两年引进的野葫芦也有较好的收益。其中大华村是烟叶示范村,主要种植烟叶。下面是各个村的生产情况(笔者只是做了一个小样本的抽样调查。由此推论出得总体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但通过对整个乡镇的走访,笔者认为这些调查对象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水稻单产416公斤/亩,棉花单产236公斤/亩,烟草单产150公斤/亩,油菜籽单产125公斤/亩。农产品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二)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当年竣工仙寓山、红旗岭、同春、葛公等村公路里程7.7公里;2007年完成悦民、永正等村12.5公里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梅树、联塘两村以及桥联村西山组、徽道村葛源片计18.8公里建设任务,并开工建设桥联村光明片5.7公里的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08年完成仙寓山、红旗岭、洪方、同春、桥联、大华、大源7个村23个村民组的建设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和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安全引用水工程:2006年在联塘、天井、大源、大华、红旗岭等村实施,受益人口2639人;2008年在大源、留铺、桥联、洪方、同春等村实施,受益人口2623人。沼气国债项目建设:2006年完成桥联、大华两村各80口建设任务,2007年完成天井村140口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葛公村50口建设任务。完善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2008年,完成葛公中心学校本部和中学2000平方米的危改任务,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达标。2008年,通过《葛公镇2007-2020年总体规划》修编和洪方中心村建设规划,新建政府和派出所办公大楼,完成计生服务所改扩建,新建3.5万伏变电所,开工建设镇中心敬老院。积极科学防控地质灾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稳步推进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生态移民搬迁工程。2006年完成红旗岭村双河组42户110人,2007年完成仙寓山村形边组7户28人,2008年完成红旗岭村和平桥组22户89人、大源村寨上组25户98人的移民搬迁建设任务。

(三) 农业综合的开发

2007年至2008年在桥联、留铺、葛公、同春四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土方558万方,砌石1920方,总投资400万余元,具体包括:水利工程项目:兴建小坡堰、留铺王桥堰桥;渠道衬砌11条,长855公里;渠道建筑物16座(机

耕桥5座,盖板涵4处)。农业工程项目:完善新修机耕路5.55公里(桥联村1.72公里,留铺村3.83公里);购置农机具10台套;改造低产田35亩。环境工程项目:植树4000棵;改善和根治有螺(血吸虫)渠道3条5.5公里;新建垃圾池1座。科技推广工程:培训农民1800人次,其中举办农机维修培训班2次,棉花栽培3次,烟叶种植2次,水稻种植3次。

四葛公镇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及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度大

近年来,在农民收入增速整体性下滑的趋势下,纯农户农民和以农业为主农户的收入形势尤为严峻,增速缓慢,甚至减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下跌,而我国的物价却一直在上涨,农业物资成本提高;近年来,葛公镇的自然灾害严重,洪水摧毁了棉花,无法重新补种新苗,造成农民失去了动力。“种庄稼靠天”是笔者本次访谈中听到最多的无奈。

(二)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合理

在笔者走访的6个村庄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各个省份都在对农村进行“一池三改”项目的落实。在葛公镇,天井村的沼气建设是比较合民心的,当地的农民很高兴,有了沼气池,就可以使家里的畜禽粪便得到较好处理。同时还为他们做饭提供了方便。而在桥联村,虽然不少农户家建了沼气池,但是却无法发挥其作用。主要是由于该村大多种植棉花,没有足够的秸秆填充沼气池。资源得不到利用,就造成了资源浪费。所以,好的资源要用在对的地方。这就需要政府多做调研,合理投放项目。

(三)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自2006年以来,全镇在用水管理、抗旱防汛、库区改造、水库除险等基础设施方面成效显著,但还是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事水利工程体系不够完善,防洪标准普遍低,现有灌溉工程配套不完善,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不足。近年来,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并没用多大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没用很大的提高。除了水利设施外,其他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 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偏老化

在做此次调查时,发现在农村种田的绝大部分是年老的人和妇女,青壮年都不会选择在家种田,大部分会选择去城市打工。在此次调查中,劳动力人口中,年龄最大的是74岁,年龄最小的是35岁,农村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是54岁,60岁人口占到了76%。在还没用完全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葛公镇而言,劳动人口年龄老化意味着生产力下降了,农业生产就得不到发展。

(五) 农业污染问题

在葛公镇的各个乡村,我认为全国有很多像葛公镇这些乡村,都面临着农业污染问题。化肥、农药及农用塑料地膜等大量不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不合理使用,或者使用后预防二次污染措施不力,在加之畜禽类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都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我们现在去农村已经很难再看到清澈干净的河水了,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使得乡村环境更加恶劣了。

五基于上述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技术,吸收人才。为农

民提供一个积极的农业生产氛围。多下基层,了解农民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

其次,葛公镇可以充分利用其特色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化。茶叶是葛公镇的传统产业,就要大力发展茶叶的生产,使其向高效、稳定、品牌化发展。实现茶叶的品牌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发展乡村旅游等。

结语

本次调查得以顺利完成,多亏了东至县人民政府的万晓乐同志的帮助,为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和信息,再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东至县的发展越来越好。同时还要感谢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此篇文章。

参考文献:

1.《东至县年鉴(2009)》.东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2009

2.《传统农业县的变迁》.魏胜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
《暑期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