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三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9: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程辅导三

一、选择苗圃地时的注意事项

①土壤:要求土壤pH在4.5~5.5之间,无碱性反应,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40厘米以上,一般以壤土为好,肥力中等以上。

②地势:要求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低,雨季不积水,旱季易浇灌。

③前作: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作扦插苗圃。如果因没有其它合适土地可用,一定要使用这类土地时,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另外,如有水稻田改作苗圃,须深翻破塥。

④位置:苗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以减少苗木运输路程和时间,便于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此外,苗圃宜建在避风向阳处,以增强受光效果,减轻寒害。

二、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方法

平地由于地势平坦,只需对个别地段进行调整,即可采用挖掘机进行深翻,翻垦深度要求80厘米以上,耕后土块适当耙平。地面杂草树根可深埋。初垦全年都可进行,如安排在初夏或冬季则更为适宜,翻耕后的土块经烈日曝晒或严寒冰冻,有利于土壤熟化。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类植物,需要人工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复垦一般在茶树种植前进行,以整平耙碎为标准,复垦后即可进行划行种植。坡度在15°以下的丘陵地或山脚缓坡地的开垦,同样要按照平地茶园初垦和复垦的规格要求进行。但由于地形比平地茶园复杂,在开垦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这样可使坡面达到相对一致。对不规则的坡地,转弯处要掌握“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开垦。

三、茶叶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四、茶园灌溉适期的主要指标

①茶树水分指标

常用的茶树生理指标包括新梢细胞液浓度和新梢细胞水势。研究表明,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茶树新梢细胞水势的高低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

②土壤水分指标

当茶树根系集中的土层含水率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茶园应当及时灌溉。③气象指标

在高温季节,当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水面蒸发量在9毫米以上的情况持续一个星期时,茶树根系浅、或土层薄的茶园就需要进行灌溉。

五、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实现茶园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茶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使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修剪、防治病虫、换种改植、新茶园开垦、肥料及鲜叶运送等多项作业,根据需要,及时进行。

六、茶叶采摘的原则

(1)采、留结合

种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收茶树的营养器官——芽叶,所以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的留叶,确保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有适量的新叶留养在树上,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以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做到“采为了发”。

(2)量、质兼顾

采摘时强调质、量兼顾,在保证优质的前提,尽量多采。

(3)因地、因时、因树制宜

从新梢上采下来的芽叶以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出发,结合各地茶树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4)与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相配合

茶树采摘只有在加强肥培管理,合理修剪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茶树采摘的增产提质的效应。同样,肥培管理、修剪技术等也只有在合理采摘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七、遮荫棚的种类及搭建方法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棚、斜棚、拱形棚等。

其一,平式低棚。先在苗畦两侧每隔1.5米左右打入一根木桩。木桩长度60~70厘米,打入土中后,露出地面高度30~40厘米。然后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各个木桩的顶部即成。

其二,拱形棚。以畦宽1米计,用长2.2米左右的竹片,每隔1米左右;将竹片两端插入苗畦两侧的土中,形成中高50厘米左右的弧形,顶部和两侧中间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固定即可。

其三,单面斜棚。这使用斜棚时,苗畦宜取东西向,棚搭在苗畦的南面。棚与地面约成45º角,棚面的宽度约为畦面宽度的1.5倍。

八、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

茶叶加工厂应逐步推行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

茶叶加工车间应有良好的防蝇、防鼠、防蟑螂等设施,应有良好的污水排放、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茶叶加工及接触茶叶的人员应持有卫生部门规定的有效健康合格证书。

加工厂应制定必要的茶叶加工卫生制度,并明示。

制茶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了解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

从事茶叶加工的职工,工作时应穿、戴工作衣、帽,离开工作现场应换下置于更衣室内,工作衣帽应及时换洗。长发职工工作时,头发应全部放于工作帽内,在制茶一线操作的职工,不得染指甲、涂口红和使用其它化妆品。车间内应严禁抽烟、吃食和随地吐痰。

车间应保持整齐清洁,鲜叶、在制品、干茶等应分开放置,并设置废物收集箱。

九、茶树优质高产的环境条件

茶树的生态环境是指其生存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势条件等。

(1)气候条件:温度是茶树重要的生存因子之一。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适宜种茶的地区,要求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茶树芽叶生长季节月降雨量100~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

(2)土壤条件:土壤是茶树栽培的基础。茶树生育所需要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条件对茶树有多方面的影响。

(3)地势对茶树的影响是通过海拔的高度、坡度、坡向等,影响光、热、水、气在地面上的分配,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其中以海拔高度对茶树的影响最为明显。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茶叶生产技术》期末复习1(推荐)

关唐代茶叶生产技术的史料短缺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三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