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9期教育技术二级培训班作业

作者姓名 题

信息化教学探究 机电工程学院 2014年11月5日

所在单位 日

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机电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各个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学习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策略;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他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其缺陷则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它不仅能提供充分的交互性,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而且能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过程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而是利用信息资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组织教学,而课件往往是书本内容的电子版,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同时信息技术的其他形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最常使用的是讲授法,而研究性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则很少被采用。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对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它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促进了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但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做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系统,它需要各种教学因素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通常有三种学习策略:

1、任务驱动学习。采用各种类型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可以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与协作式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3、研究型学习。研究型课程任务通常用于课后延伸,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协作学习问题。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非常有效。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协作小组借助于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竟争、辩论等。协作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查阅,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放到网络的资源中心。

2.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历存在差异,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之初,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交互式课件中,可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在资料库中应包含与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信息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还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充分交流,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已取代教师成为知识的主要源泉,只有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4.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模拟实验,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想像力的发挥提供了动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像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

结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知识重新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开放的课程系统,此外还需要建立多元化、多角度的考评系统,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晓,浅谈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2] 杨润强,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20).

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