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5 12:04:0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特征

关键要素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师导向 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 说教性的讲授 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 单学科的独立模块 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 个体作业 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 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 同质分组(按能力) 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 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 基于绩效的评估 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 编辑本段开发模式 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

(1)教学设计方案;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作品规范/范例; (4)学习参考资源;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

推荐第2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芝角中心小学

苏淑芳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3个生字。

2、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萌发科学探究精神。

5、对地球产生强烈的感激、热爱之情,知道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要爱护地球,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与唯一性,认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与责任,明白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教学难点】

地球美丽壮观而又渺小的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不够,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说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学生更是很难体验;“生态平衡”、“生态灾难”等科学术语,亦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从电视上、书本上,有条件的可到网上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滥伐森林”投影片和“读一读”录音、备有课文朗读、地球美丽、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护地球等内容的课件。

【教学理念】

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借助卫星资源优势,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帮助学生体会地球的特点,明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读助悟、以悟促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1、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生灵,并且无私地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

2、对,她就是地球。让我们一起跟她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里,有几个地球?所以,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太珍贵了,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问候她吧!(再读课题)

4、地球母亲非常高兴,正在欢迎我们呢!今天,我们就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地球。(播放课件封页,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观看相关图片。

2、听完之后,请同学们想想: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三、细读课文,探究地球特点及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自由读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

(一)感悟地球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内容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同学们,我国的神舟飞船在太空遨游时,拍摄了我们美丽家园的很多照片,老师有幸从杨利伟叔叔那儿弄到几张,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美丽壮观、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的地球图片。

①同学们,这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自己的话,夸夸我们的地球。

②谁能根据课件中所观察到的图片,具体说说地球如何漂亮?着重从“晶莹透亮、裹着水蓝色‘纱衣’”来体会地球的美丽。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将地球的美丽读出来。

④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描写地球美丽的部分。

3、地球的美丽仅仅在于她的外表美吗?你还从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内在美?

①读

3、4自然段中有关的语句,理解“无私”“慷慨”,说说你从中体会到地球母亲的什么品质?

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呢?读

3、4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4、导读:理解了课文意思之后,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谁再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感情去读; 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话。)

(二)体会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

导语: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她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潜心读课文,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写在书上。

1、了解地球的渺小。

①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课件出示有关文字,提醒学生注意红色标记的字最能体现地球渺小,应重读。)

②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后,播放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叶扁舟”体会到地球的渺小。

③课件出示说明方法及运用说明方法作用的比较题,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你从这几个数字:“几百万年、几亿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么?

②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让学生朗读。)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③过渡语:是呀,人类为了眼前的发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乱挖乱采、过度开发,把我们的地球母亲摧残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她向我们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老师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

④展示人类毁坏资源、破坏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⑤看完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之后,此刻你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第4自然段。

⑥同学们,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说点什么吗?此时你又将怎么样读这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课件出示这句话)

(三)领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环保的重要性

1、展开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遨游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同学间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2、激情呼唤。

是呀!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可敬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的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①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灾难,你会想到什么标语呢?想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课件出示相关标语让学生齐读,展示全国各地保护地球的宣传图像以及保护地球的策略供学生观看参考。)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还面临着什么危害? 组织学生根据课件拓展资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开讨论,积极探讨解决地球危害的办法。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每天,我们的地球有„„》,学生听完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并将感受送入对诗歌的朗诵中。

3、组织学生畅谈学文后的感想,让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总结升华: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五、反馈练习,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练一练,让学生口头作答。

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和蔼可亲(ái ǎi)

毁灭(huǐ fěi)

薄薄的(báo bó)

② 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

)地球适合人类生存,(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③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张桌子长1.6米,宽1.2米,高1米,真够气派的。

●中午的太阳宛如一个装菜的盘子。

2、出示“查一查”,让学生自主选择:

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看看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可以拟出几条环保标语,可以写一封建议书向有关部门反映,有条件的也可以制作环保网页,发出环保倡议,发送到网上去。!

推荐第3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特征: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可有效地取得明显的“教学成绩”。2.但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以课程标准为参考,以教材和教材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即学习的过程是意义的同化、建构过程,而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特征:1.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强调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创设环境,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即在同环境的交流过程中将“知识”同化。4.该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3.两者的共同之处

无论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还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都离不开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完成后,要有相应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以检测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的着力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在这里,信息技术更多地是辅助教师展示重难点或不容易用传统方法阐明的知识点。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更多地是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构建性的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它较为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式的学习,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推荐第4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 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教师演示文稿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文字处理、电邮、演示软件、网页开发和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学档等。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 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 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1.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 境。比如,教师围绕教学单元中的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利用PowerPoint创建一个指向单元学习内容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学习或设计成果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

运用表扬应遵循的原则

表扬不是随便说几句好听的话,也不是不分环境不掌握尺度地使用。教师表扬学生一定要有原则。 真诚感原则。表扬要真诚,是指教师表扬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发自内心。人们都有喜真恶伪的天性。只有真诚的东西,才会被人所接受。表扬也不例外,教师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去表扬,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挚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和友谊感,愉快地接受表扬因此,表扬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应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满腔热情地表示赞

扬,并热切地希望学生能够把这些成绩优点发扬光大。只有表扬者在感情上很真诚,被表扬者才会受到感染,心里也才热得起来,才会愉快地接受。及时性原则。一个学生学习好,生活有长处,取得好成绩,提出好建议等,教师都应及时给 予肯定。因为学生在干完一件事后,总希望尽快了解它的价值和师生反应,如果得到及时肯定,会给他带来愉快,使他的行为得到保持和再现。许多有经验的教育专家都重视及时表扬,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良好的,如果教师对好人好事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不作任何表示,那么他们的好行为就难以持续下去,甚至会感到自己的好行为没有得到认可,就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具体化原则。表扬要具体,是指教师要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表扬只有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道出了被表扬者的心血和精力之所在,才能使人感到表扬者观察得细致入微,从而激发被表扬者的知音效应,产生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动力。真实性原则。表扬要真实,是指教师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一说一,掌握好表扬用语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只有教师对那些确实值得表扬的学生和事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才能起到鼓励他人前进的作用。如果教师表扬时随意把事实夸大,把七分成绩说成十分,把学生的朴素想法拔高到理想化的境界,评价 教育教学中的表扬艺术

2.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另一个基本策略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了避免学生低效的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提供帮助,我们将这种帮助称为搭建学习“支架”。当 学生在学习新的或困难的任务时,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各种材料,包括教师演示文稿、学生范例、单元问学习指南或向导,都属于学习“支架”,而这些“支架”更多地是以电子文档形式出现,由构成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拥有更多的知识,还应该具备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教师既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引领学生搜索、获取和处理信息;教师不仅仅研究“如何教”,还要更多地设计“如何学”。由此,学生借助于教师开发或链接的信息资源,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信息素养,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教师在开发信息资源过程中,要考虑信息资源是否具有“低门槛,高天花板”的特征,教师要考虑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基础差的同学能够获得足够的帮助,高水平的同学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能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提供多种活动或策略的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如果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教学情境将成为“空中楼阁”,教学情境的创 设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相互依存的。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要弄清楚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了解信息化教育的概念。2001年9月,祝智庭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一书中给信息化教育下的定义是: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征。[3]

基于此定义,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有利于因材施教;4)有利于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6)有利于信息能力的发展等优点。

2.信息化教学的现有模式

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讲授型教学模式、个别指导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自主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5]

2.1 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集体的讲授方式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它可用于一定规模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系统知识、技能的培训,另外它还被认为是最为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基于网络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中,却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双主”教学,而且它还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人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

2.2 个别指导教学模式

在远古时代,教育是上下代之间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虽然存在着低效的特点,但是却能够因材施教,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CAI软件、聊天室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电子邮件来实现。个别辅导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的实施,也可通过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

2.3 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学生的答疑大多是由教师来担当的。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学生”合作模式就是在异地学生中创造学习单元或学习小组,在每个单元或小组中学生基于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这种模式把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存在着远程学习小组划分的问题,划分的办法应根据学习要求和其他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常见的分组类型有:1)讨论型(10-30人)2)协同型(3-5人)3)伙伴型(2人)。

2.4 讨论型教学模式

在网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利用现有的BBS实现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讨论学习一般由专职教师管理,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区内留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语言或评论都能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这种学习由具有权威的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5 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创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基地。教师把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以及网上练习资源放在教学基地上,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在Internet上学习课程内容,也可将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学习。此模式包括自学课程内容、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点辅导等。

2.6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却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计算机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技术优点,创建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协作学习。信息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涉及三个环境阶段(情境资源展示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成果发布与交流环境)、五个要素(研究主题、活动程序、学习小组、指导教师、网络支持系统)。

推荐第5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石强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

第二,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第三,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可操作性好: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3、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等等,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合理、恰当、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就成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的部分。教师要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项目活动。

4、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收集和利用;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以学为中心,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 “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外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它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推荐第6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2、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收集和利用;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以学为中心,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 “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外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它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推荐第7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教材所在的本组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描绘了北国各个季节的不同景色,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于上个单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过程中,对于学习此种类形的课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再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三、教学目标

1、“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本节课最大的难点在于利用高效的教学方式解决孩子对课文四季的鉴赏感知,如果采用读、说、谈的单调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单一。于是我在这节课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的特点,以环境教学方式为主体,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在明确目标环节中,我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通知:“为了加强旅游业,林业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激起孩子探究愿望。

其次,在“闯关第三关”时,体会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茂盛时,先让孩子看一看课件。再从句子中找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再如:“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太阳的光会像利剑。这时,课件出示阳光穿过树林的图片,结合图片,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最后,在“闯每一关”时,我设计了“说、划”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尊重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在“闯关结束”还让学生自己统计闯关人数,评价“导游”竞聘的表现,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攻克了本课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特色

本课的情感熏陶来自于学生对小兴安岭四季美的鉴赏,通过鉴赏作者语言美,课文的插图美,鉴赏出小兴安岭物美,更要鉴赏出人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因此,我在设计中紧扣语文教学中“读” 的有力条件,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回味,进而达到美读的效果。如: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品味。

如:开火车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读,师生共同读,引读,交流读等,充分给孩子读的时间,让孩子“在读百遍之中,体会课文的美”。

再如:读中体味之后通过美读表现学生的内心的感悟。“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在评价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孩子的个体感受,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师生情感共融的过程。

推荐第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

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流程图

九、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推荐第9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教学内容整合,采用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来展示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为核心,头脑风暴、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引入任务中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出讨论,讲解任务中由教师讲解其设计的软件,边操作演示边讲解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实施任务中学生先分组讨论在登陆软件实战练习,教师和软件根据学生演练情况作出总结评价;最后进行拓展提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园软件上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认知程度选择不同的练习软件,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提高学生职业的成长。在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融“教、学、做”为一体,虚拟仿真软件,体验式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岗位角色话、职位升级化,业务操作与业务考核实时统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推荐第10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

学习心得

通过任课教授短暂十天的认真讲解,使我对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信息资源的选择,如网站、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等等;其次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转变为“学”。最后是关注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可以有效获得教学成果,鼓励比打击更有成效。

以上便是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时间虽短,但老师却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感谢老师和学员的关怀,谢谢!愿大家一切安好!

第11篇:第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1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时代背景

(1)我国发达地区的 “校校通”工程大规模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心转向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为核心的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滞后现象。人们注意到,在实现了“校校通”的地区和学校,尽管许多学校已经装备了十分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宽带网,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却普遍滞后,这种滞后现象表现在多方面:还有相当部分(27%-32%)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不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大部分学校(87%)将计算机主要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路主要还是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相当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停

2 3留在演示型课件制作和公开课上,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甚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滞后现象还表现在对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简单移植和机械套用上。

(3)“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需要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向发展。目前各地学校开展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实验中,比较注意学习国外的新型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探究型学习、WebQuest的教案设计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类似的情况:教师上课时向学生布置研究性问题或学习的任务,提供网址和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分组协作进行研究,学生上机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利用网上资料或资源库组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大多情况是学生们忙于网上寻找信息和简单地粘贴、组合资料,未能深入思考和做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状况引起了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人们对这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表示担忧,将这种网络教学称为“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祝智庭,2001)

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黎加厚,2002)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主体教育理论  新基础教育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基于问题导向式的学习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

 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中间连接;  立足于当今优秀的教育理论基础;

 大量的案例、模板、量规、可供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填空替换的样板等多样化的资源;

 各种“阶梯”或“支架”,可供教师能够轻松愉快地模仿、借鉴、运用;  循序渐进,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内化、领悟、迁移、再创造;

强调人文精神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各种教育哲学观念的理解、教学的艺术和造诣、对学生的爱心、对事业的追求,生命的价值等等,融入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每一个教案的构思、每一堂课的教学进程之中。

第12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第9期教育技术二级培训班作业

作者姓名 题

信息化教学探究 机电工程学院 2014年11月5日

所在单位 日

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机电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各个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学习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策略;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他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其缺陷则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它不仅能提供充分的交互性,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而且能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过程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而是利用信息资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组织教学,而课件往往是书本内容的电子版,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同时信息技术的其他形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最常使用的是讲授法,而研究性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则很少被采用。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对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它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促进了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但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做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系统,它需要各种教学因素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通常有三种学习策略:

1、任务驱动学习。采用各种类型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可以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与协作式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3、研究型学习。研究型课程任务通常用于课后延伸,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协作学习问题。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非常有效。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协作小组借助于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竟争、辩论等。协作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查阅,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放到网络的资源中心。

2.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历存在差异,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之初,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交互式课件中,可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在资料库中应包含与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信息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还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充分交流,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已取代教师成为知识的主要源泉,只有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4.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模拟实验,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想像力的发挥提供了动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像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

结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知识重新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开放的课程系统,此外还需要建立多元化、多角度的考评系统,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晓,浅谈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2] 杨润强,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20).

第13篇: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

英语信息化教学整合及案例分析 内容简介: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 科的整合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共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更新时间:2009-11-20 10:57:48 文章来源:报纸剪辑 点击数: 1295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有次在武汉大学讲演,竟从皮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按住公鸡的 头,强逼它吃他放在桌上的一把米,可公鸡只叫不吃。然后他松开手,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候公鸡自己 吃起米来。接着陶先生开始讲演:“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 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 地学习,充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二、背景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 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ents)。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部面向新世纪所制定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 “在开发英语课 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IITC),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 科的整合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共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高中英语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 整合的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 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型教学为中心而设计,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图像、声音、动画、文字 等多种信息功能让学生在运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其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 语言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四、整合教学案例介绍与分析 本节课主要目标通过 Warming up and Speaking(热身及口语) 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

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各自的语言基础与能力,有个性地解决问题,就如何有效地节约水、保护水提出独特的见解。

3.情感目标:激发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大胆思考;体现课堂教学“主体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个性,培养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

4.教学策略: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往往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5.教学原则:以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作为课堂教学设计之理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师应作为“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

教学设计:

1.引入:设置一个问题,对于生命,什么是最重要的?(空气、水、食物)。接着谈论与水有关的话题,尽量让学生开口说出与水有关的单词,然后说说水的特性,同时引出与水有关的生词,指导学生点击有关的flash动画演示,加强对生词的深刻认识。

2.教学目标呈现。引导学生在设计的网络课件的主界面上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难点。

3.热身:课件中设计有关水知识的题目,旨在对学生进行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并核对答案(做题的成绩发送至老师邮箱);接下来呈现生词,重点点击查看单词diolve(溶解)的flash演示,为下一步做水的有关实验做准备。

4.口语:先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水在各方面的用途,如工业、农业、家用、发电、娱乐等,说明水的重要性。然后给出下面的语言任务:Have a debate about „what are advantages and dis?鄄advantages of building Three Gorges Dam?‟ 就水在发电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引出中国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同时提供相应的网址供学生选择自主查阅,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接下来进行辩论。

5.节约水资源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点击看录像,然后让一组学生进行配音,接下来让学生上网查有关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合作学习,然后说出节约用水的方案及建议。

6.练习:该部分有两项内容:一是有关水的谚语;二是讨论有关水的对话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水的认识。两部分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在网页课件上自行核对答案(反馈至老师邮箱里)。

几点思考:

思考1:本节课的话题“水”学生较为熟悉,但是与水有关的生词出现率高,生词较为专业,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全理解有点困难。

思考2: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如何设计开放性的、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层次化和个性化,及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的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有力支持。思考3:在课堂口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发挥小组功能,在小组合作中如何落实小组角色及对小组成果该如何评价,是今后还得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第14篇: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

指导青年教师总结

近年来,校领导一直倾心关注着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 成长,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教导处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活动,这是营造学习型 学校的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举措。学校领导让我带王新倩老师。我知道这份工作意义。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什 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学生”。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一个学年以来,我本着“共 同学习,互帮互助”的理念,给年轻人机会,给年轻人压力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她。经过一年来 的培养和指导, 她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取 得了较大成果。成绩显著,得到了领学校导、老师们和学生 们的认可和好评。 转眼一学年结束了,我们共同收获了辛苦与快乐。

一、自己就是最好的教材。

我觉得: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我一直严 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言传身教中首先让老师们牢记“德高为 师,身正为范”的训言,引导她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让她明白自己 的权力和义务,克服各方面的压力,把工作、学校放在第一位。

二、让我们一起成长。

1、我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 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她是一名化学老师,学科相近,认真钻研教材、坚持听课,认 真反思,不灰心、不放弃。我们一起共听、共评课,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在她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她走出困境。2014年57班的学生不好管理,一个学期里,只要我能想到的工作 和注意事项,都及时提醒她,避免她走弯路。教学的功夫应放在平时,把自己以前好的做法 和她一起分享,毫无保留,我时刻谨记,自己也年轻过,自己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2、

2、在指导工作中,注意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究 , 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中考科目说明》我们一起研读,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尽快熟悉教学过 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的同时,鼓励她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 素质。

3、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 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 素养。课后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 验,以此提高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从听课中,我发现王老师在课堂中调控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课上语言不够精炼、练习内容较少。针对这些现象,我及时纠正,并把自己的 做法和想法和她一起分享。她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感染了我。我 多次提醒她要学会积累,把自己在工作中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看到和学到的号的 方法做好积累, 为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打好基础,王老师也耐心的记录了自己的得失, 中考前夕,王老师哑着嗓子辅导着孩子们,我心里多次被震撼着,我相信她一定 会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上的主力军。,2014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受到奖励。

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她们走的路就像自己的昨天, 今天她们多的是信任、帮助、支持,同时压力和机会也不能逃避。无论是谁,以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开展好师 徒结对工作,注重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把自己在教学经验、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微薄的经验,与我们的青年教师共 同分享,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 。 让我们一起为 大邓初级中学校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5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

活动二 编写信息教学设计方案

说明:在这个活动中,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参阅本讲案例或《教育技术能力实训教程》中的案例),选择中小学教材中的一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编写一份教学设计方案且对方案进行介绍(说课)。

一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说明:编写过程中请注意以下要素,把各环节的关键词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1.课题、适用对象说明。

2.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拓展:不同年龄学习者的特征

人的心理发展表现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相对某一个年龄阶段而言,这些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稳定的。从学习的角度而言,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征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考虑这一因素。

1.小学生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力受兴趣的影响很大,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注意;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情感逐渐丰富,但坚持性较差,对教师信任和依赖;个性方面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小学低、中、高各个年段的学生就已经逐步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即使同在小学阶段,教师仍然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所处的年龄段,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注意与意志的特点、情感特点和个性特点等几个方面把握其心理特征。

2.中学生的一般特征

对于中学生而言,随着生理的急速变化,也给其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学初期,他们还会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他们的认识水平、能力还不高。中学后期,则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自制力有所提高,自觉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要求进步,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快速发展,不盲从他人意见,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不同年龄的学习者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对于学习者个体而言,还是很有可能出现差异的。因此,在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时,教师需要掌握的是分析的思路和角度,而不能简单套用某些现成的结论。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拓展: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Bloom,1950)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认知学习是对知识、智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其特点是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是教育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目标。布卢姆将其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动作技能(motor skills)、态度(attitudes)。

新课程观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有很好的体现,具体举例如下。

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地理课程标准》 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 ——《数学课程标准》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

教师能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落实各项教学目标无疑是理想状态。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基础水平、教师能力不同,实际的教学状态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在明确方向、努力落实新课标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4.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实施。

5.信息资源及环境的设计与选择。

6.教学策略的制定。

知识拓展:丰富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针对传授型教学系统,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三类。在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中,何克抗将教学策略进行了如下归类。

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操练法、实验法……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 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同的策略)……

6.教学评价与反思。

活动三 说课

说明:对你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介绍(说课),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知识拓展:说课说什么?

说理念(新课改的理念)

说教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材处理……) 说学生(心理、生理,预备能力等) 说教法

说课程设计(新的课程理念、系统观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等)     

第16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我们学习和实践国内外教育改革理论和新型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与中国教育改革现实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十分注意吸收全人类的教育理论精华为我所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的哲学理念,“以人为本”,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强调在教学中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哲学作为行动的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作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四个要素,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成为稳定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要强调与突出“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总之,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既要尊重几个基本的原则,还要考虑其运用模式,千万不能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段音乐或图片就算是把信息技术教学用好了,既要灵活,又要科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反映现代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尽情展现。

第17篇: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

作者:单位:船营区小学校

作者信息:姓名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节课的教学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但通过先期试讲,我们发现仍有 个别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高掌握得不透彻。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 够丰富。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团队认为,学生们具备学习本课的知识 和能力基础,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思想。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演示文稿: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观看转化过程。

实物投影:新课伊始,我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摆长方形,移动一块变成其他平面图形,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动手摆摆,拼拼,我知道幺俊梁同学拼装汽车很厉害。这节课我们就从拼摆的游戏开始。出示:长方形七巧板,你能只移动一块七巧板,就使它变成另外一个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

(二)拼一拼,感受变与不变。

师:好了!同学们,在刚刚移动一块七巧板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你们一定注意到了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 师:那没变的呢? 生:块数没变?

师:块数没变,也就是图形的…… 生:面积没有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 师:你为什么说面积没变呢? 生:都是由这七块板拼成的,块数没变,面积也就没变。 师:说得好!在这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就藏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你们能想到了吗?如果不知道,我来告诉大家,转化就是把未的变成已经学过的旧知,今天这节课,你就可能用到哦!(板书)

(三)猜一猜,验证猜测。

1.提出猜想。

师:老师把刚才的图形请到了这,怎么能知道它的面积呢?你想怎呢?学生利用数格子的方法完成两个图形的面积,同时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略

师: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一数就知道了,你们觉得呢? 生:不行,大的平行四边形不能数啊,太不方便了, 师:我们再来观察表格,你想到了什么?

生1: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邻边相乘

生2:我猜可能是底×高

师:嗯,这种计算的方法很好,那咱们就来验证一下,他们说的这些方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2.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动手操作。 3.集体汇报

生1:我们用这两种方法都进行了计算,可是两个结果不一样。

生2:那一定其中一个是错误的。 4.二次活动

师:小组内利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通过伸拉其中一边,变换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比较对应边是否有变化,伸拉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面积变了,但邻边长度没变,也就是乘积没变。所以邻边相乘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另一种结论你们是怎样认为呢?

生1: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开再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从前后两个图形我们发现面积没变,而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应该等于底乘高。

师:你为什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学过。

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就是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抓特点找联系,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思想(板书)。 师:还有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你们太了不起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我们来看看一看课件演示的过程好吗?

师: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观察发现: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_______,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_______ 师:所以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师:那邻边相乘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你能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 师: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留心观察生活,数学无处不在!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练一练,巩固提升。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出一个底,及和底不对应的高,让学生求面积, 生:疑问,求不出,缺条件,老师给出底相对应的高,让学生完成练习。

师:根据已求出的面积及另一个高,求出另一个底。 进而总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底和它所对应的高。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利用转化的方法研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六、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而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转化和发展。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第18篇:《法国》信息化教学设计

《法国》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学科 邮件 单位 张连明 初中地理

xtldzlm@126.com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定陶)

电话 年级

13954037706 八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湘教版七下第八章第四节法国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七下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前面3个国家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教材没有千篇1律的按区域地理的条框安排内容,而是选取了非常有特色的三方面:①西欧大国②便利的交通③文化与旅游来突出法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势与河流的关系,自然条件与农业、工业的关系等内容都隐含在地图和简要的文字中,为学生探究和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空间。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前面三个国家的学习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意识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孩子们还有被动的接受想法,缺乏主动学习探究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继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网络搜集文字、图片、影视资料,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法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法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练习法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实例

通过学生参与收集整理资料,制作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由于我校的网络硬件设施有限,没有学生课堂搜集资料的条件,提前给学生布置利用家庭网络自主搜集法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组内汇总、整合制成完整的PPT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和补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上多媒体对地图、景观图片、视频的展示,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展示的性和增强了自豪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源、方法、手段等)

我们依然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色”,“人文地理特色”三方面来该区域。

(一)课前准每部分都采用一个学生主讲,老师和其余学备,明确流程

生点评与补充的方式学习

课件粘贴到多媒体一体机上 学习小组长把本组的PPT小

多媒体一体机

多媒体投影:拿破仑肖像,并配有拿破仑成长经历的一段文字。

某学生朗读屏

多媒体逐行展示:

幕文字并回答

拿破仑肖像,文字介绍,法国,不想

国 不想当将军

当将军的士兵不

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是好士兵! 拿破仑是哪个国家的历史人物?他说过老师的提问。

(二)导入新问:法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是什么? 课,激发欲望

板书课题:第四节法国

(角色转换:学(角色转换:教师点评)

(三)新课学习,踊跃展示 板书:

一、地理位置概述 投影:法国政区地图

白板铅笔功能画

生展示和评价、

出六边形。 补充) ①第一个获得

机会的小组主

讲人打开PPT

指图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临

白板红色铅笔把找到的地名同时圈出来,增强位置

点评并鼓励

补充方法:法国的轮廓呈六边形,邻国和临

海、邻国等知识。

海较多,我们可以通过边的对应来区别记忆,如西边临比斯开湾。

过渡:这样的位置对法国来讲是非常有利

的,但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板书:

二、法国的自然地理特色 投影:法国地形图

②第二个获得机会的小组主讲人打开PPT

感。 指图介绍法国:有平原(西欧平

原、卢瓦尔平原

等)、高原(中

央高原)、盆地

评价:该同学能从地图上比较全面的找出法国的地理事物的位置,但是在总结方面还稍微欠缺。

指图讲述:法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致使许多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淌。 拓展实践:

1.我们定陶县城南面的东鱼河是什么流向?说明了什么?

(巴黎盆地)、

山地(阿尔卑斯

山地);塞纳河、

卢瓦尔河、加龙河等。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追问过渡: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势对气候有小组为单位思何影响?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观察地图,法国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分布在哪里?

考讨论:

自西向东流,是

因为地势西高

东低。

利于海上的气流深入内陆,降

水增多。

过渡:不同的气候表现对法国的农业影响很主要是温带海

大,在与不同的地形配合,就会形成多样的洋性气候,分布

农业。下面我们来了解法国的人文地理特在西部和北部;

色!

板书:

三、法国人文地理特色 1.农业

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③第三个获得机会的小组主

讲人打开PPT课件中清晰地显示小麦和葡萄的指图介绍法国。 生长条件。

自问自分析: 法国北部主要

种植小麦(温带

海洋性气候,温

和多雨);西南总结补充:葡萄主要生长在夏季,此时此地部和地中海沿

高温少雨,对糖分的积累非常有利,所以不岸盛产葡萄(夏必回答“冬季温和多雨”。在这由于葡萄的季炎热少雨,冬

学生点评纠正:北部种植小麦

产量和质量非常高,所以葡萄酒也闻名世季温和多雨)。 界。 拓展实践:

2.如果我们定陶也大量种植葡萄,与法国南

还与平原有关!

部相比,哪个地方的质量会更好?为什么?

过渡:虽然法国农业发达,但经济并非完全

依赖它,你认为法国的发达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2.工业

学生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

对上述问题分汽车飞机服装图

片以及法国的自然风光、古代建筑、艺术宝藏图片 补充:工业中的核电比重较大,占70%。 别讨论。 3.旅游业

自然风光,文化艺术,人物古迹,时装香水

法国的质量更好。夏季高温少

雨,光照充足,等。

小结评价:其实法国的工业和旅游业都很发达,不但是有丰富的资源,同时与交通的高

利于糖分积累。

④第四个获得机会的小组主讲人打开PPT,进行补充。

展示:雪铁龙汽度发达便利是离不开的,法国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已形成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车,空中客车飞机,香奈儿手提包等说明工业发达。 展示:阿尔卑斯山地,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图片说明法国旅游业发达。

(四)课堂总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明确事物间

图片展示法国知结,整理箩筐 的练习和影响。 识点概念图

1.法国东南、西南、西北分别频临的海洋是( )

A.地中海、比斯开湾、拉芒什海峡

B.地中海、拉芒什海峡、比斯开湾 C.比斯开湾、地中海、拉芒什海峡

D. 拉芒什海峡、地中海、比斯开湾 2.巴黎是( )

1.学生在限定A.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

(五)当堂检B.法国南部沿海平原的重要城市

时间内独立完成。

2.小组间交换互评。

PPT逐题展示

测,查缺补漏

C.世界最著名的时装和化妆品中心

D.卢瓦尔河下游地区的重要城市 读法国小麦和葡萄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法国小麦种植区主要位于( ) A.地中海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4.法国东南沿海地区种植 葡萄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降水丰富,全年温和B.光热充足 C.全年高温多雨D.雨热同期 5.读法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是法国最重要的两个 城市,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 法国的地势有何特点?

(3)Ⅰ河流域发展农业的有利 条件是什么?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从家中网络上搜集信息开展自主学习,弥补硬件不足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组内学生材料的整合强化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为课堂熟练展示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2.图片的展示,白板上铅笔功能的使用,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难度。

3.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变主体为主导,学生成为主人,穿插了较多得小组讨论发言、探究、绘图的活动,也为今后几个国家的学习开辟了道路;借助触控一体机充分完成本课的学习,显示了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大容量,高效率的好处。

第19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 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第20篇: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

3、

4、

5、

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

8、

9、10﹚

细部 (小) 总说 分说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牵涉面广,要讲的东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课时为适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处理教材非常重要,关键在取舍要结合学科性质、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要突出重点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安排要紧凑,教学推进要快,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适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