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5: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而在当下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使之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其中不免受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即为本文所要论述的核心。

一、确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将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成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特点与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也有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与焦虑,同时不乏教育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因素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科技的竞争,更带来了文化的竞争。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国家、地域的界限和阻隔,各国的文化交流必然进一步扩展,文化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也空前加强,最终形成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形成复杂、矛盾的文化发展态势。

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同时又面对远比父辈们更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新变化及巨大的社会压力,内心交织着困惑重重的价值冲突,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价值观念上民族国家认同感弱化的趋势,对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代表的主导价值观念的疏离和不认同,政治立场消解、政治意识淡漠,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二)国内因素

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东方的价值观与从西方传入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过去“左”的一套价值观与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相互交融和激荡是这个时期表现出的独特精神面貌。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群体,其价值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 教育因素

中国传统教育一向重视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还是在教育实践层面,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都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的中心内容也被仅仅定格于“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1]。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的过程也成为一种简单的知识积累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多年来,中国教育历经改革,却一直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樊

笼,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轻做人,造成了社会上只重视学历和技能,学校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成才,却忽视培养学生成人。虽然我们的德育教育一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也只是停留于课堂灌输,而较少课堂以外的实践环节,忽视引导大学生怎样在实践当中将宏伟目标与平凡小事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去做人做事,很少顾及学生对说教内容的真正接受和理解,甚至有个别教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对德育课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家庭因素

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样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关乎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无论是生理的,抑或是心理方面的成长与成熟无不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五)个人主观因素

无论是80后抑或是90后的大学生,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经常受到的关注就是学习成绩,学习是主要的生活,经历的磨难恐怕就是考试,而人生最大的一次考试也就是高考,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的锐气顿消,认为美好的人生就此开始,从不曾想过还要经受什么人生的磨难,他们憧憬着、幻想着,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迷茫和沮丧,如不及时树立人生目标,加强自我修养,一旦面临冲击和选择,他们将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大学阶段仍处在成长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加之缺乏自身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其思想观念在社会转型期不断地受到冲击,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分化和异化。

三、对策与建议

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主流是好的,只是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或缺憾,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只有通过主导价值观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等级最高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大学生自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个人享乐主义思想。 只有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才能坚定其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二)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大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个性突出,思想行为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且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的不同无疑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价值整合的难度,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认真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整合的有效策略,以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社会引导。个人的价值观念大多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来自他所属的群体,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或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积淀而成的,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社会引导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2.教师引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引导应首先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长大,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汲取过程,更重要的是

人格的成长过程,道德修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好教师的魅力濡染。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家庭引导。首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纠正重智轻德的教养方式。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望子成龙先要望子成人,许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考重点大学、上名牌学校、出国、考研等,却忽视子女的心理成长,使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虽然大学生离开了家,但心灵的沟通不能因此中断和隔阂,要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期的困惑,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体验和价值观念。

其次,家长应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不成熟,缺乏客观地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容易认同和模仿家长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等。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当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4.内观自省。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体系,面对各种诱惑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前进中的各种障碍,有的却走向了极端消极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说明,一个人究竟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除了社会、家庭各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个人去内观自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具有体认性,即需要自己去体会、理解、认同,需要人们对外界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消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亲自实践,用自己的力量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外部力量只能使自己得到激励,而不能真正获得感悟。外在引导和教育的目的在于疏导、启发客体自我教育,只有通过自己去领悟教育要求、内观自省、自觉实践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谢东华,郭永朝.浅谈教育的生命意义[J].河北软件职业学院学报,2006,(10).

[2] 寇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 (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浅谈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