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1225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4: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每天皇帝要批阅大量来自于各地上报的奏章。(让学生通过图片获取信息)

我是小参谋:皇帝仅凭一人之力,难以批阅完成大量的奏章,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皇帝怎么办?

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

3.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师生互动交流,展示王绾和李斯的主张,与学生一起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之处。

王绾建议:承袭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请立诸子” ,以建封国。 李斯建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政权,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争论结果:废分封,立郡县

教师: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图片展示知识结构图(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教师引导: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二、经济上: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1.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学生翻译理解,得出结论: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这叫做“车同轨”。

2.历史小故事一:一位秦国商人,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来到齐国贩卖羊毛,但是齐国人给它钱,他不要。请问为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春秋战国各种货币,韩赵魏:布币,燕齐:刀币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圆形方孔钱(秦朝)

影响:结束了币制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秦统一。

3.历史小故事二:这位秦国商人,到楚国出差回来,为妻子买一件衣服,想给妻子一点惊喜,但是当他给妻子穿上的时候,衣服太长,穿不了。他以为楚国人真不诚实,骗了自己。你认为是这样吗?请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各地的度量衡不统一)

秦始皇为了促进各地区经济交流,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三、文化上:统一文字

历史小故事三:秦始皇为了给原赵国地区的人民,增加赋税,用秦国的文字书写并颁布诏书。结果赋税并没有增加,秦始皇很愤怒,以为人民不听他的话,因此大开杀戒。请问原因是什么? 展示六国“马”的不同写法图片。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教师:仅仅一个“马”字就有这么多种写法。为了使自己的政令顺利地推行下去,秦始皇采用了什么办法呢?学生回答(小篆)。 教师小结: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颁行天下。 知识扩展:识别小篆

提问: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

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小结: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多了,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四、军事上:筑长城,御匈奴

展示长城的图片和唐朝诗人汪遵的诗句。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

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

争及尧阶三尺高。

从这首诗中同学们能分析出,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吗?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用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根据秦长城示意图,找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教师: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的长城已被称为世界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师生共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焚书坑儒的目的、影响?

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课堂小结

大屏幕打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学生集体朗读,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1、车同轨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北拒匈奴修长城 思想上:焚书坑儒

课堂训练:当堂训练,巩固提升,教师及时讲评。 【教学后记】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重点知识的突破,教学中增加了许多的图片和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于史料的筛选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应深度适中。在讲这一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导,加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引导和教育。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美猴王》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初一历史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措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1225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122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