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2篇)

今天下午四点,我看了于丹博士导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你一个小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树立目标;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讲和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到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开的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习惯,爱发脾气,可昔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中小学人格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知道了“一个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时候,那么,他的收获远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师和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

于丹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中小学过来的,与大学相比,中小 学教育更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确定很专业,但他们人格 的缺陷,却是在大学里无法弥补的。孔子说:一个人‘十五至于学,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现在的孩子,四五岁就开始了学习,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教会他们承受应试的压力。今天该教孩子学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而是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这些胜过知识和技巧。 ”

节目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思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更是责任重大,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学校网站等途径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那是从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一点体会和呼吁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的亲人很爱他,所以他就娇纵,很爱对人发脾气。为使他能改掉爱发脾气的坏毛病,他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墙上钉个钉子,随着每天钉钉子的数量有30多个到5个,3个,直到没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但他父亲却让他把所有钉子拔掉,并指着篱笆墙上密密麻麻的钉孔对他说:“孩子,你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好样的,但你看看这针孔就像你每对人发一次脾气在别人心中留下的伤痕,永远留了下来。”

我们何尝不是总爱乱发脾气,甚至有时候受了委屈,把气撒在家长身上。有一个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为天气并不热,家长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给他买,他就哭闹甚至说父母不好,连一根冰糕都不舍得买......做个让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师说的话:“有许多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给他东西他觉得是应该的,不给他就不应该他们不觉得给他东西是情分,不给他东西是本分。”小孩的行为就验证了这句话,我们应该做后者。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到惊讶:一个学生因为三次剪发不合格被赶出校门三次,竟然自杀了。

老师说现在17岁一下儿童存在很多像她这样因为承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自杀。这让我很奇怪,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头发不合格还可以再剪,考试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就结束了生命,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而且还属于父母,属于亲人,当我们做轻言放弃生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了他们,想到他们的痛,他们的爱,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面对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长不要害怕我们经受挫折,在成长的路上,有坑我们会绕过,有山我们会翻过,它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失败,挫折,害怕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吗?

看完这堂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老师告诉我们在星期天的早上8:20会播出于丹老师的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对我们很有帮助,老师要求我们陪同家长一起观看。

于丹教授讲:入则孝,出则悌,何为孝,就是任何时候都能给父母好脸色看。我觉得我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对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一管我的学习,我就没能给他们好脸色看。教授又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书本教育都很重要。但现在家长往往只会注重第三种,觉得成绩好就行。于丹教授讲其实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而我觉得,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校教育应为第一,为什么家庭教育如此有用?

于丹教授还讲,有一个小女孩,她们的学校要求学生理头发,她理了三次都不合格,她十分伤心,觉得活着没意思,就服毒喝农药自杀了。我觉得她这种做法很不好,遇到挫折就应该勇敢面对。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父母那么辛苦把你拉扯大。而你却自杀了,对的起他们吗?

教授还讲到了自我控制,讲了一个小男孩钉钉子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他十分喜欢发脾气,觉得一切都应该是他的,他经常和别人吵架。有一次,他父亲把他带到篱笆前,说:“你以后每发一次脾气,就钉一颗钉子,看看一天下来,能钉多少颗。”小男孩照做了,一天下来,他钉了37颗钉子,他十分吃惊,没有料到自己一天会发这么多次脾气。父亲说:“以后你只要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看看多少天以后,钉子能被拔完。”小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钉子容易得多,于是,几个星期后,钉子被拔完了。父亲指着篱笆上的钉子洞对男孩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钉一颗钉子。现在,你虽然拔出了钉子。但还是在别人的心上留下了一点伤痕,就像这钉子洞一样。”父亲用这种办法改掉了小男孩乱发脾气的坏毛病。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行,我不能控制住自己不发脾气。妈妈每次说我的习惯不好,我就十分生气,跟妈妈顶嘴,我不知道每一次发火,都像在妈妈心上钉了一颗钉子。

看完《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原来一个学生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对父母才懂得孝道,才不会轻视生命,才能抵抗挫折,才能自我控制管理自己。通过观看讲座我知道自己该向哪方面努力,怎样做好自己。

观灯会

观看了

观影片

观漫画

观《钱学森》

观雷锋

死亡观

观
《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二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