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企业文化(附件)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8: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节 企业文化理论的学派(移到兴起与发展章节)

企业文化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同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过渡或发展,因而企业文化理论学派也逐渐产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学派。学派包括理论、企业组织结构、研究方向的不同。下面我们来解释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学派的理论发展。

一、企业文化启蒙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和塞尔茨尼克与30年代开始研究企业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他们最先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首先明确了企业文化的初始内涵。并提出管理好企业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和人的积极性问题,以及管理者在发挥人的积极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企业文化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告诉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是美国经验学派代表人威廉大卫,他于1981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书名为《Z理论——美国切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在这本书里,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诚如美国保守学派代表者汤姆彼得斯在《寻求优势》中所说:“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民主学派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出版于1981年,在这本书里,作者更深入地阐述了日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突破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文化在20世纪的沉淀中同时接受着21世纪的各种挑战,2001年初,美国海氏咨询公司对《财富》500强评选的总结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最能预测公司对市场吸引力和对人才留住的能力上,企业文化是他们加强这种关键能力的最重要工具。21世纪竞争中包括营销、企业战略竞争,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竞争也分为了不同的学派,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总的来说,21世纪企业文化学派是一个文化制胜的时代,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关注汇成了一股强大的学习热潮。

通过时代代表性学派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文化理论不管是在管理观点、管理战略和管理竞争等发展有了新的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也具有历史性,每一个时期都是理论的一个升华阶段,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不管是美国学者还是日本学者,他们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新世纪的企业,也同时接受这其他学派的冲击,要想在这些学派中突出重围,必须有一个既创新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

一、企业管理理念的变化(联系不大)

现在的企业管理不再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现在许多企业却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部分“器官”,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现代管理理念承载着企业发展繁荣的使命,最突出的有以下两个变化:

(一)资源发展观的变化

资源发展观包括知识管理、分配多元化、管理重心转移三方面。这三方面包含了资源管理的整体机构。首先,知识管理主要就是既要掌握显性知识又要掌握隐形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并人才继续教育的管理。其次,分配多元化主要是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知识经济的时代缺的不是金钱,而是资源,合理分配资源,使企业在竞争市场更有竞争力是当代企业的重点目标。最后,管理重心转移主要是对产品管理的有效的管理,由过去靠规模经济谋取发展转向靠无形资产的增值和利用的管理转变。

(二)职能价值观的变化

传统的职能观是指企业根据工作内容形成专业化分工,分割成几个小目标从而形成工作流程来完成任务。但现代企业拥有机器的帮助,这样的分工已经过时了。因此,为了实现员工的追求事业目标与企业发展协调起来,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职能。主要的职能观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组织结构柔性化、组织管理自主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三个职能有效地统一,企业不仅能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管理文化趋势

管理文化趋势总的来说就一句话:从“一国经验”到“多国经营”。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趋势:

(一)软性管理高于硬性管理

我们都知道硬性管理包括生产、营销、技术等,而软性管理不仅包括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还包括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等。因此,企业要做好细节上的工作,软性管理非常重要。要管好一个企业,主要重视人的价值、尊重员工差异、崇尚精英主义这一系列软性管理。员工的价值和个体差异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利用并开发是一个良好企业的突出点之一。在员工队伍越来越知识化的现代企业来说,精英主义正以其余员工事业成就需求的严密契合而受到企业的瞩目,成为企业的软性管理手段。

(二) 社会价值超越企业利润的趋势

社会价值不仅包括自身价值还包括企业价值。恒定企业成就的标准已不再是公认的销售业绩、盈利额和市场占有率等因素,而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社会责任日益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目标。社会责任大于企业利润的趋势在很多跨国公司的建立中逐渐突显出来,诚信自律的企业规范、敬业报效社会的企业目标、互惠互利的合作体系,三大指标是管理文化的重点趋势。

(三)跨文化管理的趋势

从“一国经营”到“多国经营”,企业承载着企业多元化的重任。企业需要需要学习外国企业管理方法,超越国界的管理经营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独资企业逐渐取代合资企业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主要形式。对于外国企业的深入趋势,文化间的融合,因此无论是兼并还是联盟,合作各方都需要注重相互了解和交流,使文化融合成为新时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趋势

建立学习型组织被视为最有潜力、最具生命力、最具竞争实力的组织,对企业的管理有升华作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和创新的企业亘古不变的发展话题,在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同样得到外界关注。学习型企业也要注重企业内部的“搭配”,因为个体差异存在搭配不当,因此成功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应该是企业文化与员工思维相契合的学习型组织。

一、保洁公司的成功

宝洁公司是日用品生产商。作为顾客我们选购日用品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说:质量好。是的,要质量好。但日用品的质量,比如牙膏的质量,你分辨的出来吗?常人很难分辨。唯有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建立顾客心目中质量好的认知,而且生产日期是多元产品,所以宝洁的核心经验理念就是:多元品牌战略。

宝洁坚信:消费者是以品牌为购买取向的。所以一直努力践行品牌经营理念,而且很多现代的品牌理念也正是宝洁公司发扬光大的,可以说整个宝洁文化就是品牌文化。

宝洁将品牌当做事业经营。宝洁不相信生命周期理论,它不允许品牌到达所谓的“成熟”阶段,即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后步入稳定的市场,然后自市场撤退。相反的,宝洁以创造永久性品牌为企业目标。为此,宝洁要求每个品牌必须独立自主,其基本信念是:品牌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品牌必须自我建立顾客忠诚度。

宝洁还认为:如果有人想要吃你的午餐,与其让敌人吃,不如让自家人享用。假若在某个市场区隔内还有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最好用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竞争,而不要和其他对手的品牌竞争,品牌必须具有活力,并且不断改变,它应随消费需求而变化,应为满足消费者二改变。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在1931年宝洁为各种品牌设定了品牌经理负责制,以各种品牌为生命体,来寻求自我的生存、发展、壮大,而且本企业的各种品牌间都可以互相竞争。早期联合利华公司比宝洁强大很多,但联合利华认为同一个企业统购统销才能节约成本,所以不设品牌经理,将各种品牌统一于企业之下,结果现在联合利华已完全无法与宝洁竞争。没有走品牌经理体制的经营之路,现在已被行家们普遍认为是联合利华在于宝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最重要原因。特别现在,鉴于宝洁的经验,各家以品牌为主导的企业大都设立了品牌经理制。

第一节 企业竞争环境的特点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市场分布如何,都处于国内、国外和国际三种变化莫测、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中。在这三种环境中企业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呢?不同企业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中有怎么不同的环境特点?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环境总结了几个不同特点的竞争环境。

(一) 当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因素较简单、环境变化比较稳定时,我们称之为低度不确定性。其特点是:

1、少数外部因素且这些外部因素是相似的;

2、因素基率无变化或变化缓慢。

典型的企业包括:软饮料瓶装厂、啤酒分销商、容器制造商、食品加工商。

(二) 当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因素较复杂但环境变化较稳定时,我们称之为中低度不确定性。其特点是:

1、大量外部因素且这些因素不相似;

2、因素基率无变化或变化缓慢。

典型的企业包括:大学、用具制造商、化工公司、保险公司。

(三)当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因素较见到室内、但环境就、变化较不稳定时,我们称之为中高度不确定性。其特点是:

1、少数外部因素且这些因素是相似的;

2、因素变化频繁且不可预期。

典型的企业包括:化妆品生产商、时装生产商、音像生产商、玩具制造商。

(四)当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因素较复杂、且环境变化非常不稳定时,我们称之为高度不确定性。其特点是:

1、大量外部因素,且这些因素是不相似的;

2、因素变化频繁且不可预期。

这种类型的企业的代表包括:计算机公司、航空公司、电信企业、网络服务商。

第二节 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其形式多种多样,也都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竞争的另一面,是能促使生产力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中下叶的世界是一个竞争剧烈的世界,也是一个以文明竞争为主的世界。企业之间一旦以文明为主,便必然导致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即企业应该确立一切为消费者着想、为用户服务的行为准则,关系和适应新文化的发展,承担起改造就文化、建设新文化的重任。公平、文明、正当的竞争,需要在开放条件下形成互相理解、互相监督的气氛来滋养。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呈现出空前开放的局面。其动态环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信息开放

任何地方发展的任何事件,24小时之内就会传遍全世界。当今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信息共享的世界。我们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例,中国未来改革选择信息开放为突破口,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公开披露、传播、共享已成为时代特点,尤其是公共领域的信息,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就更应该对全社会开放,由全社会共享。其意义在于,它能带来政府持续改革的推动力或压力。中国社会公众将会通过对开放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包括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对中国各级政府的行政、决策、工作效率、服务、反腐败等多个领域,形成持续的监控。它不需要首先搞出顶级设计,或者优先推动触及利益根本的政治改革,但通过信息开放,它会在中国社会形成对政府的约束、对服务和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二、文化、思想和技术的开放

正在从各国相互交流走向多国合作,这种合作,并不是竞争的消失,而是文明竞争的一种表现。跨国合作包括了文化、思想和技术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增加自身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文化、思想和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一方面,文化、思想是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各国之间只有通过文化的交流才能进一步获得更高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技术是跨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技术共享是各个企业间提高技能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增加动态复杂环境中的竞争力。

三、市场开放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进行对外贸易,各国之间的区别在于对外贸易额大小、进出口是否平衡。罗杰斯近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使人民币更加可兑换,可自由交易。如果我是政策制定者,我将让市场来决定利率。罗杰斯认为市场如交易应该是开放性的,使更多的人参与市场竞争和自身机遇的机会。中国政府自2005年开放以来,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市场开放性的竞争使得外国人很容易、很合法地购买所有股票、商品、债券等。

四、经营开放

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允许其他国家来本国投资办企业,并且给予种种优惠经营开放则成为一种自觉和相互的行为:其一,它建立起国家的一种自觉政策,任何别国来投资都必须遵守主权国的政策法律;其二,经营开放是相互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其三,经营开放是有竞争的,任何企业在经营自己产品的同时接受这与其他企业的竞争的冲击。开放式经营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企业间可以信息共享、共享基础性资源,合理地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在这种自觉和相互作用的环境下,企业的开放式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第三节 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通货紧缩的经济周期变动

未来几年,中国的投资过剩和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压力将显现,这将带来通货紧缩,企业“价格战”将更加激烈。这是中国企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其实质将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低附加值的产业会实现产业集中,企业购并更加频繁,大多数产业将重现彩电行业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将不复存在。对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竞争力力争成为垄断竞争格局的一员是理想;有一种选择是实行多元化,找到新发展机遇;此外,打造企业系统竞争力,垂直整合也是一种选择。

二、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影响

在出口受到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加上投资过剩,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剩下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的拉动了。新农村运动的前提是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水电、交通、通讯将是重中之中,这将对投资过剩的水泥、钢铁和建材等行业有正面作用。同时,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行业将拉动,手机和电信等业务也将受益。

三、八十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将成为消费的主体

对于企业来说,盯住八十年代出生人的一举一动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七十年代出生人的消费将不是主流,超级女声和网络游戏等成为消费热点和当前热点话题就是证明:桥可以一夜暴富,超级女声可以成为时代周刊的焦点。因此以八十年代新消费者的客户偏好为理念的企业将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

四、科技以人为本

科技以人为本体现了一种战略逻辑,就是科技可以开辟蓝海,为企业价值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是实现客户偏好的保证,但是科技要以人为本,在科技创新实现价值创新的同时跟客户价值有交集,也就是要跟客户贴切,网络游戏之所以让陈天桥发财是因为它可以让普通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但是又象毒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腾讯QQ可以迅速致富也是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偏好,谁通过科技创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谁将可以赢得战略主动。在3C、电子、生物、新材料、娱乐包括音乐、电影等“科技以人为本”将为这些行业或领域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五、知识力量、人才培养将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和公司治理思维

知识将是第一生产力,未来企业将是知识型企业,知识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知识将是企业发展的主导,以资源,特别是关系资源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模式将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在新的企业模式下,知识工作者将是企业的特殊资产,对知识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是一大挑战,如何保证组织能力的可持续性,如何提升企业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如果真正建立一套利益共享的机制以保证知识工作者的资产不会流失将对企业发展最为关键。此外,知识型企业将不断涌现,管理咨询、投资管理咨询、心理咨询等特殊行业将有巨大生命力,“专家型社会”将是未来的社会主流。

本章小结: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在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依靠某种雕虫小技来摆脱困境是愚蠢的,也是极不可靠的,通过创造性活动超过对手,才是明智之举。每个企业都应不断吸收各民族和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本企业实际情况,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经营模式和群体意识,方可形成完美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一旦步入开放的世界,一旦要到另一个民族中去办工厂做买卖,立即就会发现企业文化问题有待解决,即在异地如何使用当地人才、如何解决劳资纠纷、如何出卖股票、如何购买零部件等。当一个企业家着手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就是去搞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为企业文化的兴起做着贡献。因此,企业文化是对外开放的必然。世界愈开放,竞争愈激烈,企业文化也就愈来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无论是生产企业,抑或销售企业,其生存和发展无时不受到企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当企业家自觉地从企业文化的规律中形成自己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便得以生存和发展;反之,背离企业文化的规律将延缓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难以生存,是开放的世界给每一个企业提出的严峻课题。

思考题

1、在国际竞争中,企业应当怎样发挥自己的企业文化?

2、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企业应怎样抓住这些机遇?

3、假如你是一家咨询公司老板,根据企业的开放性竞争特点,该怎样给顾客建议?

四、我国企业文化的兴起

企业文化发源于美日,很快风靡全球,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杨斌1982年第10期《世界经济》“关于《Z理论》和《日本的管理艺术》两部企业文化名著的评价”,但通篇找不到“企业文化”四个字。随后,学术界、企业界相互呼应……

近三十年来,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体系。自19世纪西方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经济学就把研究对象假定为“理性的人”。随着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界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不仅有理性,还有感性,需要被认可、被尊重、被鼓励。企业归根到底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管理很大程度上讲是“柔性”的,除了科技手段、管理规则以外,更多地需要一种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认同的共享价值观,把大家凝聚到一起,激发共同的智慧,造就卓越的企业。近十年来,包括IBM、通用电气等老牌大公司坚持核心文化理念,但在策略、组织、目标行动等方面进行大幅调整,顺应时代潮流,恢复了活力,实现了基业长青。谷歌、亚马逊等崛起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吸引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断创造新的商业奇迹。

21世纪的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信息技术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世界变小了;资源正在共享、技术被很快复制、丑闻被逐个曝光;丰裕的物质资源淹没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激情,对自尊的捍卫、对文明的渴望、对个性的要求形成了以文化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解释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个体在生存权利的驱使下主动学习,不停壮大。人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又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主要“器官”,承担着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使命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一、管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分别从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两方面演进,这两方面加速了理论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是理性管理模式的开始,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他们研究了企业组织管理理论方法,理性地认识到管理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企业不再是机器模式的生产,忽视社会需求、主观价值观,而是一种理性管理思维的管理。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理性企业管理模式的提升,代表研究是“霍桑试验”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包括自我实现、自我成就感、激励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使企业管理由复杂变简单。

二、管理实践的演进

19世纪50、60年代,人们开始了对人、财、物的管理,总结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管理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营销、财务会计的管理方法,不仅追求人事、产品、销售等领域,同时对企业管理中计划、组织、指挥、调节、控制等职能的正确运用,提高企业效益。到了70年代,企业动态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企业产生了战略管理新思路,这一思路主要是指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多层次发展企业文化及调节内部环境,使得环境转变为对企业有利的方向。到了80年代,企业文化日益占企业管理思路的主导地位,塑造新的管理方向及企业形象。现代企业主要目标是把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相辅相成,成为现代企业的新的一大特色管理。

其他各国的企业文化发展历史中,文化是萌发于Z理论,Z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都设有子公司或工厂)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而美国在日本设置的企业,如果按照美国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日本企业特点就在于它独特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现世界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风靡至今,经久不衰,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的确有其重要的作用。

一、从“明文”到“文明”

从“明文”到“文明”,是指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考明文规定来管理企业的理念,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管理阶段考文明和文化管理企业的理念的转变。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转变更当其时。 如果把企业文化管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从企业诞生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前,成为经验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管理还没有真正的理念;第二阶段,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学说出现,为科学管理阶段,主要的管理理念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以科学的、严格的制度体系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率;第三阶段,即从企业文化说出至今,为文化管理阶段,主要理念为“文治”,也就是说,要用柔性的管理方法取代严格的制度条款,用人文的理念取代经济的理念,使企业员工不仅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更视之为为实现个人理想、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

二、从“赚金钱”到“赚口碑”

在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接近于零距离,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尽管这种影响可能在短期财务报表上表现不明显,甚至还可能存在诸如由伪劣、弄虚作假等带来的高利润。因此,企业持续经营的目标使传统的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为利润最大化的赚钱观念受到了挑战。著名的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不能以利益为最终目标,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社会利益,生产者不能以单纯从社会索取利益,而是要在索取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具有这种使命感的企业才能长存不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这一理念成为共识。

三、从“一国经营”到“多国经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互相渗透、相互依存。一方面无国界的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国;另一方面,即使是还没有形成跨国经营的企业也在这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生产性资源、市场机会和有才能的人可以超出国界而得以最好利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2号附件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常用英语翻

53号附件

奖惩条例附件

通知附件

劳动合同附件

龙头企业附件

工作总结 附件

六一附件

合同附件

自荐信附件

企业文化(附件)
《企业文化(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