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督教是什么——赵中辉牧师 译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督教是什么

赵中辉牧师

基督教所传的信息是以暴露人性与需要而开始的(说明了人是罪人,人需要一位救主。)接受基督教信息的是有理性的人,能够了解所传达的概念,是道德意识者,听了基督教信息之后,要为他自己的决志与行动负责。理性与道德乃是人格的特性,也就是这人格才表现了人里面属神的形像,使他成为万物的灵长,能与其他产生人类文化的位格互有交通。使人达于至善的,不是文化,而是认识神的知识并与神的相交。因为在人里面神的形像受了罪的破坏;所以他对真理的了解暗味不明,他的道德降低。结果在个人、团体以及他们在文化的成就上都受到了损害。

基督教声称神以启示的历史方法来光照罪人的理性,这启示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上达于顶点,神藉着道成肉身的基督豫备了人的救赎,来拯救人道德上的堕落。因为神的启示与救赎在人思想与生活上的影响,所以基督徒才会对当时的文化发生一种特殊的冲撞力。因此,基督教可以被解说为启示的和救赎的宗教,这宗教以耶稣基督的神格与历史性的工作为中心。

这项定义需要进一步的说明。我们先说到为一宗教的基督教,然后再说到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启示与救赎。

为一宗教的基督教

哲学系人类文化的一方面,宗教是另一方面。但宗教可不就等于哲学。一个特别的宗教,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哲学。二者的目的与方法各异。

哲学澄清人的思想与价值,并加以组织化。宗教保守人的思想与价值,有时会产生人的思想与价值。宗教经验(不拘是团体的或个人的)都增强信仰与承诺,并且有抬高人格,统一文化的能力。 虽然基督教在诸宗教中是超凡的,但它仍然是宗教,既为宗教,它就关涉到价值,由于价值方面就产生了文化,发展出哲学来。基督教指点人在今生、在来世,藉着认识神的知识去过“美好的生活”。韦敏斯德要理问答头一问:“人生最大且要的目的为何?”答:“人生至大且要的目的就是荣耀神,以神为乐,直到永远。”基督徒的经验增强了他的信仰,更新了他对各方面的承诺。这经验供应了高学信徒的生活,并统一基督教团体的活力。基督徒在创建文化上发挥了其影响力。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基督徒不可避免地要参予文化的建设。作为一个基督徒,也不可避免地将以认识神为基础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介绍到现有的文化中去。举例而言,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卫斯理都完成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因此,他们都直接、间接地在发展当日的哲学上有分。

基督教的特殊性

基督教是一个启示的宗教;那就是说,它乃是神特别启示祂自己的产物,而非人与神关系的一般内觉——即吾人所谓之自然宗教。旧约记载神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与信徒的经验,以及在先知的发言中的自我显示。新约记载神在古代教会发展中的活动情形,以及教会的教义与行为。但是为圣经记载所供应并加以证实的认识神的知识,是在耶稣基督里予以陈述,而且给人极深刻的印象。全部圣经清楚说明神最高的自我启示,是在祂道成肉身之子的位格与工作中发生的。基督教的启示,是以声称“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的那一位为中心。 从最早的阶段开始,教会就认为圣经乃是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准则。有关神、世人、罪恶、恩典、个人与社会的道德之圣经教训,关于信徒对启示的反应予以指导,同时也指导他们的神学与哲学。基督教的启示,目的在引领人利用他从圣经中所学习到的客观真理来认识神。基督教的启示临到人,是凭着人类的语言,藉着圣灵所默示的全部圣经。为了这个缘故,圣经学者从事于圣经原典的批判——目的是为了确定圣经原文的可靠性;圣经学者从事文法与历史的解经——目的是为了证明圣经原著者所说的内容是否真实 他进入文学各部门——企图藉此助力能够对神的启示有一个更清楚、更正确的了解。

在此有一点应当注意。叫人能认识神的启示,不一定完全是客观的。加尔文约翰说到圣灵的内在见证 奥古斯丁称之为“光照”(Illumination);圣经坚称属灵的真理,只有被神的灵铭刻在心的时侯,对个人才是适切的。种子若想结实,必须首先发芽生根。但是神在主观方面的工作,既不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也不否认精密的、理性的圣经研究。那乃是说圣灵与正常的心智程序一同作工,所以真理对于个人才有意义。神在祂一切的工作中,使用祂所规定的自然程序。 认识神乃是人的至高之善。人得不到此种知识,并非仅由于他的无知,任性或其他,也是由于他的罪。人的道德情形混乱了他的悟性,并妨害了他的信仰与交通。他非但需要启示,也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在耶稣基督属神的位格与历史的工作中所供应的。

救赎也有客观和主观的两方面。前者系在救主在祂地上的生活,祂的被钉十字架与复活,祂历史的工作中所见到的。后者系圣灵在改变信徒的主观工作中(在神学上称之为重生与成圣)所见到的。一个人可以藉着启示认识神但人只能根据救赎及其对人道德生活与属灵方面的影响,方能获得救恩的智识并与神有个人的交通。这影响是普及的,对自然与社会,对理智与感情,对国家与家庭的态度上都是一致的。基督徒把基督教的理想与价值带到自己的文化中去。他为基督教世界观带来了潜力。

基督教的其理声称

基督教声称为真实的。它声称全部圣经关于神与人,以色列的历史与历史性的道成肉身,神迹的事件与超自然教义的断言,均属真实。 此种真理的宣称引起反抗。反对的人要说形而上学、历史、神迹与基督教发生什么关系?自从康德的日子以来,习惯上不是叫真理宣称从属于价值判断,就是认为真理是改变的、相关的,或减低为实存经验的主观情绪达于极点。无论如何,基督教不是被其他文化领域内——历史、科学或哲学——的“真理”所冲淡,就是与之分道扬镳。 若想在基督教与哲学之间建立关系,有三件事似乎应当法意。第一,应当注意在此一阶段,由于人类知识不可避免的受到限制,仍有困难与神秘的残余。第二,双重真理的教义,不拘在其古老的形式上,或在其新颖的形式上,都不能绝对满足哲学家与神学家。历史基督教的一贯立场是真理只有一个。凡在历史上是不真实的,或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既不能具有宗教的价值,也没有神学上的意义。

在任何思想界,错误就是错误,无意义就是无意义。困难或许在所不免,证明了人类知识的有限,但是能证明神的矛盾和祂所创造的宇宙的非理性这一类“不可和解的似非而是论”(Irreconcilable Paradoxer)是不会有的。如果神不能背乎祂自己,那么普通启示和特殊启示就没有冲突,科学所观察的事实与圣经所观察的事实彼此就不矛盾,哲学的理论与神学的理论就不抵触。正如精密的伦理学不能容许矛盾的真理,否则即丧失了思想上的原则,所以一个贯彻始终的有神论,不能容许矛盾的真理,否则一定要有损于神的诚实。 神是一切知识的绝对来源,祂的知识供应一切真理的绝对标准。奥古斯丁坚持这一点,并进一步地办证说,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理论到理论之外去。我们可以附加说,一个人也不能要请矛盾的事成为合理的事。对基督教有理解的人,一定要说真理就是一个,而在基督教与哲学问的有效关系,方能在此原则上发展。反而言之,那些康德后期的哲学运动,如实证论(Positivism),黎秋主义(Ritschlianism)以及存在主义都把事实与价值,科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予以分割,这都是叫基督教属于超逻辑,这从历史的基督教的观点看来,乃是自我毁灭。

第三,基督教信仰的本质,虽然是在基督里对神作全面的与连续的交托,但信徒也是在某项客观真理与历史上的事实受到约束。 开明时期(Enlightement)的作家,以信仰为情感上的反应,缺乏理性。我们不能明白的可以信。不可能表明出来的,可以“用信心接受。”此种见解在心理学与圣经两方面都是不适宜的。第一,信心必须有事先知悉的对象。信仰当有可信的内容。就是为了这个缘故,教会向来是努力于澄清她所传扬、所教导的真理。这真理是要求人们的反应的。完全缺乏理性的信仰,好像动物那种习惯上的反应,而不是真正的信仰。保罗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第二,信心包括理论。信心不是盲人骑瞎马往黑暗的深渊中跳去。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代教会从最早的护教者开始,就引用各种证据来证实它所宣布的真理。包含清晰观念的信仰与一有意义的理论,不能完全。是属乎情感的。那么信到底是什么呢?

圣经并没有把头脑与心思分开。仔细考查圣经中的“心”字,就会明了它的意义。“心”乃是控制全人格的中心站。心思的理性功能多于情感的功能,产人“心里”相信,然后才提到他将整个的人生交托给主。完全相信的人是完全交托的人。所以描述信心的时候,就用“接受”、“跟从”、“吃”、“喝”等暗喻来说到完全参予,终生交托。只是口头上的同意并非真信;信心须在生命的新织品中有所生产。所需要的是“生发仁爱的信心。”因此,神学家说信心乃是将全人交托给神,不但将他的“宗教上的”活动,而且将他一切的价值与观念——不单只他生命的情感方面,连理论方面——都一并交托给神。

信心乃是全人的活动功能。古代教会的殉道者宁肯牺牲性命,也不废弃他们的信仰,如果放弃了他们的信仰,那就是收回他们所交托的。古代教会制订使徒信经(The Apostles\' Creed)作为基本真理的声明,以便为一切改宗者所赞助。全部的基督教信仰,不可避免地叫人相信属于形而上的客观真理(我信全能的神,创造天地的主),相信神迹(耶稣为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相信历史(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害),相信道德品行(祂要再来审判活人死人)。 古代基督徒的存心是不易被误解的。事实与价值,客观的真理与主观的经验,在他们对耶稣完全交托的信心内,是绝对不可分割的。活泼的信心与“理性的思测,并非像斋克果所想像那样的对比的情形。那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情形。以信心的(转机仅为与“不可思测者”的相遇,或获致人生的实存,乃是虚伪的,其虚伪正如认信心的转机为一对历史的事实,或客观真理在心智方面的同意一样。信心把主观与客观的因素联为一个整体。事实上,这是真正基督教信仰的精华——使信者全心全意地将自己交托给一位神,他对这位神的位格与工作有一清楚并合理的信念。关于这一点,使徒时代的,教父时代的与改教时代的各项如火如荼的争辩,都能作充分的见证。信仰是头脑清楚并不是糊里糊涂地被卷入漩涡。

基督教并不是在文化上毫无适应的妄想宗教。基督教的要求人相信的那个信仰,是完全的,不但对基督教的观念与价值有一清晰心智上的信仰告白,而且也有一活泼的经验,这经验塑造了人与文化。基督教是宗教,而非哲学;但乃是:

一、拯救人与文化的宗教。基督教对哲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是普及一切的。这基督教是一种非常重大的运动,是不可忽视、不可误解的。

(本文系译自惠敦大学哲学部主任(Arthur F.Holmes)所著《基督教与哲学》一小册之第二章——译者按。)

原载《信仰与生活》1981年4-6月

圣经 基督教授课内容 台湾牧师

赵辉 爬山

赵冀辉事迹

班主任小结 赵辉

赵泽辉简历

乐于奉献赵辉

五支部赵辉

赵民辉期末工作总结

基督教中的异端

中辉期货

基督教是什么——赵中辉牧师  译
《基督教是什么——赵中辉牧师 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