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081126)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6: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市金山区农村信息化 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材料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我市金山区组织推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市“三农”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框架下,成立了由原市信息委(现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卫生局、市文广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农村信息化工作资源,指导金山区各项试点任务有序推进,并及时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形成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文件和规范意见。

2.加强相关工作的统筹。着眼于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在总结金山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市农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东方农村信息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等工程的相关资源进行了统筹,在场地、系统、设备、人员和等方面提出了集约化建设的要求,提高了综合应用效率,避免了重复投资的问题。

3.指导开展城镇电子政务工作。为探索信息化支撑农村管理,提高农村基层管理水平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在金山区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市城镇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指南(试行)》,对全市城镇政务管理信息化和镇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进行了规范,较好地提高了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信息化和镇务、村务公开水平,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4.推动政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金山等区县开展了“集约化建设、多样化服务、市场化合作”的探索。一是依托电信运营商的ASP平台,开发建设农事管理系统、农产品身份追溯系统、农产品销售系统和农业生产服务系统等系统,对金山区优质农产品信息进行统一采集、管理和发布,即拓展了电信服务商的业务领域,扩大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商机来源,又加强了政府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二是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与联想、微软等IT企业合作,在5个农村区县16个乡镇30个村建设了一批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较大地提高了这些地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明年,我委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项目管理,注重经验总结和提炼,推进金山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确保试点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全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全面发展。

我市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工信部信息化应用推进司领导的指导和关心是分不开的。希望工信部信息化应用推进司的领导今后继续关心我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我市的工作指导和支持。同时,建议工信部加强试点地区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定期以组织学习考察、经验交流会议、工作情况通报等方式,加强国家和地方以及试点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试点地区的共同发展。

附:金山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整合资源 注重创新

探索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模式

——金山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金山区认真贯彻中央及上海市有关件精神,积极按照原信息产业部《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以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原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以信息化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开展“一站二网二平台”(即: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互联网、政务外网、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根据农村地大面广、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特点,遵循“整合资源、相对集中、服务农民”的原则,注重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紧密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线,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以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为主要渠道,以两个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统一的网络为纽带,探索形成了“一站二网二平台”的服务模式,为缩小数字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支撑。

(一)强化服务功能,打造一个服务载体

为解决农村地广人稀,农民办事不便的问题,我们坚持“方便农民,就近服务”的原则,结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卫生、文化活动等三中心的建设,在村委会建设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探索了“集约化建设、多样化服务、市场化合作”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政府事务代办、农业生产销售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公用事业代办等6种综合信息服务,既承接了国家、本市重大涉农信息化项目,又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获取农业生产、生活信息以及各类政府公共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原市信息委等7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本市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的意见》,在全市推广。

(二)完善网络环境,夯实两个网络基础

在加强全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强金山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区域内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建成了区、镇、村三级政务外网网络和覆盖全区各村委会的宽带互联网络,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内的各种信息终端提供统一的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接入,既整合了网络资源、避免了多渠道重复投资,又保障了网络安全和传输速率。同时,大力推进无线通信,完善农村地区的无线覆盖,在区农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相关镇、村等农业生产场所配置了农信机131台,为农业生产和销售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三)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两大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城镇政务管理和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两大平台,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应用服务提供支撑。

一是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利用覆盖区政府及各镇(金山工业区)、街道并延伸到村(居)委会的政务外网,将电子政务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该平台融合了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一体,包含城镇政务管理和社区事务受理两个子系统,能在村委会代办4类19项政府公共事务项目和受理10类329项咨询项目,提高了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生产管理方面,着眼于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决策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开发了规模经营户生产档案管理分析系统,具有农业生产信息上报和国家农业补贴核对功能,既有效提高了规模经营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利用率,也使国家补贴真正发到农民手中,杜绝了虚报瞒报现象。在信息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方面的优势,支持上海电信依托“商务领航”平台开展农事管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服务等系统的建设,统一采集金山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类信息,从而提高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扩大商机来源。

(四)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普及信息化知识

着眼于提高农民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让农民共享信息化带来的成果,我们加强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技能的培训工作。2007年,金山区配合原市信息委开展新农村信息化培训教材编写,并在枫泾镇开设了首批村干部培训班,尝试与探索适应农村特点和特色的信息化培训工作。2008年我们又按照本市“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的要求,成立了由区信息委、教育局、妇联、农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落实培训计划,对金山区10个培训点进行了认定与授牌,并对各培训点的相关教师进行了师资培训及指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培训质量。经过精心组织与合理安排,共完成3066人的培训和20139人的宣传普及工作。

二、工作做法和经验

(一)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综合考虑了有关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对网络、场地、设施和人员等资源的配套要求,坚持建设、管理、运维“三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服务站建设。在网络方面,统一接入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既整合了网络资源、避免了多渠道重复投资,又保障了网络安全和传输速率。在服务场地和设施方面,结合行政村现有布局,落地各项市级涉农信息化项目,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便民利民的目的,满足农民各类需求。在人员和管理方面,建立区、镇、村上下贯通的管理服务机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村信息员人员和职责,规范了服务程序和内容。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和企业商业服务资源的优势,与众多运营商和IT企业广泛开展合作,探索形成了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投入和产出机制,共同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一是在服务站中设立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代办点,运营商对服务站的建设和运维给予补贴,既拓展了运营商的业务、方便了农民,也减轻了政府和村的负担。二是引导上海电信利用商务领航平台,探索了针对规模农业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三是在工信部和原市信息委的支持下,联合惠普、英特尔、微软、联想等公司在农村设立信息化体验中心,实现合作共赢。

(三)形成机制,长效服务。

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注重探索与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长效推动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两位副区长任正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信息委等21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试点工作。二是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区、镇、村三级层面地责任单位和人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各项试点任务有序开展。三是加强制度规范,制定了《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电脑管理办法》、《信息室管理制度》、《多功能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内部管理和服务,使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各项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四是设备管理制度,对不同层面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进行了分级管理,落实各种信息化设备的管理主体,发挥信息化设施的最大效益。

三、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金山区“一站二网二平台”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基层组织、相关部门和市领导的认可。其中,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在市有关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在本市其他区县推广。但是,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民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信部和上海市相关文件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切准一点,抓住一线,铺开一面,做成一块”的思路,继续以“一站二网二平台”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做好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综合信息服务的内容,完善市场化运维机制和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1.继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与优化农村信息服务基础。我们将继续依托通讯运营商,加强对全区各镇、村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公用,优化与完善全区各镇、村的宽带网络,在全区实现无线覆盖,促进农信通等设备的普及,满足政府管理、服务和普通农民生活、娱乐的需求,使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

2.进一步完善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大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以提高涉农信息的实用价值、强化“三农”服务为应用重点,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任务:一是完善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镇务、村务管理和信息公开。二是完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3.拓展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功能,完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功能,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把种籽、化肥、农药和农机配件销售下延到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中。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协调管理机制、企业合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设备管理机制等,保障农村信息化服务能长期有效地推进、运作。

4.继续实施“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充分利用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内的相关设施及资源,开展针对村干部、村工作人员、村信息员等农村基层管理者,专业农民以及有积极性的普通农民的农村信息化培训和针对普通农民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工作,提升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宣传普及对象的信息化意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上饶市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总结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考核办法

综合信息服务工作汇报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制度

某年某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滨江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情况介绍

信息化试点工作方案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081126)
《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总结(08112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