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徐友渔《形形色色的造反》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4 05:19: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形形色色的造反》

《形形色色的造反》一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内容分为六章

一、导论:目的、方法、主要结论,

二、*前的教育、意识形态和政治歧视,

三、红卫兵的区别和派别,

四、造反的原因,

五、幻灭和觉醒,

六、后果。

其实就是讲了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从如何狂热的卷入这场运动,到运动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派别,到最后如何开始清醒的一个过程。

一、导论:目的、方法、主要结论 目的:

研究红卫兵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对文化大革命时间的界定不是很重要。 在中国大陆我们习惯说十年*,十年浩劫,但是西方学者一般把*的时间界定为从1966年5月到1968年底或1969年4月(九大召开之前)这将近三年的事件,1968年底许多红卫兵上山下乡

本书研究了红卫兵的一个开始到脱离运动之后的过程,对时间讨论不是很严格。 首先提到*,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一场几亿人卷入的群众运动,红卫兵作为这场群众运动的主体,起了先锋和领导作用。红卫兵几乎就是*的同义词,他们在*中最受重视,思想变化最大,活动最狂热。 方法

搜集材料:

官方的、非官方的、大陆的、海外的、回忆录,专著、当年红卫兵的出版物、与红卫兵的访谈、正式采访一百多人,

地域广泛,尽量与每个省份的人交谈,同时兼顾小城镇。农村。 大的年龄代表丰富,从大学到高中初中

当年组织背景丰富,各种派别,激进程度不同的。 作者本身是红卫兵。有一定的经历 对西方研究成果的重视和借鉴 李鸿永

《*中广州地区的激进派学生》《中国*的政治》 西方社会学、心理学.作者的基本观点

红卫兵在*中似乎不可理喻的造反行为,具有规律性的派别划分和派别斗争,是*前官方意识形态灌输,毛泽东在*中巧妙地施展策略手段,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体制中业已存在的矛盾爆发这三方面因素相结合而发挥作用的结果;*导致了与其发动者初衷相反的结果,红卫兵不但没有在斗争中锻炼成为“防修反修”的一代新人,反而由于对政治欺骗和利用的反感与原有的革命意识形态的疏离,其中善于思考的一些人开始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体制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成为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的新生力量。

*前的教育、意识形态和政治歧视 当时用来教育年轻人的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它当然属于马克思主义,但是如南斯拉夫人50年代所批评的,是一种野蛮的马克思主义。 革命第一

在作者探访的所有红卫兵中,都把自己在*中的表现归于理想主义。作者认为他们是革命的理想主义,把革命的价值看的高于一切、高于物质享受、高于文化、高于科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高于生命本身。

作者认为这里的革命概念包含四个要素: 它确立了奋斗目标和共同的理想 它强调政治是最重要的活动

它把整理利益放在最高地位,把绝对服从视为最必要的素质 它颂扬暴力、敌视温和与妥协。

1949年之后,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就是 政治胜于学业,红高于专。

毛泽东50年代定下的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强调红,学校实施政治辅导员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加以指导监督,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做裁定,学生相互竞争争取得到组织和上级的承认。 在学校开设政治课,语文课中砍去大量古汉语知识,中外名著,充斥大量毛泽东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雷锋精神: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要像寒冬一样残酷无情

学习雷锋同志的精神,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蒙昧无知和野蛮

西方国家是劳动人民的地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清华附中 一位女学生爱看十八十九世纪的描述资产积极生活方式的小说,被批斗自,战斗小组警告医生不得抢救,医院就不抢救,放在停尸间几天后死亡。 学生带红卫兵抄自己的家,打死自己的母亲。

学生一粗鄙为荣,故意表现痞子气,以当痞子为荣。

斗争哲学

毛泽东说“无产阶级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

提倡斗争、批判、分裂、反对调和、反对妥协

自1963年开始,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出现了阶级斗争迷信,把任何情况都当成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处理任何情况视为阶级斗争,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阶级路线

*中决定一个学生采取什么立场,态度或能参加什么派别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庭出生。“血统论”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对儿混蛋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路线:无产阶级在不同的革命阶段,根据当时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在分析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极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基础上提出分清敌我友,确立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基本政策。

50年代起在中国大陆执行的阶级路线,指的是 根据人们的家庭出身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的政策。 红五类

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 黑五类

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 非官方因素

人性文明的潜流

官方意识形态不可能真正占领人们的头脑,彻底控制改造人的思想。

人性可能一时迷失,但是会觉醒,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适得其反。

红卫兵的区别和派别

全国有1000万到三千万红卫兵,有成千上万个组织,红卫兵的思想和行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运动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千差万别。 不能用一个模式研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全国范围内,红卫兵的派别大致如下:

最初成立的红卫兵持血统论的观点,思想和行为较为一致,他们被视为保守派,尽管他们也造过反,接着出现了造反派红卫兵,两派的斗争不断,且愈演愈烈,保守派一般在1966年年底或1967年被打垮。之后,派性斗争在造反派内部两派斗争,这两派的纷争启于保守派垮台之前,大致可以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 例外发生在自治区和边疆省份,造反派内部一直没有发展成主要的派别斗争,保守派势力一直不垮。还有一些 与当地驻军的关系,十三个大军区,红卫兵与他们的关系各不相同,部队之间关系也不同,每个省的活动可能也还有区别。

地区差别

北京的红卫兵运动的发祥地,外地的红卫兵是在北京串联红卫兵或当地党委的鼓动指导下成立的,没有北京红卫兵那样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色彩。与中央*小组直接联系,靠近天子,八面威风。

1、北京的红卫兵往往根据内部消息和靠山的指示或暗示采取行动,所作所为自发程度低。外地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判断

2、北京的红卫兵在做出判断和行动时含有较大的机会主义成分,作出决策看它的来头和背景。

3、北京几个著名的红卫兵组织派别结盟很大程度是无原则的,机会主义的,外地是根据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社会矛盾。

4、北京的红卫兵最先察觉出政治斗争的黑暗与残忍,投入的最狂热,觉醒的最早。 北京的红卫兵始终没有按观点形成统一的组织,不存在统一的纲领和行动。上海与北京类似

全国:

向两极化发展,(开始是保守派与造反派,后来是造反派内部,并形成统一组织 与工人,农民,干部组织成大派,往往起领导作用, 与当地驻军中的某部分力量形成或明或暗的联盟。地区的自发性强,运动反复,曲折,持久。

各个地区染上了当地风土人情的色彩 上海 君子动口不动手

打架就算野蛮了

广西 民风粗暴 武斗残忍全国之首,有一些地区发生大规模枪杀群众和吃人事件。

年龄特征 最小初一 13 最大大学生24 一般情况

年龄较大 比较成熟和理智,关心政治和文化方面问题 年龄较小 冲动 轻率 偏激 武斗多

女学生的暴力 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被一群女红卫兵打死 在**给毛泽东带红卫兵袖套的宋彬彬 亲手打死七人。 不爱红装爱武装,改名为宋要武

大多数地区 大学生和中学生形成统一的红卫兵组织,大学生居于领导地位,中学生附庸支持,

北京 大中学生关系最为松散 表现差异 :

中学生数量多,社会来源复杂(上大学要筛选)。思想活跃,更具可塑性,活动多,思想变化大。

1.中学生受血统论的影响,非红五类剥夺参加运动的权利,成为造反派

2.运动初期*的内容,中学生偏重搞校党委和工作组的问题,中学生偏重批判 有问题的教室,打击出身不好的 学生,

3.大学生怀疑的早,中学生不如大学生更多的关注上层的政治斗争。(两条路线,两个司令部)

保守派和造反派

红卫兵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区别是他们分为保守派和造反派,然而这似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矛盾,因为红卫兵是造反者,他的宗旨和目的就是造反。

之所以有保守派红卫兵和造反派红卫兵的区分,就是因为,在首都,第一批红卫兵(老兵)发现毛泽东的意图不是要他们早牛鬼蛇神的反,而是早(走资派)即他们父辈的反时他们不敢了,他们抛弃了(誓死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的誓言,当起了保爹保妈派。

在外地的话,各级党组织借用毛泽东支持红卫兵的手法,组织和操作官办红卫兵,以对抗其他学生早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毛和中央不得不改弦易辙,倚重那些被校党委、工作部打成(反革命) 的学生,以及被老兵的血统论排斥的非红五类学生,利用他们对老兵和外地红卫兵进行清算,于是保守派和造反派壁垒分明。势不两立。 造反这个说法其实名不副实。中国历来把反抗朝廷和现存统治者的行径视为造反,是大逆不道之举,而*中的造反都是在毛泽东的支持和赞许下造反的,其实他们是挟着最高领袖毛主席的威势,欺辱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当权派,严格的说,是货真价实的保皇派。

造反派的形成

1966年夏天,党内“揪出彭真、罗瑞卿、陆定

一、杨尚昆反党消息不胫而走,北京的一些干部子弟集中的学校年轻人自发成立了在当时独立的组织,清华附中的一群学生在六月初的大字报自称为红卫兵,8月1日,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印发了毛泽东给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信,并附有清华附中红卫兵的大字报,于是,红卫兵取得了合法地位,8月18日毛泽东在**城楼上检阅红卫兵,并佩戴红卫兵袖章,相当于向世界宣告,他是红卫兵的最高总司令,于是红卫兵运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红卫兵冲向社会,大破四旧 一开始就和血统论结下不解之缘,红卫兵的发起者把红五类和黑五类对立起来,使工农子弟,甚至资历不够的中低级干部的子弟都不能参加红卫兵。 外地的红卫兵刚开始血统论不是很强,后来北京的红卫兵把血统论宣传到全国各地,这类组织开始清理组织。

造反派的组织始于八月初,江青等*派多次到一些学校煽动造反,八届十一中全会发表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一些学生就领悟到毛及*派支持造反,然后,一些造反派组织纷纷成立,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血统论。

10月1日是转折点,林彪检阅全国来京师生的谈话中,提出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

10月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紧急指示,为被校党委和工作组打成反革命和右派的学生平反,之后陈伯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刘少奇邓小平提出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反动血统论,这一连串的表态,把老红卫兵置于犯错误的地位,原来受压的少数派扬眉吐气,名正言顺建立红卫兵组织,与保守派斗争。这个时候起,老红卫兵引起社会*,他们的蜜月就结束了。

造反派和保守派在哪些问题上形成对立,一般来说:

支持还是反对工作组,学校大权在工作组手中,奉命控制局面,把造反的学生打成(反革命)。学校中的造反派都是反对工作组的。

支持还是血统论。坚持,保守派,造反派以中等家庭出身的学生为主,也有一些出身不好的学生和少量红五类学生。

对(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态度,造反派非常积极。

是否造各级党组织的反。最先整学校领导的是保守派,个别造反派识破(舍车保帅),保本校党委,造上级党委的反。

意识形态方面:造反派把(党内走资派)当成事阶级斗争的主要对象,而保守派把斗争的矛头对准(阶级敌人),保守派从经济方面定义阶级,把主要目标视为残存的资产阶级,造反派重使用政治觉悟和行为标准,一切违背毛泽东思想的都是阶级敌人。

四、造反派内部的一系列分化 全国各派的斗争情况 三省典型案例

温和与激进的意识形态分歧 两派的一系列对立

造反派内部的斗争延续的时间更长,斗争更激烈。省一级水平上的观察和分析。 造反派内部长期不息的派性斗争提示了一些问题:

1、打到刘邓之后,最高层的权力斗争并未结束

2、运动在全国各地发展复杂、不平衡

3、军队在*起了极大作用,造反派激烈的斗争往往是因为各自背后有不同的军队支持,许多部队属于不同派系,性质,不同利益

4、造反都认同毛的革命路线,但不同的态度反映中国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

一、二十九个省级单位

二、详细说明 湖北 四川 广东、三个典型

三、意识形态分歧

保守派提不出自己的纲领和理论,只是嚷嚷血统论。造反派的学生力图在官方宣传之外独立阐述自己对于*的理解,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都可以从毛泽东的言论和官方立场找到依据,但都被中共当局示威反动文章,作者都被抓捕,原因是,

1、这类文章往往以某一地区*为背景,透露出的观点可能与中央相反。

2、在号召群众享有大民主的*中,思想控制其实十分厉害,任何对于*的独立探索都是不允许的。

两派的一系列对立

1、在组织成分上有差异。

一是对于所谓(阶级路线)的重视和强调程度不同。二是与之结盟的其他行业群众组织队伍成分不同。温和派强调出身、成分、激进派强调受走资派压制和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迫害。

2、对当权派的估计和斗争程度不同

温和派认为大部分比较好,激进派指责说,这是对走资派认识不足,抱有幻想

3、对军队的态度。激进派冲击当地军队,因此的受到镇压,温和派袖手旁观

4、所谓左倾和右倾。激进 极左,口号喊 向左,向左,向左!认为越乱越好。

5、对所谓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激进派彻底批判,彻底摧毁,将*进行到底。

6、对解放干部的标准。激进派认为只有*前期受到工作组打击和迫害的人才是坚决革命的。温和派认为建国后的政治标准仍然有效。

7、对周恩来的态度

激进派打击周,周和若干温和派头头关系较好,江青和激进派头头较好

当时有一种感觉,保守派后台是各级走资派,激进派后台是中央*,温和派后台是周,正面参加*,但时时,事事表现温和,克制,按照决议和规则行事,被指为(右倾)。

总的来说,他们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说是对改变现存状态的态度不同,这既包括上层政治权力格局的现状,也包括下层群众中既得利益者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者的现状。

毛泽东发动*是为了打破现状,改变他大权旁落的现状。他不能单靠上层权力斗争改变,争取广大对现状不满的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他。温和派只是从上层建筑领域内的革命这一角度理解,支持*派改变上层权力现状,激进派既想改变上层现状,也想改变下次现状,对毛的说法信以为真,要彻底实现毛的暗示。

四 造反的原因

这一章研究人们为何造反,造反的内在原因 强调两类区别

学生和其他人的区别:学生投入*动机较为单纯,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迷狂起来很大作用,其他人受利益驱使因素较多。

红卫兵中带头造反的人,骨干分子和一般群众的区别。政治头领:执着追求,身上的理想,信念,热情最多

积极分子 :既受理想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又与自己的利益有关 随大流,没有坚定的立场

一:共同原因:

青春期遇上文化大革命。

缺乏生活经验,思想偏激,遇事好走极端,把自己的理想,热情乃至一切奉献给某个偶像。与之相对的是学或,压抑,学校的枯燥刻板的。

二、老红卫兵

意识形态的狂热、当仁不让的接班人心态。与自我期许相当大的现实。毛的阶级斗争和接班人理论,即投合他们的理想,又符合他们的利益。

三、造反派

1、大多学生出身于非红五类家庭,在*前期政治上不得志,受歧视,血统论泛滥,受到红五类压制。

1949到106年,执政者在人民中划分等级,制造矛盾,是各单位,各部门总是有人整人,有人被整成为生活中的常态,并不断发起政治运动,敢于发表意见的人沦为人民公敌。

制造黑五类的队伍,中国社会中形成一个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种姓制度。许多卷入者的行为,正是由怨愤和反抗心理所引导的。

四、*发动者的策略手段。

毛利用社会矛盾,利用群众的不满情绪向政敌发难。

让刘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自己什么也不做,但可以随时半路杀出,打乱刘的部署。在*初期,毛离京外出,让刘指挥全国运动,将刘置于与群众对立的境地。

毛和毛派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他们站在群众一边,与党的官僚完全不同。 *派表面反对(血统论),认为这是挑动群众斗群众,群众应该是斗走资派的,实际只是深刻了解中国社会的矛盾,利用这种矛盾打垮政敌。

五 结盟和听命

许多红卫兵的后台是以江青为首的中央*小组或是以林彪为首的军方,周恩来的作用较为隐蔽。

红卫兵的行为的自发性往往都是表面的,自始自终都有人插手,控制,操作。

六、*是一场社会冲突吗

研究*的理论框架:权力斗争说、路线斗争说、社会冲突说

第五章 幻灭和觉醒

1、联动的最先发难

首批造反的老红卫兵最先表现出抵制*的思想和行动,他们向中央*小组进行了大胆的抗争,喊出达到江青的口号。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失败了。

2、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毛利用自己的崇高威望,利用青少年的纯洁理想,驱使他们向自己的政敌进攻,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人不是天生的傻子,不会永远受骗。当毛在现实政治中得手之时,他的威望遭到了无法修复的损害,红卫兵的理想和热情转化为对他和他缔造的党、政治制度的怀疑。

3、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运动是他们对*,甚至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反感的最大原因。国家无力解决学生的就业和升学问题,毛泽东轻松的来一个动员,各地实际是强迫和半强迫。 农村的贫穷和落后出乎红卫兵的想象,了解了中国现实中的苦难,思想急剧变化。

4、林彪事件

林彪事件是信仰改变的转折点。林彪集团571工程纪要公布,他们完全发现自己被利用,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红卫兵在反叛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5、异端思想和书籍的影响 当红卫兵重新反思*,重新思考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时,给他们最大启发的就是当时流传的异端思潮和一些国外书籍, 遇罗克的《出身论》站在人权的立场上要求人的平等和尊重。 杨曦光《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对造反派影响最大的异端理论。他主张*的目的是建立没有官僚的新社会,手段是实行财产和和权力的再分配。

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危险的 封建性法西斯专制。 资本论、法国大革命史、第三帝国的兴旺、促使他们觉醒。

第六章 后果

*造就了整整一代在正常社会主义体制下成长的青年不同的人,这代人的特殊经历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某种独特性,从而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产生特定影响。

*最重要的后果之一,就是早就了一大批经历过政治斗争的暴风骤雨、经历过运动反复曲折磨练的年轻人,他们对中国社会,对各阶层人民的情况,对现有体制的弊端和不可触动之处有深刻了解

1、推出运动后生活、工作和思想的一般状况

分化 。一些人被分配到边远地区,一蹶不振、得过且过、怨天尤人,一些人由于国家建设急需人才获得迅速升迁的机会,好些人现在是领导岗位上的实权人物。

在行政职务上获得高位的人不多,部级屈指可数,局级处级多一些,经商的比较较大。 思想上右转,*暴露了他们憧憬的一切都是幻想

2、独立意识

*增强了人的独立意识。总体上抛弃了*前和*出的那种虚幻的理想主义和盲目的英雄主义,以及狂热的个人崇拜。这一代人对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持疏远,警惕。嘲弄的态度。

*增强了人们抗衡压制或镇压的能力,告密减少,遭人厌恶,肯定人的价值,个人的利益。

3、道德危机

*改变了许多人的道德观念。*之后,人们一改过去严峻苛刻之风,并走向其反面,道德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玩世不恭被认为是正常的,维护某种行为准则会遭到嘲笑,在道德上认真被认为是虚伪,人们逐渐养成了不干涉他人私生活的习惯。人们喜欢轻松。向往潇洒。

一些人学会了政治斗争手腕,练就了政客的头脑和意志,这一代人的权力欲超过别人。

4、代际差异

*一代人对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强烈的异己感,代际问题突出。 红卫兵,第三代人。

第二代人指责第三代人野心勃勃,长反骨。第三代人指责第二代人对上奴颜媚骨,对下以势欺人。第三代人性格复杂,他们有更强的整理感和自我意识,保持更多的政治兴趣和社会关怀。

5、*中的民主和*后的民主运动

*后不久,80年代开始,以青年学生为先导和主力的民主运动开始涌现并不断发展壮大。

1976年的**事件可以视为真正的民主运动的开端,它表现为反对*派,但基本精神是反对专制和独裁,(秦始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口号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觉醒。

有的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本身是一场民主运动,人们在*中享有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毛的反官僚特权思想为中国人争取民主和自由提供了思想武器。

作者不赞同。*中造反的权力是被奉为神灵的毛的权威给予他们的权力,这种权力他可以回收,结社集会游行这些权力只是使学生可以斗争毛的打击对象。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都是打到阶级敌人的手段,并不意味着言论自由。。

毛所做的是他不满意这个按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党和国家已经达到的专制的程度,他要求更加专制和更加集权,党内的民主派阻碍了他,危及到了他。

*

和之后的民主运动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复杂的,曲折的,没有*,中国的民主运动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作者提出,民主运动是*的副产品。

*中所谓的民主在理念上肯定了民主的普遍价值,*的后果是打击了党的权威,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意识,增加了人们追求民主的精神能量。。

1978年和1979年西单民主墙的大字报,雨后春笋般的民间刊物和传单,81年高校竞选的大辩论,87,89年的示威游行。

6、未解决的社会矛盾

1、***制度依然存在,政治依然是禁区,邓小平搞垮华国锋,人们发现中国的问题是制度问题

2、官僚特权问题突显。*中打到的当权派恢复,以权谋私的行径更厉害,急于捞回*中失去的东西,为儿女安排前程。,搞经济,办公司。

两种社会矛盾加剧爆发了89运动。

邓小平以努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南巡,缓解了中国在进入90年代的紧张局势。

社会公正和社会民主一 直是共产党政权的两大难题,解决办法——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分享权力。

只有合法的反对 才能使监督有效

只有实现言论自由,才能利用舆论监督

只有让广大人民、各种政治力量有机会参与,他们才能共同承担社会变革中的责任

*是一场浩劫,但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分析*中群众造反的社会根源,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理解。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形形色色的造反》读书笔记 原铭泽 41304007

《渔童》读书笔记

徐友渔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分与合

徐友渔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分与合

徐友彬书集读后

读书笔记新徐建

读书笔记新徐建

读书笔记徐靖博

读书笔记徐靖博

《艺术概论》读后感 徐友晋

徐友渔《形形色色的造反》读书笔记
《徐友渔《形形色色的造反》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