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泊船瓜洲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4: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容摘要】《泊船瓜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五课中的一首诗。本案例共分五个环节:导入新课;预习检测;合作探究;整体升华,体会情感;总结全课,背诵古诗。其中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是本案例的重点部分,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合作探究

品味情感 【诗文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中通过“京口”、“瓜洲”、“钟山”几个地点的转换及想象,特别是借诗中的“绿”字所赋予的新绿的景物变化,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同时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学习目标】 1.会读、写“间、数、重”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默写《泊船瓜洲》。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说出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师: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走进第二组课文,去感受一下游子的情怀吧。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20页,自由的读一读单元导读,想想单元导读中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生读后指名回答。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

二、预习检测

1、指名朗读,正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2、交流这首古诗的大意从京口到瓜洲只隔着一道长江水,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小结过渡。师: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品读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引导品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反复地读一读这句诗,注意句中的多音字。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的?(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读音的方法。) (2)、弄清楚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单地画下来。 (3)、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小结过渡:是啊,这句话正是作者站在瓜洲时的所看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之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读、问、想象, (小结过渡)让学生知道实际距离这么远,而心理距离却这么近,这正说明了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那他的家乡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从而引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经典名句。

2、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诗。 (2)、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离开家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这句诗中的“绿”字是什么意思? (4)、读了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还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5)、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其实得来不易。关于这个字,还有一段小故事,请一名同学读一读24页资料袋中的内容。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有了上述问题,让学生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借新绿的景物变化表现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四、整体升华,体会情感

1、介绍背景,理解情感。诗人的家乡这么美,以至于他刚刚离开就开始思念。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要离开呢?介绍背景,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翰林学士(相当于副宰相),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导致失败,因此,王安石于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辞去相职。第二年,又被神宗皇帝拜为相职。这首诗正是作于诗人第二次赴任的路上。)皇命难违,不能不去。可老来离乡,难免伤怀,所以时年五十四岁的作者站在瓜州渡口,他遥望故乡,不忍离去,因为他深知: 一旦离开,皓月当空,他恐怕再也不能和家乡的老友饮酒吟诗,所以他怎能不感叹——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旦离开,阳春三月,他再也不能和家乡的好友踏青郊游,他怎能不感叹——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旦离开,华灯初上,他再也不能和家乡的亲人共享天伦,他怎能不感叹——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诵读全诗,升华感情。 九百年前,诗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带着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含着对前途无法预知的迷茫,千般愁绪,万般滋味,无法言说,只化作一首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作者的心声吧——(播放FLASH动画) 九百年前,诗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带着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含着对前途无法预知的迷茫,千般愁绪,万般滋味,无法言说,只化作一首诗,让我们和作者共诉心声——学生朗读全诗

五、总结全课,背诵古诗。 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将来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离开家乡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也会觉得家乡是我们心中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一起背一背这首动人的诗篇吧—— 【设计意图】先通过音乐感受古诗的韵味,在通过读、问、想象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学生热爱家乡、想念亲人之情,迸发出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二、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学生: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师: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 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六、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间 归心似箭 数重山 恋乡思乡之情 又绿

何时还 惆怅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二、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学生: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师: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 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六、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间

归心似箭 数重山 恋乡思乡之情

又绿

何时还

惆怅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泊船瓜洲的 瓜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