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高校普法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高校普法教育的思考

摘 要:自五五普法工作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学、依法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校园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氛围日渐浓厚。但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法制基础课吸引力不够、法制教育宣传形式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高校普法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拟通过高校实施普法工作三进、三优化的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普法教育;三进;三优化

一、高校在普法工作中的地位

高校作为人口和知识密集的单位,在普法工作中既是重要对象,又是重要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是普法工作的重要对象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标志。公民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情感、法律信仰及法治信念是可以通过教化而实现的。要培养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必须从每个个体的意识入手,高校正是培养个体法治意识的重要对象。高校具有引领社会的功能,高校的思维,往往潜移默化地左右着社会的思维。高校的教师、学者能够知法、懂法,对于周围人群明法、用法就能够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提升社会的法治意识。因此高校是普法工作的重要对象。

(二)高校是普法工作的重要力量

普法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法律学习活动,反过来看就是一项任务繁重的法律教育活动。普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般说来主要有: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和司法实践等。在这四个主要途径中,高校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大众传媒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承担普法教育工作是高校服务和引领社会的重要形式。

二、目前高校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有差距

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学、依法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校园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氛围日渐浓厚。但也有一部分高校把普法工作看成是软任务,存在着普法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认为其他工作抓好了,看得见,摸得着。普法宣传工作没有硬指标,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序上难以衡量,因而把普法工作当作可抓可不抓,可多抓也可少抓的事情看待。

(二)法制基础课吸引度不够

目前高校设立的法制基础课多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它是将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课程内容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既包含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又包含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的内容。然而,法制基础课同样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弊病:

首先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足,欠缺对课程的整体、系统把握。高校担任基础课的教师要么是原来只担任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老师,他们缺乏法律基础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要么是只担任法律基础课,又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其次教学模式陈旧,不适应基础课的新发展。目前,很多院校基础课的教学仍停留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的教育层面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较少,缺乏多样性、灵活性。最后是学校对基础课的重视不够,在大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很多学生视为豆芽课,是可有可无的课。这些认识不仅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其他专业课教师都持这种观点,这些势必影响基础课的教学。

(三)法制宣传形式单一

主要表现在:不少高校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没有结合高校的特点,一方面,普法形式

单一,在宣传中,只满足于制作几个展板,拉几幅横幅,印一些宣传资料,贴标语、设宣传台等单调的宣传方式。而在普法讲座中只是采用上大课、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上课形式。讲解者口干舌燥,旁听者枯燥无味,很难提高学法者的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普法效果。另一方面,法制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在普法宣传中没有有的放矢,面对不同层次的师生和他们的不同需求没有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与内容,导致需求的法律没有得到普及。

三、改进高校普法工作的举措

要解决当前高校普法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必须提高对普法重要性的认识,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普法工作中的困难,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一)实施普法工作三进,推进普法教育全覆盖

首先,法制教育进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学是普法工作三进的前提。如何促使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可通过诸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到监狱听取罪犯反省报告,邀请法官、律师来校作普法讲座,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专项普法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多层面、多途径地落实普法教育活动。

其次,法制教育进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是普法工作三进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该门课程不仅能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它也是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的生活指导用书,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及时转变角色,认识并适应大学生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模拟法庭、社会调查、课堂案例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们学法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还可积极发挥专业课程的普法作用。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可增加和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课程。用行业、专业领域的典型法制案例,教育和引导学生知法、守法。

第三, 法制教育进宿舍, 营造法在身边的好氛围是普法三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可充分利用广播台、闭路电视系统、校报、网络、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 大力宣传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常识, 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如设立法律咨询点、开展法律读书节活动、举办模拟法庭, 播放普法电影、排练普法小品等, 都可有效推动普法教育工作在学生中的广泛展开,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道德认知不断提高, 道德情感更加丰富, 道德信念日趋稳定,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强化普法工作三优化,提高普法教育实效性

优化教育载体,增强普法教育吸引力。法制教育形式单一是制约高校普法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让普法教育形式达到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创新普法教育载体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比如很多高校开展的把课堂搬到监狱、邀请校外的法律专家、奉公守法模范、杰出校友等走进课堂,为学生做廉洁报告等普法教育。

优化规章制度,打造普法教育软环境。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具体体现。规章制度是否合法、合规的程度,代表着学校遵纪守法的能力与水平。高校应对在实施过程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已经过时的规章制度明确废止;对不适应形势要求、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涉及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条款以及尚不够完善的条例进行修订;新增群众反映强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

优化监督形式,提升依法治校认同度。校务公开是推行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校务公开要走制度化、规范化之路,要把学校的重点工作,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成立校务公开领导机构,健全校务公开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通过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实行热点、敏感问题领导干部承诺制及教代会监督等监督制度,保证校务公开的真实性,保障教职工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的权利。

高校普法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

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关于高校普法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普法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