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 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正常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实践与思维活动,就能使思维按层次展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一节 “ 绪言 ” 课中,设计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现象,并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在学主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物理实验能够创设真实的、排除干扰因素的物理环境,使物理学家更好地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也同样能创设适合于教学活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方式深入理解掌握前人己认识到的真理。学生在操作、观察、测量基础上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分析、归纳、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建立概念,得出规律,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实验教学要把发掘实验的物理知识内涵 , 体现实验中的物理规律作为核心 , 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作为出发点。 《大气的压强》的实验教学设计:

1.教师请一个学生协助演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提出问题

2.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皮碗,把皮碗用力压在桌面上,皮碗很难与桌面分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实践体验)

3.把皮碗压在课桌竖直的挡板上,然后在皮碗的蒂上挂重物,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其力学道理(寻求解答)

4.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定大气压强值 ( 测定性实验 ) 5.设计“玻璃移动器” ( 实际应用 ) 这些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

三、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验教学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操作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而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操作又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绝不能把实验仅仅看作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和操作练习。应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来认识实验对培养技能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启发学生从接触物理科学开始,就初步地理解和熟悉基本科学方法。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共同点,以便研究如何对学生系统地进行科学训练。一般说来,实验教学基本方法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实验探究法:例如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测出电流强度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强度与电阻的关系,归纳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其特点是:实验探究在前,归纳结论在后。

实验验证法: 这是一种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是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充分发展的表现。 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推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的方 法。例如 ,伽利略在研究物体惯性时进行的无摩擦理想斜面实验。 五.形成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实验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 “ 严谨治学,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困难和失败,磨练坚忍不拔毅力 ” 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目标之外的现象,乐于、敢于多问几个 “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鼓励学生在科学与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其他实验方法。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 “ 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可以说更重要。 ” 《液体的压强》的实验教学设计

1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常规实验,得出规律)

2 .教师引导:在甲乙两只大烧杯中分别盛有纯净水和盐水。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设计实验方案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中遇到或想到的问题

( 1 )先把探头放入液体中,再将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好。怎样探究规律?(改变条件,逆向思维)

( 2 )如果没有控制探头 “ 深度相同 ” ,能否区别纯净水和盐水? ( 3 )还可以设计什么方案区别纯净水和盐水? 制作简易压强计。 制作简易密度计。

(学习浮力知识后) „„„

六、强调学生实验技能规范性

测量工具操作要求: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钟表测量时间、调节托盘天平,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读电能表示数、读电阻箱的示数 实验设计要求:测定性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用身边的器材或给定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定性实验探究的教学要求、根据实验数据归纳表达实验结论。

1 . 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如:调节天平的平衡,电表、弹簧测力计的调零等)

2 . 组装:有电路图或力学的器材装置图的,要写明按图连接实物。没有的,要写出实验装置组装的主要过程。(如:用细绳做两个绳套,分别栓牢在杠杆的 A 点和 B 点处;又如:用细线把石块拴好,使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

3 . 对实验前器材的初始状态,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要有交代。(如:调节杠杆使其在 水平位置平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 阻值最大位置 。) 4 . 要有 “ 用什么仪器 ” , “ 测什么物理量 ” , “ 用什么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及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的叙述。

5 . 测量次数根据实验目的确定,一般只需测量一次即可。

6 . 对于间接测量,要写出利用直接测量数据求待测量的依据或公式。(如:天平量筒测密度 ρ ,伏安法测电阻) , 但不用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如灯泡的功率: P = UI =2.5V × 0.3A =0.75W 。) 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 1 )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到的重力 G ,并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或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到的重力 G ,并记录在表格中。)

( 2 )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 ( 3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使弹

簧测力计从图中的位置 A’匀速竖直上升到位置 B ' ,钩码从位置 A 匀速上升到位置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F ,用刻度尺测出 AB 间的距离 h ,

A’ B ' 间的距离 s ,将 F、s 和 h 的数值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 4 )根据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并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表 物理概念的定义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 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物理概念是人们将物理发现和认识的成果加以总结、概括而来的 物理概念的特征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些现象,如天体在运行,鸟儿在飞翔,河流在流动,树叶在摆动等等。若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抽象、概括以及数学推理等科学思维,建立物理概念 “ (机械)运动 ” 。 可 量化的物理概念即为物理量,可以用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是形成物理规律的 “ 元素 ” 。

密度、速度、温度 „„ ,等物理概念都具有定量的表示,也有的物理概念看似是不定量的。但它们也隐含着定量的含义。如 “平衡状态 ” 的概念,其定量的含义是:物体平衡条件为合力等于零 物理概念的分类

初中物理涉及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如:惯性、密度、比热容、等。

第二类是反映物体性质的。如:运动、速度、功率、电阻、质量、能量、电、磁、等。 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如:力、压强、功、热量。

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如:匀速直线运动、形变、熔解、反射、折射、电磁感应、等。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物理情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定的观察、体验、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归纳物理现象的共性,从而建立新概念,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析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 教学设计关键词: 生活经验 引导思考 抽象本质 定义概念

2 .运用实验设计物理情景

用实验方法描述概念的特征,刺激学生的感知,唤起思维。其优势在于现象明显、排除干扰、可重复,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共同本质属性,以此建立新的物理概念。 教学设计关键词: 实验现象 引发问题 归纳分析 定义概念

教师:在学校运动会上,咱们班获得了团体金牌,这块奖牌是不是用纯金来制造的?如果哪位同学能够鉴别出来,这块奖牌就由他来保管。 (学生提出比较颜色、软硬、声音等,但又觉得不能确定。) 教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物块的质量与体积,记录数据。) 教师:注意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教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定义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 密度。

3.利用已有知识设计物理情景

由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出发,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意义,从而引出新概念,将其纳入知识结构中的适当部位,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这就是概念同化。 教学设计关键词: 已有知识 提出问题 归纳推理 定义概念

教师:甲同学把重 100N 的 A 物体,匀速提到 6m 高的 3 楼用了 60s ;而乙同学把重 50N 的 B 物体,匀速提到 9m 高的 4 楼用了 30 s ,甲、乙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学生:甲做功 600J ,乙做功 450J 。

教师:甲、乙在 1s 内分别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学生:甲在 1s 内做功 10J ,乙在 1s 内做功 15J 。

教师:甲一共做功 600J ,多于乙;但是,甲在 1s 内做功 10J ,却比乙少。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启发): “ 速度 ” 概念是运动物体在 1s 内(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 速度 ”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物体在 1s 内(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教师:把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重现物理学史设计物理情景

在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多处涉及到物理学史也物理学史内容也是中学物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设计可借助于物理学史料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关键词: 提出问题 回顾学史 重演实验 定义概念

教师 : 介绍科拉顿实验、法拉第实验的简单过程和安培日记 .提出问题 : 科拉顿、法拉第的研究和观察方式有何不同?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为何能够成功? 科拉顿、安培为何失去 “ 良机 ” ?

让学生扮演不同科学家的角色,使物理课堂转变为物理学史发展的一个缩影,重演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探究实验,也是绝妙的设计。 5.由高科技热点话题设计物理情景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 物理知识引领时代前进 .现代前沿的物理知识或热点话题,是最能触动学生将 “ 物理 ” 与 “ 社会 ” 紧密相连的教学设计素材。由此引入新概念,学生不仅记忆深刻、思维活跃,而且是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教育的好题材。 6.用小故事、小魔术、小幽默设计物理情景 学生喜闻乐见 , 注意力快速集中 , 大脑兴奋程度高 , 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素养。设计时选用的素材要紧扣物理概念,为概念教学所需,被概念教学所用。放得开,收得住。 小故事:你是谁?

故事发生在天堂里。一场激烈的力学学术辩论会后,物理学家们玩起了 “ 藏猫猫 ” 的游戏。爱因斯坦大声数完 “1、2„„ 10” ,取下蒙在眼前的黑布,他惊讶地发现牛顿就站在面前。 “ 我赢了。我抓住牛顿了! ” 爱因斯坦兴奋地喊着。牛顿却镇静地说: “ 你错了,我不是牛顿! ”“ 老朋友,我是不会认错你的。 ” 爱因斯坦相信自己的眼睛。牛顿仍然不慌不忙: “ 你看我,一个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所以我不是牛顿。 ” 爱因斯坦这才注意到地板上画了个方框,牛顿就站在方框中间。爱因斯坦耸耸肩: “ 那你是谁呀? ” 故事的答案(帕斯卡)在复习时询问学生。 教师接着讲后半部分:

爱因斯坦恍然大悟: “ 可不是吗,一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一个帕斯卡。 ” 牛顿得意地笑了: “ 对啦,我是帕斯卡。 ” 这时,躲藏在沙发背后的帕斯卡再也忍不住了,他大喊道 “ 牛顿,你不是帕斯卡! ” 大家都愣住了。

(提问学生:帕斯卡为什么说牛顿不是帕斯卡?)

“ 压强是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 帕斯卡加重语气说: “ 牛顿给地板的压力远不止一牛顿,受力面积也只是牛顿脚下那块面积,这得是多少个帕斯卡呀! ” “ 多少个帕斯卡也是帕斯卡,我还是帕斯卡! ” 牛顿继续开着玩笑。 ¡ °我晕!让我用狭义相对论来解释解释,这个、这个 „„ 我不玩了。 ” 爱因斯坦无奈地摇摇头。 请你帮爱因斯坦算一算,牛顿到底对地板产生了多大的压强? 假设牛顿的质量为 70kg ,双脚与地板接触面积为 350cm 2 。 (一算吓一跳, P=2 × 10 4 Pa 不得了,有两万个帕斯卡!)

小魔术;课前在矿泉水瓶侧壁和瓶盖上扎出小孔。表演时装满水,盖好盖子。教师用食指超压紧盖上小孔,拿起水瓶,水不洒出。递给学生,学生手握瓶侧,水即喷出。教师接过水瓶,水又不喷洒了。

小幽默:花园里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慢悠悠散步的乌龟先生竟然从蜗牛小姐的背上辗了过去,现场惨不忍睹。面对交警的调查,惊魂未定的小蜗牛说:噢,警官先生,这一切实在是发生的太快了!我真的什么也记不清啦。 教师引导:乌龟明明是 “ 慢悠悠的散步 ” ,小蜗牛为什么觉得 “ 太快了 ” ?

总之 , 情景创设对概念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物理概念教学内容有多种理解,学生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逐步优化学习方式,以多样的交互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才能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

1.更新理念 ---- 以新课程 “ 三维目标 ” 为指导

课程标准赋予了概念教学以更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在概念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建立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 “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概念、社会需要的概念都可以选为教学内容。

对“力”的概念对学生构建整个力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前 , 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物质”、“相互”、“作用”等概念,这是形成“力”的概念的前期意识。引入“力”的概念时,先做“手推桌子”的体验,这时的手、桌子将被“物质”同化,“推”又能被“作用”同化。而手推桌子,桌子又有一个力作用于手,这种相互的关系,要通过大量事实和实验的支持转化为对“相互”的理解。如两段弹簧相连接 , 自两端拉伸或压缩弹簧时 , 分别观察两弹簧的形变。固定在小车上的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时观察小车的运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一物理概念的内涵就丰富了,从而形成正确的“力”的概念。

2.以人为本 --- 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认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概念教学设计特别强调面对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情境性,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学习新概念的作用与影响。

对于已经形成的错误概念要及时纠正。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铁块、石块沉入水中的现象,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任何液体中的认识。讲授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看到的铁块漂浮于水银面上的现象,会认为不合常理。对物理概念教学产生阻碍作用。 3.重视探究 ---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物理的探究过程更接近人类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并体验物理学家们如何通过探究获得物理概念和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必然会思维活跃,主动发现问题,熟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探究是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 “ 浮力 ” 的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预习、提问、实验验证、讨论分析的教学流程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列举到黑板上,从中选取部分有价值的问题解答。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石头在水中会下沉,为什么乒乓球在水中会上浮,怎么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等等。学生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往上运动,感知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测的石头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必由之路。 4.授之以渔 ---- 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让学生接受物理方法的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大有益处。物理学研究方法很多,中学物理经常采用的有:观察和实验法、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比较与分类法、抽象与理想化方法、数学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法等。这些研究方法与物理观念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初中阶段在讲述 “ 沸腾 ” 这个概念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从开始加热一直到水沸腾后 5 分钟,观察水沸腾前及沸腾后温度的变化、气泡的数量及大小变化、汽化的剧烈程度等,从而得出 “ 沸腾 ” 这个概念。 科学探究原来指科学家由于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研究获得的证据而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当前,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 “ 比热 ”、“ 沸腾 ” 等概念的教学就是采用此方法。

5.联系实际 --- 用物理概念解释生活现象

物理概念教学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 学以致用 ”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于社会的关系。这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比如在学习了密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个玻璃杯从桌子上摔下了,玻璃杯碎了,那么,这些玻璃碎片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呢?通过学生的分析,让他们悟出密度没有变化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理解,也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课程标准增加了 “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对电磁波提出了 “ 知道 ” 水平层次的要求,二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关注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列举了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几个示范,如:了解微波炉的原理;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简单介绍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在活动建议里要求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学习和了解,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从而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6.循序渐进 ---- 不过分强调概念的严密性

在教学中对物理概念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就越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事物的本质,而不至被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但是,决不能片面强调概念教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完整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一次能学深、学透、学到位的,它有一个由浅入深、多次反复的发展过程。尽管有的概念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但大多数概念的掌握都要经过几个学习阶段。

“ 电压 ” 的概念在第六章学习,但在第五章的 “ 学习电源 ” 里就涉及了这一名词,这是考虑到多数初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听到过电压这个名词,而对于学生,电源的使用并不要求对电压这个概念有较深理解,因而这个概念可以拿来就用。与此类似的还有 “ 能量 ” 等概念。

对 “ 温度 ” 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表述,教材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温度的定义,而是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界的温度。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涉及热力学温度,课程标准在此没有再作特别要求。教材将热力学温度的概念放到了 “ 动手动脑学物理 ” 的习题中,作为物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给予提示。学生只需理解关于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将重点放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上。 7.张显个性 ---- 概念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进行概念教学设计可作多种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讨论等,使教学途径呈多样化。课堂上如开展阅读、讨论、讲故事、竞赛、游戏活动,课外听科技讲座,参加科技晚会、科技游艺会、科技小创造,动用公共媒体、电视、报纸、科学期刊或因特网等,都能获得或提高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如阅读有关温室效应的文章对加深 “ 热 ” 的有关概念会大有好处。再如在 “ 重力 ” 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谈自己对重力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谈到大气、水与重力的关系,有的谈到如果没有重力,飞机不会失事,人们可以站着睡觉,可以举起很重的东西,地球上不需要起重机等。总之,物理概念教学的设计要充分 “ 备 ” 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实践、发挥的空间。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