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采油工程工作总结及工作部署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1: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年度采油工程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部署

提纲

一、2008年采油工程指标完成情况 (采油所负责完成)

(一)主要采油工艺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3张片子)

2008年吐哈油田的采油工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及与采油工艺方案对比(包括机采系统指标、注水工艺指标、主要工作量完成指标含压裂、酸化、检泵等)。

新工艺技术试验效果总表

螺杆泵 化学吞吐 化学降粘 环空掺稀 喷砂射孔 桥式偏心分注

井次 4 13 4 1

成功率 75 100 100 100

有效井次

3 11 4 1

有效率 75 100 100

(二)开展的主体采油工艺工作(2-3张片子)。

1、注水工艺技术:以老油田污水处理系统改造为主,加强了化学除氧、杀菌等配套技术的完善,提高了污水处理质量和指标;水处理指标合格率达80%。

2、分注工艺:以二级二段、三级二段、三级三段等分注工艺为主,开展了桥式偏心分注管柱的试验。整体分注合格率达到

%。

3、机械采油工艺:鄯善、丘陵等东部区块以提高泵效和检泵周期为主,实施油井挖潜;牛东等新区块以机采参数优化等技术为主,进行机采技术配套,开展了螺杆泵采油试验。油田平均泵效达42%,检泵周期提高到460天。

3、增产增注:以火山岩油藏压裂和老油田高砂比压裂为主,开展了水力喷砂、压裂防砂工艺技术等新技术试验,压后平均单井日增产7.5t/d。

4、稳油控水:以牛圈湖油田整体区块化学调剖为主,进行了系列的新型化学调剖剂的试验及应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降水增油效果。

5、稠油开发:以注水开发、天然气吞吐、井筒掺稀降粘举升为主,开展了稠油化学吞吐、环空掺稀降粘举升(32口井)、井筒化学降粘新技术等试验,实现稠油开发技术配套。

二、采油工艺技术现状及适应性分析

㈠注水工艺技术(采油所负责完成)

1、水处理工艺技术

①水处理工艺现状

清水处理系统:主体工艺及流程(1张片子),各系统水处理指标(汇一张表)。

污水处理系统:主体工艺及流程(1张片子),各系统水处理指标(汇一张表)。

②适应性评价(1张片子)

◆ 清水处理系统除丘陵外主要是含氧超标,原因是脱氧塔停用或不配套,化学除氧未应用或效果不好。 ◆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悬浮物超标,原因是过滤器受污泥污染、加药工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污水处理后悬浮物不能达标。

2、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①现状(2张片子) ②效果及评价(3张片子) ③桥式偏心分注试验(1张片子)

3、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㈡机械采油技术适应性评价(采油所负责完成)

1、现状

统计各采油厂有杆泵、电泵、螺杆泵在用井数、泵挂、产液、泵效、检泵周期等。一张片子

机械采油主体工艺技术配套(1-2张片子)

2、机械采油适应性评价 ① 有杆泵

各油田生产工况参数统计表

技术配套及应用

存在问题 老油田:

杆断、卡泵、管漏;(1张片子)

供液不足低产井系统效率低,能耗高;间抽生产冬季冻堵。(2张片子)

原因; 腐蚀结垢(1张片子) 深抽提液增产(2张片子)

1张加大泵挂深度提液表,1张泵挂深度与产量、含水匹配表 牛东、牛圈湖:(2张片子)

油井产能差异大,大部分井单井产能低,供液不足;

吐哈油田有杆泵技术配套、成熟,能够满足中深井有杆泵采油的需要,加强油井防腐防垢技术研究,解决腐蚀结垢问题。 ② 电泵:(2张片子)

应用情况统计 效果评价。

3、新工艺技术试验(螺杆泵试验) 应用情况(1张片子)

牛圈湖、牛东;雁木西;鲁克沁 应用效果(1张片子)

相对有杆泵能耗低,生产产量初期高于有杆泵;

存在问题(1张片子) 生产不稳定,寿命短

4、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㈢增产增注技术(酸压所负责完成)

1、压裂增产技术评价 (1)、现状

1)目前形成的压裂主体工艺技术及应用(各一张片子) ◆ 形成了以压裂裂缝模拟软件为核心的三维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 形成了以低、中、高温水基压裂液、清洁压裂液、乳化压裂液为核心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

◆ 形成了不同油藏类型支撑剂评价与优选技术;

◆ 形成了适应低渗透油藏的高砂比压裂、二次加砂压裂、分层压裂及裂缝监测技术。

2)2008年实施概况(2张片子) (2)、适应性评价 ①、压裂液

◆ 2008年压裂液应用情况(1张片子)

◆ 对油藏的适应情况及对压裂施工参数的满足情况(1张片子) ◆ 存在问题(1张片子) ② 支撑剂

◆ 2008年支撑剂应用情况(1张片子)

◆ 对油藏的适应情况及对压裂施工参数的满足情况(1张片子) ◆ 存在问题(1张片子) ③ 压裂工艺适应性评价

◆ 高砂比压裂工艺(1-2张片子) ◆ 分层压裂工艺(1-2张片子) ◆ 防砂压裂工艺(1-2张片子) ◆ 水平井压裂工艺(1-2张片子) 以上主要评价技术特点、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及目标、应用效果 ④ 特种油气藏压裂适应性评价 ◆ 火山岩油藏压裂(1-2张片子) ◆ 稠油油藏压裂(1-2张片子) ◆ 气藏压裂(1-2张片子)

以上主要评价各油藏压裂应用效果、应用的工艺技术水平、存在问题

⑤ 压裂规模适应性评价

◆ 压裂规模与增产效果之间的关系(2-3张片子)

按油藏类型或储层类型评价不同压裂缝长、不同砂比与增产效果之间的关系

◆ 压裂规模与有效期之间的关系(2-3张片子)

按油藏类型或储层类型评价不同压裂缝长、不同砂比与有效期之间的关系

◆ 评价油井含水与压裂效果之间的关系(2-3张片子) (3)新工艺技术试验

◆ 压裂防砂增产复合技术(1张片子) ◆ 水力喷砂压裂技术(1张片子) ◆ 小井眼压裂改造技术(1张片子) ◆ 低成本压裂技术(1张片子) (4)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2、注水井酸化增注技术 (1)现状(1-2张片子) (2)适应性评价

① 酸液体系评价(1-2张片子) ② 酸化工艺评价(1-2张片子) ③ 酸洗工艺评价(1-2张片子) (3)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3、油井酸化增注技术评价 (1)现状(1-2张片子) (2)适应性评价

① 酸液体系评价(1-2张片子) ② 酸化工艺评价(1-2张片子) (3)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㈣调剖技术评价(采油所负责完成)

1、现状

配套形成的调剖主体工艺技术 应用效果表(1-2张片子)

2、调剖技术适应性评价 (1)调剖剂评价

(2)调剖工艺及施工参数评价

3、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㈤稠油开采技术评价(10-15张片子)

(采油所负责完成)

1、现状

生产情况统计及参数表

稠油开采主体工艺技术配套(1-2张片子)

(包括注水、天然气吞吐、有杆泵泵上掺稀举升技术指标)

2、稠油开采适应性评价

(1)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评价

空心杆泵上掺稀油举升技术评价(2-3张片子) (2)天然气吞吐技术评价(2-3张片子)

3、新工艺技术试验

(1)空心杆泵上掺化学剂举升技术(2-3张片子) (2)环空泵上掺稀油举升技术(2-3张片子) (3)化学吞吐技术(2-3张片子)

4、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1-2张片子) ㈥储层保护技术评价(采油所负责完成)

1、现状

主体工艺技术配套及应用(2-3张片子)

2、储层保护技术适应性评价 (1)压井作业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

评价各压井液对油井作业后的影响(2张片子) 产量下降评价 排液周期评价

(2)有杆泵不压井作业储层保护技术(2张片子)

3、结论(1-2张片子)

三、存在问题及采油工程面临的技术挑战(采油所负责完成)

1、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增产措施效果逐渐变差

2、套损井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油水井的生产和措施作业

3、腐蚀结垢影响了油水井正常稳定生产

4、注入水水质指标控制难度大、水质差,影响了注水井的正常注水,造成水井酸化、酸洗工作量增加

5、提压增注造成分注管柱承受压差增加,注水压力波动造成管柱蠕动,封隔器窜、井下工具失效,高压分注管柱、套变井分注管柱寿命偏短

6、稠油注水见效以后指进现象突出,需配套综合调控手段。

7、低渗油田中高含水期深部调剖技术尚不完善,牛圈湖区块调剖有效期短

8、气井井底积液问题日益突出,目前7口气井因井底积水停喷,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

9、雁木西、鲁克沁等油井生产出砂,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目前的防砂措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油井生产产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0、薄差层、高含水井及重复压裂效果差。

四、2009年重点工作部署及对策(采油所负责完成)

1、推广应用采油工艺技术(1-2张片子)

2、现场试验技术(4-6张片子)

3、攻关研究技术(2张片子)

采油八队重点工作部署

采油五大队18技术总结及912月工作部署

采油工程复习提纲

采油工程实验

采油工程终极版

采油工程复习

采油工程工作汇报

工作部署会讲话提纲

妇委会工作总结及工作部署

妇委会工作总结及工作部署

采油工程工作总结及工作部署提纲
《采油工程工作总结及工作部署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