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采油工程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词解释

1.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 2.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井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

3.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4.流型: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5.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6.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的供油的能力。 7.滑脱损失:由于油井井筒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动速度大于大密度流体速度,引起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8.流动效率: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9.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10.自喷采油法: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的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11.气举采油法: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混合,利用气体密度小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12.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处的井口注入压力 13.平衡率:即抽油机驴头上下行程中电动机电流峰值的小电流与大电流的比值。 14.背面冲击:当扭矩曲线出现负值时说明减速箱的主动轮变为从动轮,如果负扭矩值较大,将发生啮合面的背面冲击。

15.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等值扭矩。

16.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17.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18.泵效: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19.气锁现象:当进泵气量很大而沉没压力很低时,由于泵内气体处于反复压缩和膨胀状态造成泵的吸入阀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

20.应力范围比:抽油杆的应力范围和许用应力范围的比值。

21.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22.抽油机结构不平衡值:等于连杆与曲柄销脱开时,为了保持游梁处于水平位置而需要加在光杆上的力。(方向向下为正) 23.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形成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24.泵的沉没度: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25.折算液面:把套压不为零时的液面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

26.示功图:由抽油机井光杆载荷随位移的变化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 27.生产压差:与静液面和动液面之差相对应的压力差。

28.充不满现象:地层产液在上冲程末未充满泵筒的现象。

29.液击现象:泵充不满生产时柱塞与泵内液面撞击引起抽油设备受力急剧变化的现象。 30.初变形期:抽油机从上冲程开始到液柱载荷加载完毕。

31.气蚀:环空过流面积越小,油井产出流体流过该面积的速度就越高。流体的压力随其流速增加而下降,在高流速下压力将下降到流体的蒸汽压,导致蒸汽穴的形成,该过程称之为气蚀。

32.注水井指数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33.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34.35.36.37.比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与地层有效厚度所得的数值。 吸水剖面:在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分布。

配注误差: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的差值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相对吸水量: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38.注水井调剖:为了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改善水驱效果,向地层中的高渗透层注入化学药剂。

39.填沙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沙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40.裂缝内的砂浓度:单位体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 41.裂缝闭合后的砂浓度:单位面积裂缝上所铺的支撑剂质量。 42.地面砂比:单位体积混砂液中所含的支撑剂质量。

43.平衡状态:液体的流速逐渐达到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的能力时颗粒处于停止沉降的状态。

44.平衡流速:平衡时的流速。也即携带颗粒最小的流速。

45.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46.H+的传质速度:H+透过边界层达到岩面的速度。

47.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48.残酸: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盐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26.起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水敏:储层遇水引49.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50.裂缝的有效长度: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内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

51.土酸:10~15%的HCl及3~8%的HF混合成的酸 52.逆土酸:氢氟酸浓度超过盐酸浓度。

53.速敏: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流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27.裂缝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裂缝宽度与填砂裂缝渗透率的乘积。

54.地层的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55.前置液酸压:在酸压中常用高粘度液体当做前置液,先把地层压开裂缝后再注入酸液的方法。

56. 酸洗:将少量酸液注入井筒内,清除井筒孔眼中酸溶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

57. 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作用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透性的工艺

58. 压裂酸化:在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地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物质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59.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 60.底水锥进: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在油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 61.人工井壁防沙方法: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壁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62.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原油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

63.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裂缝 63.完井工程: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层到固井完井下生产管柱排液诱导油流,直至投产的工艺过程组成的系统工程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4.余隙比:余隙体积与泵上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65.节点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在每个流动子系统的起始和衔接处设置节点,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和进行系统的调控提供依据。

简答

1.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按深度迭代计算步骤:①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作为计算的压力间隔p。②估计一个对应的深度增量h ③计算该管段的平均温度及平均压力,并确定流体性质参数④判断流型,并计算该段的压力梯度dp/dh⑤计算对应于p的该段管长(深度差)h。⑥重复②~⑤的计算,直至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⑦计算该段下端对应的深度及压力。⑧以计算段下端压力为起点,重复②~⑦步,计算下一段的深度和压力,直到各段的累加深度等于管长为止。

2.有油嘴系统以油嘴为求解点的节点分析方法的步骤:①根据设定产量Q,在油井IPR曲线上找出相应的Pf;②由Q及Pf按垂直管流得出满足油嘴临界流动的Q~Pt油管曲线B;③油嘴直径d一定,绘制临界流动下油嘴特性曲线G;④油管曲线B与油嘴特性曲线G的交点即为该油嘴下的产量与油压。

3.节点分析在设计及预测中的应用:(1)不同油嘴下的产量预测与油嘴选择(2)油管直径的选择(3)预测油藏压力变化对产量的影响(4)停喷压力预测

4.抽油机平衡

(1)不平衡原因:上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同,造成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所做的功不相等。(2)不平衡造成的后果:①上冲程中电动机承受着极大的负荷,下冲程中抽油机带着电动机运转,造成功率的浪费,降低电动机的效率和寿命;②由于负荷极不均匀,会使抽油机发生激烈振动,而影响抽油装置的寿命。③破坏曲柄旋转速度的均匀性,影响抽油杆和泵正常工作。

5.扭矩曲线应用:检查是否超扭矩及判断是否发生“背面冲突”、判断及计算平衡、功率分析 6.影响吸水能力的因素:与注水井井下作业及注水井管理操作等有关的因素、与水质有关的因素、组成油层的粘土矿物遇水后发生膨胀、注水井地层压力上升 改善吸水能力的措施:加强注水井日常管理压裂增注酸化增注粘土防膨

7.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因素: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漏失影响,体积系数变化的影响。采取措施:(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2)确定合理沉没度。(3)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的抗磨、抗腐蚀性能。(4)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5)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

8.简述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任务:前置液:作用是破裂地层并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的携砂液进入,在温度较高的地层里,它还可起一定的降温作用,有时为了提高前置液中还加入一定量的细砂以堵塞地层中的微隙,减少液体的滤失。携砂液:它起到将支撑剂代入裂缝中并将支撑剂填在裂缝内预定位置上的作用,在压裂液的总量中,这部分比例很大,携砂液和其他压裂一样,有造缝及冷却地层的作用,携砂液由于需要携带比重很高的支撑剂,必须使用交联的压裂液。顶替液:中间顶替液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注完携砂液后要用顶替液将井筒中全部携砂液替入裂缝中,遗体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

9.压裂液的性能要求:滤失少、悬砂能力强、摩阻低、稳定性好、配伍性好、低残渣、易返排、货源广、便于配制、价钱便宜 10.支撑剂的性能要求:粒径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碎率小、圆度和球度高、杂质含量少、来源广,价廉

11.影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面容比、酸液流速、酸液类型、盐酸质量分数、温度、压力

提高酸化效果的措施:降低面容比,提高酸液流速,使用稠化盐酸、高浓度盐酸和多组分酸,以及降低井底温度等。

12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从砂岩矿物组成恶化溶解度可以看到,对砂岩地层仅仅使用盐酸失达不到处理的目的,一般都使用盐酸和氢氟酸混合的土酸作为处理液,盐酸的作用除了溶解碳酸盐类矿物,使HF进入地层深处外,还可以使酸液保持一定的PH值,不至于产生沉淀物。酸化原理:依靠土酸液中的盐酸成分溶蚀碳酸盐类物质,并维持较低的PH值,依靠氢氟酸成分溶蚀泥制成分和部分石英颗粒,从而达到清除井壁的泥饼及地层中的粘土堵塞,恢复和增加近井地带的渗透率的目的

在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中为什么要采用分段迭代方法计算:由于多相管流中每相流体影响流动的参数与井筒流体压力和温度互为函数,且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需要采用分段迭代计算

13.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活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此时,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如果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下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下运动,固定阀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由于有相当于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所以将排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14.分析油井各种清砂方法的特点

(1)冲砂:通过冲管·油管和油套环空向井底注入告诉流体冲散砂堵,由循环上返的液体将砂粒带到地面,以解除油水井砂堵的工艺措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清砂方法。

(2)捞砂:用钢丝绳向井内下入专门的捞砂工具-捞砂筒,将井底积存的砂粒捞到地面上来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砂堵不严重·井浅·油层压力低或有漏失层等无法建立循环的油井。 15.分析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形态的变化特征。

(1)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后,当井底流压大于饱和压力时,单液相从井底流压为起始压力向上流动——纯液流。

(2)在井筒中从低于饱和压力的深度起,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这时,由于气量少,压力高,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气泡直径相对于油管直径要小很多,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泡流。

(3)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知道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在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段塞流。

(4)随着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不断下降,气相体积继续增大,炮弹状的气泡不断加长,逐渐由油管中间突破,形成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环流。

(5)如果压力下降使气体流量增加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动的油环变得很薄,此时,绝大部分油都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这种流动结构称为雾流。

16.简述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损害机理: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害,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害,毛细现象造成的损害,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损害 17.写出三种完井方式,并简要说明各自的特点:裸眼完井、套管射孔完井和割缝衬管完井。 裸眼完井的最主要特点:是油层完全裸露,不会因为井底结构而产生油气流向井底的附加渗流阻力,这种井称为水动力学完善井,其产能较高,完善程度高。裸眼完井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克服井壁坍塌和油层出砂对油井生产的影响;不能克服生产层范围内不同压力的油、气、水层的相互干扰;无法进行选择性酸化或压裂。

套管射孔完井即可选择性的射开不同压力、不同物性的油层,以避免层间干扰,还可避开夹层水、底水和气顶,避开夹层的坍塌,具备实施分层注、采和选择性压裂或酸化等分层作业的条件。其缺点是出油面积小、完善程度较差、对井深和射孔深度要求严格,固井质量要求高,水泥浆可能损害油气层。

割缝衬管完井方式是当前主要的完井方式之一。它既起到裸眼完井的作用,又防止了罗眼睛比坍塌堵塞井筒,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砂的作用。由于这种完井方式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故而在一些出砂不严重的中粗砂粒油层中不乏使用,特别在水平井中使用较普遍。

18.电潜泵采油装置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电潜泵采油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井下机组部分: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和多级离心泵。电力传输部分:潜油电缆。控制屏、变压器和接线盒。

电力由潜油电缆传输到井下潜油电机,电机带动潜油多级离心泵旋转,当充满在叶轮流道内的液体在离心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四周时,液体受叶片的作用,使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并经导轮的流道被引向次一级叶轮,这样,逐级流过所有的叶轮和导论,进一步是液体的压能增加,逐级叠加后就获得一定的扬程,将井液举升到地面。

19.试比较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所用的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异同点及其各自适用范围:基本组成相同: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及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形式,抽油泵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管式泵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泾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但检泵时必须起出有关,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很大,产量较高的油井。杆式泵检泵方便,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比管式泵小。杆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20.常用的无杆泵采油方式有哪些?它们都是如何实现井下流体增压的? 常用的无杆泵采油方式有: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方式、水力活塞泵采油方式和水力射流泵采油方式

增压机理:a.电动潜油离心泵通过潜油电缆将地面电能传给潜油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给井筒流体增压

b.水力活塞泵利用液马达将动力液的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泵工作,再利用泵将液马达传递的机械能转化为井筒流体的压能

c.水利射流泵的增压原理是:高压动力液与井筒流体间压能和动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实现井筒流体的增压 21.试应用麦克奎尔—希克拉曲线(增压倍数曲线),说明对不同渗流率底层进行压裂时应如何提高增产倍数:

答:在麦克奎尔—希克拉曲线中: 横坐标:相对导流能力;纵坐标:无因次增产倍数;不同的曲线上的数值是裂缝长度和供油半径的比值;对不同渗透率地层进行压裂时提高增产倍数的途径:高渗透率地层:由于较难获得较高的相对导流能力,提高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比增加裂缝的长度对增产更有利。低渗透率地层:较容易获得较高的相对导流能力,增加裂缝的长度比提高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

(1)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增产倍数越高。(2)造缝越长,增产倍数越高。

(3)以横坐标0.4为界:左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为主;右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增加缝的长度。 22分析常规有杆泵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柱下端受压的主要原因:

答: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力,抽油杆下端处流体的压强产生的作用力,流体通过游动阀孔产生的阻力,抽油杆柱与井筒流体的摩擦力,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的摩擦力,抽油杆柱和井筒流体的惯性力和振动力

23.影响油井结蜡的因素有哪些?防止油井结蜡应主要从哪些个方面考虑?

答:影响原油结蜡的因素包括:原油的性质和含蜡量,压力和溶解气油比,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水和机械杂质的影响,流速,结蜡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性质。防止油井结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阻止蜡晶的析出,抑制蜡晶的聚集,创造不利于蜡沉积的条件 24抽油机井正常工作中抽油机悬点承受哪些载荷的作用?

答:静载荷:抽油杆柱重力载荷。上冲程:杆柱在空气中的重量。下冲程: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上冲程:作用在柱塞环空面积的载荷。下冲程:无。沉没压力对载荷的影响。上冲程:减轻悬载。下冲程:减小抽油杆柱载荷

动载荷:惯性载荷: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抽油杆柱的质量、悬点加速度及其在杆柱上的分布:抽油杆柱惯性载荷,上冲程、下冲程都有。液柱惯性载荷,上冲程有、下冲程无。振动载荷:由抽油杆的自由纵振产生,大小与抽油杆柱的长度、载荷变化周期及抽油机结构有关。摩擦载荷:抽油杆柱与油管间:上冲程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减小。柱塞与衬套间:上冲程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减小。液柱与抽油杆间:与抽油杆长度、运动速度、液体粘度有关,上冲程无,下冲程减小悬载液柱与油管间:与液体流速、液体粘度有关,上冲程增加悬载,下冲程无液体通过游动阀的摩擦力:与阀的结构、液体粘度、液流速度有关,是造成抽油杆下部弯曲的主要原因,上冲程无,下冲程减小悬载

采油工程实验

采油工程终极版

采油工程复习

采油工程工作汇报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管理程序

采油工程期末总结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路桥工程复习提纲

采油工程复习提纲
《采油工程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