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一号文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为我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握方向,抓住契机,推动沈阳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的高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一)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意见》。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水利提高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于3月中旬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沈委发[2011]6号文件)。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快沈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全市水利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的水利工作任务目标,即到201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6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万亩,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田3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完善排涝体系,改善涝区面积100万亩,提高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维修改造灌排站(闸)264座、万亩桥225座,干支渠清淤5000公里;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河道生态治理面积55.8万亩,初步完成全市主要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削减地下水总开采量5亿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3.14亿立方米以内。同时,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二、沈阳市农田水利工作现状

(一)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011年共争取省以上水利建设资金4.26亿元。市本级水利建设投资4.2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57亿元,比2010年3253万元增加了近4倍,第一批3413万元资金已下达,第二批计划安排资金1.23亿元,正处于工程设计编制及预算审核阶段,主要用于农田灌排设施建设、涝区综合治理、设施农业区域内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拦河取水维修工程建设等方面。各区、县(市)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3.26亿元。

(二)以水毁、防汛、抗旱工程为重点,加强农建水利工作。今年全市共安排水利项目

172个,目前已完成设计84个,报财政部门预算审核71个,已开工60个;维修、养护等费用类项目78个。一是水毁工程修复。安排29项,其中大型河道水毁修复工程5项,河道整治、岁修工程12项,中小型河流水毁修复工程12项,目前部分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二是河道工程建设。清除浑河堤防内阻水林木6000棵、阻水围堤25公里,完成土方21万立方米。三是灌区改造。浑北、浑南两个中型灌区已列入国家中型灌区改造计划,浑北灌区4月份已开工建设,浑南灌区正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11处,其中新民市22处,康平县67处,法库县22处,受益总人口10万余人。目前已完成22处并正常供水。五是农田基本建设。计划分两批维修改造排水站62座,桥(涵)闸等田间建筑物310座,干、支沟渠排水清淤440公里。六是万亩桥维修改造。计划维修改造120座,目前已完成所有工程初步设计和技术审查。七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去年法库县成功申请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民、辽中、法库3个国家重点县共争取中央资金2800万元,实施了灌排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项目。

(三)以蒲河、辽河等河流治理为重点,加强水生态保护工作。按照中央1号文件“基本建成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要求,大力开展辽河、蒲河生态治理工程。截至目前,蒲河治理工程已建成橡胶坝5座,河道整治28公里,绿化2.8万亩,植树1486.5万株,新建景观路26公里,新增池塘水面450亩,并经取得了“路通、水连、岸绿”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重点进行治污工作,力争年底前蒲河干流全部达到四类水质。辽河治理工程恢复生态面积达31.4万亩,5座橡胶坝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作进度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尽管近些年市政府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防洪工程看,柳河堤防尚未达到统一的防洪标准,北沙河、养息牧河等中型河流尚未经过系统整治,大部分小型河流未设防。从灌溉排涝工程看,有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仅占37.7%,干、支沟的完好率约50%,斗、农沟完好率不足30%,不能满足抗旱排涝要求。

二是区县及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区县(市)政府高度关注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水系建设,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义务工、积累工后,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降低。

三是建设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水利站均被撤销,从事水利方面工作的人员仅为2004年的1/4,且有相当人员身兼数职,专业能力较差,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基层水利工作实际需要。

四是国家在进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缺少对水利设施的科学规划,人为造成抗旱排涝体系损毁。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建设责任。继续完善以区县(市)为主体、政府主

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水利部门为具体责任单位的建设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目标,细化任务和分工,并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第二,完善政策,逐步建立农田水利的稳定投入机制。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以上。一要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新增建设用土地有偿使用费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建设基金政策,研究确定使用方向,做好资金监督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方位调动社会参与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突出重点,加强农建薄弱环节建设。一要加快防洪体系建设。对全市26条河流,特别是季节性河流的堤防达标、险工治理、河道生态保护、砂堤沙基防渗、河道治理、滩地清障等6大方面进行建设,提高柳河、北沙河、养息牧河和小型河流的防洪能力。同时,做好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二要加强防汛抗旱建设。一方面做好易涝区治理,抓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提高易涝地区的排水能力。在康平、法库、新民柳绕等易旱地区要新建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抗旱井等小型农水工程,搞好雨水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三要做好设施农业配套工程。针对我市集中连片的百亩、千亩、万亩设施农业小区水利配套设施薄弱的情况,新建一批小型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并定期清理排水边沟,确保设施农业旱能灌、涝能排。四要做好民生水利工程。“十二五”规划中,我市还要解决76.8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第四,深化改革,研究探索农建水利建管工作长效机制。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久持续发挥效用,需要着手制定出台《沈阳市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实施意见》。并借鉴国内发达省市的代建制和总承包制的建管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管工作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建后管理空位的问题。

沈阳市农经动态监测点

二O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新邵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

关于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的调研报告

乡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