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要素接近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6: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新闻“接近性”的探讨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新闻与受众在地理、性别、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关联。其关联程度越紧密,读者就越关心,新闻价值就越大。地理空间的接近性与距离成反比,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往有着比较集中的兴趣和关注,形成辐射圈;而新闻中与读者情感接近和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又自然成为受众乐于接受的、喜欢接近的东西。所以,长期以来,新闻的接近性成为了人们衡量新闻价值的标杆和舍取新闻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有的人还固守老观念,片面地把新闻接近性的内涵定格在地理距离上,一味地强调地域的接近性,而忽略了信息和人的感情、兴趣带来的新闻传播分众化的需求,这是一种误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需求都在朝着多元化发展。过去,我们传统的新闻传播,面对的受众群体,都是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思想、生活、文化相对比较单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也很简单。再加上传统媒体注重自身的主题意识,强调宣传的影响和舆论引导,不注重受众的兴趣和心理需求,将新闻单方面的硬塞给受众,缺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的接近性比较单一,通常表现在地域、思想、利益关系上,而缺少一些人情味。当市场经济开始兴起后,人们的需求开始变得多样化,他们接受信息的形式也逐渐变得多元化。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浏览等,以此弥补某些心理和精神需求。这种需求是多元的,因此,新闻的接近性也随之以多元化的视角展现着新闻价值。

当今,新闻传播拥有着越来越多的受众,传播的辐射面也变得更加宽广。而与此同时,媒体又不得不针对不同的受众层面,主动迎合公众,不断调整传播形式和内容,使其与多数人的工作时间、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等相适应。

但是有些媒体却曲解了这个“贴近”原则。“三贴近”要求是向受众本位、向满足群众需要的方向回归。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新闻报道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使新闻报道可亲可信,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媒体看来,贴近实际,就是不断制造欲望、满足欲望的这个实际,人们想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既然人们拒绝严肃、沉重和思考,我们就提供搞笑、搞怪、刺激的新闻内容,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贴近生活就成了反映生活原生态,特别是能满足市民看热闹的一些奇闻怪事等内容。既然是生活中发生的,就应该不惜版面、不惜时段的为市民推出,让人民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北京“五胞胎”的新闻。众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尤其是“近水楼台”的北京媒体更是闻风而动,不惜动用大量版面和时段,争相将此事作为重要新闻处理。于是,从孕妇住进医院到孩子平安出生,从院方准备手术到“五胞胎”引起社会关注„„受众不但看到了连续多日的追踪报道,还不时看到整版推出的图片新闻。媒体的过分渲染引发了受众的质疑:五胞胎是不是要闻?是不是应该成为重大新闻?是否可以作为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的选题?而这种新闻的炒作也导致五胞胎成为商机,蒙牛则趁此机会为自己打了软广告。而到最后,所谓的“五胞胎”竟是这对农民盼儿心切吃错药的结果。面对这样一个内幕,当初大肆渲染的媒体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对新闻接近性的认识误区不止以上一点,文章开头我们也提到,部分媒体依然强调过去那种比较单一的地域接近性。而他们又会经常打一个比方:身边的邻居出了重大车祸,你一定会很震惊和难过。但假如一个相距很远的陌生人出了车祸甚至死亡,你可能无动于衷。而这个比喻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这只能说明新闻事实在地域距离上对人心理的刺激,而没有真正揭示新闻接近性的内涵。正是这种片面的认知,使一些记者只追求本土新闻,本地以为的新闻基本上不予理睬,即使是带全局性的重大新闻也是如此。地域距离在新闻的接近性中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接近性的全部内涵。受众对新闻的兴趣是一种心理反应,新闻首先要从空间距离转换为心理距离。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接近性真正的本质是情感,是人情味。一条新闻,无论是地域的接近性,还是时间、思想、利益关系的接近性,它首先作用于人的心理,对受众来说,能触动到人心就能产生兴趣。

比如汶川地震时期,尽管自己没有遭受这种灾难,但人们总是高度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为什么?是因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改变了新闻与受众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受众间的心理距离。

又如很多体育赛事、明星活动,无论离人们多么遥远,一旦有媒体报道,总是有很多的受众。像世界杯,不管在哪个国家进行,我国都有千千万万的人通宵达旦地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简单地说,这是人们对足球的喜爱,而进一步分析,则是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的反应。

当然,新闻的过分接近地域是与市民受众的消费需求有直接关联的。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民群体也在不断膨胀,他们在现代生活中日益形成了接近的价值观,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期,逐渐开始关注个人利益等方面。他们希望媒体能像商品一样可以消费。紧张的工作和生存压力,使得他们不愿意再接受教导,对政治、经济等较为严肃的新闻产生厌倦,而对法制、生活、娱乐类新闻产生兴趣。

因此,都市生活类报纸在现代消费文化背景下开始崛起,它源源不断地向市民灌输消费观念,并刺激消费欲望。从小处着手,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将新闻事实与市民个人利益产生直接关系,即使是题材很硬的主题,也往往被其处理成很小的新闻。

也因为都市类报纸的发展,使得媒体追求的“接近性”也只是对市民的接近、对城市的接近,而不是对农村、对农民的接近。尽管农民仍占总人口的大部分,急需媒体的信息帮助,但媒体依然将重心放在市民关注的地方并迎合他们,导致与农民的沟通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这也带出另一个问题——媒体运营。媒体在经营中总会衡量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哪里付出的成本越低而得到的回报越高,媒体就越倾向于这一区域的选择。在城市中,因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人口密集且流动频繁,生活变动多,更容易产生新闻,按照就近原则,媒体机构总是设立在城市,而不是那些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农村。前往偏远地区制作新闻,不仅耗时耗力,对于城市中的受众来说也不具有吸引力。将来的媒体依然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在对农民的接近性上依然是不够的,因为后者能为他们带来的收益太少,经济上总是不划算。

新闻的接近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毋庸置疑的,准确理解它,可以使新闻传播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并且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如何更好地体现新闻的接近性,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受众是引导而不是迎合。改变一些媒体奉行“读者想知道的就是我们应当提供的”这一错误思想。对于受众来说,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很多,但一味投其所好,客观上就助长了低俗之风,使不良社会风气蔓延,降低受众的素养。媒体应当在内容选择上做好把关,在注重接近性的同时选取一些积极的、有益的、引发思考的新闻内容。

2、正确使用“接近性”元素,体现新闻价值。接近性是在“知悉意义”的范畴之内,对受众而言,既涉及到切身利益,又要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吸引受众关注本地新闻的同时,也要善于从事实背后发现意义。

3、坚持正确导向,充分认识不同环境下的新闻接近性。认真做好“三贴近”,让新闻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现代化建设。我国的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受众关注程度越高,接近性就越近,喉舌的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新闻传播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把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传媒分众环境下新闻的接近性,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不同类型新闻的需求。

新闻六要素

话题性新闻

新闻必备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举例说明

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稿件的五大要素

LG中国:从文化的接近性入手

接近她

一则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

新闻营销中的“品牌要素”

新闻要素接近性探讨
《新闻要素接近性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