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申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3: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强海洋保护 促进科学开发

海洋,以其唯美的意境成为众多诗人的描述对象,“海上生明月”,“海阔凭鱼跃”,“海内存知己”,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然而,随着海洋的大肆开发,海洋被严重破坏,那些如诗如画的景象成了永久的回忆,海洋的保护迫在眉睫,只有做好了保护,海洋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资源,供我们开发利用。

海洋的污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人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肆意攫取海洋资源,大肆排污,造成了海洋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使得海洋污染治理效率低下 导致海洋污染越来越重。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对海洋的污染有着直接的影响,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海洋污染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从官员到百姓,从企业到社会,莫不如此。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是治理海洋污染的治本之策。只有从思想上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唤起人们沉睡的意识,人们才能真正行动起来,共抗污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唱主角,社会与民众应加强支持和配合。

对海洋的保护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保护而不能开发海洋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是辩证的,二者并不矛盾,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发展。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科学开发,合理开发,促进人于海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是保护海洋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后代保留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的长远要求。

然而,当前海洋的的现状说明人们还没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重开发而轻保护,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重物质而轻环境。因此,在二者都得到重视的前提下应更加重视保护。

只要我们处理好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碧海蓝天”的画面定会再现。保护海洋,我们已经起步,让我们继续前行。

弘扬黄河精神 传承民族精神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回肠,奔流到海,她在孕育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即黄河精神。黄河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激烈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延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黄河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简言之,就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又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

“善徙、善决”见证了黄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三年一改到,五年一决堤”说明黄河与生俱来的黄河精神,她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有的只是变和通。古人的“穷则思变”和“变则通”无不是黄河精神的体现。胡锦涛同志强调“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创新是我国的时代精神”则与黄河精神不谋而合。北京市更是把“创新”作为“北京精神”的内容之一。新的条件下,弘扬黄河精神,既是传承黄河精神和黄河文化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奔流到海不复回”体现了黄河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黄河号称“九曲回肠”, 全长五千多公里,她为了自己的目标——奔流到海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曲折,有多遥远。其实,中华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短短几百年内,中华民族就多次面临外族入侵,但她始终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直至彻底赶跑侵略者,这正是黄河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写照。

“川流不息,永不干涸”显示了黄河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黄河自青海发源,直至入海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体现了黄河的韧劲和耐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一种劲头,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形象,更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低调,更是一种荣耀。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话下儿女为实现我们的复兴梦而奋斗。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精神内涵丰富,她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弘扬黄河精神,延续华夏文明。在时代的召唤下,我们要勇于继承黄河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认清历史发展大势,乘势而为,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不断丰富和创新黄河精神。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弘扬黄河精神。这样,“河图再现,河海清宴”的盛景定会再现。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温家宝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可见,到的置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的感人故事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这一点。我们应发挥其道德模范作用,让道德榜样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古人还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可见道德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更是强调“德治”和“法治”的结合,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和示范效应。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道德的影响无处不有。

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还很严重,从“瘦肉精”到“苏丹红”,从“福尔马林”到“三聚氰胺”,从“硫磺”到“硫酸铜”,食品行业在教会我们一些化学品的同时,也在刺激着我们的心灵。其实,道德失范又何止仅存于视频领域,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究其原因,无非是自律和他律出了问题。错误的价值观,失位的公德心,缺乏的羞耻感共同造成了自律意识的严重缺失;制度的漏洞,监管的缺失则使他律遁形。可见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升社会风气,要加强他律,更要加强自律,而加强自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挥榜样的作用。

道德标兵,是社会的正能量,我们要以其事迹,其精神作为社会风气提升的推动力,以道德引领道德,榜样引领榜样,风尚引领风尚。“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在受人们推崇的同时,更是以其精神鼓舞人。人们感其事、学其为、效其行,传播其精神,进而起到净化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的作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唯有以道德引领道德,我国的国民素质才能提高,我国的社会风气才能净化,我国的道德失范现象才会遁形。也唯有此,道德之风才能涤荡每一块土地,道德之泉才能流进每个人的心田。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温家宝同志强调,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于我们传承历史、提升民族向心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很多文化遗产却有消亡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古人云,“欲灭一国,先去其文化”,正是看到了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标志,而文化遗产则是文化的载体,也正是这些载体,我们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然而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山西一段古长城城墙在村长一声令下,瞬间化为乌有。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遗产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破坏外,更令人担忧的是看不见的文化遗产的消亡,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五猖会等只能成为一种想象。它们是活的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它们的消亡也更令人惋惜。

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意识的缺失。从山西拆城墙的村长到菏泽的“拆真建假”的市长,无不昭示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一边是短期“政绩”,一边需要长期保护。在二者的取舍中,一些人取“短”弃“长”,因为这样能更快的见“政绩”。正是这种短视行为造成了一起起文化遗产消亡的悲剧。可见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文化意识当先行。我们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及我国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危机,唤起人们的沉睡意识。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全民参与是关键。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是主导,但是仅靠政府的参与是不够的。正如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所说,“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全民参与。“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必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搭建了桥梁。我们应保护好文化遗产,以促进我们文化的延续,历史的传承,文明的进步。

申论文章

申论文章

申论文章框架

诚信文章(申论)

申论文章(推荐)

优秀申论文章

申论申论文章总结

经典申论文章

人民日报式申论文章

申论文章023[推荐]

申论文章
《申论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申论文章 申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