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石榴》评课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石榴》教学评析

授课教师:王定宇 评课教师:王志敏

今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王定宇老师执教的《石榴》课堂教学实况,通过听课中观察,听课后反思,以及听了王老师对这个内容的构思和设想的说课设计,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一、评教材处理

王老师执教的《石榴》是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四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的。整个过程都让我深感到王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表现在: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透彻,教学思路清晰、思想新。从课堂表现来看,各环节过渡自然、得体,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

二、评教学目标

本节课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目标定位准确、全面,靠齐大纲,符合大纲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 这四个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整堂课中,王老师紧扣目标展开教学,目标设计和落实体现了层次性。

三、评教学方法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三年级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不感兴趣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使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的所学得到升华,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王教师讲得清楚;重、难点突出、到位;安排巧妙、练得实;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1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

嗽叭

甚至

扒开

喜讯

剥开

嚼一嚼

甜津津

红白相间

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

2 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 (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 (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五、评教师素质

1、教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手段老练,方法灵活多样。

3、板书工整、合理、美观。

4、教师调控有序,善于应变。

六、评教学效果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好,课内练习正确率也高,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要求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2、教学程序及思路清晰。

3、学生的知道、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全面参与学生的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5、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

总之,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例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但也有一点个人的不成熟见解,提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与李老师共勉。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有点多,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2、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差生出错时,应及时给予指导。

3、教师在个别细节的处理上再完善些更好。 这些仅是我个人的不成熟见解,如有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王老师给予谅解。

《石榴》评课稿

《石榴》评课稿

石榴

石榴

评课

评课

评课

评课

评课

评课

《石榴》评课
《《石榴》评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石榴评课稿 石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