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评课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4 09:08: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评课

敬爱的教师们,现已将济南听课的有关内容整理了一下,发给同仁们,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济南之行”二三得

——省优质课观摩心得

为期四天的省优质课拉上了帷幕。回首这20节课,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思考,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加强古诗文的朗读和诵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此次参赛的20节课都很好地体现了对古诗文朗读和诵读的要求。除重视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诵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味、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指导诵读的能力。本次在诵读指导方面比较突出的如11号选手指教的《念奴娇•赤壁之战》,她设置学生鉴赏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环节,学生在诵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时,她指导学生注意重读“穿、拍、卷”三个字,同时还指导学生注意节奏与节奏之间要“拖拍”;指导诵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除两句之间要注意“拖拍”外,那个“画”字诵读要“声断,气不断”。由于方法点拨到位,课堂的感染力特别强,听课的老师都忍不住跃跃欲试。

二、重视诗文教学要“言文并重”

本次参赛篇目都是经典古诗文,要想“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进而达成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目的,首先得读懂词句,疏通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鉴赏、品味。大多数的参赛老师都能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句的意思,进而疏通全文或全诗的意思,无论是《赤壁赋》《阿房宫赋》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还是像《登高》《锦瑟》这样的律诗也研读得很到位。如12号选手在指导学生鉴赏诗人的情感时,先引导他们理解“萧萧”“作客”“苦恨”等词的意思,由此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所以说,只有先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才能把握感情,进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在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当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反而大大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时,这种合作学习就是失败的。如2号选手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简单梳理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之后,用大量的时间让小组合作朗诵诗歌,最后让全班九个小组一一展示他们的诵读结果,既不做点评,也不没有任何有效性的点拨和提升,直到下课,这样的小组合作的确值得我们思考。而第一名的选手整堂课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也没出现,照样将课上得异彩纷呈。由此我认为,那些思考有难度,且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才是最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的。

总之,深刻的体会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下面将举办本次省优质课的目的和专家的评课内容奉献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今后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附]:

一、举办本次省优质课的目的:(发言人:厉复东)

1、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全省语文教学水平。

2、为了展示近几年来山东省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成果。

3、丰富壮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队伍。共同探讨,共同经历,共同成长,为教师骨干队伍增添新的活力。

4、探索古诗文教学的规律。

二、专家评课:(临沂大学副教授)

(一)优点:

1、以学生为本,逐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理解语句、情感、意象,让学生展示,尊重学生的体验,只要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就肯定学生的不同看法,能让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2、重视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体验。初读时,深入读时,回顾提高时,都有诵读的体现。通过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抓住诵读就是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根本。

3、言文并重。既注意语言学习,又注意了文学鉴赏。 语言:注音、解释语义、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理解 鉴赏:炼字、炼句、意象、情感等

4、重视教学预设或重视了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大部分教师课堂设计环节有层次,逐步推进,逻辑性强,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有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5、重视积累。绝大多数参赛教师重视对古诗文的背诵。短篇的背过全文,长篇的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或教师选取的段落或语句。

(二)缺点:

1、知识教学落实不够。

语文常识,作家作品,艺术特点有的不敢涉及。如《诗经》的“六义”,重章叠句,诗歌的题目:选第一词语作题目,豪放词的特点,辛弃疾的用典等。

2、对文本的学习不扎实。

个别老师对某些文章没有弄清楚,有些教学环节在初读字词解释后接着就进入深入学习,缺乏中间一个过渡环节:对语句的理解。如《氓》《赤壁赋》《阿房宫赋》,应该拿出相当多的时间让学生疏通文意。关注注释,但有些注释只有表层意思,应让学生深入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大体的意思表达出来即可。这20节课中,大多环节能够充分。一堂课要上好,必须上得实,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真正会了,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有些老师讲现代文,大量引用古诗词,学生思路跟上了吗?引到哪去了?不要认为优质课就搞些新花样,要扎扎实实地上,作为短诗应该逐句让学生说出来。如《赤壁赋》中最后一段关于“变与不变”的问题,“取与不取”的问题,如何能得出“旷达、人生短暂”的思想?《阿房宫赋》中写宫女可谓“多”矣还是“美”矣,从文本来看应是“多”而非“美”,第二个老师处理得好。

3、存在着新型驾空分析的倾向,把古诗文当白话文来讲,甚至比较严重。如九个组都上去展示那节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节课,没有对典故的理解。

4、部分小组讨论有形式主义嫌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认识不清楚。一般问题去讨论起作用?效率高吗?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心智活动,有价值、有难度的才去讨论。

5、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地肯定,对于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看法不澄清、不否定。允许对有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多元化解读;有些问题是有绝对答案的,就应该弄清楚,如“萧萧”,拟声词,指叶落的声音,学生说是“繁多”的意思,因为这是个复合词,指众多的落叶落下的声音。再如师问“赋”有什么特点?生答“运用夸张和华丽词藻”。实际上“赋”的特点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善用铺叙,也就是直接描绘,注重文采,用了拟人、拟物、夸张等手法。再如诵读方法的指导不明确;提问问题不明确,如《登高》,师问:“在杜甫的生活中有哪些可悲的事?”。

[再附]:

1、本次比赛选取的篇目:

《赤壁赋》《阿房宫赋》《蜀道难》《锦瑟》《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氓》

2、前六名的选手:

11号《念奴娇•赤壁怀古》 8号《锦瑟》 4号《赤壁赋》

5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9号《念奴娇•赤壁怀古》 13号《锦瑟》

马学兵(330796988) 2012-11-2 21:13:05 看来审题不够严谨,自己的感受呢?

研修孙玉杰(2522945038) 2012-11-2 22:19:07 省优质课板书简洁明了 15 乐 V悲 喜 旷达

四、板书简洁明了15 悲 喜 旷达

赤壁赋赤壁赋乐 V

推荐第2篇:评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老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唠叨没完,学生自然就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不是自己思维的知识,自然就得死记硬背了。所以要“授之以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例子:就怕学生听不懂,讲一遍又一遍,就怕学生听漏了,讲一遍又一遍,真是难为你们了。老师们,大部分学生没有那么笨。可见,教法改变了,学法自然就改变。提到教法,全组老师都觉得集体备课很重要,它是获得好的教学方法的集散地。碰撞中能产生很多的好点子。另外,围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还讨论了很多话题:分层次教学、分层次留作业、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等等。提到威信,想到了自己。举例略。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国政区图。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

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

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师总结。

第二课时:拼地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拼一拼中国政区图。

二、拼地图。

1、课件出示:把中国政区图贴在硬纸板上,按照省级行政单位剪开,对照完整的中国政区图,用剪下的硬纸板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2)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 (3)展示汇报。 (4)学生互评。

三、观察描述。

1、结合刚才的拼图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思选择某个省份进行外形描绘,说出于其相似的物名。

2、大家相互交流,或选一些同学在班上介绍。如:云南省上方式对称的弧形,下方是一个小尖,像蝴蝶。

3、其他同学进行评论。

四、在生活中感受行政区划。

1、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周边体现行政区划的事情的资料,交流自己的发现。

2、正确写出自己家乡的地址,并说一说地址上体现出的行政区划。

3、如果没有这样的行政区划,我们的生活、工作会有哪些不便?

五、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谈谈你的想法或建议?

3、教师总结。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

2、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P5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面上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水平面。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小结。

祖国就像一幅色彩丰富的水彩画,13亿中国人生活在她温暖的怀抱。

五、延伸课外。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板书: 江山多娇

祖国就像一幅画:西高东低 地形齐全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岛屿……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第二课时 神游祖国(活动课)

一、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

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

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二、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三、我会表演——小品: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学生分组,看书查资料,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含义,以及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2、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了解它的景观特色、被保护情况,合作编小品脚本,进行排练。如扮成游客、导游、当地居民、拟人化的山水树木等……。

3、请两三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总结升华。

祖国有壮丽的山河,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板书:

神游祖国

我的旅游故事 我的旅游梦想

保护世界遗产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指导学生看书59页)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4、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根脉相连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台湾的美丽和他渊源的历史,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台湾,进一步去了解台湾传统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

1、了解台湾的习俗。

(1)课件展示或者图片欣赏台湾的习俗(也可看书上60页的插图) (2)交流看后的感受。

(3)师小结:闽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台湾的民俗大多是从闽南传来,和祖国大陆有很多同样的传统习俗,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两岸民众最主要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因为一年到头工作辛劳的人们,要乘春节期间好好享受一番悠闲,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玩好,为此台湾民众在节前忙得不亦乐乎。 ( 4)请知道的同学演一演台湾人民怎么过春节。然后大屏幕上出示教学用书资料袋中的《台湾人民过年》。

(5)你还知道台湾与大陆有哪些相同的方面?节日风俗、、饮食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6)师补充:如:速冻食品中的汤圆,快餐食品中的台湾方便面,餐馆中的台湾菜,台湾电视剧,台湾新闻节目等。

2、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

(1)了解台湾故宫博物院、孔子庙。大屏幕展示博物院和孔子庙内部结构。

(2)简单了解台湾作者写的一些书。比如:蔡志忠的漫画或者其它文学作品、青少年读物等。

三、两岸情深

师:同学们,台湾和祖国大陆虽有一峡之隔,可它隔不断我们的血脉相连,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无法阻隔的,请读于右佐的感叹吧——(见书61页)

1、自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2、结合注释,领悟其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3、师: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我们不仅从于又佐的感叹中感受到了这中根脉相连的亲情外,还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台湾青年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样深厚的情谊。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熟悉的文章。

4、师:是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你还有哪些类似的诗词、歌曲、故事等,让我们来唱一唱、讲一讲。

5、请班上有台湾亲戚的同学或者有台湾来大陆工作的子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台湾同胞们,我想对你说。

师: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小诗、一句话、一幅画、一篇日记、一封信等,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上展示交流。或者办一个专栏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祖国一定要统一

一、谈话揭题。

师:从上节课大家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两岸人民是多么渴望早日团聚呀。确实,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家只有一个宗旨:祖国一定要统一。读题——

二、学习和了解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和我们的努力。

1、学生先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教师结合台湾历史进行讲解。

2、小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资料和关注近期媒体中有关台湾报道。(如台独份子搞分裂活动,我要政府的态度和声明,台湾人民反对台独的斗争等。)

3、实践作业(课前完成):结合前两个主题的学习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份声明或者公开信。也可以写一份希望祖国和台湾早日统一的呼吁书。 4.模拟新闻节目:“两岸儿童盼统一”。

(1)一个主持人主持节目,每组找个播音员,宣读本组的呼吁书。 (2)还可以请几个小记者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随机采访。

5、教师小结: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相信在我国政府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会赢得一个大团圆。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师: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贸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

2、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专题节目,可接取片段观看。

3、学生交流自己通过查、问、看、访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或是图片,或是文字,或是一些物品等,如果本地有台湾到大陆的留学生,请他来讲一讲更具有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实践作业。

推荐第3篇:评课

听了树老师的课,我真的被鸟岛上秀丽的风光,翔集的鸟类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位,一起赏析,一起感悟„„树老师的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既品味了文本的语言,也提升了语文能力,不论是理解词义还是朗读、说话都训练扎实到位,具有实效,学生学习兴致很高,乐于参与。老师把识字融于课文的阅读当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词、句中和生字见面,在多次的阅读中不断地熟悉他们,认识他们。识字教学不再与其他环节分离的一个板块,没有单个字型的分析,看不到我们学生识字时的枯燥乏味。遵循识字规律,借助具体的语境,在阅读中渗透识字教学,让识字与阅读在语境中共存共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树老师的课堂上,教师不在旁枝侧叶上纠缠,不逐词逐句过场,教师选准了训练点,抓住了重点词句。围绕一个中心词——“鸟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读书体会。因此,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目标明确。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而树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扎实。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树老师的这堂课中,紧紧抓住鸟岛“鸟多”这个特点,在文本的语言中走了几个来回,品味文本中表现鸟多的词语。如:一群一群、陆续、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等词语,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词语真切体会到鸟岛上的鸟真多。实际从孩子们课堂上的朗读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把这些词汇内化,赋予了自己的理解。

《下雨啦》是一首描写春雨的儿歌,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春季吮吸雨水的植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儿歌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有童趣,是识字和学习拼音的语言材料。高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三个亮点:

1、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上课伊始,高老师让学生听下雨声,并跟着老师读:滴答滴答;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完请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由于学生能力较差,所以一遍不行,高老师又让学生听第二遍。最后让学生听《小雨沙沙》,听听还有谁也喜欢小雨呢?一个“倾”字,包含着“专心”与“主动”的含义,它是一种心、身、眼、耳统整的活动。将“倾听”置于“表达”和“交流”之前,也足见倾听的重要。“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

2、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教学“雨”和“花”,高老师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以及根据笔画来帮助学生记住生字,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

3、注重朗读。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感情,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节课高老师带领学生虽然读得较多,但是朗读的形式可以再多点,比如男女生读,表演读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悉尼歌剧院》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老师在教学中,重点抓了字词的理解和学习,教得很扎实。例如:“滨海”和“晶莹”这两个词,重点是正音。“三面临海”这个词语,老师先让学生理解“临”字,进而要求把意思放入词语中。怎么理解“相互衬托”?郑老师充分结合课文内容“(悉尼歌剧院„„与远处雄伟的悉尼大桥相互衬托„„)”借助画面,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了这个词语。

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悉尼歌剧院的美丽神奇,重点抓了描写悉尼歌剧院独特美丽外形的一句比喻句。她先让学生齐读句子,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歌剧院的美,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演示歌剧院外观之美,然后启发学生为什么歌剧院更像“白帆”,并适时点出其中隐含的意义,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仿写。由于对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导理解到位,学生在仿写时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积累、感悟和运用,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学好语文就是要扎实地学好语言文字,学会自己感悟。因此,邵老师在整节课中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朴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整堂课教学容量很大,学生课内学习逐步向课外延伸,延伸到广阔的生活空间。提倡注重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味,给充分的时间去读文品句,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训练文字,更带着学生观家乡的桥独特的造型美、赏充满情趣的桥名、赏雕刻桥名的字体„„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浓浓的家乡情。

另外,老师课外收集了大量的桥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学生在理解知识上的片面、不深入等缺点,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读家乡的桥名时,通过出示王维的《归嵩山作》,让学生理解“撷取”的意思;通过出示篆隶楷草四种字体,让学生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的含义,欣赏不同的桥名字体,感受中华书法的美妙,并积累一些描写字体美的词语;通过介绍“题扇桥”的传说,让学生聆听了桥的故事。一座桥一个桥名,一个桥名一种字体,一个桥名一个故事。学生走进了文本,内化了课文语言,真是入情入境。

听了张老师所上的《月光曲》一课的教学,感受颇深。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看法:

一、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者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二、教者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教学引导,促进了文本对话。例如:教学第3自然段,在学生感知“妹妹渴望”“哥哥愧疚”之后,教师“难怪„„”的一连串排比式的追问句,让学生对兄弟俩的情感理解更深化了。又如:理解“贝多芬称盲姑娘为„您‟”之后,追问学生:你在“激动”时会怎样?(学生联想到自己,还想到运动员激动时会绕场致意等)很自然过渡到“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乐曲”,这就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再如:后面追问“人们到底在流传什么?”紧扣文章的主题,编者的意图,流传的是贝多芬的精神。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引导,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促进了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文本对话。

三、教者注意了引领学生静心默读、动情诵读,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味。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读、试读、抽读、评读、齐读等。品读时注意了不断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如为了体会兄妹俩对话时的清官,教者设问:“你能猜测兄妹俩说话的神态吗?”“他们在想些什么?”为了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教者设问:“听了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等。

四、注意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的设问注重了珍重学生的感受,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等。

综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联系实际体验,沟通情感;拓展想象,加深理解,深化情感;有感情朗读,内化并升华情咸。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推荐第4篇:评课

12月13日下午,室外寒气袭人,而世外小学的体育馆内却暖意融融。走进一看,一个大块头男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上课,这正是外高桥保税区中心小学的卢雷老师。 为提升本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徐汇区教育学院特请卢雷老师借世外小学

二、四年级各上一堂展示课。在堂听课的还有市、区教研员,除此许多语文教师也慕名而来,一起感受他的教学风采。

卢雷老师对二年级教学的是《只有一个儿子》一课,对四年级教学的是《扬州茶馆》一课。无论是哪一堂课,他总是笑眯眯地、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学生也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学习的热情始终饱满,讨论问题时气氛热烈。四年级的同学甚至出现一犹未尽,不想离开课堂的心情。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那样好和卢雷老师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个人的文学素养密不可分的。在他的教学中自然地融入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在座的老师深受启发。

课间,市教研员薛峰老师进行了小结和指导,并且根据卢雷老师教学的两堂课向我们在场的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如何整合、教师应如何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怎样读好教材。卢雷老师的课就是做到了这几点,他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以一种最佳的方式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比如在上《只有一个儿子》时,他抓住低年级读文识字这一教学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生字教学。他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自己的板书也是工整有力。与此同时,他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逐步使学生读懂课文,深入感悟,提升个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即扎实又有内涵,恰到好处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卢雷老师和世外的学生是第一次见面,但在课堂上,他们却一点也不陌生。作为教学中的主导,他以亲和的态度,幽默的语言和学生沟通,既做了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在教学《扬州茶馆》一课时,他十分注重学法指导,通过读内容、品词句、想象制作过程、体会情感、感情朗读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各类点心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读出各自的特色。整堂课上,师生互动极为热烈。除了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外,他纠正了部分学生的朗读习惯,要求学生看着教材字字过目地朗读,要求朗读时不急不慢、读清楚。这些简短的要求给了我们在座的老师一个启示,那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卢雷老师的课虽然结束了,但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他不是演员,但他拥有个人的教学艺术魅力。希望能有机会多听这样的展示课,并且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来努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推荐第5篇:评课

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近期视频观摩了一组名师课堂,在敬叹之余,发现有几点共同之处: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已经不是个新名词。但是,课堂上老师讲授过多或是用所谓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仍然普遍。在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的是他们尊重学生最初对文本的感受,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信心去实践取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很好的引导者、协作者。如袁源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孔乙己》后简介人物;徐培鸿老师让学生在听读课文时注意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张丽老师让学生在听读中思考是谁在哪儿发现月的踪迹;李凤老师在《枣核》中与学生亲切的交流,将“枣核”中的民族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兴之所至,歌以咏之„„同学们没有公开课录像课的紧张,而是师生课堂上娓娓道来的交流,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

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张丽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月迹》,划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读;王生福在《甜甜的泥土》中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时,要求学生挑选一个最能打动自己的细节来拍摄,以“我(们)选的是„„我(们)想这样拍„„我(们)想表现„„”的模式合作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理解;袁源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微笑着示意学生可以讨论一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比比皆是。

三、深入独到的文本解读

李凤老师在教《枣核》时,深刻地挖掘了枣核所寄托的海外游子的思乡爱国情怀后,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不易察觉的意象:“垂杨柳”,先让学生诵读有关柳的诗句,领悟在古诗文中选取“柳”的意象,是取谐音“留”的意思。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怀,又延伸到2008残奥会9秒钟的景观烟火——杨柳依依;观音将甘露用杨柳洒向人间——解除人间苦痛,安抚寂寞心灵。从而更深地理解老友种柳的中国味道、中国文化。“枣树”枣的颜色、味道表示红火甜蜜,寄托着游子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由意象更深地挖掘文章的主旨,既指明了知识的发散领域,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其实,我们的对话教学就是与文本、作者对话,而文本中不同的人物以及环境等这些都是我们对话的对象。至于如何去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是解读的深度,不是根据教材以及教师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的。

当然以文本的解读程度来评判一堂课的好坏有些不公平。文本解读要结合学生存在着的年龄、文化的差异。我觉得,只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的最大潜能与教师引导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就应该算是成功的课。我们没有必要去面面俱到,我们也没有能力与精力去面面俱到。

一堂课,我们要看它是在什么理念的支撑下展开,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怎样去调动一切因素去解读文本,如何去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至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与深度,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好的课堂必然有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前者是学生与文本的亲近,后者是生生师生的互动。

由此可见,一堂好课的要素应当包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深入独到的文本解读。

推荐第6篇:评课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评课

今天上了一节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任老师课后给我进行评析,任老师认为这节课上起来有些沉闷,没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老师提供了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来上这节课,把全班分成两个组,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普通算法和简便算法来算看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既好又快,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简便算法的好处,练习课时我采用了这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推荐第7篇:评课

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看教学思路设计:(1)、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2)、教学设计是否具备新教学特点—具备独创性?(3)、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4)教师所作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是否有很好的效果?看课堂结构安排:(1)、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2)、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效率高?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 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3)、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4)、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得当?(5)、优差生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6)教师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

4、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分析:(1)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

(3)教学方法是否有改革和创新?(4)现代化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否相互呼应?(是否使用现代教学科技进行讲课)

5、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分析:(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推荐第8篇:评课

珍珠老师

听了全国阅读课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教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另外,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推荐第9篇:评课

评课材料

今天两位老师讲的都是绘本故事。故事的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次很新颖的尝试。所以,在我们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集体观看了杨老师下发的国家和山东省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视频,同时,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有老师对示范课的某一个环节提出异议,我们也会停下来讨论,商议无果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在网上的相关文章中找寻答案。

当然,网上找出的答案一定不是万能的,真正的备课环节开始,两位执教教师为主备教师,她们在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思考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想法,这时,我们进行了组内集体教研,对于两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商讨和争论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环节实用性不强,整堂课下来,学生多为孤军奋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评价方式单一,板书不够规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方面做的不够等等,很多很多问题罗列在我们面前。所以,第二轮第三轮的集体备课和试讲就又开始了,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摸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在这次活动中讲出一节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现在,我就分别针对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陈昕老师执教的是丽声妙想绘本系列故事之一《Presents For Baby》。这是一节温馨的故事教学课。在教学中,陈老师结合自己家也有一个小baby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故事。整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故事主人公逐段理解故事内容,板书的设计也对学生理解整篇故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有亲和力!

张晓洁老师执教的是一个经典的英文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是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课前,张老师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给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好听,好看,好学又好玩的小学英语阅读课,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项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英语读书记录本,可见,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培养下,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英语阅读,并书写英语读书记录的好习惯,相信能够坚持这一做法的孩子,在不断的积累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希望我校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老师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下,体会阅读技巧的成功运用,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最终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推荐第10篇:评课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 王老师整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的结果。 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 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 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 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感谢大家来到咱们这个外貌看起来已经不怎么时髦的校园里参加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活动,感谢大家如此真诚地聚到这里来倾听与研讨!下面,我把自己对语文综合活动课的理解以及参加这次活动展示的心得跟大家作一个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段话是可以用来阐释语文教学的综合活动趋势的。沽名生意,语文综合活动课,要以语文为主线,综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爱读书》,以指导阅读为主线,除了上好一堂课,还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动,如“相约书城”、“诵读比赛”、“让摘录更快乐”等,目的就在于扎扎实实地引导孩子们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

在上课之前,我组织“相约书城”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目的是一举多得:一是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资源,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书本带来的快乐;二是推荐好书更加便利,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与家长明白三年级开始阅读哪些书更好;三是为课堂交流积累资料。上课一开始,我出示的那些照片都是在活动中拍下的,用意在于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出自己写的诗歌《书》,再次激发他们对书的喜爱,接着引出阅读这个主题,就顺理成章了。

指导学生摘录这个环节,体现了活动课的养成与发展的功能。这堂课里,摘录是作为辅助阅读的活动方式出现的,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想象、感悟等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对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的好处认识不深,他们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浅层,比较懵懂,要摘录什么,他们的概念比较模糊,摘起来很茫然,容易带着功利性,为了完成任务而摘,为了摘成语或者摘歇后语、格言而摘,我想要学生明白的是要摘录自己有感悟的,可以引起共鸣的词与句,这样的摘录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具备得心应手的写作能力。

最后要提到那些小书签,这是我比较得意的作为课堂激励的一个小招术,小小的书签上,那些意义深刻的话寄托着我对孩子们的期望,虽然一小片一小片剪着的时候手比较酸,但是看起来效果很好。看到孩子们想得到书签的急切表情与得到书签时的自豪神情,我真的很开心。

一堂课上完了,接下去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切为了孩子”,我想,不管是传统的常规的语文课,还是新兴的语文综合活动课,这个教育宗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第11篇:评课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我的感受共有三点:

一、依托文本,抓住灵魂

老师用统领教材的“苦”这个核心的大问题来通观全文,紧扣“苦”字,住得苦、吃得苦。老师以“为民造福”为主题,引领学生感悟李时珍“不辞劳苦、以苦为乐”和“为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进行教学。

而为了突出主题,使学生能走进人物,感受李时珍为了为民造福而甘愿吃尽百般苦。张老师还善于联想

二、巧用联想,善于点拨

老师提出问题:李时珍还会吃哪些苦?让学生充分联想,教师在引导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句段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李时珍为访药材要晓行夜宿、跋山涉水的行之苦;面对住古寺不能洗澡,不能热水洗脚脸,没有安榻的住之苦;面对又破又脏的衣之苦;面对啃干粮,喝泉水的食之苦。面对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思之苦。李时珍却仍然能“笑”问徒弟,李时珍的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怎能不叫人肃然起敬!

三、补充资料,烘托人物

在什么情况下补充,补充的效果课堂中老师为学生补充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让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对李时珍的高大形象,进而为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好铺垫。

四、学以致用,升华人物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张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积累,又得到技能的发展。

见笑,又多说话了

第12篇:评课

观异曲同工之妙,赏殊途同归之效

——湖北省第12届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课 孝感市实验小学 方杨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上午好!

很荣幸能受到刘老师的委托担任数学低段评课工作,由于自身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积累与理解还不足,对教学方法、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还不够,对课程教材的思考与挖掘还不深,说的不当、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们多多指正,谨代表个人观点,在此真诚地与大家沟通。

我评课的题目是《观异曲同工之妙,赏殊途同归之效》。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呢,原于上个月刚听完刘老师关于同构异构的讲座和看到课题时感受,说来14节课,其实就是7组同课异构的呈现。如刘老师所说,同,同一个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为着数学教育工作者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孩子们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异,学生之异,教者之异、教学方法手段之异。根据教师特点,各参赛地教研员及参赛学校数学团队协助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根据现场学生实际,参赛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正是有大家的共同付出,才会有近两天赛课教师们的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与其说是赛课,不如说是省数学教研室为我们创设的一个极好的研究平台,供在座全省的数学精英们互相学习、研讨、交流。

下面我从课堂中两个方面来观赏: 聚焦学生:

一、教学情境丰富多彩,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7组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创设情境,与往相比,情境创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目的变得明确了,重点变得突出了,内容变得更贴近实际了,思维变得有深度了。如:荆门黄莉老师执教的量一量比一比一课,教学创设魔术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魔术棒由短变长,学生依次在身边找出与之差不多的物体,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描述,找出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测量标准。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恩施谢运芝老师在教学《四边形》一课时,在黑板上摆放、移动四个磁扣,引导学生根据磁扣的位置想象图形,并画在点子图上,调动学生对原有认知经验的回忆,展开想象,感受到这些图形都是四条线段组成,初步建立四边形的表象,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十堰的陈前茜老师执教《解决问题》一课时练习拓展解决旅游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

3、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宜昌龚菊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在生活中选取的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魔方、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的操作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认识。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再次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龚老师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现在我只给你们看一点点,你们能不能猜出是什么形状的?”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

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互动生成,学生经历体验、创造性地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我理解的“互动”不仅是指师生间多向、多维的教学活动形式,更强调师生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投入与交流,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过程。7组课中,学生除接受学习外,教师都用给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等活动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凝聚过程。“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数学现实出发,经过教师引导、自我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确实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与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武汉市江汉区的万琦老师执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在学习了笔算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迁移类推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了乘法竖式的形成过程。总结算法时,用3×

2、23×

2、123×2引导学生体验感知: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那有千位呢、有万位呢?连续地追问,引导学生思考,顺势轻松地总结出算法。

2、让学生经历动作、映象、符号的同构过程。

在黄冈朱小龙老师上完解决问题的第一天中午我便收到了尾号是966的一位老师的短信,他

他说:有人说,如果把一勺盐放进嘴里很难咽下,但是这勺盐放进一碗汤里随这碗美味的汤喝下,就不是那么难了。朱小龙老师创设“排排队”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之间”的含义,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非常好。我的回答是同感,通过学生排队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在谁和谁之间的含义,当老师要求画图有学生将之间的四个圆圈了起来,用符号更直接地表示了对“之间”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开放的思维过程。

以往的公开课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但因为“不放心”,怕学生解决不了问题,拖延教学进度,所以设置种种铺垫,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呈现出形式一片大好的局面,但是掩盖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差异,知识的生成大打折扣。天门市钱会娟执教二年级表内乘法《解决问题》一课,较好地把握了开放的尺度和形式,创设出能让学生开放思维、开放活动的环境,“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出2×5+3吗?”,作为练习中第三个层次,放手让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思维过程。

4、让学生经历反思推广的过程。

武汉水果湖第一小学的陈京京老师执教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时,先在分数加法计算时引导学生该用什么方法研究?(提示: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借助了图形),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并理解算理积累了经验,在学生接着研究分数减法运算时,老师又问怎样研究,学生脱口而出“借助图形”,经过再次反思巩固,后面的1-1/4便迎刃而解了。正如史宁中所说,知识的掌握、积累的经验,思维的训练三主面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小学数学教育 将转入更加注重内涵的改革深化阶段:其一,注重思考力的培养;其二,注重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其三,注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是四基四能复合思维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思考探究、多元化地学数学 教好小学数学,是要多方思考的。在内容上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

数学成为生活数学和社会数学;在功能上应该重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数学成为人文数学;在教法上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使数学成为做的数学和实践数学。本次7组课除了运用了以往的情景教学法、归纳演绎教学法法、模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的运用外,更突出地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这里的“数”指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及用语言文字表现的数量信息和呈现方式;“形”不仅仅指几何图形,还包括各类图像、实物类教学资源等形象材料,以及用这些材料呈现数学信息的方式。我觉得在低年级教学中渗透数形思想犹为重要,使问题由繁化简,由抽象到具体。应城市程大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其一:数上构形。让学生通过涂一涂、填一填并展示操作过程,明晰算理引导学生归纳算法。天门市钱会娟执教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一课时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其二:“形”中觅“数”, 孩子们手中每人有一张座位示意图,通过合作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在座位示意图上画一画,然后根据所画的,列出算式求座位数,这样的处理通过寻找形与数关系,

学生思考探究使问题获解。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时,两位教师都将数形结合进行了充分的运用,突显了数形结合概念的本质:要看到图形,借助数看图形!要看到数,借助图形看数!把数学画出来!把事物量出来!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第13篇:初中英语评课

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B阅读课评课

紫金中学席俊萍

刘老师的这一堂课是阅读的英语课,教学过程条理清晰,节奏严谨,链接合理,动静结合。

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图片导入,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一个视频短片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图片里的对话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教学方法较灵活,教学活动的设计较丰富。林老师注意利用视频,图片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单词和句型。从看图猜单词,练习题问答中,增加单词、句型的操练面,且练习题目多,调动了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

3、刘老师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并积极参与,在练习题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

二、存在问题: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单词时场面有些死板和枯燥。

2、教师语言和解答技巧不是很丰富。在回答同学的疑问时,没有能正确有效的帮助同学解决。

3、未能照顾到全部学生。很多学生只有听的份,没有说的机会。只让固定几个同学来回答,会忽视其他层次的同学。

4、最后一部分没有衔接得好。老师应该先口头总结,在现ppt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应与本课主题紧扣,且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5、老师有几个单词的读音不准,如:criminal,television.

三、几点建议

1、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仅限于“好学生”的层面上。

2、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最好能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总之,无论从阅读课的创新,从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还是从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刘老师的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

第14篇:匆匆评课

《匆匆》教学评价

余虹娟

《匆匆》一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 高老师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在学习工程中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上课伊始,高老师用跟时间有关的音乐导入,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松弛、最舒服的状态,去聆听音乐,从感官上去激发学生,因而他们积极性很高,从整体上,将“以人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品读课文,在朗读中去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与小组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从读到说,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发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节课中体现的比较充分。阅读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主体通过自读来由“感”而“悟”。因此,感悟和品读应该成为高老师们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于品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有过精辟的阐述:“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在第四教学环节中,高老师以“赏读品析”为重点,让学生徜徉于品读的海洋。因此,这一环节品读教学也成为这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3、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第五环节,高老师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高老师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所以高老师设计了这一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但很遗憾,因时间关系,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因为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节课里还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如:

1、朗读指导方法,显得浅薄了许多,在学生的情感指导方面有所欠缺,朗读评价方式单一。

2、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显得支离破碎。

3、因为对时间把握的不准确,导致了课堂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在课堂上没能交流仿句练习。

虽然有许多不足,但上完这堂课后,高老师的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的。高老师深深感受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乐趣,那种愉悦是任何快乐都无可替代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老师要努力学习教改新思想,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争取让每节课使教和学的双方都快乐无比。

第15篇:评课意见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赛课评课记载

1授课教师:喻可,授课内容:画风

评课意见:

唐素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好容量大驾驭不够前段字词学得比较好,后段课文分析不太清晰。板书

张跃进:有点累,内容可以适当偏少

授课教师:肖旭,授课内容:争吵

评课意见:

唐素良:课堂程序环节安排流畅清晰,驾驭能力强,分组讨论的机会多。但有点流于形式, 张跃进:多巡视,多专注学生

授课教师:沈梦香,授课内容:要下雨了

评课意见:

唐素良:课堂设计好板书简单明了朗读辅导有特色。语速稍快

李世为:幻灯片制作好,引导得好。

张跃进:经过精心准备,教学模式好 运用现代化教学,沈梦香的读有特色

小结,知识的任用

授课教师:万灵芝,授课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评课意见:

唐素良:特别扎实,阅读训练过硬,基本功扎实,能善于运用媒体教学。自问自答,没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句式训练不够,重点没突破。

李世为:字写得好,课件制作好,做了大量准备,学生训练好。

关键是为什么提出这个呼声?要抓住重点煽情要注重过渡。

刘怡书:

两点看法

1、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学的新手来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们的课堂必须给自己一个固定的框架,框架不是很稳,听说读写新课程除了听说读写以外,形成语文素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加上思考议论和情感的升华,切忌把课文肢解,语文要注重文道统一。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没有深入,原因是没有个性化的读。沈梦香的框架比较稳,肖老师的课思想比较先进,能够组织学生自己去朗读去思考去议论。

2、我们的课文文字最重要的就是读,要有效率比较高的阅读,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所含的思想感情。四篇课文通病,都没有读好。指导朗读方法,沈梦香老师的比较多,其他较少。每堂课都有侧重点。重在参与重在研究重在提高。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赛课评课记载2

授课老师:

李世为:作文课写发言稿——我是怎样学雷锋的。

喻勇智: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唐素良:鲁宾孙漂流记

虢利: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张跃进:精彩片段

评课老师:

李世为:

唐老师的课抓住了主要内容,要求,引导学生学生读、设计好板书简练教学抓住重点教态自然很不错

虢利老师的课重点抓得好课程准备充足新颖别致重点得到突破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一课一得的作用笑容灿烂热情奔放

不成熟:思乡之梦完善板书“无私”去掉抓住主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喻勇智老师的课:辛苦教态优美声音洪亮

以课文为主,灯片喧宾夺主

张老师的课安排比较好一开始理解内容, 抓住优美语句和鲁滨孙的优秀品质进行分析问题提得精练学生读得比较多

喻俊:

1、总得感觉准备充分认真对待活动态度非常好

2、媒体运用

3、课堂常规,学生都能认真听课。

建议:

1、深钻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抓住重点难点。

2、上课教师应该有激情,教师可以范读

3、评价语要准确,要有层次

4、参与的学生不是很多。关注全体学生

5、注重细节,比如导入:选取精练的导入。备课要详案,时间的把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刘怡书:虢利老师的课,体现外国,异域风情的课。

两点看法,语文课大部分时间变成了思想品德课,从分析重点句段以后,全部成了伦理思想道德教育课。语文的灵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应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这种思想境界

学生读,境界没出来,默读读不出效果。用心去感悟

语文要读,要大声读出来。

语文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有敷衍的感觉,大部分人在听,极少数人都在说,听说读没到位。变成自己精神的主人,不是变成老师精神的奴隶。

我们一共听了九堂课,对前面四堂课我们已经做了点评,今天我们利用午自习时间对后面五堂课进行评课。评课目的是促提高 也不一定要站在某个高度来点评,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顾虑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这次语文高效课堂赛课,我有几个比较深的感受

一个感受,我们双盆学校老师在工作上都很踏实肯干,在教学上不遗余力。

像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个个干劲十足,肯学肯钻,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媒体,用普通话教学,都像模像样,完全不输于别人。像李老师,像唐老师不但班级管理出色,而且课也上得有水平。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非常实在实用,学生也是训练有素。我相信各位听了李老师的课,肯定受益匪浅。唐老师的课 程序脉络十分清晰,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张老师工作上也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能做到使用普通话,使用多媒体,这都很难得。 原来我担心多媒体才安装好,多媒体的使用肯定还存在一定困难,要熟练操作,肯定得一段时日,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大家的工作都做得主动积极,都走到了前面。

第二个感受是,我们的年轻教师素质良好,基本功扎实,工作也踏实肯干,若假以时日,想必都能成为教学精英。像今天虢利老师的课,可以体现出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像喻勇智老师在课件的制作和课的设计上肯定是用了不少的心思的。

第三个感受是,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待提高,要与高效课堂接轨,要真正做到出外参赛并取得较高的名次,还有待磨练。像我们的年轻教师,毕竟还缺乏经验,要多看多学,多听课,在业务方面多钻研,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供各位年轻老师参考。

1、课堂中的提问。课堂中的问题在课前要预设好,提问要具有启

发性,有一定层次与深度,要有思考的价值,切忌提一些可有可无的问题,和一些完全可以用“是、不是,有、没有”回答的问题。更不要频繁提问,冲淡主题。

2、教师语言要凝练,简洁,切忌过于琐碎,拖沓,除了一些必要

作强调的内容,尽量少重复,少讲现话。

3、教学过程中,少走过场,要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尽力突破教学

难点。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要多留时间,让学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

4、板书要精、巧,好的板书,能凸显出教学重点,要能为教学服

务,并能带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5、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习惯良好,课堂纪律良好,

教学效益自然会提高。

第16篇:狐假虎威评课

《狐假虎威》评课

《狐假虎威》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阅读和表演。10月9日周三,听了陈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感觉亮点很多:

1、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导入、新课、表演故事到小结延伸,以至巩固练习,环环紧扣,紧密衔接。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增强角色体验深化言语训练。在教

7、8节的时候,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神气活现、摇头摇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也为之后的表演片段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再放到句子中,指导读好句子,一气呵成。

3、整堂课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窜、扑、逮等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里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愣、松,明白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然后在进行表演,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4、教师的重点归纳有层次性,板书清晰,让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思路。

5、教师的评价语言也非常丰富,比如:“你真会读文章!”

“你读得真流利!” “老师叶觉得他严得很到位!” “你的气势是强了不少,钥匙能加上些神气的动作,一定能把老虎震住!”

6、陈老师在这堂课中对于“基于阅读的表达训练”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你骨碌一转,在想什么?”结合语境让学生进行表达。“狐狸朝你们走来,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讨论:是否喜欢古诗中的狐狸,说说理由。”

7、陈老师的课件非常精美,每一张页面都让人身临其境,可以看出陈老师对这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堂课有点很多,但也有几点不足:

1、在要求学生找找“狐假虎威”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时,并画出来,学生好像没划,教师应该在学生划的时候,到学生中去看看。

2、朗读的形式不够多。

第17篇:音乐评课

《蜗牛与黄鹂鸟》评课

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卢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让学生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抓住学生的心,

首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她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企盼和渴望,以便使学生

进入积极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

二、新歌教唱。先请学生欣赏歌曲的FLASH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

过按节奏念歌词、听范唱、跟唱、歌曲处理、表演唱,一步一步的学会歌曲。

三、创编活动。让学生根据各组的特长,从唱歌、打节奏、舞蹈表演等方面来

表现歌曲。 创编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进行音乐再次创造,让学生根据歌曲分析加入表情、语气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这样,孩子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情感也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本课的突出点:本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在课堂上,以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本节课的技能、认知、情感等各项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学中教师让学生反复听来感受音乐,用表演来体验蜗牛坚忍不拔的意志,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为海州音乐教学增添了色彩,很值得学习与借鉴。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整堂课除了成功的地方外,还有一些需要今后改善加强的地方,如多媒体设备的小故障,如果在上课前多运用检查一次,就不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卢老师的课堂环节设置不错,但是在歌曲处理时显得有点仓促,在歌曲教学中要随时纠错、处理,才只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会。在很多环节教师都应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要过多采用搀扶式教学,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及运用,教学评价的机制要有始有终,贯穿整堂课。另外,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和大胆表现,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创造及表现的意识,喜欢随大众一起表现,这样就没有很好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尽量地鼓励更多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让他们每一个都加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反响。

第18篇:听评课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2、什么是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3、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①重视听、忽视评;

②评课较肤浅、泛泛而谈,没有看到点子上;

③理论支撑不够;

(说服力不强,如:从反思中可以明白教师是如何看待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④能看出问题,但不会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怎样听课评课?

1、怎样听课?

①事先熟悉教材,并思考较为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和活动设计。

②要认真观察和做好听课记录。

(如:幼儿操作环节比教师教授的环节更为重要,从幼儿操作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教师教授知识的理解,及教师介绍活动中的缺陷)

(①直接告知;②间接告知;③引导启发)

③做好听课后梳理与分析,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注意几个关键内容的记录:

★ \"三语\":引入语、环节过渡语、提问语。

★ 重难点在哪个环节出现?采用什么方法突破?

★ 幼儿的表现怎样?

△应先将概括性的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体现在有幼儿思考的时间。

△应主要看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怎样评课?(提倡自信)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

①树立正确的评课理念:

★ 实事求是

★ 讲究评课艺术

★ 注意语言技巧

★ 方法多样,因人而异

★ 适时进行双向互动

(如:新老师----教学的基本技能;旧老师----观念、理念的创新。)

②把握评课的基本要素:

★ 评选材:

(如:小班----以认知为主;大班----以动手实验、了解科学为主。)

一看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二看教师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是否能正确抓住教材的重难点。

★ 评教学目标:

(制定的目标应小而精)

·从活动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重点是否明确。

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五大领域活动的特点。(参见纲要)

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领域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活动中重要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 评教学准备:

看是否重视知识经验的准备;

看材料的准备和环境创设是否能真正为完成目标服务。 ★ 评处理教材:

要评析教学活动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分析教材重难点

一、大班语言活动:诗歌《风在哪里?》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画面和意境。

难点:理解风与自然现象发生变化的密切关系。

二、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落叶》

(以幼儿能感受散文诗中萧瑟、沧桑的意境,并根据散文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优美意境。

难点:(1)理解大自然的和谐画面,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2)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大胆想象与表述。

三、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陀螺》

重点:对陀螺转动现象感兴趣,探索让陀螺平稳、持久转动的方法。

难点:寻找中心点。

四、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现象描述给孩子,帮助孩子梳理。)

重点: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难点:掌握测量时首尾端点连接的方法。

五、大班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片段

重点:借助故事情节、图谱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能用简单的体态动作变现音乐的音响情绪。

★ 评教学程序:

一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如果有提供教案,还要看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二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伪商量、伪讨论、高控状态。)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

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

看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环节是否有保证;

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重集体活动轻个体活动的现象。

三看教学思路设计:

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幼儿实际;

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幼儿以新鲜的感受;

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

看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宜、是否综合灵活应用、是否有创意、是否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赞成公开课教师自行操作各种事物,允许至多一人辅助。)

△运用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师优美的语气相结合,达到的特殊效果;

△建议每一个活动运用1-2种方法让幼儿操作。

★ 评教学效果:(幼儿的表现)

看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看教学活动氛围是否宽松愉快;

看幼儿兴趣是否浓厚;

看参与是否积极主动;

看幼儿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高等等。

★ 评教学特色:

看整个活动的亮点体现在哪里。

★ 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一看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幼情感交融。

(表达清晰,简练,忌反复;语音高低、语速适宜,避免语气拖拉。)

二看语言:语音标准、语言简炼、表达清楚,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三语\"明确,富有启发性。

三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方面的情况。

四看课堂调控能力:回应幼儿的能力、调整预案的能力等。

(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幼儿的回答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师的临时应变、反应快。) △如:--哪个小朋友觉得诗歌、课文中哪一句最难?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解决。

--还是不能解决怎么办?那老师来帮助你。

③完美的评课应该体现三个层次:

★ 概括出活动特点。(优点和缺点)

★ 列举出反映这些特点的事实材料。(点小、放大说明)

★ 摆出理论依据。(书面知识)

△如:大班科学《报纸的作用》

师幼互动--师是幼儿的朋友,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平等的。

④成功的教学活动具备六个方面的特征:

★ 能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

★ 能够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 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 尊重幼儿需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 能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 能够让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展。

3、评课稿的几种写法:

①写作角度:

★ 整体评析法:对活动的优劣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评析。

★ 片段展示法:对活动的某一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展示、评析。

★ 特色突出法:对活动的某写与众不同的新颖独特的好做法和创举进行有重点的突出的评析。

★ 探索研讨法:对活动中出现的新事物作探讨式的评析。

②结构形式:

★ 总分式写法:阐述一分为二,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 标题;总体概述;捕捉亮点(新、巧、环境美、内容美);问题聚焦;教学建议;总结。

★ 点缀式写法: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

即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情\"\"趣\"\"乐\")

★ 流程式写法:就是根据教学流程有目的地、适时地点评。

即按选材、目标、环节、特色听课评课要素来写。

三、案例观摩

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与大彩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新颖。

2、根据故事内容情节展开想象,迁移已有经验续编故事结尾。

3、知道做人不能贪心。

评课要求:

1、如何导入;

2、\"三语\"的运用;

△活动设计中有学习词语\"贪得无厌\",但幼儿只说出了\"贪心\",词语积累还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贪得无厌\",这时候老师强调幼儿学习词语,不如改成一句话带过。(如:可小老鼠很\"贪心\"这种\"贪得无厌\"的表现是不可取的,小朋友不能像它这样。)即可

3、回应幼儿的能力;

4、活动亮点;

△师随背景的变化讲述故事,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导性问题设计的很到位,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强,素质高;

△问题较多,师的要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提出,让幼儿更加清楚、明白;

△师有针对每个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找出不足,提出建议。

△最后幼儿讲故事时,那名幼儿一直讲不完,占用了很多时间,建议两个办法能解决:

1、到幼儿耳边轻声提示;

2、请台下幼儿掌声鼓励,能达到制止的效果

第19篇:评课总结

数学教研组听课评课总结

2017.10.25--11.6,兰家坪学校进行了数学课堂听评课校本研究,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好的相互学习的平台,现将本轮听评课情况总结如下。

周宝莲、马红、杨娅、刘花、马小清、李静、王霞、庄彩云各讲了一节新授数学课,教学效果较好的是王霞老师,她始终镇静,面带微笑和蔼注视学生,循序善诱,采用先学后教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和谐。

大家的主要优点:

1.课堂教学明显提高,重视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强化课时知识目标落实。

2.课堂评价适宜,师生双边活动充分,课堂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3.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面向全体,决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4.对小学数学课标把握的基本准确,对教材分析透彻,处理较好, 5.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书写格式,数字要写清晰端正,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养成。

6.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针对不足的建议:

教师教学态度上再多些微笑,多用口语,激励语评价语要丰富,学生活动再放开些,学生会的基本不讲少讲,多引导,激励学生提问题 。

总之,通过这轮听评课校本研究,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思想。老师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头脑,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教法学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第20篇:信息技术评课

信息技术评课应注意什么?

(一) 2008-11-17 19:04 日常评课时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评课目的。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引导教师们善于把公开课教学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水平,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第一,鼓励每个教师都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已确定了的目的进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

2、把握评课内容。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㈠评教学思想。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思想,着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等。在现阶段还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㈡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克服旧的惟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再如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㈢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连结,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作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是如何处理反馈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

㈣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如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如是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㈤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㈥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装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有否确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所授的这堂课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讲究评课的技巧。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⑴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⑵要采用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⑶要坚持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评课记录: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刘克耀:首先感谢老师们给我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在课前更加认真的备课,特别是在任务设计时,努力设计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然后在课堂纪律方面,我多听听延滨老师的课,从他的课堂上吸取一些经验,同时在课下我们也多探讨这类话题,争取将这一问题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评课

我觉得《图形的复制与粘贴》《拼图游戏》《超链接》三课的共性优点有:

一、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导入

新课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操作技能的学习。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值得探讨的问题:

《图形的复制与粘贴》一课,教师的语言平淡,感染力不够。 《拼图游戏》一课,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 《超链接》一课,学生的评价过少。

为认真落实信息技术新课标精神,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了组内的汇报课。本次共有六位老师做课,上课的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

一、几节课的优点:

(一)对教材的处理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每一课内容一般就安排一节课的教学,但是决不能搬过来就用,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这六位老师做得不错,做到了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对教材进行挖掘。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电脑运用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里面的实例并不一定是最科学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新进行设计。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上课开始,王老师以“字体字号顔色”为内容,一开课就让学生一观察二观察三观察,从中体会观察的不同。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兴趣中去体验完成。这样,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愿望、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了教学,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被唤醒,才能点燃学生的灵感,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有所创新。孙老师以兴趣爱好导入,然后通过观看教师的范例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里,使得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100%。梁爽老师先用众人皆知的QQ图片导入。在导入这一环节上,三位老师处理得都相当不错。上课伊始,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六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王老师在向学生授新知时,就通过课件出示学习任务,然后进行边讲解边演示。刘老师先提出本节课任务是做一个网站,然后围绕这个总任务进行分项完成。孙老师让学生看了教师的范例后就用课件启动了任务一。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操作技能的学习。

(四)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这次的汇报课,老师们尽可能地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的每一节课的教材都是开学初进行整编,而现在进行创造地使用,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协作完成。

六节课的六但教师都尽力较好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操作,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必须做到的。我们的原则是不要怕学生不会,要敢于放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多,也不是很难学的。如梁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试来图形并用上曲线;常老师的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回忆WORD中的方法进行自己操作;孙明启动任务一后就让学生自己试着操作等等,使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注重学生个别辅导,帮助每个同学都有所提高,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信息素养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素养,我们现在教的操作技术、现在用的软件种类繁多,并且三五年后很可能被淘汰,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教材中涉及的几个软件,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有了自主探究能力,就会自主进行学习,更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 从本周的汇报课活动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本次活动的目的。特别是原先一贯使用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年段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应变能力强,课堂的随机评价就会跟得上来。

(二)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进行更好的评价,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流于形式。

(三)个别教师偶尔仍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非常被动,致使学生无精打采,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四)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个个埋头苦干,缺少小组合作意识,即使说合作了,仍是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五)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一门纯技能的学科,我认为应该更多渗透德育教育,也应该和其他学科结合得更紧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科变得有血有肉。

三、改进建议: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感染力尽快提高上来。

(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做到语言到位而鲜活。

(三)课上要多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合作要指导到位,落实到位。使教师解脱自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

08年11月15日,在杭州景城实验学校共听了三节课,首先我认为本次活动整体安排非常好,其中有新老师执教也有让湖州的老师来上杭州学校的教材,从而让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碰撞。这三位老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其中杭州采荷教育集团的王超杰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下面我就这节课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学过程是整体性的:上课的引入,王老师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课程表、值日表、名册等例子展示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师生讨论word表格的一般应用引致word中表格的特殊应用。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学生进入学习状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操作技能的学习。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思考,养成独自思考的能力,在正真动手之前,师生共同分析,有助于学生自己动手时能快速掌握其中的要点。

对前一阶段的尝试操作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后通过学生讨论演示来完成存在问题的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可以更加好的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在我秀我show环节中,通过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十字绣,分析在电脑制作十字绣用到了word中的表格的哪些功能在正真开始新课之前能有个知识储备,并提供相应的技巧,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十字绣作品,达到兴趣与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愿意学,学习积极性更加的高,学生的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王老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课程表、值日表、名册中表格的特殊应用,以及如何制作十字绣等。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作品。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六、值得探讨的问题:

㈠ 教师的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㈡ 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进行更好的评价,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 ㈢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大多数都还没有完成任务所以回答老师的问题,非常被动,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㈣ 课堂中教师的地位不是一名导演,完全导演着整堂课,而是一个组织者,能引导着学生创作动向,能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提炼解决。

㈤ 我相信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一门纯技能的学科,我让为应该更多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科变得有血有肉。

信息技术课《画图》评课稿

执教者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 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 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该老师将画笔的矩形、椭圆、填充、刷子和喷枪五个工具的教学融合到小镇的夜色、绿色家园和沙尘天气三个“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并展示作品给大家看,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该老师通过“雪域风情和自由命题”两篇学生创作的组图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讲解“绿色家园”教学范例时,有意让学生猜测她画的是什么图画,这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

在导课、范例、练习、作业几个环节上展示的学生作品都非常有创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该 老师在讲解画图软件中十六个画图工具时,没有采用传统的逐个列出的方法,而是只根据任务的需要讲解了五个基本工具,其它工具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她精心设计的 自学课件来完成。在自学课件中除了画图工具的学习还有教师教学范例的录像。通过它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为奥运做点事、让我来保护地球、珍惜动物我先行和设计精美的文档。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值得探讨的问题:

1、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评课范文
《评课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