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6年级毕业题选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8: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分析与解:在五年级学习“奇偶性”时已经讲过类似问题。左上图共有34个小方格,17个1×2的卡片也有34个小方格,好象能覆盖住。我们将左上图黑白相间染色,得到右上图。细心观察会发现,右上图中黑格有16个,白格有18个,而1×2的卡片每次只能盖住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所以17个1×2的卡片应当盖住黑、白格各17个,不可能盖住左上图。

例题4:在自然数1~100中找出10个不同的数,使这10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1。

分析与解:这道题看上去比较复杂,要求10个分子为1,而分母不同的

就非常简单了。

括号。此题要求的是10个数的倒数和为1,于是做成:

所求的10个数是2,6,12,20,30,42,56,72,90,10。

例题5: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3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45天完成。如果开工时甲、乙两队合做,中途甲队退出转做新的工程,那么乙队又做了18天才完成任务。问:甲队干了多少天? 分析:将题目的条件倒过来想,变为“乙队先干18天,后面的工作甲、乙两队合干需多少天?”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

答:甲队干了12天。

例题6: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放水管1时后又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例题7:甲、乙、丙三人做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丙的顺序每人一天轮流去做,恰好整天做完,并且结束工作的是乙。若按乙、丙、甲的顺序轮流

件工作,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与解:把甲、乙、丙三人每人做一天称为一轮。在一轮中,无论谁先谁后,完成的总工作量都相同。所以三种顺序前面若干轮完成的工作量及用的天数都相同(见下图虚线左边),相差的就是最后一轮(见下图虚线右边)。

由最后一轮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得到

9×4=4天

9例题8:一次考试共有5道试题。做对第1,2,3,4,5题的人数分别占参加考试人数的85%,95%,90%,75%,80%。如果做对三道或三道以上为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百分数的含义是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所以不妨设总量即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0。

由此得到做错第1题的有100×(1-85%)=15(人);

同理可得,做错第2,3,4,5题的分别有5,10,25,20人。

总共做错15+5+10+25+20=75(题)。

一人做错3道或3道以上为不及格,由75÷3=25(人),推知至多有25人不及格,也就是说至少有75人及格,及格率至少是75%。 例题9:

解:从前向后,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2的有1个,等于3的有2个,等于4的有3个人„„一般地,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n的有(n-1)个。分子与分母之和小于9+99=108的有1+2+3+„+106=5671(个)

5671+9=5680(个)。

例题10:草场上有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关闭着的羊圈,在羊圈的一角用长30米的绳子拴着一只羊(见左下图)。问:这只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分析与解:如右上图所示,羊活动的范围可以分为A,B,C三部分,

所以羊活动的范围是

例题11:左下图中,正方形周长是圆环周长的2倍,当圆环绕正方形无滑动地滚动一周又回到原来位置时,这个圆环转了几圈?

3圈。

例题12:图是由120块小立方体构成的4×5×6的立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体各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一个长方体有8个角、12条棱、6个面,角上的8个小立方体三面涂有红色,在棱上而不在角上的小立方体两面涂有红色,在面上而不在棱上的小立方体一面涂有红色,不在面上的小立方体没有涂上红色。 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到:

三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有8块;

两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因为每条棱上要去掉两头的2块,故有[(4-2)+(5-2)+(6-2)]×4=36(块);

一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因为每个面上要去掉周围一圈的小立方体,故有

[(4-2)×(5-2)+(4-2)×(6-2)+(5-2)×(6-2)]×2= 52(块)。 一般地,当a,b,c都不小于2时,对于a×b×c的立方体:

三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有8块;

两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的块数是:

[(a-2)+(b-2)+(c-2)]×4;

一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的块数是:

[(a-2)×(b-2)+(a-2)×(c-2)+(b-2)×(c-2)]×2;

没有被涂上红色的小立方体的块数是:

(a-2)×(b-2)×(c-2)。

例题13:给一个立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中的一种,每种颜色涂两个面,共有多少种不同涂法?(两种涂法,经过翻动能使各种颜色的位置相同,认为是相同的涂法。)

分析与解:根据两个红色面相对还是相邻可分为两情况。

(1)两个红色面相对。此时,有蓝蓝相对和蓝蓝相邻两种涂法。

(2)两个红色面相邻。此时,除蓝蓝相对和黄黄相对两种涂法外,当蓝黄相对时,按右图摆放,底面有蓝或黄两种涂法。

所以共有6种不同涂法。 例题14:有五颗相同的骰子放成一排(如下图),五颗骰子底面的点数之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五颗骰子有三颗露出了5,并且5和1,2,3,6相邻,所以5的对面是4;2与1,3,5相邻,因为5与4相对,故2也与4相邻,所以2的对面是6;剩下的1与3必相对。

五颗骰子底面的点数从左至右依次是4,6,3,1,4,其和为4+6+3+1+4=18。 例题15:四边形内有10个点,以四边形的4个顶点和这10个点为三角形的顶点,最多能剪出多少个小三角形

分析与解:在10个点中任取一点A,连结A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构成4个三角形。再在剩下的9个点中任取一点B。如果B在某个三角形中,那么连结B与B所在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此时三角形总数增加2个(见左下图)。如果B在某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上,那么连结B与B所在边相对的顶点,此时三角形总数也是增加2个(见右下图)。

类似地,每增加一个点增加2个三角形。

所以,共可剪出三角形 4+ 2× 9= 22(个)。

如果将例2的“10个点”改为n个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最多能剪出三角形

4+2×(n-1)=2n+2=2×(n+1)(个)。

例题16.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当 n为奇数时,加上121;当n为偶数时,除以2。这算一次操作。现在对231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100?为什么?

解:因为231和121都是11的倍数,2不是11的倍数,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也应当是11的倍数。100不是11的倍数,所以不可能出现。

例题17:在下面的等式中,M,n都是自然数,n最大可以取几?

1×2×3ׄ×99×100=M×12n

分析与解:因为12=22×3,所以只要求出等号左边有多少个因子

2、多少个因子3,这些因子2和因子3能“凑”出多少个12,问题就解决了。与例5类似,可求出等号左边因子2和因子3分别有

=50+25+12+6+3+1=97(个);

因为97个因子2与48个因子3最多可以“凑”出48个12,所以n最大是48。

例题18: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7∶5。如果相向而行,那么0.5时后相遇;如果按从A到B的方向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与解: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7千米/时和5千米/时,则A,B两地相距(7+5)×0.5=6(千米)。

同向而行,甲追上乙需要65÷(7—5)=3(时)。

需要说明的是,A,B两地的距离并不一定是6千米,6千米是根据假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7千米/时和5千米/时而计算出来的。假设不同的速度,会得出不同的距离,因为假设的速度与计算出的距离成正比,所求的时间是“距离÷速度差”,所以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例题19:是否存在自然数n,使得n2+n+2能被3整除?

分析与解:枚举法通常是对有限种情况进行枚举,但是本题讨论的对象是所有自然数,自然数有无限多个,那么能否用枚举法呢?我们将自然数按照除以3的余数分类,有整除、余1和余2三类,这样只要按类一一枚举就可以了。

2当n能被3整除时,因为n,n都能被3整除,所以

(n2+n+2)÷3余2;

当n除以3余1时,因为n2,n除以3都余1,所以

2(n+n+2)÷3余1;

2

当n除以 3余 2时,因为n÷3余1,n÷3余2,所以

2

(n+n+2)÷3余2。

因为所有的自然数都在这三类之中,所以对所有的自然数n,(n2+n+2)都不能被3整除。

例题20:甲、乙二人进行汽车比赛。第一分钟内甲的速度是6.6米/秒,乙的速度是2.9米/秒。以后每分钟内的速度,甲总是前一分钟的2倍,乙总是前一分钟的3倍。问:出发后多长时间乙追上甲?

分析与解:因为两人的速度都在变化,不好统一列式计算,我们可以列一个表观察一下。

由上表看出,乙在出发后3分多钟追上甲。从3分钟后开始计算,乙追上甲还需

(2772-2262)÷(2.9×33-6.6×23)

=510÷25.5=20(秒)。

所以,出发后3分20秒乙追上甲。

例题21:一群人在两片草地上割草,大的一片草地比小的正好大1倍。他们先全体在大的一片草地干了半天,下午留下一半人在大草地上继续干,收工时正好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到小草地上干,收工时还余下一块,这块再用1人经1天也可割完。问:这群干活的人共有多少位?

分析与解:本题有多种解法,其中利用图解法十分简洁。

设一半人干半天的工作量为1份。因为在大草地上全体人干了半天,下午一半人又干了半天,正好割完,所以大草地的工作量是3份。由题意,小草地

因为下午有一半人在小草地上干了半天,即干了1份,所以小草地没干完的是

例题22: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同时出发,不停顿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80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又过了20分钟乙第一次超越甲。求甲、乙速度之比。

分析与解:在行程问题中,通常先画出运行图,这样直观清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依照题意画运行图如下:

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各行了80分钟,到第一次超越时,甲共行100分钟,而乙在第一次相遇到第一次超越的这20分钟内行的路程,相当于甲行80+100=180(分)的路。所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20∶180=1∶9。

例题23:李叔叔下午要到工厂上3点的班,他估计快到上班的时间了,就到屋里去看钟,可是钟停在了12点10分。他赶快给钟上足发条,匆忙中忘了对表就上班去了,到工厂一看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回到家一看,钟才9点钟。如果李叔叔上、下班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这道题看起来很“乱”,但我们透过钟面显示的时刻,计算出实际经过的时间,问题就清楚了。

钟从12点10分到9点共经过8时50分,这期间李叔叔上了8时的班,再减去早到的10分钟,李叔叔上、下班路上共用8时50分-8时-10分=40(分)。李叔叔到工厂时是2点50分,上班路上用了20分钟,所以出发时间是2点30分。

因为出发时钟停在12点10分,所以钟停了2时20分。

例题24: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设1头牛一天吃的草为1份。那么,10头牛20天吃200份,草被吃完;15头牛10天吃150份,草也被吃完。前者的总草量是200份,后者的总草量是150份,前者是原有的草加 20天新长出的草,后者是原有的草加10天新长出的草。

200-150=50(份),20—10=10(天),

说明牧场10天长草50份,1天长草5份。也就是说,5头牛专吃新长出来的草刚好吃完,5头牛以外的牛吃的草就是牧场上原有的草。由此得出,牧场上原有草

(l0—5)× 20=100(份)或(15—5)×10=100(份)。

现在已经知道原有草100份,每天新长出草5份。当有25头牛时,其中的5头专吃新长出来的草,剩下的20头吃原有的草,吃完需100÷20=5(天)。

所以,这片草地可供25头牛吃5天。

例题25: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20头牛5天吃100份,15头牛6天吃90份,100-90=10(份),说明寒冷使牧场1天减少青草10份,也就是说,寒冷相当于10头牛在吃草。由“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再加上“寒冷”代表的10头牛同时在吃草,所以牧场原有草

(20+10)×5=150(份)。

由 150÷10=15知,牧场原有草可供15头牛吃 10天,寒冷占去10头牛,所以,可供5头牛吃10天。

例题26:某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从开始检票到等候检票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检票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检票口需20分钟。如果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那么需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等候检票的旅客人数在变化,“旅客”相当于“草”,“检票口”相当于“牛”,可以用牛吃草问题的解法求解。

旅客总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前已经在排队的原有旅客,另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后新来的旅客。

设1个检票口1分钟检票的人数为1份。因为4个检票口30分钟通过(4×30)份,5个检票口20分钟通过(5×20)份,说明在(30-20)分钟内新来旅客(4×30-5×20)份,所以每分钟新来旅客

(4×30-5×20)÷(30-20)=2(份)。

假设让2个检票口专门通过新来的旅客,两相抵消,其余的检票口通过原来的旅客,可以求出原有旅客为

(4-2)×30=60(份)或(5-2)×20=60(份)。

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时,让2个检票口专门通过新来的旅客,其余的检票口通过原来的旅客,需要

60÷(7-2)=12(分)。

例题27: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为5,6和8公顷。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问: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多少天?

分析与解:例1是在同一块草地上,现在是三块面积不同的草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三块草地的面积统一起来。

[5,6,8]=120。

因为 5公顷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 120÷5=24,所以120公顷草地可供11×24=264(头)牛吃10天。

因为6公顷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120÷6=20,所以120公顷草地可供12×20=240(头)牛吃14天。

120÷8=15,问题变为: 120公顷草地可供19×15=285(头)牛吃几天?

因为草地面积相同,可忽略具体公顷数,所以原题可变为:

“一块匀速生长的草地,可供264头牛吃10天,或供240头牛吃14天,那么可供285头牛吃几天?”

这与例1完全一样。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每天新长出的草有

(240×14-264×10)÷(14-10)=180(份)。草地原有草(264—180)×10=840(份)。可供285头牛吃

840÷(285—180)=8(天)。

所以,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8天。

6年级毕业感言

国旗下6年级毕业

6年级毕业联欢会主持稿

6年级毕业感言50字

6年级同学毕业赠言

人教版数学6年级毕业试卷

毕业论文题选

世界文学题选

六年级毕业作文题目选

小学生毕业赠言选

6年级毕业题选
《6年级毕业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6级真题历年 年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