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1: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1、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

(1)国体

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2)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相同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邓小平(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

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 ,对敌人的专政。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三、从概念的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它突出的优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政体

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总结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发展

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腐败,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展开了激烈斗争。

中国共产党对建立新型的人民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的长期探索和实践。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组织领导工农运动过程中成立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  抗日战争时期,按照“三三制”原则组织起来了参议会;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建国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阶段: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3

经过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 图为出席会议的中共代表在中南海合影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部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重要文献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第二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确立和曲折发展(1953-1966

 从195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我国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它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 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反右斗争起,“左”的思想日益严重,民主集中制遭到损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也难以开展。

第三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1966-1976)  1966年到1975年在长达八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国务院难以正常工作,地方人大及其人民委员会则被所谓的“临时权力机

第四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和进一步健全(1976-

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恢复活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陆续召开。1978年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至此各级人大都恢复活动。 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前提 。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以及应该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

每一个议案的通过都需要代表人数的2/3赞成,并且通过代表的投票选举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必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任免。 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 三权分立,三权鼎立

 所谓三权分立,是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独立行事,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平衡。 ★ 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决定的,而且与其阶级特性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总统共和制,一种是议会共和制。

第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分立”在中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都失败了。  清末新政

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 国民党的“国民大会”

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

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与这种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

 第三,“三权分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在分权和制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 效地防止腐败。政治游说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腐败行为。

苏联东欧剧变后,一些国家社会动荡,腐败严重,甚至战乱频仍,教训是深刻的。 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时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82年十二大)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政治基础。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1、政治协商:主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协商。

2、民主监督:主要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家公务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实行监督。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

◆多党制的弊病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西方多党制的一大弊病是短期行为

 第二,西方多党制的另一大弊病是过多地考虑局部利益  第三,西方多党制的特点是制约和牵制,缺乏协调和配合

 第四,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  第五,为了选举的胜利,某些政党不惜使用作弊、违法手段

第六,为了拼选举,各政党相互攻击对方,引起自政党的民众对立,扩大了社会 突,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导致族群甚至是国家和民族的分裂。  第七,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

 第八,西方各党派间的竞争还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 第九,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根深蒂固 ◆中国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

① 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

② 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时 ③ 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期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泛滥 ④ 展示一个更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⑤ 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可以避免人才浪费 ⑥ 真正代表全民

◆ 中国政党制度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① 封建传统的影响

② 广大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民主意识不强 ③ “*”间对民主的破坏

◆ 对中国政党制度认识偏见 ①习惯造成的偏见

② 把不同的问题相混淆

③ 过于理想化

■总结: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 首先,我国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

 其次,西方多党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弊端,不能盲目照搬。

再次,西方多党制被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尽管有许多弊端,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一定实力,法制也比较健全,使人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制度,因而其弊端也就在大众的容忍范围之内了。

但是在一些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大众民主意识比较欠缺、缺乏实行民主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的发展中国家就很难行得通。

最后,实行多党制会带来严重后果

一是腐败加重 二是社会动荡不安 98年辨析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答题思路:分三个层次。

(1)基本概念,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指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含义,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3)结论:我国多党合作制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依据: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爱国主义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 第一,实行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祖国而独立或半独立。

 第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国家政策。

 第三,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在中央和上级国家机关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宪法规定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内部事务,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

一、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

三、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四、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范畴,其意义重大。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 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节课前思考题

邓小平说,“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你怎样看待“法治”与“人治”?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所谓治国方略,是指治理国家的根本性、战略性指导原则。 依法治国的直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涵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 (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第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 (2005年26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 A.  B. 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 D.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BCD】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核心;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第三,确保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第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第五,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指实现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重点指的是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等。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2.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弊端

2.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3.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第一,官僚主义严重

第二,权力高度集中

第三,领导职务终身制 第四,党政不分

第五,形形色色的特权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1)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1978—92年十四大)

(2)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92年十四大—2002十六大) (3)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阶段(2002十六大--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邓小平揭露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效

(1)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党的领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日趋完善和成熟,逐步走上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 (3)选举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4)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5.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6.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依法治国 成为基本方略。 7.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5.当前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

(1)权力高度集中,缺乏透明、严格的制衡,权力滥用现象严重 (2)公开、公平、公正执法困难

(3)用人上任人唯亲,存在买官卖官现象

(4)行政机构臃肿庞大,官浮于事、人浮于事

(5)职务消费无边界,国家财力难以承受

6.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7.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 。

第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第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8.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9.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第一,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本节思考题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复习资料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