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9: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雷廷

【摘要】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达成全民共识,但素质教育的推进却步履维艰,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回顾素质教育的提出和理论发展历程,结合目前我市在快乐教育、“五园建设”、高效课堂等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谈到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戴着应试教育的镣铐去跳素质教育的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刮风不下雨”、教育行政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片面地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优劣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试图从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校教育质量考核标准、高考制度的变革等方面探索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困惑对策

从素质教育的提出距今已20多年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从目前情况来看,推进素质教育步履维艰,任重而道远。《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目标,襄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构划出了全市教育发展蓝图,为全民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恰当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1985年5月, 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和中华民族根本命运的高度,强调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此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中共十三大报告中,都强调“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初思想源头。

理论界关于“素质”、“民族素质”、“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的研究日益增多。同时,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由此引发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教育界开展了“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的讨论,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出发,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做了一些分析和批评。这些研究、讨论和实践为素质教育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1993年2月13日,在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4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997年10月29日,国家教委又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由此,掀起素质教育实践的区域性高潮。全国首批建立了十个素质教育实验区,一些省市也建立了省级素质教育实验区。与此同时,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国民素质的构建、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运行机构、督导评估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践依据。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2001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09年秋季,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普通高中已有25个省份进入新课程。各地注重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开展阳光体育,增进

学生体质,加强美育熏陶,塑造高尚情操,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中小学素质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长久以来,各地各学校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的核心价值所在。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成长,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体格健壮、性格健全、心理健康,有思想、有理想、有创新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能力的人。

(三)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1)、告别苦行僧教育,实践遵循教育和儿童心智发展规律的快乐教育

鲁迅说过,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乐天的天性运用于教育和读书,素质教育的天地才是效率最高的。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校也经常提出“教师要苦教、学生要苦学”,“苦”字当头,是一种被动的教与学,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苦行僧,学习成为了一种精神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的快乐,最终导致厌学。

“快乐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快乐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强调在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关系问题上,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这三个有机方面,前者是快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中者是愉快教育操作上的支撑点;后者则是愉快教育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实施快乐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情感、态度的互动。也就是说,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是体现和实现“快乐教育”的关键。

勤奋是学生“乐学”的态度,爱好和兴趣是学生乐学的最佳途径,教师的“善教”是学生乐学的前提,善教必须在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上下功夫。学生的“乐学”,是教师“善教”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之乐,是快乐教育课堂追求的乐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动活泼的乐学气氛;二是积极主动的乐学态度;三是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

(2)、努力实施“五园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于人这个最终成为实惠主体功能的个体来讲,成才之路千差万别,人才素质培养之道也就没有固定模式可寻。龚自珍著的《病梅馆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有人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夭其稚,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于是好端端的梅花被“斫、删、锄、遏”,成了“病梅”。这说明对树木不可凭人的臆想或癖好而胡乱斫删,使它本性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修剪”也应该“顺天致性”。“五园”建设点多面广,涵盖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大有裨益,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就是对学生素质教育“严、巧、活、乐”四种方法。“五园”建设是对“快乐校园工程”建设的深化,体现深入推进新课程,完善新课改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在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1、书香校园建设

“书香校园”着重点在于贯彻“我与好书同行”思想,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夯实文化底蕴,在校园营造出朗朗的读书声。

①创设读书环境,使学生愿意读书。一是完善图书室藏书,开放阅览室;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班级图书角;三是与家长联合,督促学生常去书店逛逛,到图书馆读读,而不要一味地只给孩子买书。

②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乐意读书。在快乐中成为知识海洋的弄潮儿,把读书当做生活的必须。林语堂说:今日中小学教育当然违反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快乐读书乃是读书的最大乐趣,也是最好最大的收获途径。

③开展创造才能,让学生从读书中将社中的俗见俗闻净化升华,返归聪明。一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书中见悟社会真相,二是让学生对社会热门经济政治事件展开讨论,多学文章,促进交流。三是善于在理论知识中发现优秀人文资源,为今后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储备更新鲜的知识养分。

2、艺术校园建设

“艺术校园”着重点在于丰富校园艺术文化,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增强学生艺术感受、想象、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

①完善课外文体活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课外文体活动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二是开发和利用课外文体活动资源,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以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三是制定课外文体活动普及方案,确保学生都能参加。②健全课外文体兴趣小组。依据学生自愿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的原则,设立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兴趣小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加。③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克服一切困难开足课时,配备专职教师,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深入地开展。

3、科技校园建设

“科技校园”着重点在于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要规范科学课程,落实课程教学常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意识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纳入学校课程整体目标;其次要引进外力资源,搭建科学教学平台。积极与科技馆开展共建活动,引进“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借助科技馆的资源,为师生创设教与学的环境,使科学教育逐步走向馆校齐抓共管之路。

4、平安校园建设

“平安校园”着重点在于建设环境安全、秩序正常、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预防和自护能力。

①交通安全。与交警部门共建交通壁画、宣传版画、固定交通标志牌等,引导师生共同遵守交通法规。开展交通知识教育。每月上1节交通安全课,向师生、家长发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读本》,编发交通安全顺口溜,不断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②行为安全。提醒师生上、下楼梯时,勿拥挤,勿滑栏杆,不攀爬登高;打球和活动时防止碰撞摔倒,不燃放烟花爆竹,不要在池塘边玩耍等。遇到一些意外的纠葛,一定用平和的心态,冷静处理,以免给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

5、快乐校园建设

“快乐校园”着重点在于改革课堂教学,营造乐学乐教的新境界。

①建设快乐环境,让校园“活”起来。以植树种草为主线,美化校园环境;以修正墙壁绘画为重点,优化校园环境;处处体现育人功能。

②建设快乐课堂,让学生“乐”起来。一是师生和谐之乐,强调教师以情汇聚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心情;二是教室善教之乐,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把课堂“活”起来;三是学生学习之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坚持正面教育,处处鼓励学生,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

③建设快乐体育园地,让学生“动”起来。根据教材和自身情况创设多彩自由的快乐体育活动,突出多样性、自主性、实践性。

“五园”建设实质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社会生存功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可借用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作概括“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对柳树的枝条修剪比剪刀还快,可谓严;裁剪之细,可谓巧;造型之美,可谓活;因春风而茁壮成长,可谓乐。学生如柳树,教师如春风,适之而为,必成大才,反之而作,难为其用。

二、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困惑

(1)、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是“戴着镣铐跳舞”

目前,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方面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艺术熏陶、实践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小考,大考,排名,死盯着考试分数。把“应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依附条件坚持下去,即 “戴着应试教育的镣铐去跳素质教育的舞”。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只刮风不下雨”

现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短期效应,极力追求短、频、快的效应。想方设法地从学生身上下功夫,拼命地打造学生,挤压学生,拼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锻造学生,让学生在超负荷的情况下一个劲地运转。为了挤时间,学生的活动课可以随便占用,有时候体育课也变成了可有可无,自习课变成了辅导课,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基础学科的成绩,把许多按规定本应该开设的所谓的副课压缩、砍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了“只刮风不下雨”,致使学生作业做到深夜、节假日仍然上课、业余时间奔忙于各种补习班等,学生疲于奔命,身心深受其累、苦不堪言。

(3)、教育行政部门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

教育行政部门象抓经济一样抓教育,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导致了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考试分数被教育行政部门出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考虑而极度炒作,成为学校教育质量甚至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使学校教育成为功利性教育,成为摧残青少年心智的罪魁祸首。学校教育围绕学生考试分数,忽视或放弃对学生的生活、品行、审美观、人生观等诸方面的教育。学校、教师、学生都信奉“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一抓经济的功利理念,无不苦苦寻找考试能得高分的捷径,甚至挺而走险。

(4)、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升学率”拥有着一票否决的权力。好像一所学校没有升学率作为基础,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济于事。学校的美誉首先来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对学生的素质提升。于是,我们就常常见到一些学校为了招揽好的生源而打出“某某年本校本科(重点高中)升学率××%”的广告。社会上一些对于学校的正式或不正式的排名也都是把“升学率”作为基准。一个好的学校在公众的心中就是“我把孩子送进去后,就能上好学校、上大学的学校”。

三、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

1、以班级文化管理为阵地,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密切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有归属感和成长感。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在交流时要多一些亲和、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严厉指责;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轻松愉快地成长。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有快乐的生活。

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让学生从中收到感染和熏陶。

3、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园设施为保障,让学生在学校有安全感。

只有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满足师生工作生活实际需要,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才可能成为学生们的乐园。

(2)、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繁重的学业负担带来的弊病显而易见,减轻学业负担势在必行,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因此,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进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首先,社会倡导成才渠道多样化。一些人片面认为,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成才的惟一形式,这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不断升温。因此,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中形成新型成才观念,即学校教育不是培养人才惟一途径,也不能用是否考上大学作为衡量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学校只培养学生有健康体魄、高尚心灵、正常思维和学习方法,只要学生达到上述目标,即是合格学生。同时,社会要加强对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监控,建立中小学生学习标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网,定期对中小学课业负担作跟踪调查。

其次,学校和老师抓好减负工作。在减负工作中,学校老师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要转变教育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减少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要通过题海考山来增加学生知识,改革评判学生成绩的方法,不能仅用试题形式决定学生学习好坏,学习能力强弱、创新能力高低。同时,改革评估学校,检验老师教学水平的方法,不能用学生考试分数一个标准衡量学校好坏,老师水平高低;增加教育经费,做到义务教育真正义务,不要让学校成为创收个体,为解决生计而忙碌,否则减负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三,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实施减负。目前,许多家庭对减负疑虑重重,害怕减负而影响学生成绩,因而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倾尽全力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为孩子购买学习辅导资料,这无疑影响了减负效果。因此,家长要理解减负意义,与学校配合,淡化孩子成绩名次,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平时是否努力上,只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名次怎样,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家长硬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不与学校配合,学生会无所适从,影响减负效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一件旷日持久事情,不会一蹴而就。在“减负”中要防止减负就是撒手不管的片面认识,减负是减掉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学业负担,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多方努力减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轻轻松松进学堂,高高兴兴回家来,在轻松愉快中健康成长。

(3)、升学率的高低不是考核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学校评价应树立整体观念,不能单纯以“升学率”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一方面,“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在教育目标上本来就是错误的,学校的使命是竭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学校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和社会要通过外部的评价为学校创设优良的环境,而不是在“升学率”上死抠不放。另一方面,“升学率”也不能反映学校发展的全部要素和品质。学校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价。即使有了高的“升学率”也并不能表明学校的管理就是合理、合法的,“升学率”往往倒是和一些劣质的管理相联结。作为政府和社会,有必要也有义务为学校指出管理中的问题;而不能用“升学率”一俊遮百丑,问题掩盖对于社会人才培养和学校自身发展都是不利的。学校从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角度出发,也应形塑自身的独立性品质,真正从自我情况、需要和可能性出发,从整体思路上为自己发展做出明断。

(4)、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项对全国30个省份246位地县教育局长的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局长认为,推进素质教育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改革现行考试评价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有74.38%的局长认为,在现有考试评价体系下推进素质教育,理论上可行,但操作难度很大,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局长甚至认为根本行不通。

分析现行的高考制度,特别是目前教育及社会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反思。采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由一次考试定终身。现有的高考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素质状况,尤其是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

其实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并且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的高考制度确实按文件的要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加高考的次数,一些城市已经实行春季考试;改革考试内容,命题由实行“3+x”到由十几个省自主命题;给一些学校招生自主权,一些名校可有5%的自主招生权,2006复旦大学还试行了面试的办法。 但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改革没有触动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高考制度依然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整个的基础教育还在按“应试教育”的模式运行。

高考制度的选拔性质是高考制度的最主要弊病。选拔性考试就必然要通过加大出题难度以加强区分度,越是参考人数多,试题越要难,不然无法通过区分来完成选拔的目标。这是选拔性考试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不改变考试的性质就无法实现“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选拔性考试不可能具有这种功能。

从趋势看,改革的方向都是:把高考变为评价性考试,把录取权交给学校,学校的录取标准以高考成绩、平时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记录等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推广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但确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素质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解放思想,坚定信念,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我们共同努力,辛勤的汗水必定换来累累硕果,素质教育改革这棵大树必定会枝叶繁茂。

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典型材料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绿色发展

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