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7: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余秋雨的一本书,什么样的书?不知道,但却一直对这本书很好奇,主要是对书名好奇,很想知道何谓“苦旅”,更想知道什么又是“文化苦旅”。我想如果要知道为什么,至少要亲自去读一读。于是,带着种种期望或者说是借口,一页一页的翻开了这本仅凭名字就让人感觉高不可攀的书。原因很简单,因为“文化”一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太抽象了。

可是原以为会很抽象的一本书,却让我体验了一种巨大的阅读上的享受,这种阅读上的享受因该是来源于余秋雨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或者说源于他丰富飞扬的文学想象,亦或是文章里的一种具体可感的意境亦或是他的思考、、、、、、

总之,我被它的美深深吸引住了,但当我继续往后翻的时候,我的心情就越沉重,而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一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信条,也许余秋雨也有这样的价值追求,我脑海里深深印着初序里那段话:“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作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如果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就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一直苦苦期盼的自身健全?”他说这是他的困惑,而他也正是在这种困惑中离开案头,悄悄出发,开始他漫长而艰难的文化苦旅。离开书房的他行走在各个文明的废墟上,他在这些地方思考着中华文明,他的这思考打动着每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文化苦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苦”和“美”。

首先我最关心的就是为什么叫“苦旅”。读完后才知道,作者浪迹天涯,一站一站的走访那些如今的文化废墟,走走停停,风尘仆仆,疲倦了四肢筋骨,此外在走过某些文明的废墟的时候,也有一些苦涩的想法,比如在写道莫高窟的时候他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是,它们记录了我们历代祖先的信仰和悲欢,我们一有机会总要赶过去看望它们,隔着外国博物馆厚厚的玻璃,长久凝视,白般叮咛”。我觉得这是“苦旅”的一层含义,但我觉得另外一层含义或许更深刻。作者其实算是现代文人的一个代表,而他的这一旅程是他由困惑而至感悟的一种心灵的旅程,而这种心灵的旅程往往是痛苦的或者说是艰难的。所以叫做“苦旅”。而作者的这种心灵的旅程只是作者在初序里说的困惑而来的感悟,但是看过全书的人都知道,作者不仅仅限于自己内心的困惑。

他还有另外一种心灵的旅程,只不过,这种心灵的旅程已经不只是属于作者了,他应该属于全华夏民族了,作者在不断的走着不断的思考着,“为什么全球的古文明只有中国未曾间断”?“而未曾间断过的中华文明以后又会怎样?会不会像其他古文明一样在历史的某一页真正定格成“历史”。”作者的一系列问题又将这一部分中国文化之旅的艰苦表现出来了。我只能说这或许也是作者《文化苦旅》之一的“文化苦旅”----中国文化的思考和中华文明的反思。这就是我理解的《文化苦旅》的“苦”。

其次是它的美,可以说要不是写得如此美,恐怕我是不可能有耐心读完的,所以我想说说它的美。我想只要每一度过《文化苦旅》的人都会赞叹里面每一句话都写得让人读起来如此受。甚至有些地方会让我感到一种全身心的空爽。通过自己的阅读,自己认为相比较其他的散文,《文化苦旅》的语言特色是比较独特的,那是一种工丽,典雅,婉约灵动的一种散文语言,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文采斐然的感觉,有一种阅读带来的享受的体验。

第一种“美”,如诗般的描写。在莫高窟这一章里有这样一些话,“青褐的色泽依然浑厚,豪迈的笔触如同剑戟”。“连病态之美也消失了,肌肤变得日渐圆润。那些雕塑略显腿短头大,马背上的历练,使他们气定神闲”。“悲壮的意志可在了洞壁上,悲惨的岁月却刻在了大地上,赫赫唐代已经很难再回过神来。此后的洞窟,似乎一个个活气全消。也有看上去比较热闹的场面,但是模仿的热闹只能是单调”。“莫高窟那些文物被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在莫高窟中,作者不惜笔墨描写洞窟壁画的绚丽,壁画风格变化之中暗含朝代的更迭,当读者一读就已经被那美丽的描写带进了那个洞窟里,沿壁而走,仔细观看着洞壁上的画。相反,对莫高窟这种曾经汇聚各种文明的地方的叙述在其他作家那里也有,但他们大都以沉闷的语言对这儿的历史,文化进行剖析,却忘了语言的生动性,让我读起来就觉得过于沉重和严肃,根本不会有耐心读完,我想大部分90后读者和我一样应该都有这种感觉,而余秋雨却不同,虽然他也在描述历史,表述文化,但他加以了诗意般的语言来修饰,使文章在表述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美感,使原本沉重严肃的历史与文化增添了一种优美的韵味,使得大多数读者一接触到《文化苦旅》就爱不释手,忍不住看翻了又翻。

我看来的第二种“美”就是气势。

“这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说,把它放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不逊色。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短短的两句话,气势尽显,更出人意料,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而在都江堰中,前面就这样写,用气势磅礴的语气把都江堰推出来,并说它是比长城还激动人心的工程。其实这样的描写在莫高窟,西域喀什,天一阁……都有,往往让人心里不禁为之一怔,原来有很多我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伟大存在。

就这样,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让文化苦旅里的种种在脑海浮现,慢慢感知“苦”之所在。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