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再见了亲人.doc 三疑三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2: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管理员 来源:江城一小 阅读:1519 更新时间:2010-03-30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一小 学 梁菁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学习体会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决句子含义;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在读悟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三,教学难点:

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手段:

《再见了,亲人》内容简练,涉及的许多知识学生都没有机会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结合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教材。多媒体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内容。本课力求体现科学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认知语言能力,使学生在认知语言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本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认知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突出电教媒体的最佳结合点和恰当展示时机的设计,体现电教媒体的作用与优势。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本课蕴涵着伟大而丰富的情感,教师始终要饱含对朝鲜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

五,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思考、质疑感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 等手段,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媒体:

视频《英雄儿女》;重点语句、问题课件;课文插图课件

各种声音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前播放《英雄儿女》中王成壮烈牺牲的片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英雄儿女》中王成壮烈牺牲的片段。其实抗美援朝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当时我国有200万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回国时有36万志愿军将热血洒在朝鲜,永远长眠于朝鲜土地上。其中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51年前朝鲜车站,目睹了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品味这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与作者一起,与朝鲜人民挥泪告别吧。(齐读课题)

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读课文: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1,课文写志愿军称哪些人为“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想想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老师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

二、三自然段,

4、5老师读,

6、学生读。

三, 指名学生回答:课文写志愿军称哪些人为“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四, 板书: 洗补衣服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

大 嫂 :挖野菜致残

师:看看文中哪个人,最令你感动?为什么?其中讲解“送打糕昏倒”的句子:是您

带。。。。。真是雪中送炭呀!(齐读)

师: 你读懂了什么?(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1)理解 “雪中送炭”;雪”指什么?(战斗激烈,战士疲惫不堪。)“炭”又指什么?(打糕)

师:(2)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在怎样的情况下送的,如何送?她们会遇到什么危险?(放战场录像片)是什么驱使她们这样不顾生命安危送?雪中送炭的结果是什么?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是妈 妈慈母般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食粮。志愿军吃到打糕时,心里对大娘充满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感激、崇敬)。再深情地读这几句话。

师:雪中送炭用的真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句话。

师:车站上,给志愿军送行的人许许多多,作者不可能一一写下,他只能选取有代表性大娘,小金花,大嫂来写。那么,前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第二人称,使用祈使句,先用一个称呼语,然后回忆往事,反问抒情结尾。)出示祈使句让学生改陈述句。分男女生读体会使用祈使句的好处。

师:面对慈母般的大娘,志愿军怎样和她话别?请读出来。让学生读出(对长辈,慈母怀着敬重的情感)。

师:刚和大娘告别,小金花就哭着出来,面对平时爱唱爱笑的金花,志愿军该对她说些什么?齐读、一向刚强小金昏花经今天哭了,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这种面对面劝慰、请求,下面还有吗?请你读出?

师:大嫂为了志愿军失去双腿,现在还背着孩子走了几十里,这种情谊是不是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怎么说?请你读出。(出示句子课件)这是什么句?怎样改陈述句?这种话能用陈述句来写吗?为什么?象这样的反问句还有这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你会改吗?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师:大娘为了志愿军不顾个人安危,为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的妈妈为救老五牺牲,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这些是什么代价?(血的代价)所以志愿军称他们为(亲人)。那我们志愿军200万来朝鲜,为了帮他们赶出美帝国,不顾劳累饥饿、浴血奋战,在朝鲜土地上奋勇杀敌,结果36万人永远长眠朝鲜。所以朝鲜人民把志愿军当作(亲人)。(师边说边板书:志愿军。)他们这种亲人关系怎样形成?板书: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那么现在和平年代没有打仗,没有流血,是不是就没有这种亲人?让学生举例(四川,孤儿,捐款捐物老师爱学生,医生关心病人)“那么也就是说人与人在和平年代也一样能形成亲人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得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再见了,亲人》讲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故事,我们既要对这段历史铭刻在心,同时,我们更应该把文章中流淌着的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师画心形图)只要人人拥有爱心,亲人到处都有。同学们,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去看现实的世界,我们的社会上还有许多亲情、亲人。

六,激情朗读。

师: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不令人牵肠挂肚,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因为祖国在召唤,亲人在期盼。你看,列车已启动,汽笛已长鸣,志愿军只能满含热泪,挥着手深情地呼唤: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你们读懂了这三段话吗?志愿军除了跟朝鲜人们再见,还和什么再见?为什么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

师:志愿军离开祖国已八年,家中亲人望穿双眼盼他们回国,但他们为什么却希望再停留片刻,希望车开慢些?

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即将分别,让我们到车站看一下这感人的一幕(视频《中朝友谊之歌》)师解说(车站上人山人海,志愿军巴不得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朝鲜亲人一一话别呀!望着亲人手中舞动鲜花,望着不断涌来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同学们,看到这一切,你的心情如何?这些话语该怎样读?个别读——学生评价——个别读-——老师读——师说:让我们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对这片洒过鲜血土地的眷恋,学生站着齐读。

七,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以小金花的身份给志愿军话别。

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情引起共鸣。《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阵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在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又从言中挖掘出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断,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师适时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也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的好手段。在讲完课文第二部分后我设计了以下的导语:朝鲜人民为志愿牺牲流血,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在朝鲜的士地上,长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中就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烈士。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要分别了,怎不叫人依依难舍,怎不叫人泪如涌泉?让我们满怀深情齐读第二部分,同时用声音的摹拟系统,再现当时的话别场面:课堂响起了火车的汽笛声,机车的排气声,火车开动时车轮的滚动声。火车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这充满激情的呼喊声。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附板书 :

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洗补衣服

志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愿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嫂 : 挖野菜致残

 

上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 (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再见了亲人朗读三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再见了亲人.doc  三疑三探
《再见了亲人.doc 三疑三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