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2 21:0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

的问题,这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们的教师到底应拥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理念, 掌握哪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就显得格外的 迫切与重要了。

一、关于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关于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 20 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 关注。其中 “

教学是艺术 ”

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随着 20 世纪后科学思 潮的影响,

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有人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 也是科学的观 点。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

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的核心问题就是

教学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

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 系统。

外部世界指客观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以及物化了的精神活动产品, 如教科书、教学 软件等。

内心世界指师生认知、情感、

意志等精神活动状态的过程。 行为世界指课堂内讲 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

辅导与练习等具体可感知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

统,它既离不开一定的教学设施、手段为载体,又集中反映出一定教学思想、内在素质, 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

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比其它两个层面更直接。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

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无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

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

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

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国外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自 20 世纪初,国外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研究出了很

2

1、关注教师特征

20 世纪上半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

效教师?主要研究了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如教师的特 点、

性别、

年龄、

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 的影响等。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是斯蒂文思、弗洛伊德、卡特尔、赖安等人的研究。斯

蒂文思的研究发现,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

66 %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

的。弗洛伊德的研究发现,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 77 %的答案要求的是具体的事实。卡特

尔的研究发现,

描述好教师品质的词依次为:

个性与意志、才智、

同情与机智、

思想开放、

幽默感。

由此可以发现,

20 世纪初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

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 而在近来的研究中,

已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

更加注意

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关注课堂教学活动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活跃而丰富的, 已经由研究单一的教师因素,

扩展到了整

个课堂教学活动。

①关注学生的学习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家加涅就提出,

学生的学习

是学生参与教育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

此外布鲁纳、

奥苏贝尔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

童。提倡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

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

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教师的作用

在于教学中

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

” ,同时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奥苏贝尔 则按照学习的内容,

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按照学习所进行的方式,

把学习

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也包括有意义的

接受学习。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教学有效性已经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

并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关注师生的交往

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

良好的师生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 师和学生双方。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更强调了合作、交流、

共同体

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 文化、社交、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习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师生

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

所要指出的是,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将面临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学得更好,与 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之间的两难问题。

由此势必将引出一系列的问题,

如:

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对话很重要,

但如何使对话更有效?教师掌握提问的方法 有哪些?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

……

所有这些问题都

涉及到师生之间的交往。

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

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

又能体现平

等与关爱给予的交往形式是当前较为倡导的。

③关注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

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都提出了教学策略的问题,可以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 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

对教师而言,

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已难以从整

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到底有多少种教学策略,

3

这难以统计,

比如数不尽的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

决策策略,

学生学习的预习策

略、

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等都是以专著或教材的形式出现的。

对学生而言,

则关注学生

的学习策略,除听、说、读、写、算这些的基本技能外,更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

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等等。

3、关注环境的影响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教学情境

是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之外又一影响教学成败的因素。

沃勒芮等人研究认为,

把握环境

的影响或者为所有学生设计有效的环境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环境轻松舒适。

如灯光的亮度(阅读区的灯光可以亮一些,而讨论区的光线可柔和一

些)温度、空气、色彩、学习用具和家具等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班级人数的多少。

环境有益于教与学。

有明显区分的学习区,不拥挤、不互相干扰、易于教师指导与监 控。整个环境要组织得整齐有序,便于拿取和放回学习的材料。

环境宽畅、有足够的学习材料。 研究表明,摆放宽松的座位,不容易造成偏离任务的

行为;学习材料和用具投放充足,不容易造成争强或等候。

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丰富的物质环境,有助于学习。

4、关注微格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发端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

是为培养、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 际操作能力而设计的。通过选取短小精湛的教学片断,在导师(老教师)的指导下,一般

3 ~

4 名学员(青年教师)一组,同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备课,施教时一位成员执 教,其他学员扮演学生,让受训对象就某一教学片断施行

5 ~

10 分钟的教学,并将教学 实况录像。结束后,导师与学员一起对教学进行总结,反复观看录像,评议教学情况,多

次反复,达到提高受训者教学能力的目的。

微格教学技术不仅提供了在控制条件下的练习, 避免了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由于新手经验

不足而带来的教学失误,

而且为教学反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微格教学缩短了新教师成长

的周期。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个是以模型、图表及基于视听技术的投影、幻灯、录音、

录像等视听媒体及其组合 (复合媒体)

为特征的视听教学;

另一个是在程序教学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无论是微格教学技术,还是多媒体信息技术都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

那种

“ 机器可以替代教师

的预言始终还是难以实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理论综述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问卷调查表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问卷调查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