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井生产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基础工作管理,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煤矿生技术管理办法》。

成立生产技术管理领导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分管生产、衔接、通风、机电的副总工程师 成 员:分管生产、安全、通风、机电的技术副部长,生产技术部、安全通风部、机电运输部技术员,各采掘、机电、通风队组队长、技术员等。

第一章 总 则

1、生产技术管理包括:成本巷道工程设计,巷道支护理论研究、分析,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查、学习贯彻、考试、签名、复查,井下矿压观测、岩性探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井巷工程质量检查等。

2、每月30日由生产技术部牵头,召开技术例会,各队组技术员要对当月的工作进行总结、计划下一个月的工作,生产技术部要根据巷道设计对各队组的施工地点提前进行排布,相关部室要对各队组当月的规程、措施、技术资料等进行检查、评比,对存在问题的责任队组、人员按规定进行考核,对所有考核评比中较好队组、人员进行奖励。

3、各队组技术员是规程、措施编制、审批、贯彻的第一责任人,队长是规程、措施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1

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分管技术)岗位责任制

1、协助生产部部长,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指示、指令,对本部门的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公司采掘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及时解决矿井采掘过程中技术上存在的挡手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3、负责组织编制、会审、贯彻作业规程。当生产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编写安全技术措施,并报有关领导审批。

4、监督、指导、安排回采工作面初放、末采、安装、拆除和巷道开口、贯通工作。

5、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回采率和支护能力,组织制定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并监督贯彻落实。

6、负责所辖矿井方案设计及生产的衔接,在回采工作面设计时,必须满足顶板支护和“一通三防”的需要,确保安全生产。

7、深入矿井采掘作业现场,查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8、参加矿井采掘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

9、负责采掘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矿井的试验和推广,并做好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技术指导和技术交流工作。

10、负责收集、整理矿井采掘专业的各种技术资料。

2

11、做好矿井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的验收工作,并留有验收记录。

12、积极配合集团公司、晋北公司相关专业部门,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做好各类报表、资料等的上报工作。

11、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值班工作。

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1、协助主任工程师抓好自己分管范围的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和掘进方面的文件、规定的贯彻和执行。

2、负责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检查、落实。

3、及时掌握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变化情况,要熟悉、收集整理掘进过程所揭露的各种地质构造,并应及时向有关领导和科室汇报,提出预防和整改措施。

4、掌握好巷道的规格尺寸,熟悉巷道的用途,要经常检查各掘进头面中腰线变化情况,如巷道和中线出现偏差,有权责令队组停产,进行整改。

5、遇开口和贯通时,必须提前编制好措施和联系单与有关单位进行联系。

6、负责掘进工作面锚杆的锚固力、扭力矩及锚索的检查工作,并配合上级检查验收及平时的抽查工作,按规定对锚杆、锚索的各种数据做好验收记录,并予保存及传递。

7、进行矿压观测,了解与掌握支护与围岩的变化情况,定时、定量、定点的观察,做好笔录。如出现巷道变形严重支护形式不适应等情况时,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和矿分管领导反映。

3

8、负责收集保管采区设计图、工程进度图、地质说明书、作业规程、措施和中腰线、开口、透口、警戒等联系单。

9、负责其它单位送本单位的措施落实和技术业务联系。

10、负责工人的技术培训,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分析各种经济技术指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1、队组技术员实行双重管理,即受生产技术部和队组双重管理,承担队组跟班任务和生产技术部部分技术业务。

2、队组技术员在队组跟班必须满足16天,由队组队长、书记进行安排,队组考勤17天,剩余5天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考勤。技术员报工除队组跟班外,生产技术部考勤必须由生产部部长签字确认,人力部门方可算工。

3、由于生产技术部业务关系,队组技术员原则上月末、月初必须在生产技术部协助完成部分上报报表的填报、支护材料汇总、工作总结完成等业务,安排如下:机一队上旬、综采队中旬、机二队下旬,一次完成5天考勤,不能间断考勤。队组队长、书记必须协调好技术员的跟班。

4、生产技术部要按月度、季度、年度做好技术员的管理和技术工作考评,尤其是规定项目,例如:规程措施的编制、贯彻、学习、考试,矿压观测站的设立、观测、分析等,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指正、考核,如果出现重大失误,要提出处理决定。

5、生产技术部技术员必须全部有分管业务,由生产技术部分管技术的副部长进行安排,工作必须饱满。

4

第二章 关于规程措施的检查考核

1、各队组技术员编制规程措施时需要生产技术部、机电运输部、安全通风部提供资料的,必须提前20天下发联系单,联系单必须由副总工程师和联系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如不能按时提供资料的,考核相关部室责任人500元。规程措施必须及时编写、上报审批,若规程措施没有及时下发延误生产,将视情节考核责任者200-500元。

2、待审规程在规定期限过后直至会审规程时个别部室仍未提前审阅规程的,不能提交规程问题的相关部室责任人考核200元。

3、会审规程时参会人员迟到或不到,考核责任者200元。

4、提交审批的规程、措施存在明显错误的,每处考核编者100元;存在与上级文件严重不符的重大错误时,每处考核5000元。出现较大错误5处以上,或与规程原稿矛盾时,会审人员认为规程不合格需要重新编制的,考核技术员1000元。规程、措施编制内容每出现一个错别字,对编者罚款50元。

5、规程打印下发后,若发现会审查出的问题仍未修改的,考核编者300元。

6、规程、措施审批后必须及时下发各有关单位(规程应在总工签字后一个星期、措施应在次日发放完毕),如不能按时下发,考核编制者200元;下发规程的同时,必须及时将规程上传至阳煤集团作业规程编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如 5

不能及时上传,考核编制者200元。

7、集团公司及以上部门检查,查出规程、措施编写、审批、贯彻、考试等有严重问题的,考核责任者500-1000元。

8、作业规程考试出现替考、代签字、成绩或日期与实际不符、考试卷与成绩不符的,考核技术员500元。施工队组若未进行规程、措施的学习、考试而上岗的,考核施工队长和书记各500元。

9、作业规程排版混乱、装订粗糙、图文模糊不清,考核技术员200元。

10、采掘工作面现场的技术牌板要和规程一致,如有变动要及时补充和修改,牌板出现错误或现场不符的,考核技术员500元。

11、采掘工作面施工结束后,技术员应在一星期内写出作业规程执行情况总结,送生产技术部存档,未报送的,考核技术员200元。

12、每月规程复查时,对审查人员提出的复查意见,技术员要及时修改补充,并将复查意见和修改补充附到规程后面,未做修改补充的考核技术员200元。

13、生产技术部要定期进行各采掘工作面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每月至少一次,否则少一次处罚责任者100元。

14、回采工作面的初次放顶、末采撤顶、掘进工作面的开口及临时性工作、过地质构造、巷道维修、大型冒顶维护等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的,在作业过程中要有专项措施,否则, 6

处罚主任工程师、施工队长每人200元,发生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5、贯彻考试记录采用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并对贯彻考试记录妥善进行保存。在规定期间由施工队组的队长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技术员负责贯彻学习、考试。如:贯彻少一次,考核技术员100元;考试少一次,考核技术员100元。

16、若发现同一本作业规程用于两个工作面,考核队组1000元/次,考核技术员300元/次。

17、工程无规程、措施私自开工的施工单位,考核10000元/次,考核队组负责人1000元/次。考核施工队组技术员500元/次。

18、措施执行与实际不符或需修改补充时,未及时修改补充者,考核编制人100元/次。

19、生产队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和补充技术措施确定的施工方法、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安全规定等操作,严禁不按作业规程要求施工,否则按重大违章处罚。

20、现场执行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跟班队干有权对加强支护现场决定,然后再由队技术员及时补充修改措施,对于减弱支护必须由矿技术部门研究后确定。若队组私自更改支护形式,考核队组1000元,考核队长、书记、技术员各300元。

21、规程、措施内容照抄照搬他人规程、措施,编写的规程措施没有针对性,考核编制人员200-500元。

7

22、每月28号前,将当月编制的规程、措施(包括电子版)及本规程、措施复查、贯彻学习记录报回生产技术部,逾期未报,考核队组技术员200-500元。

第三章 采掘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考核

一、掘进工作面矿山压力监测内容

1、锚杆、锚索巷道顶板岩性探测

(1)需要进行顶板岩性探测的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

(2)探测孔布臵:开口前必须先进行顶板岩性探测,以后探测孔布臵按煤巷间隔50m、岩巷间隔100m探测一次,掘进施工巷道顶板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或遇到地质构造时探测孔应加密到10-30m一个。

(3)探测孔深度: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探测眼深度应大于锚索有效长度0.5m。

2、锚杆、锚索巷道设立矿压观测站

(1)需要进行矿压监测的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煤巷或半煤岩巷。

(2)观测站布臵要求:布臵间距不得超过150m;如遇地质构造及顶板破碎压力大区域要适当缩小布臵距离。

(3)矿压观测站观测仪器安设要求:

a、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锚杆测力计与一块锚索测力计。

b、顶板离层仪布设于正顶,同一观测站内的观测仪表应尽量布臵在5m范围内。

8

(4)观测内容: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索和锚杆受力载荷进行监测记录。

(5)观测频度:所有观测站在200m以内每天观测一次,超过200m每周不少于两次。

3、锚杆、锚索巷道支护质量检测评定

(1)检测要求:锚杆每300根抽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3根;锚索每100根抽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5根。

(2)检测内容:锚杆、锚索锚固力、预紧力、扭矩、间排距、外露情况以及支护材料完好程度等。

二、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监测内容

1、综采(放)工作面两巷矿压观测

(1)工作面掘进结束移交后,回采工作面回、进风两巷设臵的矿压观测站,由采煤队组接替进入回采矿压观测阶段。

(2)观测内容:对巷道表面移位、顶板离层、锚索和锚杆受力载荷进行监测记录,统计进回风两巷巷道破坏率及支护材料完好。

(3)观测频度:2次/周(距工作面200m以外)。

2、综采(放)工作面动态矿山压力观测

(1)工作面支架检测仪器安设要求:机头机尾过渡架必须各安设一组矿压观测仪,工作面液压支架,从机头第2架开始,间隔10架安设一组矿压观测仪,最后一组不够10架选适当架安设;每组仪表要与支架前后立柱、平衡千斤连接;工作面过构造区、过空巷等情况必须缩小安设距离,安 9

设要求不少于每5架一组。

(2)超前支护检测要求:进回风两巷各配备不少于两个单体支柱测力计,根据超前支护距离,煤帮侧与煤柱侧平均各布臵不少于十个测点,每个测点检测一组单体柱(里外各一根)。

(3)观测内容: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观测、超前支护单体支柱工作阻力观测、支架状况、安全阀开启率、安全出口断面收缩、工作面端面距、煤壁片帮等情况。

(4)进入工作面200m范围的矿压观测站,按工作面动态矿山压力要求连续观测。

(5)观测频度:1次/日。

三、矿压监测管理考核办法

1、生产技术部依据有关规定对矿压监测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管理考核,所有采掘施工单位都应接受矿压观测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2、锚杆、锚索巷道开口未进行顶板探测,严禁盲目施工作业,否则对施工队长考核500元;巷道开口编制作业规程及措施,必须以顶板岩性探测资料作为依据,无岩性探测资料编制作业规程及措施,对规程编制者考核500元。

3、队组技术员与施工队长严格执行顶板岩性探测工作,未按规定布臵探眼,应及时补探,每少一个顶板岩性探测眼考核队技术员与施工队长各200元;顶板岩性探测眼不得兼做其他用途,探眼不合格按照少一个探眼考核。

如发现一次顶板岩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顶板上方出现 10

小煤、直接顶变厚、顶煤变厚),使锚杆、锚索不能锚固在稳定岩层中,没有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和矿分管领导汇报,也未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支护,考核技术员、施工队长各500元。

4、掘进矿压观测站的安设由队技术员与队长负责,队组没按规定布臵矿压观测站的,应及时补充安设。掘进巷道每少安设一组观测站,考核队技术员与施工队长各500元;矿压观测站安设不合格,一处不合格考核队技术员200元;如果整条巷道矿压观测站布臵严重缺少或观测站安设不合格,严重考核责任者。

5、顶板岩性探测眼与矿压观测站进行统一挂牌编号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牌板,初始观测数据集中体现在同一牌板上,牌板内容要求:编号、初始数据、负责人、日期、观测记录,牌板挂设在巷道人行道一侧距巷道底板2m的位臵;牌板缺少应及时补挂,缺少一块考核队技术员100元,记录不实发现一次考核技术员200元。

6、综采(放)工作面支架矿压观测仪由队长负责安排安设,队技术员指导,仪表安设必须反映支架前后立柱与平衡千斤的压力情况,工作面未安装矿压观测仪的,对采煤队队长、书记各考核500元;观测支架数量不够的,应及时补充安设,缺少一组考核队长、队技术员各200元;不能反映前后立柱压力及平衡千斤情况的,考核队长、技术员各200元。

7、综采(放)队组必须配备单体支架测力计,数量不少于两个,数量不够或不合格考核队长500元。

11

8、工作面支架上安装的矿压观测设备,本队队长和技术员共同负责管理,维护完好,发现损坏、失效或丢失,及时上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分析追究责任者,发现仪器、仪表损坏、丢失,按照仪表价格的两倍考核责任者,找不出责任者考核队集体,并按每件、每次考核队长200元,做出处理后,及时更换或补充观测设备、仪器。

9、数据采集由队技术员负责,采集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按要求进行小结。综采(放)工作面矿压观测必须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动态观测内容不全或观测数据不完整,每缺一项或一次,考核责任者100元,发现弄虚作假者罚款1000元。

10、队组技术员不在或无技术员的,由队长负责。

11、巷道监测的各类报表及总结,要求每月28日前上报生产技术部,每少报一次考核责任者200元;报送不及时每次考核100元;填报内容缺少或者不规范,每次考核100元。

12、巷道完成后,矿压观测站要由生产技术部牵头进行移交。

13、生产技术部制定的矿压观测方案,队组必须严格执行,造成矿压监测工作的延缓、推迟或不能正常进行的,必须进行分析追究,严肃处理责任者。

14、生产技术部对矿压监测仪器、设备质量严格把关,出现质量问题,由矿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严肃处理责任者。新的矿压监测仪器、设备必须经过生产技术部试验,方 12

准投入使用。

15、每个月月底,施工队组技术员必须根据本月队组的施工情况、矿压观测记录,及时进行汇总、分析。编制施工巷道(工作面)的矿压观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生产技术部。

第四章 锚杆(锚索)支护监测

1、施工队组要成立锚杆(锚索)支护质量检测组,由队组、书记负责,技术员提供锚杆(锚索)技术参数、标准。要实时对施工巷道的锚杆(锚索)进行锚固力、扭力矩的监测和考核。

2、监测组不定期对各巷道进行锚杆拉力试验,要求对每条巷道每隔30—50M或300根(包括300根以下)必须检查一组,每组检查不少于3根,抽查后必须对检查的锚杆(锚索)现场做好标志(用白油漆在锚杆、锚索周围划双圈)并作记录好,生产技术部对巷道的锚杆、锚索的锚固力、扭力矩进行复查,发现施工队组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时,对施工队组的队长、书记、技术员以及跟班队长以每根100元的罚款。

3、施工队组对锚杆、锚索的锚固力、扭力矩的检查要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试验后作好原始记录,进行整理,交生产技术部和主管技术员各一份,否则每次罚款200元。

4、锚杆(锚索)的施工程序必须符合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有关规定,否则发现对施工队组队长、书记、技术员进行考核,100元/次。

13

5、业务部室人员和各队队干下井必须进行初锚力监测,不符合要求的,除采取补救措施外,另对责任人每根处罚50元罚款,同时考核当班跟班队长100元。

6、生产技术部月底对当月锚固力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对锚杆施工差的队组处以1000元处罚。

7、施工巷道的锚杆、锚索必须及时进行编码管理,生产技术部业务人员实时进行检查,发现一次编码标志牌未及时粘贴或编码混乱等不正规现象时。对施工队组的队长、书记、技术员进行考核。

8、施工队组必须建立巷道的锚杆、锚索施工台账,台账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记录要清楚、不得任意涂改,月底要将原始记录交回生产技术部。

第五章 巷道开口、贯通

1、巷道开口、贯通、扩帮前必须提前加固原有支护,必须进行锁口。锁口锚索规格为:∮17.8*12000mm.并且新掘部分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2、所有巷道开口时必须由施工队组技术员提前2天下发《巷道开口联系单》,未及时下发开口联系单,延误生产的对施工队组的负责人及技术员进行考核。

3、《巷道开口联系单》由施工队组技术员负责,联系单送生产技术部、安全通风部、机电运输部、调度室、施工队组,接受单位接受人在通知单存留上签名。

4、施工队组要严格按照生产技术部测量人员下发的《巷道中腰线联系单》进行施工。对超出巷道设计200mm的施工 14

队队长、书记、技术员进行考核200元/次。

5、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20m,煤巷中剩30m(综合机械化掘进剩余50m)前,由生产技术部测量人员下达巷道贯通通知单,贯通单送生产技术部、安全通风部、调度室、施工队组,接受单位接受人在通知单存留上签名。

6、掘进巷道贯通前,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其他巷道在相距20m前,必须停止另一个工作面的施工,并且撤出全部施工人员,设臵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对施工队组的队长、书记、技术员及跟班队长1000元/次的考核。严禁无计划贯通。

7、贯通巷道施工前,必须按贯通措施要求进行探眼,并且施工前必须向调度汇报探眼情况,未按要求进行探眼的,考核施工队组负责人及技术员500元/次,未向调度汇报探眼、施工情况的,考核跟班队长200/次。

8、巷道开口、贯通施工前必须下发《警戒联系单》,并送生产技术部、安全通风部、调度室、施工队组,接受单位接受人在通知单存留上签名。

9、施工队组必须按《警戒联系单》上设臵的警戒位臵设警戒。未按警戒联系单上的要求进行设警戒或警戒位臵未按规定位臵的以及未按设警戒要求进行设警戒的,考核跟班队长500元/次,考核技术员、队长、书记200元/次。

10、所有巷道开口、贯通联系单必须按生产技术部地测人员统一下发的格式进行。严禁私自设计格式。否则对队组 15

技术员进行考核200/次。

第六章 综采工作面两顺槽退锚

1、退锚工序为:安全检查→支临时柱→退锚→支设新切顶密帽柱、回撤落山密帽柱及临时柱的循环方式进行。

(1)安全检查:仔细检查退锚范围内的支护情况,有坏梁、坏柱应及时替换、有缺棚缺柱要及时补全。认真检查金属网的搭接、联接情况,如联网不合格或有破网处要进行补联。

(2)支设临时柱:在所退锚索的钢带下支设不少于3根的单体帽柱,柱与柱之间要保留0.5m以上的间距,保证不影响退锚。如压力大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加支临时帽柱维护。所有支柱必须迎山有力、角度适中。顶板破碎时,必须加设对型配型钢梁进行支护,每根梁下单体柱不少于3根。

(3)退锚:用乳化液作介质的液压退锚器退锚,退锚由里向外进行。退锚时、由工作面向煤柱侧逐根对锚杆进行退锚。先退锚杆后退锚索。

锚索退锚时,所有人员撤至所退锚索2m以外的安全地点观察(落山侧不得有人),然后操作人员加压退锚,顶板稳定后操作人员站在安全支护下取掉锁片,通知操作人员收回千斤顶卸下退锚具、托板、钢梁,集中放至回收材料堆放处。

(4)支设新切顶密帽柱、回撤密帽柱及临时柱:退锚完工后回切顶密帽柱,按回撤密帽柱、临时柱与外面一排切顶柱成45角按由里向外、由工作面向煤柱的顺序逐根回撤,0 16

每回撤一根柱,在下一排钢带下顺序支设一根密帽柱;新切顶密柱以里的支柱由回柱人员在安全支护下用长柄工具逐根回出,所有支柱全部退出后,补全新切顶密帽柱。

2、退锚安全注意事项

(1)人员进入顺槽放顶,专职落山瓦检工现场认真检查各部位的瓦斯情况,瓦斯不超限方可进行作业。安全员或班长现场指挥,负责安全工作。

(2)放顶后,进风切顶密柱距支架切顶线不能大于2m。 (3)回撤切顶密帽柱或临时帽柱时,操作人员必须在安全支护下回撤;支设密帽柱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所支密柱外或临时支护下的安全地点面向落山操作。回撤密帽柱(或临时帽柱)与支设密帽柱严禁对面搬柱,严禁空顶作业。

(4)回柱过程中如遇煤矸埋柱时,可清理开柱脚,用撬棍撬出或用导链拉出,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回柱区域外的临时支护下的安全地点操作,严禁人员进入无柱区回柱;倒向落山的支柱、落入落山的材料要用长柄工具勾取。

(5)进入顺槽放顶时,必须保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安全退路畅通。落山退锚应至少三人作业,严禁单人作业,由工长或安全员监视顶板,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撤人。

(6)退锚和回柱必须坚持先支后回、由里向外、由难到易逐根进行的原则。退锚时,严禁操作机头或机尾三架支架。

(7)退锚时送液人员同其他人员协调配合(应采用喊话联系),当退锚器卡住钢绞线后,所有人员必须撤至2m 外 17

的安全地点(不得站在所退锚具下面,落山侧不得有人)。待锚具松动后,先观察顶板及支护情况,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在安全支护下将退锚器、锚具及钢梁取掉。

(8)进风顺槽退锚放顶时,必须停止桥式转机、工作溜运行,停电锁开关挂停电牌。

(9)退锚预紧过程中,锚索下方严禁有人;在退锚加压过程中,如果压力超过退锚机额定压力值仍未能顶开锚具时,不得强行加压退锚,以防损坏退锚机。工作面进回风各配备一台退锚机,备用一台。

3、未按上述退锚程序操作的,对当班队长进行考核500/次。考核队长、书记、技术员200/次。

4、未按上述退锚注意事项施工的对当班队长进行考核500元/次,考核队长、书记、技术员200/次。

5、未按规定进行退锚的,对当班队长进行考核1000元/次,考核队长、书记、技术员200/次。

6、未按要求对锚杆、锚索进行退锚的,发现一根锚索对当班队长进行考核200元/根,并株连队长、书记、技术员100/根;发现一根锚杆对当班队长进行考核50元/根,考核队长、书记、技术员10元/根。

7、如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情况下,可以不退锚,技术员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未及时进行补充的。对当班队长进行考核200/次,考核队长、书记、技术员100/次。

从2015年3月1日开始执行,原技术管理规定与本规定有冲突的,按本规定执行,最终解释权归生产技术部所有。

煤矿技术管理规定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合订)

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生产技术管理规定修改版

某某煤矿通防专业技术管理规定

核心技术管理规定

技术管理规定07.

煤矿技术管理工作总结材料

选矿厂生产技术管理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总结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整理)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