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儿童文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儿童文学教案学好《儿童文学》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作品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学好它,有助于以后的教学,更好找工作;有利于培养教育亲人、后代,亲近儿童。

《儿童文学》这门课的目标:

不仅要会欣赏和评论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要会教,还要能够修改和创作改编一些儿童文学。

要求:认真听讲,多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结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作品来看。

参考阅读书目:

1、王晓玉主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每册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

3、《中外优秀儿童故事选》(上、中、下);

3、选读一本中长篇儿童小说(如《男生贾里》);

4、安徒生童话集;

5、伊索寓言。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本章教学目标: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理解儿童文学的含义,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的含义

1、儿童: 3—15岁

2、文学:

情感、文采、语言作品(文学是语言艺术: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

3、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1、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范围较广,不一定专为儿童创作) (1)民间口头文学(《牛郎织女》) (2)一些蒙养读物

(3)“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 (4)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篇章

2、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读物,为啥? (1)按读者对象分:

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2、按体裁分:

诗歌(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科学文艺、图画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请看课本目录,你认为哪些是重要的?)

第一章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美学特质:艺术品性(审美方面的特征)

1、纯真

纯洁真诚。

2、稚拙

稚气而拙朴,如小万卡的信,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

3、欢愉

喜剧性、趣味性、幽默感,欢快轻松(不沉重,没有血腥味)。

4、变幻

充满幻想,奇异而富于变化。

5、质朴

自然、纯朴,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1、儿童文学的功能

2、小学审美教育的原则

(1)直觉性原则(不经过抽象逻辑思考)-不能太深奥; (2)非功利性原则(不是为了能受到表扬、能考高分而学);

(3)情感性原则(以情感人):教师的、学生的、教学内容的情感)。

3、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及任务 语文教育

4、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A、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

B、为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材料。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A、更好地理解儿童、接近儿童; B、激发自身创造力和生命力。

5、儿童文学在小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培养; (2)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本章小结:这一章重点掌握儿童文学的含义(抓住“专为儿童创作”、“适合他们阅读”、“独特艺术性”、“丰富价值”四层含义)及其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的美学特征。 课外作业:去图书馆查找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下次课提问)

教学后记:一定要通过强调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突出儿童文学的趣味性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作家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 教学时数:4课时

2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一)独特的精神气质——拥有童心、与儿童亲缘;

(二)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儿童文学作家

二、小学教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熟悉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心理、思想,素材丰富。 局限:容易重教育主题,而缺审美眼光。

三、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一)儿童写作的历史和现状

古:骆宾王《咏鹅》、白居易、王勃

今:刘倩倩《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见《作品选》37页)

(二)儿童写作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自然率真、丰富多彩的文学风貌,更加坦诚、大胆表达思想感情。

意义:满足了表现欲,激发了创造力,提高了文学表现能力。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1、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2、成人读者出现的原因

(1)身份、职业需要(为了引导、帮助儿童读者); (2)天性喜欢儿童、儿童文学。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1、生理层面:文学接受能力结构中保留了比成人读者更多的身体-动作意识和功能,儿童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以生理上的感觉和快感为基础的。

2、心理层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都会渗入文学能力结构。

3、文化层面:从自然行为走向审美的文化实现(自然

4、文化差异:东方与西方。

四、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见38页)

2、儿童时期(3-15岁)

幼儿期(3-6):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快、形象思

维; 童年期(7-12):书面语言、抽象思维、自我意识; 少年期(13-15):向成人过渡。

(阅读方法介绍:38页倒数第二段,分三个层次)

3

(二)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1、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游戏化、音乐性、美术性,更多纯真和稚拙的美。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2、为什么儿童文学具备明显的年龄阶段适应的特点,而成人文学却不具备? A、儿童读者文学能力常变动、重新建构;

B、呈现同步的年龄特点(相同或相似的时间轨迹)。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应该抓住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特征,给儿童文学的创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课外作业:说说儿童读者的特殊性怎样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特征,它们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教学后记:注意让学生思考儿童与成人有哪些不同。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1、故事情节:

作品中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生活事件的循序发展、环环相扣形成故事情节。

2、故事性:

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性质。(故事一定要有故事情节)

3、儿童的阅读为什么尤其注重故事性?

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二、故事性的构成

(一)“故事元”与“矛盾体现物”

1、故事元:基本故事,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

2、相同故事元可以有不同的故事。

3、故事元与情节的区别:

故事元可以是没有个性特征的,它只不过是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活动而产生的中心事件;而情节却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它运用其构成的最小元素细节对中心事件进行演绎。

4、“矛盾体现物”:即道具,用以推动情节的展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火柴,《跳水》中帽子,《风筝在天空飘》中的风筝等。)

(二)传奇性与意外性(离奇曲折、不同寻常):

利用偶然、巧合、夸张、超常的形式、幻想等手段来达到。

(三)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完整:发生、发展、转化全过程(即有头有尾)。 连贯:节奏紧凑,不松散(无大跨度的跳跃性)。 生动:令人难忘,引人入胜。

4 曲折:情节起伏,有悬念。

(四)悬念与气氛控制

悬念:悬而待解的疑端,常出现在紧要处、紧张时刻。(电视连续剧集与集交结处常有悬念。)

(五)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语言

2、特殊的构成方式

(1)三迭式(如“三打白骨精”)

(2)连环式(反复至少有四次,如《尾巴》) (3)对立式(如《小白兔和小灰兔》)

三、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对故事性的依赖程度会有所不同。)

1、儿歌、儿童诗:(小小情节)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叙事诗情节突出,故事性强。)

2、童话、小说: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型”故事,见53页)

3、寓言:荷载思想(故事简洁)。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一、形象性

形象:具体形状或姿态,与抽象相对。 形象性表现在鲜明、生动、具体。 如何使语言富于形象性?

(1)(通过想象、联想、比喻、拟人、夸张)使事物亲切、熟悉; (2)(用拟人、夸张)增强动作感; (3)增强色彩感。

二、简洁性 文学语言

三、音乐性

语言包括意义层面和声音层面(字音、语调、节奏、押韵) 短促有力——明朗向上 缓慢肃静——平淡或悲哀

押韵响亮——易于吟唱、乐于吟唱

四、叙述性(叙述故事)——“讲”故事

(叙述是与议论、描写、抒情并列的概念。)

儿童文学强调故事性的特点导致它的语言重视叙述性。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插图

一、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一)定义:插图是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

(二)重要地位

1、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阶段过渡到完全的文字阅读。

2、是吸引儿童、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3、便于小读者的阅读并增强阅读效果。

(三)分类

1、按色彩分: 彩色与黑白。

2、按技法分: 线描与水彩。

3、按表现方式分: 写实与抽象。

二、插图的特征

(一)直观性(具体、形象、突出事物特征、想象补充、夸张放大) 图画本身就具有直观性特征。

(二)依附性(依附于作品文字的表述)

要求:(1)反映作品内容;(2)体现出所反映内容的特征(如“老”:长长的胡子);(3)有审美价值(趣味性)。

(三)延伸性:使文字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延伸,揭示主题。

(四)艺术性:具有儿童可接受的审美特点。 要求:

1、采用二维空间的构图方式(散点透视):比例可以改造、夸张。

2、夸张、大胆、反常规地运用色彩。

3、贴近儿童的欣赏心理和习惯。

三、插图的功能

(一)助读功能(插图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是对文字的图解,能将读物的内容浅显化、通俗化、直观化。

(二)再创造功能:重新创建自己对文字和图画的理解。

本章小结:儿童文学的故事性、语言特征、配有插图都与儿童的接受水平和能力及欣赏趣味有关。

课外作业:思考儿童文学的语言与成人文学的语言应该有何不同。 参考资料:《儿童文学作品选读》

教学后记:多用实例让学生记住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第四章 儿歌 儿童诗

教学目标:理解儿歌和儿童诗的含义,掌握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类型,能够指导儿童阅读欣赏儿歌和儿童诗,会创作儿歌和儿童诗。 教学重点:儿歌和儿童诗的特征。 教学难点:儿歌和儿童诗的创作。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尽量让学生多诵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儿歌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

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古称“童谣”) 儿歌是一种口头文学。

(二)特征

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

产生节奏感的原因:节拍和押韵。

6 (1)节拍:诗句的停顿。

A、各句节拍、字数都一致(《矮矮的鸭子》92) B、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C、节拍不固定(多)。

[练习:请大家分析一下《十二生肖歌》的节拍(第93页)。] (2)押韵

A、句句押韵——容易上口,但呆板(《摇摇船》见《作品选》第8页);

B、隔句押韵(首句和双句)——用得最多(《不倒翁》见《作品选》第11页); C、不断变换韵脚(“连锁调”中,如93页《捏泥巴》); D、一字韵(字头歌:子、头、手;末字儿化;语气词)。

2、单纯浅显,易记易昌(《排排坐》)。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坐火车》)。 游戏增强趣味性、幽默感。

二、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1、就分节而言

一节式:内容单纯,篇幅短小。 两节式:常采用对比或反复修辞。

多节式(三节以上):结构自由,内容较丰富。

2、就句式而言 二言——七言。

杂言(运用最广)(“三三七句式”:多节,每三句,前两句三言,第三句七言)。

3、儿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设问、反复、比喻、比拟、对比、顶针、摹状(描摹形状,摹是照着样子写或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回环(人过大佛寺、客上天然居)

(注意诗歌的分行,分行标记“/”)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请各种记一个例子)

(一)摇篮曲——哄孩子睡觉时吟唱的 柔和舒缓,对孩子的作用在“声”不在“义”。

(二)问答歌(设问作答)

一问一答式和连问再答式(不超过四组)。

(三)连锁调(《捏泥巴》93页) 用顶针修辞,中途换韵。

(四)颠倒歌(《小槐树》76页)

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 较幽默,锻炼逆向思维。

(五)数数歌(识别的标志:必须有数的排列) (书中列出七中形式)

(六)绕口令(《虎和兔》94页)

由许多双声、叠韵和发音相近的字词组成。

(七)时序歌(时令歌)

引导儿童据时序的变化去认识、了解自然现象。

(注意与数数歌区别:目的不在数数,而在认识自然现象。) (1)季节顺序; (2)月份顺序; (3)日顺序;

7 (4)节气顺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ǔ露ù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八)其他形式(78页)

第二节 儿童诗

一、儿童诗的含义

1、定义: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抒写儿童情趣和心声并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诗。

2、与儿歌比较:

歌:歌,吟唱。 儿童诗:诗,吟诵。

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儿童心理、情感、生活和理想)。

(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天真、热忱、活泼、敏捷、任性。(用乐观积极的笔调来传达)

(三)以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抒发情感(形象性)。

“形象”的三种含义: (1 )能引起人的思想获感情活动的具体 形状或姿态;(2 )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 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3 )指描绘或表达具体 生动(形容词)。

(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使形象生动鲜明)

(四)用富于音乐性 的语言传达诗意。

三、儿童诗的类型

(大多诗歌以抒情为主,但儿童诗的抒情 功能与叙事 功能并重,这是因为儿童文学的故事性特点。)

(一)生活诗(《让我们荡起双桨》)

通过对儿童现实生活的表现来抒发感情。(“爱”和“美”的主题)

(二)自然诗(《谁看见过风》)

用诗的形式,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自然、解读世界,展现自然之美的儿童诗。(化抽象为形象)

(三)童话诗(《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以诗歌的形式讲述童话故事的儿童叙事诗。

特点:完整的故事、奇妙的幻想、拟人化的形象、优美的旋律、凝练的诗歌语言。(兼有诗歌和童话的特点)

(四)科学诗(《大自然的语言》) 描写和表现科学知识内容。 特点:科学性与诗性完美结合。 (科学诗有时与自然诗难以区分。) 注意:

1、各种类型的诗歌有可能交错重叠,如《我们的土壤妈妈》是科学童话诗;

2、叙事诗一般比较长。

第三节 儿歌和儿童诗的

阅读指导

一、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合称儿童诗歌。

2、区别:

3、联系:

作用相一致:使孩子活泼可爱,培养创造性思维;从中得到感悟启发;有助于语文学习。

4、儿童诗歌的分析:主题,结构,表达方式,优、缺点等。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1、把握艺术表现手法(P74)——注意儿歌怎样把要说的事物通俗化。

2、把握儿歌句式短小、节奏明快、追求口语的特点。

3、配合游戏。

4、多朗读(有表情地)。

三、阅读欣赏儿童诗的一般方法(领悟情感、再现意境、揣摩语言、探究写法)

1、反复朗诵——体会情感倾向。

2、分析、理解意象——再现意境。

(意象、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或情调。)

3、分析修辞手法。

(通感:简单讲,指各种感觉相互连通、互相影响。“红杏枝头春意闹”、“高山流水”)

4、揣摩“诗眼”,品味言外之意。

(诗眼:点睛之笔,用得灵动、贴切、有张力的关键性词语。)

第四节 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一、作家链接(同学们自己看)

二、作品导读:学会分析儿歌和儿童诗,学会指导儿童阅读欣赏,可以从内容主题、语言特点、结构、修辞、类型等方面去分析。

三、课堂作业:写出《矮矮的鸭子》、《手套》的导读。

四、课外作业:创作两首儿歌和一首儿童诗(一星期后交);

《教程》和《作品选》里的所有儿歌和儿童诗都要反复去读,要能背诵一些。

本章小结:这一章很重要,大家不仅要会指导儿童吟唱欣赏儿童诗歌,而且我们要背熟一些儿童诗歌,要能创作儿童诗歌,特别是要会编儿歌。 参考资料:《儿童文学作品选读》、http://www.daodoc.com/中的精选美文配乐朗诵音频资 20 料,如《黄纱巾》、《只有你欣赏我》等等。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喜欢听一些美文的朗诵,教学过程中借助音频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小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较感人的散文要让学生分析学习,如《再见了,亲人》、《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等。

第八章 儿童科学文艺

教学目的:理解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特征,了解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型,能够指导儿童阅读欣赏儿童科学文艺。 教学重点:儿童科学文艺的特征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

一、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

1、科学文艺:用艺术手法来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的文艺作品的总称。

2、儿童科学文艺: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科学文艺。

3、儿童科学文艺的主要内容:介绍科学知识、展现科学世界观、宣传科学思想与方法。(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构思,用生动可感的形象来进行)

二、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一)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统一

1、科学性:指儿童科学文艺以科学实验为依据,反映事物自身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的特性。(涉及的科学知识要准确无误)

2、文学性: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浅显明白。(生动的文学性就是要以活泼的形象、耐人寻味的构思、精细微妙的描绘,使科学自身的美得到开掘,得到完美的表现。)

(二)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

1、客观性:尊重科学事实,客观地分析、描绘科学知识,塑造文学形象。(幻想也应当符合科学逻辑。)

2、充满科学精神的合理想象,是发明创造的摇篮,是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动力。因此,儿童科学文艺中经常出现想象性的事物,尤其是科幻小说中。

(三)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

1、教育意义:科学家勇于探索的可贵品质、造福于人类的思想情绪、与重重困难较量和抗争的智慧,科学家所创造的种种奇迹,某种哲理和精神。

2、儿童科学文艺的教育性并非外加的说教,而是密切结合科学内容来表达,并贯穿于文学审美过程之中。

注意: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的整体。

第二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

第三节

(从文学的表现形式来分)

一、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尾巴》)

1、定义:又称知识童话或自然童话,是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科学现象,讲述科学知识的作品。

2、主要阅读对象: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

3、特征:知识浅显、情节单纯、结构明了,丰富的幻想、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普及科学知识结合。

21

二、科学幻想小说

1、定义:运用幻想手法描绘科学发展远景和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小说。

2、三要素:科学的、幻想的、小说的。

3、科学幻想构思:推测过去事件、探索未知领域,以科学为前提,展现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

4、文学的构思:遵循小说的创作规律,组织安排生动的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三、儿童科学诗(《种子的旅行》)

1、定义:以优美凝练的诗句来描写和表现科学内容,以丰富的情感将科学知识融入诗的意境的作品。

2、遵循诗歌创作规律:浓郁的诗情、优美的意境、精练的语言,讲求节奏和韵律。

四、科学小品

1、定义:又称知识小品、自然小品,是指只写科学知识的某一个方面或科学发展的某一个侧面,内容精当、结构自由、篇幅短小的科学散文,即简洁明快地介绍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小文章。(是科学文艺作品中数量较多、较为常见的文学样式。)(科学文艺中的”轻骑兵“)(不是跟相声并列的那种”小品“。)

2、特征:立意新颖,往往没有幻想或虚构的成分,不设置曲折动人的情节,也不刻画人物形象,然而它以小见大、雅俗共赏,具有独特的魅力。

五、儿童科学相声

相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把科学知识寓于幽默与诙谐的对话之中。 儿童科学相声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儿童科学文艺形式。

六、儿童科学故事

用故事的形式讲述科学技术方面的种种知识。

七、科学寓言

1、定义:运用寓言的形式,概括、生动地表现科学知识的内容,并由此表达一定的教诲、训诫意义的作品,也称知识寓言。

2、特征:严谨的科学性、生动的形象性与深邃的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八、科学谜语

1、定义:指谜底是属于科学知识范围中某一种科学现象、科学器械、科研成果的儿童谜语。

2、特征:知识性与形象性、逻辑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结合。

第四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

【儿童科学文艺的原则:益智而又怡情。(科学的理性原则与文学的感性精神相结合。)】

1、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儿童科学文艺常用主人公历险、漫游的方式构思故事、设置情境。(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 (容纳大量科学知识、信息,制造悬念、曲折情节,充分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2、注意通过作品中的形象和故事,让学生领略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怀。

本章小结:这一章主要要理解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 课外作业:为什么说《笨狮子》是科学文艺?找出里面介绍的科学知识。《小蝌蚪找妈妈》是不是科学文艺?为什么?

参考资料:《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等。 教学后记:这一章简略地讲解就可以。

22

第九章 图画文学

教学目的:理解图画文学的含义,掌握图画文学的特征,了解图画文学的基本形式,能够指导儿童欣赏图画文学。

教学重点:图画文学的特征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图画文学的含义和发展

一、图画文学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1、定义:指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故事类作品,属于幼儿文学。)(儿童文学按年龄阶段分哪三类?)

2、图画读物(图画书)分为文学类图画书和知识类图画书,图画文学属于前者。

3、图画文学是由有插图的读物演变而来的,但两者有区别:

4、图画文学的作用

(1)能满足儿童(主要是幼儿)的阅读欣赏需求,有利于对儿童进行智力(主要是想象力)的启蒙。(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2)有利于消除儿童在听故事时有可能产生的困惑。(因其具有直观性)

(3)图画文学是“亲子共读”的最好材料,有利于亲情的连接,有利于进行温馨的文学启蒙。

二、图画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1、图画文学的出现,是以儿童的进一步被发现和进一步被认识为前提,并伴随着印刷技术和插图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2、明嘉靖年间的《日记故事》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图画故事书。

3、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的长篇童话《河马幼稚园》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最早也是最长的童话图书故事。

4、解放后,我国的图画文学呈现出中国式的发展特点:以教育为旨归的助读作用,文学推广和普及作用,文、图分家的创作形式等。

5、今天的图画文学显现出的特色:玩具化、自创化(儿童和家长一起自己参与创作)、综合化(内容上和形式上)。

第二节 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一、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可视性(塑造形象的外在特征)

视觉语言(图画语言):画面(色彩、构图)

图画文学以直观的、浅显的、有趣的图画故事使儿童领略到文学的精彩。

显示充满趣味的、动态的、具体的、鲜明的造型特质,使作品吻合儿童的生活感受和阅读兴趣,这是图画文学作家共同的艺术追求。

(二)跳跃性(文意表达方面)

绘画对作品意义的表达会由于其凝固静止的绘画特征而出现跳跃。

跳跃性给图画文学带来三种可能的效应:在画面组接中实现情节的完整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故 23 事的流动感;带来画面的语言空白。

跳跃性特征的作用:实现故事传达中的鲜活,激发小读者的创造性。

(三)夸饰性(表现特征)

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实现夸饰的途径便是对卡通、拟人、特写、夸张、漫画等手段的灵活运用。

夸饰分为不变形的夸饰(用拟人、特写手法)和变形的夸饰(用漫画、夸张手段)。

图画所表现的”趣“是图画文学的生命,夸饰能增强画面的趣味性。

(四)明朗性(色彩运用方面)

明朗,是指图画故事画面的色彩与内容的协调与适宜。

色彩的明朗性,一方面要以形象的鲜明感为孩子们提供多样的色彩,另一方面,色彩不仅要协调,而且要与故事内容相适宜。(换言之,图画文学作家要根据故事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色彩、笔法来构成明朗清晰的画面。

(五)简洁性(语言运用上)

图画文学中的文字不是对图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而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图画文学是以图为主,所以文字应尽量简洁。

二、图画文学的基本形式

(一)纯粹用图画显现故事 没有文字出现。

特点: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用画面的跳跃性表现情节的连续性。

(二)图文结合显现故事 一文一图或一文数图。

(三)连环画

是图画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图、文格外富于诗意创造的精美的连环故事书。 比较多的连续画页和比较详尽的文字叙述。

第三节 图画文学的欣赏指导与作家链接

图画文学是开启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文学熏陶和美感教育材料,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欣赏指导,以充分发挥图画文学的作用。

一、图画文学的欣赏指导

儿童进行图画文学欣赏的规律:视——听——解——创。

(感知画面——接受字音的传达——了解字意——对感知、聆听和字意的综合和想象而构成整体故事)

1、指导观图(角色、动作、表情、情节、环境、故事的轮廓)

2、指导儿童拓展想象的空间,引导儿童进入艺术的再创造,填补叙事“空白”。(设问、提示、启发)

3、指导儿童发现图画故事的第二空间,获得意外的乐趣。(指导儿童发现和理解主画面上的细节,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

4、指导儿童说图

大概轮廓——加上细节——融进环境描述和人物心理描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二、作家链接(自己看)

本章小结:图画文学的欣赏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课外作业:如何理解图画文学的作用? 参考资料:一些连环画。

24 教学后记:一定要找到一篇图画文学范例来讲解。

第十章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教学目的:理解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掌握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了解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影视文学基本类型,能够指导儿童欣赏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影视文学。

教学重点: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戏剧文学是儿童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一、儿童戏剧文学的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

儿童戏剧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戏剧演出创作的文本,简称剧本。

既是演出的脚本,又是具有独立存在的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学和戏剧的双重价值。

(二)特征

1、主题:相对鲜明、浅显、集中,易于为儿童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题材:或歌颂真善美,或对缺点进行善意的批评和引导。

童话剧: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如《人参娃娃》删去了原有的血腥和残酷,表现了舍己为人的主题,又为儿童可接受。)

2、在揭示主题的方式上:将主题意蕴的呈现融于儿童的情趣之中,通过表现童趣来揭示主题。 (儿童化的人物语言、童心和稚气的真实再现)

3、戏剧结构:剧情的安排上重视情节开端,设计明晰线索,迅速展开冲突;戏剧冲突集中可信。 (戏剧结构指剧作者对构成剧本内容的生活材料

所进行的组织和安排。)

(剧情指儿童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故事情节,是由戏剧人物一系列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和对白构成。)(剧情的安排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快节奏迅速展开情节,迅速完成人物形象刻画。)

由于戏剧受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所以剧情必须借助冲突(矛盾)进行展开。(矛盾冲突是事件发展的关键环节,让人想探询其原因,想知道其结果,造成悬念。)

4、人物塑造方面:于戏剧冲突中运用戏剧语言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儿童熟悉而

又独特的,他们常常带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独创性。(陌生+熟悉=美)

人物的语言常常是自己个性的身份证,所以,在适当的地方必须让人物开口说话。

5、语言特点:浅显活泼、充满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口语习惯,明显的动作性。

戏剧文学语言的共同特点:人物语言(对白、旁白、独白、唱词等)应口语化、音调铿锵;舞台提示语应简略。

(怎样区分独白和旁白?)

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 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

25 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

(话外音,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旁白一般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前者是影片创作者(或借助故事叙述者)以客观角度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后者是影片中某一人物(一般为影片主角)的自述,以主观角度追溯往事、叙述所忆所思或所见所闻;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音响的画外运用

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不仅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而且能通过具体生动的声音形象获得间接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画外音和画面内的声音及视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可产生各种蒙太奇效果。 )(《暖春》的最后,《电影往事》中)

语言的动作性使得儿童戏剧的节奏更明快,戏剧效果更强烈。

二、儿童戏剧文学的类别

(一)按艺术形式分

1、儿童话剧:以对白、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儿童戏:用唱腔、身段等程式化的地方戏曲表演形式来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形象。

3、儿童歌舞剧:用音乐、舞蹈、歌唱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4、儿童木偶戏:演员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5、儿童皮影戏:用动物的皮为材料,经过雕刻、绘画制作成各种人物造型,将其放置在特制的幕布后,通过演员的操纵和说唱表演来表现剧情的戏剧形式。

6、课本剧: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编写的、可供学生表演的剧本。它能使静态凝固的课文描述变为借助台词和演员表演的动态的舞台呈现形式。

(二)按容量和场次分

“幕”指戏剧文学及其演出中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的变化来划分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场”则是戏剧文学中包含在“幕”里的一个较小段落。

1、多幕剧(分成若干幕),人物繁多,情节复杂。

2、独幕剧(一幕一场),剧情简单集中,故事完整,人物较少。

3、场景剧(一幕多场),在同一舞台背景下进行多个场次演出的戏剧形式。

(三)按题材分

1、历史剧(包括古代历史剧和现代历史剧),以反映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

2、现代剧,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三、儿童戏剧文学的舞台呈现特点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时空结合,视听结合)

1、舞台背景及戏剧内容与观众的接受心理相吻合——应充分儿童化,为儿童所熟悉、喜爱和感兴趣。

舞台背景(美术设计和音乐处理)提供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显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和自然背景,有助于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气氛的渲染。

2、人物形象的舞台呈现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独特性、鲜活性、真实性。

儿童戏剧的舞台造型不能过分夸张,也不能过分拘谨。

立足于符合剧中人物个性特征又符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的个性心理,是儿童戏剧人物形象舞台呈 26 现的基本定位。

第二节 儿童影视文学

一、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1、儿童影视文学:指为拍摄儿童影视片所创作的文学剧本,它是儿童影视创作的文学基础,是导演再创造的依据,儿童影视要把它提供的文学语言转化为银幕、屏幕语言,把它提供的间接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2、儿童影视文学产生在影视艺术和儿童文学的交叉地带,具有两重性。

(二)特点

1、视像性

要求作品的形象具有明确、具体、富于造型的表现力等特点。(这样,儿童影视文学才能顺利地转化为银幕、屏幕形象。)

2、趣味性

儿童影视文学的趣味性大多体现为作品的喜剧性,且多用幽默、夸张、机智、揶揄(嘲笑)、倒错、误会等手段来实现。

儿童影视文学应张扬童心,充满儿童情趣。

3、情节性

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力较弱,所以,儿童影视文学的情节线索单纯而又有悬念,且要有

一定的惊奇感和奇异感。

4、形象性

同所有叙事性文学一样,儿童影视文学也是以塑造形象为己任,成功的形象必然应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儿童影视文学的银屏呈现

文学是语言艺术,影视是综合艺术,视觉造型是影视的银屏语言。

(一)儿童影视艺术的造型元素

1、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是组合、剪接的意思,可以组接画面,也可组接声音和画面(声画蒙太奇)。

蒙太奇有多种: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反复蒙太奇、杂耍蒙太奇等。

2、光影、色彩与音响

好的布光和用色,可以强化剧情内容和形象特征。

音响是影视中除语言和音乐之外所有的声音的统称,包括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殊音响等。 音响可以增强影视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3、音乐(主题歌和插曲)

具有深化主题、抒发情感、塑造形象、制造气氛等作用。

4、表演、服装、场景、道具

出色的演员可以成就一部影视片,而优秀的故事有了优秀的演员表演就更能出彩。 服装可以揭示影视人物的种种内在信息。 场景为人物提供立体的生存空间。

道具的使用,创设人物生存环境的真实感和生活化。

(二)儿童影视艺术的叙事元素

27 造型展现空间的一切,叙事表现更多的时间内容。

1、开头

影视艺术的时空限制特点和儿童的接受特点要求

儿童影视作品应重视开头的设计。

开门见山是儿童影视常用的开头方法(《小鞋子》) 。 不管什么开头方法,关键是应该一开始就吸引小观众。

2、情节、人物、对话

儿童影视的故事情节一般比较单纯、新奇。

人物塑造多借助动作和语言,而较少内心世界的静态渲染和剖析。(因为儿童天性好动) 人物对话简洁、精彩。

3、结尾

儿童影视多以大团圆的形式结尾,因为大团圆的结局可使小观众的审美期待得以实现,也使他们

得到轻松和愉悦。

也有的儿童影视结尾给小朋友留下许多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小鞋子》)

三、儿童影视的分类(儿童故事片、儿童电视剧、儿童科教片、儿童记录片、美术片)

(一)儿童故事片

1、含义:指通过演员表演,表现儿童多方面生活的影片。

2、故事片的特征:由演员饰演片中人物;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技巧对有关素材进行加工、概括,从而塑造出真实可信的银幕形象。

3、种类:按风格分为喜剧片和惊险片;按表现内容分为生活片、童话片、科幻片等。 儿童喜剧片:在笑声中颂扬真善美,善意地嘲讽缺点和不足。 儿童惊险故事片:情节紧张、悬念迭出、情境奇特、引人入胜。 儿童生活片:取材于儿童现实生活。

童话片:幻想的情境和形象。主人公有现实生活中的人,也有超人化或拟人化的人物形象。 科幻片:对未来世界的情境作幻想式展示。(不是科教片)

(二)美术片(长度比故事片短得多)

1、含义:指运用各种美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展示环境、表现故事情节的影片。(不需要真人实景来拍摄。)

2、分类

动画片:以绘画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的方法,摄下有背景的、分解的人物动作,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动感的画面。

木偶片:木偶,逐格拍摄或连续拍摄,立体感很强。

剪纸片:是在剪纸艺术和皮影戏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平面雕镂,逐格拍摄分解的动作。 折纸片:比剪纸片有更强的立体感,又有不同于木偶片的独特造型:纸只折成面、线、角和圆筒,某些部位是透空的。

3、审美特征 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造型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机智有趣(情节的巧智和人物性格的有趣) 节奏快、动感强

第三节 儿童戏剧、影视文学的欣赏指导

28

一、儿童戏剧的欣赏指导

(一)介绍戏剧常识

1、介绍剧种知识 话剧:对白、独白

歌舞剧:舞蹈语言(维吾尔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不同:前者移颈,摆头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后者抖肩 )

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脸谱(生、旦、净、末、丑),手法,身段,节奏,曲牌

2、让学生了解戏剧表演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介绍戏剧背景和人物

二、儿童影视的欣赏指导

1、基本的影视知识的介绍(蒙太奇手法,长、短镜头,特写,等等)。

2、对作品的色彩画面、人物特点和音响效果等方面作适当提示和解说。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影片主题,让儿童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

4、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如提示法、问题引导法等)。

本章小结:注意影视艺术和戏剧不同于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后者是剧本,它们本身就可以用来阅读欣赏,具有文学功能。

课外作业:找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看,看其剧本与原小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资料:《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一些电影,如《小鞋子》、美国片《天生一对》、《上学路上》等;影视剧本,如电影《走向生活》剧本、《郁林廉石魂》——2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剧本。 教学后记:利用视频资料进行实例教学,效果较好。

29 30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引论教案

儿童文学小熊过桥教案

学前儿童文学课教案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