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围绕面向三农 开展金融创新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7: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围绕面向三农 开展金融创新

--- 对新时期农行服务三农工作的思考

湖南省农业银行副行长 陈 奇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如何适应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要求,把“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农业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必须正确面对、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去年以来,我们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金融服务“三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实践证明,要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制度流程、产品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能做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

一、推进思想观念更新,凝聚各方共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行始终坚持以促进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信贷业务一直在全行业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前些年,农业银行大力推进战略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脱“农”进城思想在全行上下有一定的市场。现在重新明确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这就要求必须把解决思想疑虑、凝聚各方共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必须回答“为什么要面向三农”、“面向什么样的三农”和“怎样面向三农”这三个重大思想认识问题。

为什么要面向三农?这是因为,农行面向“三农”,既是国有资本意志的体现,也是农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农行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一,农业银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即使完成股份制改革以后,国有资本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是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任务。国家把“面向三农”作为农行的市场定位,这就决定了农业银行必须服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的需要,认真履行服务“三农”工作职责,绝不能偏离、甚至违背国有资本意志;其二,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从过去的发展历程看,其生存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农村繁荣,特别是与“三农”共兴共荣、息息相关。从现实情况看,服务“三农”的社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服务“三农”的政策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优越,农业银行更应该在新时期服务“三农”方面作出新贡献;其三,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县域,在长期的支农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培育了独特优势。服务“三农”,对农业银行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涉农信贷业务的提升转型和城乡业务联动发展,搞活市县两级行经营,稳定员工队伍,加快自身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四,从省情看,湖南是中部农业大省,近年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县域工业强劲提速、现代农业茁壮成长、特色经济渐成气候、板块经济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农村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满足程度低。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改革,通过消化历史包袱、增强资本实力、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就会在服务“三农”中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向什么样的三农?从三农现状分析,必须“拓宽视野,从两个方面着力”。所谓“拓宽视野”,就是要改变对“三农”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以宏观的视野、前瞻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三农”,树立“大三农”、“新三农”和“现代三农”的观念,正确认识“三农”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区域经济增长、农民群体的变化、农业促进体系的完善等各个层面努力挖掘有效的金融需求,就会发现三农领域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服务“三农”大有可为。所谓“从两个方面着力”,就是指:对于“三农”领域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包揽下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必须在平等、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农村金融体系中各类机构的职能定位,最终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新格局。就农业银行在资金、网络和专业等领域的比较优势看,应该为“三农”客户提供高层次、综合性、跨区域的金融服务:一方面,我们要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等规模化融资领域,发挥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切实解决农户、小企业、粮棉大县、贫困县等贷款难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从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着力,我们就会真正成为农村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

如何面向三农?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说,必须“坚持核心原则,做到三管齐下”。所谓“坚持核心原则”,就是:农行面向“三农”,必须坚持商业运作原则。坚持商业运作,要求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追求利润和效益,这是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也是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我们面向“三农”,既不能因为坚持商业运作就不去服务“三农”,也不能因为服务“三农”就放弃商业运作原则。虽然,通过商业运作来面向“三农”,要求既防控风险又实现盈利,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带着感情、责任和信心,用真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成功道路。所谓“做到三管齐下”,就是:一要在制度层面搭建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三农”业务新体系,解决必须做的问题。在继续“做强、做大、做优”城市业务的同时,按照“做深、做广、做细”农村业务的要求,设计建立面向“三农”新的组织体系,从体制上和业务流程上提高服务“三农”的效率;研究建立“三农”导向型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三农”业务的考核力度,相应增加资源配置。二要在操作层面推出切合“三农”实际需求的新产品(服务),解决能够做的问题。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针对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与小城镇建设、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等,研发、推广相应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管理技术。如针对广大农民的“惠农卡”、针对农村个体工商户的“兴农卡”等等。三要在管理层面采取有利于促进“三农”业务发展的新措施,解决做得好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不同地区根据本区域“三农”发展水平和特点,采取不同的“三农”服务方式。如在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还不够强,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有效金融资源和有效金融需求相比东部地区明显要少。因此,在中部地区服务“三农”,就要允许探索出一套有别于东、西部的管理模式。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活力

农行横跨城乡的机构和业务,决定了农行的发展具有与其他银行不同的路径和特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三农“不好做”和“做不好”的问题,必须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农行内部从两个方面构建面向“三农”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一方面,在农行一级法人体制框架内,实施“一行两制”改革。以县为界,区分城市业务和“三农”(县域)业务两大板块。根据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以及农业银行在城市和农村双线经营的特点,要在继续加强地市以上城市业务的同时,以县域支行为平台,再造一套适用于三农(县域)业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即实行“一行两制”的经营模式。“一行”体现在六个方面:“一个党委”,是指必须通过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从政治上保证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支持“三农”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一级法人”,是指全行各项经营和管理活动必须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开展,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一个品牌”,是指全行以统一的形象标识和业务品牌,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一个网络”,是指全行依托统一的网络平台和业务系统,全行一网,信息共享。“一套报表”,是指所有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在同一套报表中统一反映和对外披露。“一个保障”,是指“三农”和县域业务,同城市业务一起共享中后台管理支持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两制”是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原则,充分发挥大银行的系统优势,区分城市业务和“三农”(县域)业务两大板块,建立双线运行的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城市行与县域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整体支农功能。 另一方面,对“三农”(县域)业务板块实行事业部制。设置专门组织体系、专业队伍、专门政策制度、专项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办法。事业部制是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也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它本质上要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型部门银行体制向产品服务为核心的流程银行转变。一是要对现行农行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组改造。将城乡一统的架构一分为二,改为城乡两大板块,从省到县,单独组建面向“三农”的“三农”板块,其中,省市两级行按“三农”板块重组业务前台,县域行全部按“三农”业务属性组建部门、确定职能、全面转向。二是要提升“三农”(县域)网点服务能力。视经济环境、业务需求情况,适度调整、恢复和增设一批县域网点,并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的农户和小企业服务功能的平台;选择部分精品县域支行,借鉴国内外微小信贷机构运作经验,重构机构功能、劳动组合和业务模式,专注于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三是要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型组织机构模式。扩大参股或控股设立村镇银行试点的规模,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抓紧组建金融租赁公司,为“三农”和县域客户提供大型农机具和机器设备等融资租赁服务;加快设立保险公司,开发和创新涉农保险产品,为农业生产经营、农民人身、医疗、教育、家庭财产、涉农信贷等提供保险保障;在农行未设立营业机构的乡镇,通过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为“三农”和县域客户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四是要建立县域业务专项考核机制。对“三农”(县域)业务板块实行单独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价值创造、经营效率、结构优化、客户拓展、市场竞争、风险控制”等方面。将比较抽象的绩效考核指标换算为比较直观的有关产品、业务经营计划指标,横向落实到客户,纵向分解到网点、到个人,并与绩效工资紧密挂钩,充分调动基层员工拓展县域业务的积极性。通过严格激励与约束,以风控看得失、以业绩论英雄。

三、推进制度流程创新,指明操作路径

农行现行的制度和流程,基本上是为城市业务量身定制的,已经不适应目前“三农”业务的实际需要。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创建一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制度和流程。

一是,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让“三农”客户进得来。要针对“三农”和县域客户财务报表普遍不规范的实际,调整信用评级指标,减少财务数据要求。把对客户自有资产的有效性,经营项目的可行性和现金流量的可靠性,作为客户评级的重要参数,更多地从定性指标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

二是,要创新担保方式,让“三农”客户贷得到。通过拓宽担保方式,满足全面覆盖风险的要求。如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农机具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破解抵押品不足的难题;通过试行“标准化养猪厂房抵押+保险+加工企业保证担保+协会或协会内多户联保“的办法,解决规模化养猪贷款难问题;通过采用“国家移民后期扶助补贴资金担保”模式,解决对库区移民发放贷款难题;借助“农行、烟农、烟草公司、当地政府、邮政部门多方合作”模式,解决烟叶种植贷款担保问题;探索运用林权抵押方式,解决企业和农户开发性资金贷款难的问题,等等。

三是,要简化业务流程,使“三农”客户贷得快。总的思路是:根据“三农”和县域客户信贷需求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的特点,下沉经营重心,缩短流程链条,提高办贷效率。要按照“流程缩短、手续简化”的创新思路,将目前的贷审会审批制改革为独立审批人制度。对独立审批人实行等级管理,每一级分别规定相应的准入条件,并按独立审批官和独立审批员分别授予其权限。通过对独立审批人授予信贷审批权限,改进信贷审批方式和相应流程,改集体集中审批为个人审批,将审批层次从高往低下移,相应缩短审批链条和信贷流程。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采取标准化模式,加快推行“三农”信贷业务网上决策、网上审批,提高办贷效率。要合并小额信贷业务评级、授信和单笔业务的审批程序。要依托金穗“惠农卡”和小企业业主卡等载体,推广“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贷随还”的可循环贷款模式。湖南农行在服务“三农”试点工作中,试行独立审批人制度,使“三农”贷款审批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是,要前移管理重心,使“三农”客户管得好。要在下沉经营重心的同时,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目标,前移管理重心,把支行打造成为“三农”(县域)信贷业务的主要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平台,确保“三农”客户管得好。在县支行对“三农”客户的管理上,上级行要明确管理目标、管理责任、管理权限、和管理要求(如执行力、精细化等方面)。特别是要注重对一线客户经理的配备和培训,全面提升客户经理的素质,把“三农“客户的管理落到实处。

四、推进产品服务创新,拓展市场客户

推出适应“三农”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关键。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不同业务的风险控制要求,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推出一系列深受“三农”客户欢迎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要研发和推广面向三农的金融新产品。要通过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认真调研分析,按照“适合三农需求、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研发和推广面向三农的金融新产品。湖南农行在服务“三农”试点工作中,除了做好总行已经推出的微企简式贷款、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外,还自主创新上报了农户贷款、农业订单链式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绿色家园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县域涉农最高额抵押可循环贷款、农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新产品,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特别是大力推行金穗“惠农卡”,为缓解农户贷款难独辟蹊径。该卡除具备银行借记卡一般功能外,还具有小额农贷载体、财政直补工具和医疗参保凭证等功能。尤其是能够实现小额贷款自助、可循环使用功能,深受农户欢迎。新华社以“农行湖南分行发行金穗惠农卡破解农村贷款难题”为题在《国内动态清样》上推介了湖南农行的做法,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亲自指示中农办专程来湖南调研。

——要加大城市成熟产品向农村的推广力度。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手里的余钱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89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多达8亿,家庭数约为2.1亿户,农村家庭占我国家庭总数的67.6%。央行数据显示,2007年城乡居民储蓄超过17万亿,其中超过8万多亿来自农村。仅从上述数据分析,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农民的金融需求特别是理财需求巨大。目前,多数农民偏好的理财方式是:把手头的闲钱交给亲友打理或从民间借贷中获利,或以传统的存款方式获得利息收入,可见其理财行为单一且更偏重于安全性。作为服务“三农”的农业银行,要根据农民特殊的需求,在改造农村传统网点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将基金、代理保险、外汇、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等一批城市成熟产品,尽快推广到农村。

——要新增有利于扩大服务“三农”覆盖面的新型渠道。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银行的物理网点不可能无限扩展。要拓宽服务“三农”覆盖面,必须借助ATM、POS、支付通等现代电子银行新渠道。开展“自助设备进农村”活动,逐步将ATM配备到每个农村营业网点,每个县城要有自助银行,每个乡镇至少要发展1家农资购销特约POS消费商户。同时,要加大金融新产品的推广,去年以来,湖南农行将在全省城乡布放6万台金穗支付通。这个金融新产品,把普通电话与金融功能巧妙结合,为客户提供一种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结算便利的新型自助银行服务项目。重点布放在城乡批发市场及乡以下农资销售商、饲料销售商、农副产品收购点,实现了“把银行搬进店堂”的设想。既缓解了服务三农物理网点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金融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普及。此外,在结算、代理业务等领域,农行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同业的合作,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

五、推进风险管理创新,防控金融风险

有效的风险管理,始终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总体上讲,农业仍属于弱质产业,农村仍属于欠发达区域,农民仍属于低收入群体,这就决定了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努力实现“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

第一,通过恰当的手段识别风险。要摸索建立可量化的“三农”(县域)业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全方位提高各类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湖南农行在“三农”服务试点过程中,为了有效识别农户贷款风险,在邵阳新宁县创造性地运用了聘请社会人士——“五老”(老支书、老村长、老干部、老组长、老党员)辅助防范信用风险的方式。由“五老”组成“农户诚信评议小组”,“农户诚信评议小组”对申请贷款的农户进行客观评议,对“诚信农户”授予证书,把那些信用观念差、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农户剔除在外。这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控制农户贷款风险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二,通过科学的利率定价覆盖风险。“三农”(县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客户经济经营状况千差万别,风险承受能力差异很大,必须加大定价对风险的覆盖力度。要探索建立“三农”产品定价系统,把风险与收益统一起来,通过嵌入业务系统或与业务系统紧密衔接的方式,动态衡量每一笔“三农”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动态决定每一笔“三农”业务做与不做,并作出业务定价。要特别注重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扩大县支行产品定价权限。

第三,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预警风险。要加强机器制约,将“三农”(县域)业务风险防范要求和监测指标置入计算机系统,实行硬性约束,杜绝人为操纵。要利用信贷在线交易风险预警系统,强化非现场的高频率监管,通过在线监测,下伸风险监管层面直到基层各个网点。要开发在线风险网络监测、筛选技术,及时识别风险交易、客户与机构,并与授信、授权动态捆绑。要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科学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和预警模板,执行实时、严密的风险提示和在线监测。此外,还要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三农”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开展农村星级信用客户评定活动;对诚信守约客户,采取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利息返还、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激励政策;对违约失信客户,设立黑名单,进行信息通报和公示;对协助清收贷款的地方党政人员和村干部等,可予以适当奖励。

第四,通过有效的担保和保险转移风险。要构建政府主导的省、市、县“三农”信贷业务担保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担保能力,并将担保范围扩大到中小企业以及农户。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对“三农”信贷业务提供担保时,担保费用减半收取。要规范“三农”担保物登记,在全省各市县指定专门部门,归口负责可抵押物的抵押登记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登记操作规范,担保物登记只收取工本费。要研究组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将保险范围覆盖到粮食、生猪、柑桔、烟草等主要农作物,增强涉农企业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五,通过严密的制度管控风险。要逐步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独立性,加大对二级分行和县支行风险经理、信贷监管人员的垂直管理力度,推行派驻制。湖南在“三农”服务试点中,推行了信贷独立审批人制度和信贷风险经理派驻制度。通过对信贷独立审批人授予信贷审批权限,改革信贷审批方式和相应流程,实现了风险控制和效率提升的协调统一;通过向下级行派驻信贷风险经理,由派驻风险经理对派驻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重大信贷业务进行全程风险监控,增强了风险管理的垂直控制力度,实现了横向切入、近距离防控风险的作用。其中株洲分行实施风险经理派驻制较早,从其实践来看,风险经理派驻作用明显。该行2005年以来新增法人、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仅为0.02%、0.65%,而到期贷款收回率从2004年的92%提高到了2007年的98.4%。

第六,通过良好的金融生态化解风险。要全力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广泛开展“打造诚信湖南”活动,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和执法环境,积极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资产保全和债务追偿,切实防止借农行股改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对破产企业保证农行的担保债权优先受偿,对恶意逃废农行债务的企业严肃追究企业负责人及主管部门领导者的责任,形成共同推动“三农”金融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8年8月 31日

三农金融服务

三农金融服务

创新三农服务模式 做实三农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融创新对策

创新培养模式 规范内部管理 构建面向“三农”职业教育体系

围绕服务三农 推进合同帮农

农商银行“三围绕三开展”践行“群教”活动[1]

围绕面向三农 开展金融创新
《围绕面向三农 开展金融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