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飞鸟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2: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飞鸟集》看泰戈尔的哲学思想

外语系11级5班欧艳华1107405029

一、泰戈尔及其飞鸟集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飞鸟集》闪烁着深邃的哲学光芒,以300余首清丽的小诗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启示着人们如何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二、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形成

要想深入理解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必须探讨其形成。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因其家庭环境的原因,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印度古代奥义书、吠檀多和毗湿奴教派等印度古代哲学的影响。“泰戈尔曾经在文章中描写到,在他的家里,从早到晚,都飘荡着《奥义书》的颂读声。”[1]奥义书的核心思想“梵我一如”成为泰戈尔认识人与宇宙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人与宇宙的关系又是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基础。第二,西方“泛神论”的影响。“泛神论”的思想认为整个宇宙本身具有神性,万物存在于神内,神是万物的内因。这与古印度哲学“梵我合一”的思想有共通之处。第三,泰戈尔也受到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和人道主义学说的影响。在泰戈尔的著作中,他曾多次把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在其《人生的亲证》中,第一章开篇,泰戈尔就对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进行对比。

三、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及其在飞鸟集中的体现

(一) 从有限到无限

泰戈尔认为, 人具有双重性质, 既有有限的一面, 又有无限的一面, 人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结合。所谓无限性,即在人的存在中具有神性(或精神) 的一面, 称为“精神之人”从这方面看, 他是梵的显现, 他与宇宙万物,在精神本质上都是同一的, 因此他与大自然先天就是和谐统一的; 在人的存在中也有非神性(或物质) 的一面,称为“肉体之人”从这方面看, 他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往往与大自然不相协调。

具体来说,人的有限性是指, 人要竭尽一切努力满足保证自身生存的需求。是一种强烈发展的自私意识。这种自私意识表现在许很多方面, 比如,人总是把占有财产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 他的行为、努力、意志和快乐往往都被获得财产的欲望所支配着, 再多的财富都压抑不住他的贪婪欲望。此外,人的“有限自我”还不顾一切来保持自我的独特性,并且热衷于名利。而谈到人的无限性,泰戈尔根据“梵我同一”的原理, 认为宇宙最高本体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 它是宇宙的本源, 世界万物都是它的显现。梵不仅显现于万物, 而且寓居在万物之中, 作为万物的精神本质。同样, 人也是梵的显现, 梵也寓居在人体之中, 作为人的精神本质。这种寓居在人体中的梵被看作是人的“无限自我”在描述人的无限方面时, 他说:“在我们的生命的表面, 我们有着个我的永远在流转变换的方方面面, 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存在着一个与人类合一的“永恒精神”, 是我们所难以直接认识的。”[4]

因此,人们从“有限自我”到“无限自我”的过程,就成为了追求与宇宙和谐共存的过程,就是追求与梵的统一的过程,就是从一种自我升华到另一种更和谐自我的过程。诚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他是有福的,因为他的名望并没有比他的真实更光亮。”(《飞鸟集》第295首)泰戈尔告诫人们,过分沉迷于有限的自我,必将与宇宙、与自然、与梵相悖而遭毁灭。而追求无限,

追求精神的真实,才是有福之人。

对于怎样达到无限的自我,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飞鸟集》第20首) 为了获得这种精神的无限,我们必须抛弃个人的自我。只有通过否定自我,我们的灵魂才能够证悟真正的我,也就是梵显现的无限自我。奥义书说:“你们应该通过放弃而获得,你们不应该贪婪。”(《伊莎奥义书》Ⅰ) 《薄伽梵歉》告诫我们要无私地工作,为了成功而抛弃一切欲念。人类必须从个人私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无限人格”。为了寻求神你必须拥抱万物。为了追逐财富,得到小利,而真正抛弃了万物,这不是亲证完美的神的道路。为了获得伟大生命而做出的每一次努力都要求人“通过放弃而获得,切不可贪婪”。“可能有人会说无限者是我们无法企及、无法达到的,因此他对我们来说仿佛是无。是的,如果“达到”一词含有某种占有的观念,那么必须承认无限者是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人类最高的欢乐并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获得,同时那也是失。”[3]

(二)生命意识

泰戈尔笔下的一切自然皆有其生命,它们灵动而充满爱意,在他看来,一片树叶,一滴雾珠都透露着生命的讯息。春光秋色,朗月疏星,白云森林,鸟鸣虫吟无不表达着生命的意愿,生命在自然里是永恒的。飞鸟集中还有许多对死亡的诗意描绘。“死之流泉,使生之水跳跃。” (《飞鸟集》第225首)“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飞鸟集》第82首)泰戈尔认为生和死之间绝对没有完全的对立,生的表象是死,而其本质是不朽。他认为生命有显现的形态,即我们所说的生,也有隐没的形态,即我们所说的死。生命的显现和隐没像海洋上的波浪一样是表面的,只有永久的生命,不朽也不灭。“人生并不是孤立绝缘、一经死亡使一切化为乌有, 而是

一个本质不变而流动不息的永生的连续过程。在他的笔下,死亡不再是可怕的事物,而成为生命之不死,永恒之生,成为生命永远流淌的河床。”[5]生与死成为融为一体的美丽,生与死最终达到和谐。因此泰戈尔相信“生就是死”[1](《阿闼婆吠陀》Ⅻ,4,11) ,这样看来,前文两首小诗便不难理解。第一首中的生是指生命。而第二首中的生,是指普遍意义上的生,既活着有活力。“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尽的。” (《飞鸟集》第281首)这首诗也阐释了他的生命观,生命是不朽的,生和死的轮回只是生命表现形式的轮回。“万物从不朽的生命中涌现,并充满了活力。”(《蝎塔奥义书》Ⅱ,6,2)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人生存于大自然、依靠大自然, 与大自然保持最紧密的、最和谐的关系。一旦离开大自然, 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泰戈尔主张:“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只有实现了这个理想, 人类社会才能获得永久和平与幸福。”印度民族是自然中孕育出的民族,是在森林中成长的民族,民族的特质使得印度人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任何东西在印度人看来都具有精神意义。地、水和光,花和果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物理现象,用则取之,不用则弃之,它们正像每一个音符对于完成和音是必要的一样,也是获得完美理想的需要。印度人直观地感到这个世界上现存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我们得充分考虑到它,和它建立一种自觉的关系,”[3]而诗人的笔下也处处是自然的和谐。。面对美丽的大自然,诗人诗心涌动,感念着自然的永恒与伟大,从心底里发出不曾被污染的心灵的呼唤“月儿呀,你在等候什么呢?”“向我将让位给他的太阳致敬。” (《飞鸟集》第30首)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飞鸟集》第35首)泰戈尔在诗集中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

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飞鸟集》里,世界时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得,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在梵语中,鸟与独自苦修冥想十几年的修行者都被称作:“再生者”。在我们看来,这两者,一大一小,一个短暂一个永恒,一个肤浅一个深刻,可他们却“同一”了。就像是《飞鸟集》,短小的诗句吟出了现代印度最伟大的哲思。

飞鸟集论文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读后感

飞鸟集双语

飞鸟集论文
《飞鸟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飞鸟集分析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