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4: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校品牌建设要立足于“三个发展”

---读龚正行校长《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有感

读书,是每一个人的一生追求,更是我们做教师的终生所为。打造书香校园已是时下每一所学校的共同愿景,这是教育的一种复兴与回归,更是一种学校教育的重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其始终需要读书人心灵在场,而且是安详宁静个人化的在场。给师生充分的读书空间吧,让我们把打造书香校园化为一种回归教育本质的责任追求和理想信仰。

我们倡导从读教育名著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以做一个学者型教师和校长的自身形象去影响带动大家,进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在书中我感受到著名教育家对教育高屋建瓴的理解,知名校长在实践层面上的创业经历,这些大家们对教育的厚重积淀,使我对教育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学校建设由规范走向卓越走向精品最终形成品牌的追求。

读了《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一书收获很多,现对北京八中的龚校长从学校建设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拙见。龚校长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总结了自己的办学经验,从新校长上任之初应考虑的问题、理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教学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工作、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加强对学生学的管理、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和重视教育的基础研究等八个方面,以提建议的形式进行阐述、内容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简言概之,我认为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其根本要立足于“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面向全体,要重视个性培养,要突出精神价值,要关注终生发展。

1.加强生本意识,落实个性体现,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发展。我们要把孩子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只有加强生本意识,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喊了多年的以孩子为主体;只有敢于给学生创设天大的舞台,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提升和突出课堂教学特色,我们提出了“分层—协作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基于学生个别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和“多方面独特发展”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教育形式。虽然分层但不限定学生,更不是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这种模式创设了教育小组,每一个学生在教育小组中都是作为富有独特个性的存在而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模式兼顾了因材施教和集体教育两方面教育要求。期间我们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指导、作业的分层布置等实验,虽然在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寻求到很好的捷径,但的确有了一定的效果。

2.破解三道难题,关注三生建设,实现差异发展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分数,更不是不要考试,是要求我们从单一的考试和一味追求考试分数这种评价方式中走出来。龚校长提出: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具体从正确认识人与人在智能上的差别,要正确认识因材施教原则的本质,为优秀生开展超常教育实验等层面上进行了阐述。让我们看到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分层教育,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发展空间,实现差异发展。

扎实推进“暂困生”转化工作。提出“四要四实”的原则即要切实际、要干实事、要有实招、要出实效,通过“一卡一册”(沟通卡、记录册),把转化的过程凸现出来。关注“绩优生成长”“特长生发展”。有目标明确的培养计划,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和督查办法,结合华夏未来训练班的教育,每学年开展各项才艺展示。

倡导爱心教化人格,细节养成习惯,自主培养学力,兴趣发展特长。因为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我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

二、学校品牌的建设取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代教师我们做不了不食烟火的圣人,也不做烧掉自己才能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该做的是对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我们该保留的是对文化的尊严。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才会逐步形成我们学校的教育文化,并形成品牌。龚校长

说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五个方面看教师的专业发展。看常规:看教师教学常规完成得如何,看教师尽职的状况;看变化:看教师课堂的变化,看三生建设的变化;看负担:看学生的学业负担来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看反映:看学生、家长、教师以及追踪调查的法反映;看业绩。

1.夯实创新教学常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让常态成为主流。“六课训练”已不再是“秀场”,而是我们扎扎实实的一次次训练。我们加强“有效听课”。听课人针对上课教师要有目的性,避免盲目听课、盲从评课、盲动议课;在指导上力求做到有专题、设专项、跟专人。有专题:根据教师的研究课题,听课人带专题进课堂进行专题指导,避免就课论课;设专项:对不同课型进行专项指导,重点放在语文课的第一课时、习作课、数学复习课;跟专人:干部定专人进行指导,坚持连续听一位教师一到两个星期的课,最后综合分析指导。

2.深化校本教研模式,历练教师专业成长

将“七步循环”校本教研模式做大、做精。深化有我校特色的“反思教学问题-组内研讨共性-形成研究专题-人人上研究课-集体听评议课-开展专项论坛-解决教学实际”为研究流程的“七步循环”教研模式。整个“七步走”是一个问题解决,螺旋式提升的循环过程,将“六课”科学地整合在一起,链接紧密不脱节。

夯实植根于教学实践的组级活动。本着“用大教研活动作引领,把小教研活动做精”的思路,做到活动规范、主题突出、效果明显。本学期我们创新六课的训练形式,推行“一课三评”。教师自评、师师互评、干部点评,形式不在于多变,关键是把这三评在第一时间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老师的自评不是简单地说课,要真正地反思出问题;互评要有针对性,不仅对别人的课例,更主要的是自己在某个问题上平时的处理;干部专家的点评要对某个专题进行提升。以往评课人不一定和上课人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沟通,“一课三评”打通了这个症结。

3.做实群体教科研,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用“分层-协作教育”统领全校的教科研理念,用专题研讨固化教科研成果,用课题引领教科研思路,用论坛变问题为课题,用学习型组织拓宽教师视野。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点,研究才会有抓手,才能形成群体搞教科研的氛围,最终让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老子说: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要想让老师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就要用科学的方法逐步引导,目前我校把教师的研究点分成了:情境创设质疑激趣、预习复习习惯的养成、感悟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共六大类,并进行分类指导。“小学语文本色教学”“让学生学会倾听,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学四步法”等个人教学模式已初显特色。

三、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依靠学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家长的需要,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审视教育。尤其我们小学教育往往是落地无声的,不像高考上线率那么有张力。可很多的隐性因素却是一生的,我们一定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要着眼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的诸多方面也是如此,短期效应不是我们智者所为。

1.校长角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可以说是对校长角色的一个全面解读。校长首先要做到思想的成熟、管理的干练、修养的完善。校长应该不断提高教育的理解能力,力求达到精思;不断提高校长的任职能力,力求达到善做;不断提高做人的修养能力,力求达到完善。系统的办学思想是领导学校教育的精辟理念,先进而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办学思想,对外是一面旗帜,树立学校的形象与风格;对内是行动的纲领,起到凝聚与唤起作用;不断发展着的办学思想,对学校的历史是继承和总结,对学校的未来是目标和追求。

知行统一,善做巧为。办学工作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是一门在睿智引领下创造方法的学问。要处理好“想”和“做”的关系。工作不善想不行,离开了想,做将是盲目的。要能在繁杂的事务中要能跳得出来,在教学管理研究中要能扎得下去,在学校发展队伍建设上要能把握得好,做一个精思、善做、重修养的教育工作者。

2.教师队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用“铁的制度、活的机制、柔的方法”锻造教师队伍,运用“鲇鱼效应”激活教师队伍。链接三支队伍,呈现梯次成长。将教研组长、学科骨干、一般教师进行有机链接。组长实质性地参与学校工作的讨论、审核、制定,在分解工作点

的时候,这种自下而来的方案再自上而下地去布置,重心下移后推动起来很有实效。让青年骨干迅速成长,在组内起到业务引领作用,这样引进了竞争避免了内耗,组长和学科骨干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对于其他教师采取激活中坚,联动后进的策略。让年龄稍大、业务一般的教师在经历一师多徒,多师一徒,亦师亦徒的几个阶段中得以锻炼,让业务较差的教师在展示活动中也能看到自己的愿景,让大家知道平平常常就是错误。

龚校长讲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要有“六力”: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创造力。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要让每位教师做到“松、静、匀、乐”,身体要放松,心灵要宁静,呼吸要均匀,情绪要快乐。的确应该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成可持续态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港九小的教师队伍只要强化教学基本功,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我们就能厚积薄发。

3.课程建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我们倡导课程向生本化、校本化转变。应该摆脱就教材来理解课程,就考试来研究课程,就检查来掩饰课程。我校在“砂纸画”“信息技术”“韵文识字”等课程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市教研室的认可和多次指导,下学期拟召开全区的现场会。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校本课程都有着学校极强的特色,如何进一步深入,到了中学该怎样衔接,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总之,读书让我一次次得以仰视大家,但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不应只是心动,而应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就像于丹说《论语》一样,她并不是高不可及,其实世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也永远都是最简单的。她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我们感觉到大教育家们真的是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我们只要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信念,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守住自己的宁静,相信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创出精品,走向卓越。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