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民工政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8: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年和农民工有关的那些政策2011年01月31日 07:41

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7月起,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从2010年起在全国65个县市区试点农民工健康关爱工程,集中用人单位应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建立健康档案。农民工健康档案建立率应达到80%以上。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工健康关爱工程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

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在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题仍待破解

http://.cn2010年07月18日21:41环球时报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徐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组织牵头的一项农民工问卷调查显示,有14.8%的农民工认为有关农民工的政策“收效很大”,有33.3%的农民工认为“收效一般”,有24.8%的农民工认为“有点收效”,这三者合计占72.9%,反映了大多数农民工对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是表示肯定的。

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据了解,本次调查对从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太原、临汾等6个城市不同行业、所有制类型的19个企业中随机抽选2000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其中

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64.4%。对于地方政府各部门有关农民工的政策和做法,表示“满意”的人数比例一般在20%~30%,表示“部分满意”的人数比例一般在31%~43%,这两项合计占51%~73%。

其中,在农民工分别对务工所在地一些相关部门的评价中,对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满意度排在第一位,有72.2%的农民工对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农民工的政策和做法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反映了近年来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广大农民工的好评。

此外,对卫生部门的满意度排在第二位,同类指标合计达到66.2%;对公安部门的满意度排在第三位,同类指标合计达到64.8%。

对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亟待改进

据调查,有44.8%的农民工是通过亲朋好友找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渠道中位居首位,说明依赖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在现阶段农民工进城寻求就业机会方面仍然具有主导作用。

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政府搭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服务方面做得不够。调查显示,通过“政府办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现有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只占7.2%,通过招聘会获得现有工作岗位的农民工也不过17.9%,反映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未能在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在农民工进城求职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中,有48.9%的农民工表示是“缺乏职业技能”,有42.5%的农民工表示是“学历低”,这两项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农民工自身文化与技能素质比较差是影响其进城就业的最主要障碍。同时,有29.7%的农民工反映“无法获得可靠的招工信息”,这在农民工找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中排在第三位,也反映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为农民工提供有关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近三年来参加过一次培训的占23.9%,参加过两次培训的占10.7%,参加过三次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4.1%,以上三项合计占48.7%;另一方面,也有48.7%的被调查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这与参加过培训的人数比例相同。由此可见,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仍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仍然普遍

在调查的农民工中,有76.5%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3.6%的农民工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尚未续签”;另外,还有6.3%的农民工属于“劳务派遣工”,这些人只与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合同,而不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表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占12.2%。

专家认为,这表明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明显改善。在合同期限方面,签订1年以内劳动合同的比例占36%;签订1年以上、3年以

内劳动合同的比例占44.5%;以上两者合计占80.5%,这表明目前农民工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企业中出现滥用劳务派遣关系替代劳动关系的倾向,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将许多员工曾经与本企业建立的劳动关系改变为劳务派遣关系,使这些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蔓延之势,应当对这类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侵害农民工权益依然存在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认为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与卫生防护、雇用的稳定性、管理规章合理性、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水平等方面对待农民工的做法“有好转”的人数均超过50%,分别达到63.6%、59.2%、58.5%、57.4%和53.8%。

另一方面,有9%的农民工反映当年的工资被拖欠或克扣过1~2次,还有4.6%的农民工反映当年的工资出现多次被拖欠或克扣的现象,两项合计占13.6%;对于所在单位能否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的问题,有12.9%的农民工认为“比较难”;有10.5%的农民工认为“不可能”;这两项合计占23.4%。

专家认为,这些调查结果反映了一些用人单位在对待农民工方面还存在着拖欠或克扣工资、身份歧视以及分配不公等问题。

部分农民工未被纳入社保体系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有50.5%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保险);有53.1%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47.2%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另一方面,也有大约1/3左右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或工伤保险;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也超过一半。同时,有40.4%的农民工反映自己每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负担过重。

专家认为,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因除了农民工自身的主观因素之外,还有深刻的制度性因素,其中包括有关政策还不够适应农民工的特点、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条件难以满足、以及缴费标准过高、负担过重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不少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工成本,也不愿主动为农民工参保缴费。

应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根据此项调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建议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城镇化的政策体系,使作为产业职工队伍的主体的农民工能够真正从农民转变成市民。二是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调动用人单位、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政府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技工学校和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三是要采取措施逐步扭转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与监督。四是要继续完善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加强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的执法检查和监督,适当调整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门槛和水平。五是要切实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维

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就业政策、问题及调整 来源:大众网发布时间:2011-01-04

近几年,国家对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和管理的政策从建设公共财政、改善公共服务、尊重群众基本权益出发,在农民工就业歧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社会管理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分配、城乡分割就业制度的影响较深,改革涉及到诸多方面,从政策的实施效应看,政策的成熟和完善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完成。

一、农民工就业制度和服务政策调整方向

2006年5号文件之后,国家加大了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的限制的力度,包括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内政审批和行政收费,规定不得以解决城镇劳动力为由清退和排斥农民工。提出要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的服务体系,让农民工在就业服务、培训、子女教育、居住、疫病防治等方面共享政府在城市的公共服务。

各级政府也主要围绕七个方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以中央的精神为原则编制本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来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二是各级政府增加了对农民工进行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逐步建立覆盖所有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各城市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四是中央规定输入地的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纳入本城镇的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费用。中央财政将按照农民工子女的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五是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城乡结合部等农民工聚居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落实中央对农民工聚居地和其子女的疾病监测和免费治疗政策。六是关注和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监管居住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条件。七是中央将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农民工就业难的复杂性所在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向城市集中,并且要实现向城市文明的转型,所发生的问题必然是极其复杂的。近几年,国家大幅度调整农民工政策,改善对农民工的就业管理和务工环境,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有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有些问题是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还需要继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是,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状况继续存在。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是普遍现象。据对就业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的调查,2009年,57%的人有过失业,其中,失业持续时间在1个月的占21%,1至2个月的占36%,4至6个月的占16%,6个月以上的占27%。政策缺陷是造成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制度原因。一些地方政策的歧视性倾向造成了农民工就业权利事实上的不平等;一些企业在使用农民工时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农民工的个人资源禀赋条件也造成了就业不稳定状态。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中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职业技能。能够稳定地在一个单位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农民工还不到三成。现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约80%是“80后”,大多数已经与农民这个身份标识无关而成为全职的非农劳动者,他们的就业不稳定就会影响企业形成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向低碳经济转变,进而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工业化的质量,也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二是,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继续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新增劳动力将出现减少趋势,每年需要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数量在600万至750万左右,新增转移数量有所减少,但整体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现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存量依然很大,主要是男性在45岁以上,女

性在40岁以上的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劳动力,转移难度进一步加大。

从“十二五”期间对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从供给的角度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这种个人资源禀赋条件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劳动力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些都会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就业,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矛盾将继续并存。

三是,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发展和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总的判断是各国在调整和恢复本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难保持以往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口导向型产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会有较大下降。在国际市场上,资源和要素的成本在持续上升,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等原因促使劳动成本在上升。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将会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有较快提高。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农民工存量和增量就业的影响。 四是,农民工获得公共就业服务难。按照各地颁发的文件初步统计,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涉及的收费项目有20多项,在乡里需要办外出务工证、计划生育证、健康证、毕业证等证明,在打工城市需要办暂住证、就业证、健康证等证明。从政策制定来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障碍已基本上消除,就业岗位的限制和卡、证收费等就业准入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一些城市的政府以管理之名行限制之实,还在限定企业要优先招收城镇劳动力和使用农民工的比例,按使用农民工人数向企业收取管理费。

五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仍然不足。农民工职业技能低下造成就业能力低下的状况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央6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积极配合阳光工程的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专项资金,2004年安排资金2.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产粮大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补助资金直接补贴到农民个人,让受训农民直接受益,并与充分就业相挂钩。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达5亿多元。2005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资金4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5 亿元,增长了60%。阳光工程的启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培训激励政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又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三、“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就业政策调整的立足点

新世纪的前20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加快推进城市化。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提出综合性的政策设计。“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就业政策调整应围绕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健全城乡统

一、平等就业、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农民工公共就业信息和服务体系,把农民工进城务工纳入城乡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政策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

二是,发展政府公共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三是,加快建立覆盖农民工的普惠的公共服务制度,深化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共享的教育、卫生、住房、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制,把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这些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是,以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为政策调整重点,构建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型劳资关系,制定包括规范经济罢工在内的劳动关系法,完善工会法、合同法,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就业权

益。

五是,以促进稳定就业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市民化为政策调整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探索大城市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办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上能取得突破。

[江苏]常州已有120多万农民工 新生代加大政策力度常州日报2010-05-14

昨天下常州收看全省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就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提高职业技能、维护合法权益、优化公共服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作出部署。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俞志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常州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即将挂牌成立,各辖市区也在抓紧筹备。据透露,常州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将具备管理服务、权益维护、文化教育、党团活动四大功能,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子女义务教育、计划免疫、居住登记、政策咨询、党团管理、文化教育等基本服务。

常州目前有120多万农民工,近半数是有一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期盼的是留在城市、定居城市。针对此情况,我市明确,将加大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政策力度,同时以社区和家庭服务为依托,加强对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业的政策引导,支持发展员工制家庭服务行业,从而逐步实现农民工家庭服务的产业化。

农民工社保政策

形势政策大学生、农民工就业

形式与政策论文:新生代农民工

形势与政策小结——农民工[材料]

形势与政策论文 农民工问题

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政策分析

形势与政策论文__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

长沙市农民工廉租房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农民工政策
《农民工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