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详解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7: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结合你所选的主题,谈谈你本次学习体会和认识;

在本次中国福利协会举办的养老院长培训班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所见所感,我认识到:失智症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失智症是由于大脑产生的病变而导致的一组综合症,表现为认知能力发生全面而持久的衰退,性格行为和心理发生改变,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退化,逐渐丧失自理能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衰老,身体各项功能下降,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明、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然而有的老年人伴随着衰老,会患有不同程度的失智症。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2012年全球痴呆症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失智症患者将达到6570万人,而到2050年将达到1亿人。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失智的最主要病因,占失智症总量的60%以上。是一种致命的脑部神经退性疾病。它破坏脑细胞,导致记忆、认知、思考和行为能力发生异常,最终导致机体丧失功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抑郁情绪、不动脑,脑外伤、人际淡漠、酗酒和性别因素都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失智症的病程可分为三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晚期疾病的症状最严重,患者会丧失沟通能力、丧失自我照顾的能力、丧失行走、微笑的能力、不能辨认人、地方和物体、肌肉萎缩、吞咽困难、痉挛、大小便失禁、呻吟或哼叫、嗜睡,最后通常由于发生肺炎或其它感染而导致死亡。

(2)阐述由这个主题而引发的你对你所在养老服务机构现状的思考和分析; 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在标准化、智能化的建设中,已经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养老行业的标杆。在最重要的照护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员工培训,在失智症的照护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机构养老的失智症照护方面应做到: 照护人员对待失智症老人,应秉持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伙伴关系的基本理念。秉承“弄清原因、及时治疗、愈早愈好”的治疗原则。具体如下:

一、开设失智症老年人照护专区,进行专门化、独立化、个别化照料。机构中较多的高龄老年人患有失智症,而对待失智症我们的护理是与其他老年人一并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在养老机构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没有得到最好的照料。而且大多数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对失智症认识不全面,只依据自身经验判断老年人脑子不清楚,而不了解失智症病程的三个阶段。在养老护理的一线无法对失智症老人进行康复护理和病情预判,而延误了护理、康复的最佳时机。失智症是记忆障碍,识别障碍是认知障碍的核心症状。很多失智老人,就有会把自己的女儿当做别的亲属,比如自己的姐姐,不能辨认亲近关系亲属的身份。由核心症状易引发精神障碍和行动障碍,也就是生活障碍,这种障碍和脑神经细胞的减少同时缓慢进行。照护人员的照护会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及时、准确和地把握老年人的日常及心理状况,关注每位老年人的感情、情绪和运动。

二、与失智老人建立有效的沟通

失智老人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语言交流的能力逐渐丧失,将自己真实的需要进行表达的能力会越来越差。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受阻会诱发行为问题,所以照护人员不应否定老人,而应去主动迎合老人的思维。比如,老人幻想的事情实际上没有发生,但是老人感觉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如果否定老人说“那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那样的事是没有的”,老人反倒会更加亢奋,会助长老人的幻想,会认为护理人员不相信自己,所以情绪会低落。

照护时的交流语言要简单、形象、缓慢、清晰,态度要亲切、温和、平静。照护人员需要花时间,好好倾听老人的回忆和忧愁,充分理解话语中隐含的不安或恐惧,使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要经常表扬和鼓励老人,唤起他们的积极情绪,增强信心。即使老人在没有危险的范围内活动,也需要在旁边保护他,和老人谈论开心的话题,改变他的心情。失智症的症状是现实的,会造成烦恼、痛苦,或者憎恨别人,怀疑对方的情绪,这些症状出现时,应该充分观察其语言、行动、表情等,收集信息,提早接受医生的治疗。

三、制定专门的照护标准,实行标准化的日常照护制度

病前控制:以老年人能力评估为切入点,对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进行评估。制定专门的照护标准,进行标准化护理。在预防失智症的发生方面做到:强化记忆锻炼。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活,老年人对自己的记忆力应该有充分的信心,主动加强记忆锻炼,护理员可以通过增加信息刺激,比如培养看书读报的习惯,不断学习;定时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丰富信息量和大脑的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人际、社会互动,不断地从社会中获得大量信息。用复述的方法强化记忆。可以给老人听熟悉的歌曲,聊聊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建议老人写日记、周记、将做过的事情记下来。保持愉快的心境。

病中控制:按照护理服务实施流程,让老人尽可能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日常活动;为其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身体制,如上下楼梯、慢走等;可进行下棋、读报、聊天、练书法和绘画等活动,帮助患者扩大思维,提高智能;根据病情适当休息或进行户外活动,防止肌肉萎缩,丰富老人的人际交往;饮食上给养员保证足够的营养、热量、维生素和水分摄入,适当喂老人进食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各种并发症:如褥疮、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病后控制:评估老年人,完善评估护理机制。

(3)结合这个主题,谈谈你对你所在养老服务机构未来的标准化管理、人才培养的计划等。

标准化管理的计划:

人才培养的计划:以辽宁华龄养老服务培训中心为人才输送基地,中心成立于2014年初,是全国首批养老服务机构人才培训实训基地。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日本、韩国等先进的介护技术和管理方法,开设了养老护理员、养老介护师、养老健康管理师、养老营养师、养老康复师、中医理疗师、健康保健师等专业课程。另外,为了满足养老管理人才的需要,中心经多方探索与实践,增设了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训班,并承接了国家民政部福利中心举办的养老院长培训班等管理课程,省卫计委社区养老管理人才培训班。先后培养了专业技能型人才500余人,管理型人才10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智能化养老产业涉及的通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现代医疗保健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物业管理、社工方法等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以培训中心为依托,在课程的设置上,加强护理团队的建设、开发和培训,学习失智症的病理和护理需求:了解失智症对老年人所产生的影响,了解和理解失智老人的总体情况,知道如何与失智老人建立有效的交流,熟练掌握日常照护技能,子女各位和精神症状管理,对失智老人细微的变化保持警觉,积极主动、团队分享,对失智老人支持与关怀。

一、根据老年人服务的核心目标:生活的独立性、精神的愉快性、社会的交往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性

护理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设计:一般的护理服务:个人生活照料、安全防护、心理支持、护理评估、康复护理服务、健康指导服务、安宁护理、社会功能训练。

特殊护理服务:给药护理、压疮处置、伤口换药、呼吸道管理、管道维护、结肠造口、治疗性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管理模式:护理服务实施规范化及质量监控。 养员入住机构、出机构、转诊机制

护理服务实施流程:全程护理服务流程、每周护理服务流程、每日护理服务流程、每项护理服务流程。

质量监控:明确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建立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建立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3.1.1机体逐渐衰性变异。衰老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老年人随着精血的显衰,心力渐退,除体力衰退,抵抗力低下,行动迟缓等机体退化外,还出现反应、思维迟缓,记忆力衰退,理解能力及适应能力减低等情志失调的表现,如烦躁,易怒、忧郁悲观失望等。

3.1.2感情脆弱。易于受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衰老以及一生中所经历的境遇不同出现不同层度的心理损害,如长期生病易使行动受限,常感情脆弱,一句话或一句微不足道的事都引起伤情。

3.1.3孤独寂寞。不被他人理解老年人年岁已高,体力精力明显衰退,做事常心有余力不足,甚至做错事,但却不服老,久之不被社会及家庭理解,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心中空虚,需要精神寄托。

3.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2],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人,生活处理能力下降,对周围的一切反应非常敏感,如儿女、社会、医务人员的言行,或表现出某些不尽人意之处,易使老人引起猜疑;听不清别人交谈时,便认为自己的病情加重,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故的联想。

3.1.5恐惧心理。进入老年期,每个人都要面临生理的、社会的、家庭的种种变化,由于机体老化,易患各种疾病,不免对生活留恋,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得病后,求医心切,希望立即得到诊断及满意的治疗,对疾病的治愈期望很高,但客观事实告诉他们某些特殊疾病不能瞬间出现奇迹,特别慢性病的反复,病人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3.1.6依赖心理。有些老年人患病后常多有依赖感,表现为药物依赖,家属、医务人员依赖,周围环境依赖,认为只有贵药、新药才能治好,如只有住进心目中好的医院才能康复,这些老年人对外界的适应性愈来愈差,耐受力下降,经不起病情反复的打击。

(1)语言交流:注意语言艺术,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心。①对老年人在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谨慎诚恳,不能搪塞,以免发生猜疑。②尊重老人的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保密工作,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③注意声音和语调的运用。要掌握声音的大小。语调柔和、吐字清晰、通俗易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可模棱两可,应用医学俗语。④重视对方的称呼:称呼满足老干部对尊重的需求,许多老干部离休后,由于疾病的困扰和离休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因此与老干部接触时,称呼要得当,使对方得到心理上满足。⑤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患者,应以亲切的语言、耐心地引导、鼓励患者说话,可以从患者的日常爱好或兴趣入手,然后切入正题。

(2)非语言交流:老年人由于生理及病理生理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①温和的面部表情可给患者安全感,面

部表情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7] 。护士的面部表情因情况而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常用微笑,它具有很大的勉励力、感染力,患者视之友善、轻松信任感,能有效地缩短双方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对不同场合的 不同情况,能用微笑接纳对方可反映出本人良好的修养,待人的至诚。在焦虑患者面前,表情轻松自如、大方;在痛苦不堪的患者

面前,表现出温和、

慈祥、同情;在抢救重患者时,面部表情要专注,不应微笑。患者会时常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因此护士因尽力控制一些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的表情,如厌恶、敌意等。②要有

热情、

亲切的目光,给患者以鼓励与爱护,热情亲切的注视是对患者的爱护和鼓励,不注视是冷淡的表现。作为护士无论自然情况如何,专注和充满热情的目光,都能使产生一种友善的感觉与亲切的印象,护士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柔和的声调,同情和关心的态度,这些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使患者主动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③通过亲切的触摸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触摸是人类情感表露方式之一,也是护患交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8],适时的触摸可使患者获得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护士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扣背、按摩,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使患者增加安全感。④规范的仪表给患者以信任感,仪表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方式,护士的仪表往往使患者产生很强烈的视觉反应,雅致的端庄

仪表、适度的整洁之淡妆体现护士的严谨与认真,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及受尊敬的感受,如果浓妆艳抹、佩戴大耳环、白色工作服脏污或缺个扣子,这是一种无形的刺激,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影响护患关系,从而影响治疗护理的效果。

总之,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不仅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加强对护理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要了解有关心理、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病人关心、尊重、同情、信任,能舍身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人的感受,语言亲切和蔼,让病人有在家的感觉,禁忌生、冷、硬,态度,全心全意护理每一位老人,及时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

龙文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流程详解

护理诊断项目表详解

护理资料目录详解

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服务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2

护理知识竞赛相关详解

上半年护理工作总结汇报详解

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详解
《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