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陶艺走进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陶艺走进课堂》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我校开展陶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体验创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进行了近两年的《让陶艺走进课堂》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阶段、确定基本思路、采取各种研究方法、讨论研究方案、征集研究形式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讨论,经过努力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总结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参考的资料有限和时间的仓促,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认为,这项课题研究仅仅是一个研究的开始,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发现 引进 学习实践 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开展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一种载体。它包含了文化、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但目前在我市的学校教育中,陶艺教育还只是刚起步不久的课程,许多学校和老师对陶艺教育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许多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以为陶艺教育就是教给学生一些陶艺的制作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忽视了陶艺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因此,开展陶艺教育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中的作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开展陶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就是想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校于2007年提出了让陶艺走进课堂的科研课题,此课题在2007年9月被正式立项为银川市的规划课题,历时两年。

自本课题确定以来,依据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由陶艺领导小组共同协力完成,研究过程进展顺利,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充分的结题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均采用了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陶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学习相关的理论;确定两个实验班;搜集并整理有关教学资料;调查学校陶艺教学的现状;确定适合本学校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初稿: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陶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试验班上课的方案和策略研究;以两个实验班为重点,以骨干教师为核心,边设计,边实;反思与调整;检测教学实验的效果。

☆第三阶段:陶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9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专题研讨与交流;撰写研究课题总报告;信息资料整理。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最终成果)是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1份。

自本课题确定以来,依据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由校领导小组共同协力完成,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发现陶艺→引进陶艺→学习实践→总结经验

发现陶艺

很多次看到商店或礼品店里摆放着的一些漂亮的小饰品非常的喜欢,但就是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后来经过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用陶泥做的。于是上网查看了大量的陶艺作品形式各异以及制作工具、方法等等,让我大开眼界。如果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街上或商场里都为孩子设置了做陶艺的场所,气氛热火朝天,受到家长、孩子们的好评。出于好奇和喜爱,我自己也尝试玩了几次陶艺,刚开始做的是瓶子,尽管手上到处是泥,但玩起来非常地有趣,瓶子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看着完成的瓶子心情异常地激动,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另外在江苏宜兴市的一位朋友那里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陶艺方面的知识,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心中闪出了在学生中开展陶艺教学的想法,出于对捏制环境、条件、材料等等的顾虑一直没敢提出,直到2006年,陈宫校长的到来让我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

引进陶艺

有人说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 我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大胆引进贴近学生生活、兴趣的课程,尝试以陶艺为载体,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引进陶艺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思考,在陈宫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就上网查看学习,努力让陶艺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实践证明,陶艺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活动的机会,为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让学生深入的了解陶艺,我们专门成立了陶艺小组,经过商讨,确定主要负责人是李冬丽,承担授课、收集资料、组织试验、烘烤展示、整理总结等任务,其他教师协助工作。

天真无邪的孩子敢于幻想,创造性思维出乎大人的想象,每次陶艺活动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作品诞生。在陶艺创作中,学生们都会显得自由和放松。在学陶体会里,有个学生就写到:柔软的泥巴是释放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最好玩具!这正体现了陶艺施展自我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空间的独特功能。

学习实践

说起刚刚起步的陶艺小组,在没有先例的教学活动中,既没有陶艺知识经验的指引,也没有大师所要求的艺术规则。教师靠的只是一种原始的热爱,学生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进行陶艺教学的同时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由于陶艺在银川市中小学中都还只是刚刚开始,各个学校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交流也都只是浅显的讨论,所以只有在网上查阅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欣赏陶艺作品,学习其制作的方式和方法,深入的研究陶艺,探索其中的内涵。。在具体陶艺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陶艺的制作方法,注意养成好的习惯,比如用完的塑料袋及时扔到垃圾桶、用完的工具及时清洗放回到工具盒,用运捏、压、团、揉、搓等等方法捏制所需要的各种造型,在情景画创作时,总会留有创造的余地给学生,并且不断给予引导,强调要勇于创新。经过一个学期与泥的接触,学生熟悉了泥性,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在学生心里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已经不满足刚开始的那种临摹式的创作,在制作简单造型的过程中渐渐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已经有意识地对陶土进行揉、搓、卷、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生活的启迪和诱导下,在老师精心辅导下,一尊尊质朴的陶艺品,从孩子们的小手中诞生。

我校在陶艺教学环境的创设上,有宽敞明亮的大教室、便捷的网络资源检索及多媒体投影,现代人文气息的作品展室,陈列着学生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配以舒适幽雅的背景音乐,这些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方法及思想上主要体现为,陶艺欣赏(与学生一起认识和了解中国璀灿的陶瓷文化,向学生介绍国外的陶瓷文化)→由简易到稍微复杂形体的陶艺制做过渡练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认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开讨论,以确立自己想表现的形象)→综合成型方法(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命题创作(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主题下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加以表现)→自由创作(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陶艺课上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受约束,可以个人表现也可团体合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的情景模式)。陶艺教育,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进取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突进和方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动手协作交流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快乐,满足了内心的需求,这无疑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

总结经验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通过陶艺活动,可以培养其耐心和细心,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深切的感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还是学生,可用收益匪浅四个字来形容。从陶艺的基本技能训练(捏塑成形、泥粒成形、泥条盘筑成形、泥板成形),到自我设计、制作,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陶艺民族特色技能。

(1)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个案记录、分析,研究课等,逐步将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和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使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2)通过课题研究,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区域活动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或互动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回应学生的行为等等。

(3)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良好的活动环境、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宽松、自由、平等与尊重,他们活泼、大胆、敢想、敢于探索,尽情地表现自我,尽情地想象创造,思维明显活跃了,创新的火花时时喷发。

(二)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根据学生活动的特点,运用了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辅以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等进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1、观察法:在进行捏塑具体事物时,有条件的话必须在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动态变化等后,学生才能够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因此,在陶艺活动里,教师应积极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陶艺活动的准备工作,既让学生产生玩陶的渴望,又为他们的创造活动提供可能性。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参加陶艺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内容,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客观地进行分析和比较。

案例:调查题目(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你最想用陶泥做什么?在制作中有没有令你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出现?你是怎么做的?谈谈你对陶艺的感受?)

调查的年级是

三、

四、

五、个年级各班,每个班都有97%以上的学生都写出了有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并写出了作品的名称,介绍有的详细有的简单,有98%以上的学生喜欢上陶艺课,对陶艺课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希望继续开展下去。在调查结束后,我们研究小组挑选出写的整洁工整、语言优美通顺的文章粘贴到展板上进行了展示,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a、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课题有关方面内容的调查,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作出正确的研究途径。

在陶艺课程实施两个月后,我就有关陶艺的几个问题在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抽一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你知道陶艺了吗?从哪知道的?

□知道 □不知道 从 知道的;

(2)、你知道做陶艺用的材料是什么吗?

□知道 □不知道 是 材料;

(3)、你对陶艺感兴趣吗?

□感兴趣 □非常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4)、你想学吗? □想 □不想

实验结果表明:每个班有98%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陶艺课,对陶艺知识的了解都是通过上陶艺课知道的,并且都有足够的热情参加陶艺活动,经过陶艺研究小组讨论,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业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决定继续对学生进行陶艺课程的辅导与研究,将来还要加大力度的开展陶艺教学,让陶艺正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b、访谈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与学习课题研究的兴趣,关心的程度与变化。

c、座谈法:具体分与老师之间的座谈和与学生之间的座谈,讨论分析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典型经验和案例并上升为理论。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探索,寻找陶艺造型与美术等各学科的契合点,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审美水平,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取了比赛、上课方式进行。

4、实验法:采用实验法,分析实验成果,必要时调整研究内容及完善研究措施。

例如:提出研究条件,提供研究对象,分班按计划程序进行试验。

①研究对象及条件:我校四年级的一班和二班学生共120名。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

②材料:软陶和土陶。

③实验程序: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两个实验班进行造型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组被测试班级的造型水平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取样分组是合理的。在实验阶段,一班采用开放性教学策略,二班每周按传统方法授课。整体实验完毕,对全体被试者再进行一次造型测试,命题共两个,分两次测试。

结论:四年级的两个班经过一个月的对比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被实验的学生对陶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作品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的好评和认可,因此对全校学生开展了陶艺课程教学,经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欣赏各地的陶艺作品,学习交流,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造型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进步非常地快。

5、案例研究法:一件件各有特色的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有的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的造型独特,别具匠心;有的艺术抽象。很有创意……学生体验到了双手创作的乐趣。陶艺教学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课程。

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陶艺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

现在的陶艺课由以前的单一美术课堂上的老师讲讲、学生画画变成了让我们动手捏捏、摸摸、做做,不仅让我们有了一种成就感,而且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的乐趣。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即以课堂教学的某一内容为题材,启发学生进行陶艺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坐井观天的活动内容后,在陶艺活动中,教师就可预先做一口井,由学生用泥制作小青蛙,投放到井里,再让学生联想井外的事物并做出来,然后找出小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的事物,最后由学生扮演井外的事物和井内的小青蛙进行对话。这样既加深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陶艺活动能力。

(2)综合的活动形式

教师有意识地将陶艺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交叉。比如把讲故事和陶艺活动相结合,可以是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进行陶艺创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泥塑形象,自己编故事。如:故事乌鸦和狐狸,在老师讲到乌鸦知道自己很愚蠢后,引导孩子续编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孩子将自己的设想用陶泥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讲讲自己的故事,会很有趣。这是一种情景教学法。

以上案例是我们开展陶艺活动常用的方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还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在等待我们去创造、开发、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案

为了使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规划:首先,在对四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和动手能力,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陶艺课程,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a、低年级:(

一、二年级)认识制作陶艺的各种工具,尝试、体验陶艺的简单的制作方法,捏制简单的造型,体验成功地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为主。

针对

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我们认为形象的图片、录像、玩具、人物、场景等都是他们制作的好素材。学生的制作以捏塑为主,通过游戏或活动等,让学生尽情的去玩泥,通过感受陶泥来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形象。在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能力。

b、中年级(

三、四年级)以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为主,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各种较复杂的陶艺造型。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不仅能够把形象的图片、画面和简单的陶艺技法相结合,而且能够制作出符合一定工艺要求的作品,并在制作中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阶段,适当地增加了对优秀作品欣赏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感受陶艺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高年级(

五、六年级)以欣赏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能够熟练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自由创作,并让学生开始初步了解拉坯、上釉等技法,逐步解除难度较强的捏塑技法。

五、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陶艺技法和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相结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对大量古今优秀陶艺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经常性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了解陶艺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活动形式

a、由陶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协调校内外、课内外关系,保证陶艺活动的正常进行。

b、设计陶文化展示台,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学生陶艺作品,以供师生随时鉴赏品评。

c、建议每个班级建立陶之栏教育角,用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心得交流、经验总结。

d、开展陶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按教育进程,全校主题教育分三个阶段推进:来自泥土的魅力主题教育、小手捏出新天地主题教育、陶艺擂台展风采主题教育。

e、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陶文化教育以学陶为起点,以做陶为基础,而以创新为教育的根本,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创,体现的是做、学、创的统一,它是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可从中得到启示,建构起做——学——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f、聘请陶艺小能手,开展个别辅导。在开展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对掌握陶艺特色技能有点困难,除了由辅导员老师给予帮助之外,陶艺小能手更是很好的辅导资源。由于小伙伴之间年龄相当,富有众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小能手的辅导活动更是在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的氛围中完成,作用可以更好地予以发挥。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成果一:陶艺作品受到好评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重点进行彩陶和土陶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又激发了学生创新与创造意识,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a、彩陶的特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学生创作的彩陶作品先后被教育局、电视台等展示宣传报道。学生创作的彩陶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展示中多次受到了区市领导及家长的好评。

b、土陶的特色教学,同样获得了成功。我校学生创作的家乡风景画、民族人物、桥梁设计、家具设计、动物等等,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有些作品还拍了照片发布在网上交流欣赏,上级领导部门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了好评。

我校学生的作品拥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c、积累了一定的作品,受到各级领导、家长的好评。

正是此次活动在学校影响了更多的学生及家长,家长们都支持陶艺活动的开展,学校兴趣小组的陶艺已经不能够满足更多的学生。

成果二:梳理了陶艺活动中常用的制作方法

陶艺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国之瑰宝,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制作方法。在研究初期,我们单纯地将制作方法的名称直接教给孩子,比如:团圆法、压扁法、盘条法、捏塑法、连接法、压扁法、堆砌法、切刻法等。

成果三:确立了陶艺活动中需遵循的四大原则

两年来,我校以课题为载体,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起来,让教师置身于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在日常的陶艺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并十分注重教师研究中的过程性积累,实现边实践、边研究、边改善,总结了主题背景下开展陶艺活动需遵循的四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尊重、关心、理解幼儿的需要,激发他们参加陶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宽容、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想象、创造。

(2)实践性原则:创设陶艺活动的操作环境,推动并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活动兴趣。

(3)渗透性原则 :多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陶艺活动,将陶艺活动渗透于学校、家庭、社区各项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让陶艺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陶艺教育中,我们把家长请到学校共同制作;播放陶艺制作录像让学生观看;把陶泥发放到家庭,开展家庭制作竞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陶艺教育中的作用。

(4)整体性原则:要注意陶艺活动中的各项目标、各项内容有机整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和教学艺术,使学生身心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成果四:总结了陶艺活动中常采用的七种教学方法

(1)情绪激励法:对学生的作品表示出赏识、喜爱的情感,激起学生成功的喜悦和积极投入的兴趣,更好地去发挥想象,主动创造,完善作品。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经常欣赏各类陶艺活动,陶冶情感,在活动初期,也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践,比如玩玩泥巴、敲敲泥板、搓搓泥条等等。

(3)操作指导法:老师可以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制作技能,给予适当的支持、示范,形式可以是集体进行,也可以是个别指导。

(4)同伴互助法:与同伴交流讨论陶艺制作的各种技能,帮助别人和获得他人的经验,取得成功。

(5)亲子游戏法:在亲子游戏中,让学生与家长交流,共同完成作品,增进亲情。

(6)作品展示法:可以提供一些陶艺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7)积极评价法: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作品时,教师、同伴应给予鼓励和赞扬,可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陶艺活动,在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再试一遍,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还可以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成果五:自编活动课题,形成体系

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分析、实验与应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意见课程标准》、《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确立陶艺活动的目标,形成陶艺活动内容的体系,编制了陶艺活动的校本内容,成立了陶艺活动兴趣小组。

教学课题的安排:

课 程 安 排

周次 课 题

课时

周次

课 题

课时

1 《美丽的手表》

7 《造型各异的茶壶》

2 《我的餐具》

8 《有趣的面具》

3 《漂亮的拖鞋》

9 《奇怪的人》

4 《各种各样的鱼》1

10 《我造的房子》

5 《我的花篮》

11 《可爱的小动物》

6 《一篮水果》

12 《奇异的椅子》

1

成果六:陶艺亲子课受到好评

为了让陶艺课尽快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决定先开设亲子陶艺课,通过这个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实践经验积累。

这是在陶艺亲子课教学中的一则陶艺记事:

上次让大家制作花篮。在我想像中,花篮的形象为一些小朋友所喜爱,并且是泥板制作,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可是课后学生以及家长反馈的意见中还是有许多备课意料之外的事: 家长有的说时间太短了,让孩子从简单的做起;还有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是希望孩子自己动手,逐渐培养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有些家长提议介绍一些相关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书本或电子图书、网站等。这些建议宝贵极了,这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有了继续改进的方向。

当然好多家长也说了许多陶艺课的优点,比如:

孩子亲自动手,发挥想象,大人也收获不少,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

带着孩子来玩,感到很开心,玩中学到了陶艺,玩中交流感情,玩中得到了提高,易于动手动脑,共同进步。

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开发智力,有机会和父母进行密切沟通。

带着孩子一起玩,感到很开心,玩中学到了陶艺制作的方法,玩中交流了感情,玩中开发了智力,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还有机会和孩子进行密切沟通,真是一举多得。

……

经过陶艺亲子课的实验。我们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比以往更加多了。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喜爱,也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宣传。

成果七:总结经验,创新管理

陶艺制作中所运用的独特方法和步骤,能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意识。制作过程中伙伴间的交流和配合,也能使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弘扬传统的陶艺文化,以此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尝试。为此,学校坚持不懈地以陶文化教育活动为育人的切入口,从贴近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玩泥巴的时间,使孩子们在爱陶、学陶、赏陶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学生陶艺教育的研究,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陶艺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区域活动进行再创造。

三、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第一手材料的收集,造成实验资料匮乏,错过许多典型案例。

2、不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与外校的交流沟通较少,活动只限于本校本地区。

4、校外陶艺活动基地少,实践交流的机会少。

5、活动受时间、空间与经费的限制,无法满足更多人次的需求和追求更多的形式与内容。

6、缺乏适合各年级年龄阶段使用的更为具体深入的陶艺课程校本教材。

7、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人员和设备齐全的专用陶艺室。

8、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经验有待于提高。

虽然我校陶艺教学开展的时间短,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作品的积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陶艺教学大纲和内容体系,但在不断的实践摸索过程中,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帮助下,我们逐步明确了陶艺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根据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努力使陶艺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使学生技能得到训练,思想得到启迪、个性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四、课题研究的远景设想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陶艺教育为更多人所接受,陶艺教育的研究必然要随之发展。因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深入探讨下去:陶艺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陶艺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设想:

1、改建陶艺教室,装修陶艺作品陈列室。

2、添置陶艺设备:泥条机、压板机等。

3、形成规划探索实践陶艺教学教材样本。

4、牵头组建陶艺教学沙龙,定期组织相关学校及教师进行陶艺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和学生比赛活动,带动和指导更多的学校开展陶艺教学。

5、与其他学校的一线陶艺教师形成陶艺教师联盟,资源共享,共同为陶艺教育发展作贡献,开设网络陶艺空间。

6、活动课走出校园:围绕主题,陶艺活动课经常利用学校的重大活动,收集活动素材:如春游、端午、六一等走出校园,学生带着特殊任务去活动,为陶艺活动做准备。又如参观学习,利用陶艺活动课,带学生到科教中心学习参观与实践,了解陶艺制作流程、感受陶艺创作氛围。

7、活动课走向社区:在社区,我们不但收集素材,也把陶艺活动带到社区中去,带着自己的作品或作品照片到社区、到家庭观摩展览,在社区和家庭组织陶艺活动,与社区居民和家人共同欣赏、共同活动。

结束语

虽然本课题计划两年的时间已结束,但我们仍将继续研究下去。

在下一学年里,我们将仍按照课程计划,分普通层次和兴趣层次两个层面进行教学,普通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按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教学;兴趣层次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组成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组织学习研讨和创作活动。同时计划开设陶艺特长班进行陶艺教学科研实践。

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以及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说是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水平有限,参考的资料有限和时间的仓促,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认为,这项课题研究仅仅是一个研究的开始,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兴庆区第五小学 李冬丽

走进陶艺课堂

让阅读走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赏识走进课堂

让民间剪纸走进课堂

让猜想走进数学课堂

让信息技术走进体育课堂

让电子琴走进音乐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陶艺走进课堂
《让陶艺走进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陶艺走进课堂 陶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