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浣溪沙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浣 溪 沙①

苏 轼

游蕲水②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③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④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⑤?

门前流水尚能西⑥,

休将白发唱黄鸡⑦。 注释:

① 浣溪沙:词牌名。②蕲(qí)水:古县名,在今湖北省浠(xī)水县东。③兰芽:刚发芽的兰草。④萧萧:同“潇潇”,细雨绵绵的样子。子规:杜鹃鸟。⑤无再少:不再年轻。“少”在这里不可读shǎo。⑥尚能西:还能够朝西流。我国的主要江河都是从西边流到东边,兰溪正相反。⑦休将白发唱黄鸡:休,不要。白发,指的是老年。唱黄鸡,引自白居易《醉酒》:“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此处指伤心地唱起黄鸡催晓、人生易老的调子。

一、导入新课。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二、学习《浣溪沙》: 请学生读一读。

(1)词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和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更多的依靠形象。请大家在上阕找一找,写了哪些形象(事物)? 山 兰芽 溪 松 沙路 暮雨 子规

请大家看,这些事物中,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静景:山 兰芽 松 沙路 动景:溪 暮雨 子规

同学们,同一首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一般来说,气氛都是一致的。那么,大家看,这些景物共同传达的气氛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 学生可能回答:

高兴:(依据“兰芽”句 “沙路”句) 悲伤:(依据“暮雨”“啼”)

提示:“啼”有两种含义,一是“啼哭”,一是“啼叫”。李白有诗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如此轻快,传达出心情的愉快,猿声也就不可能是悲啼了。这里,细雨绵绵,子规轻叫,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因此,传达的是一种愉快的感情。

同学们,诗词的语言特别精练,我们要理解诗词,就必须发挥想象,努力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中。比如“溪”,我们就想象这是怎样的一条溪水,这条溪水在怎样的流动。

分组进行。

(参考)春天来了。山,隐隐有了绿色。山脚下,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流过,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的冲刷,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飘飘,远处隐隐传来了子规的啼叫。

指导朗读:心情愉快,读起来应该轻快。

朗读后,基本达到背诵目的。

总结:上阕只有21个字,我们通过想象,使诗歌的内容在我们的脑海中变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的图画,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丰富的想象,是我们走入诗词的关键。而想象是以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2)读下阕,回答问题。

心情愉快的时候,作者突然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想法? (人生可以再少年。)

这个想法很奇特,人们常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公元1082年,45岁的苏轼想回到少年时代。 这想法是怎么进入苏轼的脑海的?

(看到“门前流水尚能西”。)插入小序内容。

一条小溪向西流去,在生活中本也平常,是如何勾起作者如此奇特的想象的?

中国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因为西面地势高。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面说的是水,暗指时间,所以,下句就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苏轼见门前流水向西,突发奇想,觉得时间可以倒转,自己可以回到少年时期。

怎么回到少年?请大家讨论。

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保持一颗年轻人的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体现在哪一句? “休将白发唱黄鸡。”结合注释理解此句含义:老年到来之时,千万不要唱起那些悲伤的调子。苏轼的一生也是坎坷的,多次被贬,最远到了琼州(今天的海南),但他始终保持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就是到了老年也不改变。

过去大家读过的诗篇,还有哪些老人保持了这种心态?

53岁的曹 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8岁的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一些多么可敬的老人啊!太原有晋祠,晋祠有一处著名的景物:难老泉。读着这些催人奋进、永不言老的诗篇,我们仿佛听到难老泉流淌在中国古老的文学殿堂里,发出了悦耳的泉声,轻扣着人们的心扉。

朗读指导:把下阕的三句话依次用白话文说出,把握其语调和语气,反问——争论——劝告。然后用同样语气语调,想象作者神态(如微笑摇手),朗诵下阕。 朗读后背诵下阕。背诵全诗。

总结:由门前的流水,苏轼想到人生再少。生活和自然可以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迪。这需要我们面对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事一物时要积极的思考。 (3)练习

(一)

这是大家过去或课外读过的诗,请大家回答,在这些景物或事物中,蕴涵着怎样的道理?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斗争精神;民族精神;共产党人的精神。

杜 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得高望得远;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伟大的理想、抱负。 练习

(二)

请大家想象三幅秋景图,然后把你悟出的道理写出来。 “果实累累”图: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秋风落叶”图:昨夜西风凋碧树

“枫叶如火”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道理(参考):

收获的季节——衰落的季节——奋进的季节。

(4)结课:苏轼就是这样一片越到老年越红得可爱的枫叶,大家正值春年少,送大家一句话,“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板书设计:

浣溪沙

山 兰芽 溪

景 松 沙路 情:愉快

暮雨 子规

理 流水能西 ———— 人生难少 ? 思考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材分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综合阅读中的第十首词,是一首送别词,其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的诗词中别具一格。

全词以活泼的笔调、别致的比喻、风趣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回家乡时的心绪。

词的上阕写友人归去的家乡山水秀丽,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

起首两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两个奇特的比喻,一反以山水形容女子的常态,翻新用女子容颜来形容山水,运用移情手法,把写景语变成抒情语,化无情为有情,把山水变成了有情物,似乎山水都为友人离去而动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送别好友的惜别之情。

三、四两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点出了友人出行的目的——回家看望自己的妻子。“眉眼盈盈”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女子的秀眉和明眸;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三、四两句既是说友人故乡山水秀丽(去的目的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学难点: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激趣话离别

1、欣赏李叔同的《送别》。

师:一首《送别》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和离别时的珍惜之情。

师:我们也马上面临着分离,面对和你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此时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2、生谈感受。(设计意图:有目的性的引导,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课件出示《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知道宋代的什么与唐诗一样有名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读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3、理解课题。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生反馈。师相机解释: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4、再读课题,这首词会写些什么?

三、初读词,正确流利。

1、指名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

四、再读词,对照注释自学理解大意。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生自由交流。

五、精读,品悟词情。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

2、这样美得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生交流 (课件出示图片,生欣赏)

1、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吧!

2、生读,生评价

3、课件出示“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4、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 景

5、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了解词中的大意,描绘的景象,作者表达的情感。)

品读“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课件出示)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生反馈。

3、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生答。

4、师: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

看到了什么画面?

感情朗读:男女生读,师生读。

5、师: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想象下,鲍浩然回到家里会是怎样一个情景?

生想象交流。

6、师,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

7、师: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啊。于是作者说——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生接读。

8、为什么要和春住啊? 生汇报交流。

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啊?情 板书。这是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啊?

9、让我们带着理解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感情朗读。

10、配乐读文。 师、“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你们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劝慰。(带横线的词,均有学生补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是对别离的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向潇洒的礼拜,高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离去。„人生自古伤离别。

师:以上几首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和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生汇报。

六、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师总结:指着黑板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送别诗词最重要的写作手法。 自古送别诗词都充满着离别之苦,而送人送的如此欢欢喜喜的,我想恐怕只有王观了吧。

1、推荐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2、生自由谈谈对借景抒情一类诗词的理解。

3、鼓励学生课外展开诵读活动。(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