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林业产业连上台阶 十大产业提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林业产业连上台阶 十大产业提速发展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前 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了产业扶持和指导,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林业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国林业产值在2005年只有8400多亿元,2006年就超过1万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时,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

十二五的未来五年,我国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国内需求。重点是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我国林业十大主导产业是: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

这十大主导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未来将通过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用材林基地县、油茶县、核桃县、红枣县、板栗县、花卉县、竹子县和林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能够在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支柱性作用的产业。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兴林富民,坚持兴林富民也更有利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只有兴林才能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激发林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他表示,必须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兴林富民上想办法、下功夫、见实效。通过兴林富民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真正推动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国林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3.5万亿元。

一、林业产业发展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1、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

一、

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 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 5、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林业产业政策目标和原则

1、政策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大力提升林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2、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引导;坚持科教兴林;坚持对外开放。

(三)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与领域

1、鼓励扶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林业产业。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利用;林业基因资源保护;林木良种选育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珍贵用材树种和珍稀树种的培育;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生态旅游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利用;木浆造纸业;人造板制造业;林产化工产品精深加工;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复合材料和非木质材料林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次小薪材、沙生灌木、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和废旧木质材料、一次性木制品的回收利用;林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设备制造;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合作;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区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山区基础设施和林业综合开发。

2、限制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限制新建单线规模在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规模在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以及1000吨/年以下的脂松香生产项目。

3、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政策、法规,淘汰现有林业生产能力中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小型人造板企业、直火法等土法生产松香的小企业、湿法生产纤维板及未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林产品。严格禁止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旅游活动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活动。禁止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季雨林营造大规模工业原料林基地。

(四)区域发展政策

1、逐步形成以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黄淮海平原地区等为主导的用材林产业带;以华北平原、西北、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导的重点干鲜果品经济林产业带;以南方和西南地区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为依托的竹产业带。

2、发展以东南沿海和西南等地区为重点、大中城市为依托的花卉产业。

3、促进各区域依法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4、促进以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东北林区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5、建设以口岸进口原料为依托,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加工集群。

6、重点扶持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以及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相关木本粮油、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森林种植业,森林养殖业和森林采集业。

7、积极支持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结合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收缩木材采运业,鼓励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特别是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加快现有人造板、家具、木制品生产企业重组整合,鼓励上规模、低消耗、高效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

8、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结合生态工程建设,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沙区多种生物资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9、结合各地实际发展生物质能源,建立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

(五)组织政策

1、扶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采取扶持、改造、组建等多种形式培植林业龙头企业,定期发布林业龙头企业目录,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

2、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通过股份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企业

3、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尤其是具有原产地特色的产品企业和品牌,进一步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消除地方保护政策,促进区域性林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林产品与服务市场体系。

6、扶持培育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消除束缚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

8、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9、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加快国有森工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

10、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业产业实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保林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林业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规划期为2010-2012年。

(一)林业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除具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木本粮油、食用菌、花卉、桑蚕、药材、森林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直接从事林业产业生产的人员遍及城市和乡村,总量达4500万人。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4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358.8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838.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09.34亿元。全国木材产量达到8108.34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9409.95万立方米。松香、竹材、竹制品、人造板、家具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贸 易金额71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出口的人造板、木地板和家具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产品,几乎占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不仅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生活消费。同时,林业产业有力支撑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城乡就业机会,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带动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积淀的问题也 十分突出。一是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质量不高,效益较差,人造板原料林基地的保障程度不到30%;二是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2008年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1%;三是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我国林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四是林业机械 制造业水平总体落后,高端林产品的加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五是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人造板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

全球金融危机虽有回暖迹象,但林业产业发展 的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是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萎缩,出口增长大幅回落,2009年上半年全国林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全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60.45 亿美元,同比下降l6.0%,其中,出口总额为l49.22亿美元,同比下降ll.66%。进口总额为1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21.21%。二是原 材料与产品价格陡降,人造板生产用的木材原料价格下降了15-25%,导致森林资源培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森林资源发展和生态建设阻滞,人造板、林果等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大幅下降,已经导致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人造板生产大省和林果及加工业大省的林产品大量积压。据统计,全国人造板、复合地板产品的积压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达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关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关门、停产的企业达50%。三是国内木材销售受到剧烈冲击,产品积压严重。东北、内蒙古四大国有林区木材产销率为38%,每立方米木材售价降低幅度为l00-150元左右;福建、广西、贵州 商品木材大量压库,仅福建即达91万立方米。四是林业企业大量停车限产、关门倒闭,导致生产人员大量失业,仅浙江、山东、江苏、河北4省的6个林业产业比 较发达的县就减少就业人数300万左右,加剧了农民工返乡潮和城乡就业压力。

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金融危机,既要看到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不利影响,也要正视其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塑造龙头企业,创造品牌产品,开辟市场领域,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带来的机遇,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为实现林业产业的全面调整与振兴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和有效增加林产品市场占有为主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扩大国内城乡市场需求,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素质,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开辟林业产业新的发展领域,稳定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三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巩固和提升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基本原则

扩展内需市场,稳定国际市场;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做大产业龙头,扶持中小企业;拓展产业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坚持林权改革,处理好兴林富民。

3、规划目标

2010-2012年,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面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满足国计民生对林产品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1)确保林业产业生产总量平稳增长 (2)林产品

(3)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得到稳定 (4)林业产业在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明显发挥 (5)木质林产品后备资源基地得到扩大,境外资源进口基本稳定

(三)主要任务

结合国家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总体要求,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本次林业调整振兴的方向和重点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人造板等木材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确定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七项:

1、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2、促进增长,稳定国际市场

3、推进林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准入,全面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质量

4、加大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林业产业升级

5、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有效利用境内外森林资源

6、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

7、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提升效益,促进就业

(四)政策条件

将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1、大国家对林业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力度

2、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

3、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

4、完善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部门产业管理机构建设

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促进林业产业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

(六)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当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林业局。

三、“十二五”林业大有作为

从去年到今年,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不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千万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生产生活,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了极大的改造,甚至破坏,而地球也似乎正在以各种方式来破坏甚至吞噬人类的家园。珍惜我们现有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拯救地球的呼声一直不断。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3月12日是中国第33个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也开展了整整30个年头。经过这30年,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土绿化率在不断提高。

统计显示,1981年至2010年全国共有127.3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588.96亿株,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9.3亿亩,稳居世界首位。然而在这样一组漂亮的数据背后,依然存在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漏洞。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7。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虽然我国林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合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

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承诺。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今后,我国的国土绿化工作还会进一步加强,并将跟国际上更多国家进行讨论与合作,以促使生态环境能更好地发展。据了解,我国准备参与的国际行动包括:举办首届APEC林业部长会议,亚欧森林与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研讨会,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林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及第二届亚太林业周活动;组织在华国际人士参加植树活动;主办森林与湿地等研讨培训活动。

三十年绿化成效显著,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30多年来,全国的适龄公民积极履行植树义务,植绿爱绿护绿。在这一项运动的激发和带动之下,造林绿化事业一直是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国土绿化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事业。张永利表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符合我们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之路,在推进国土绿化事业,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加速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过去30年来,除了国土绿化率本身提高外,老百姓的绿化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具有释放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和效益。在人们更加渴望绿色、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今天,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寿,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十二五”绿化目标直指21.66%。过去30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一共提升了8.36%,平均每5年增长1.4%。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过去30年的平均增速在未来5年内仍将继续保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1.66%,并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不仅仅有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要求,还首次提出了“森林蓄积量”的指标,要求从现在的137亿立方米提高到143亿立方米。对此,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从此前单一的覆盖率指标更加注重数量,到现在增加蓄积量指标,实际上是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贾治邦指出,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森林蓄积量的增加意味着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森林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蓄积量增加,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功能以及旅游景观价值也能得到提高。另外,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也是有效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现实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刚性增长,当前木材等林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进口木材又受到国际上诸多因素限制,这就需要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质量。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构筑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生态屏障”。

今后5年,我国将扎实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确保每年全国造林8800万亩以上,努力增加森林数量。加大森林经营投入,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年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植绿爱绿护绿行动,有力促进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全民植树运动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有多重影响的好事情。所以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还将继续把这项运动持续的、广泛的、深入地开展下去。化解林业发展困局尽管我国的森林绿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看来,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因此,森林绿化率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我国还将面临诸多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造林绿化难度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我国60%以上的宜林地集中在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热河谷等地区,造林绿化和成果巩固难度加大。7亿多亩中幼龄林亟待抚育,4亿多亩低产林亟待改造,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亟待提高。有林地转为非林地现象难以控制,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对此,贾治邦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义务植树组织管理。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和纪念林建设,推动部门绿化。其次要大力开展身边增绿。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让森林进城市、进乡镇、进村庄、进校园、进营区,建设以林为主、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最后要完善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和机制。积极开展植纪念树、造碳汇林、绿地树木认建认养等活动,加大义务植树苗木补助,确保完成义务植树120亿株,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65%。

此外,我国目前的木材还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尽快改变木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建立木材生产战略储备基地,显得格外重要。张永利在人民网回答网民问题时指出,现在我们很多材料可持续供给都存在问题。而木材这种材料,一是可再生原料,可以源源不断供给;二是我们可以用这种材料代替很多不可再生的材料。他表示,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木材作为一种材料,它的视角的特性、触角的特性、调节温度、湿度的特性、听觉的特性都跟很多其它材料相比有很多特异的长处,都有巨大的优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二五”期间正是林业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要加快林业的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讲话稿

林业产业发展讲话稿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施办法

白山市林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施办法

县级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林业发展产业典型事迹材料

某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连上台阶  十大产业提速发展
《林业产业连上台阶 十大产业提速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