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2011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本文由lindan81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 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2011 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教育学部分大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A. 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 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 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 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 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1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1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 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 ) A. 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 ( ) 二是 A. 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1 个小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 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 育制度, 又称制度化教育。 2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为标志。 2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的统一体。 2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和总的, 是各级各 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和。 26.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在人格上是关 系,在社会道德上是关系。 27.教学大纲一般由和组成。 2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和三种方式。 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30.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2.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33.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35.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36.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 1 个小题,满分 10 分) 37.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C 5. B 6. D 7. B 8. B 9. C 11. D 12. D 13. B 14. D 15. A 16. D 17. D 18. B 19. C

二、填空题 10. A 20. C 21.学校系统 2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3.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24.质量标准 规格要求 25.人身权 受教育权 26.授受 民主平等 相互促进 27.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28.讲解 讲演 29.京师同文馆 30.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1.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

三、简答题 32. 【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3. 【要点】(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4. 【要点】(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5. 【要点】(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 内容正确; (3 )方法得当; (4) 表达清晰,组织严密; (5) 课堂气氛热烈。 36. 【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论述题 37. 【要点】(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 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 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 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因此, 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 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特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 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和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 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已的才能。 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 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 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 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 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 )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1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称之为。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 2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平等管理、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教材和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 30 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 10 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 【要点】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 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 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 【要点】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 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 【要点】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40. 【要点】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 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 【要点】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 【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 )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1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称之为。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 2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平等管理、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教材和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 30 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 10 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8.C 18..A 9.C 19.B 10.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 【要点】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 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 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 【要点】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 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 【要点】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40. 【要点】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 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 【要点】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 【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 ) A.2 岁 B.4岁 C.6岁 D.8岁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 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 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

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 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A.4 2 B.5 2 C.6 2 D.7 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称为( )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13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1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 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原则。 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和三种成分。 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 的和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 的信息。 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执行具有内潜性, 。 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和三个基 本成分。 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 32. 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89 年指出, 在 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3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 10 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发展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6.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四、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 10 分) 39.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21. .22.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3.语言、个体 24.逃避 25.替代性强化 26.辨别、概括 27.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8.创造性 29.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0. 知识、评价 31.区分度 32.心理健康、社会行为 33.他律道德

三、简答题 34. 【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 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 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 构; 其次,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 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 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 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35. 【要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 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

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36. 【要点】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7. 【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8. 【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 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 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 39. 【要点】

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b、c、e。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b、c、d。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e。 a.教材 b.教学辅导书 c.综合练习册 d.教学目标 e.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a、b、c、d、e。 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规定培养目标 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的原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b、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 a、b、d。 a.投影器 b.录音机 c.模型 d.录像机 e.挂图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狭义) : 广义的课程: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 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 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2.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 从各门学科中选出最基本的原 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3.活动课程: 它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 程。 4.教学大纲: 它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5.教学: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6.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 循的基本要求。 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 行。 8.启发式: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 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作 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三、简答题 1.活动课和课外活动的主要区别。 答:①活动课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 接经验的课程它与课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②两者的区别在于: 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活动课程是学校正规课程的一种类型, 课外活动不是正式 课程。 对教育效果的要求程度不同。 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目标体系, 对课外活动所作的规定则笼统、模糊。 管理力度不同。活动课的管理较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较宽松、随意。 对参加者的要求不同。活动课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自愿参加。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 课程形式多样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⑤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答: ①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学只是在学校进行教育的 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 ②教学与智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不能把两者等同。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 的的途径之一, 它与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相并列。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除教学外,智育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既要完成智育任务,同时也 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4.教学实质和任务是什么 答:①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②教学的实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 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的活动。 ③教学的任务是: 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 体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②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③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⑤教师主导与 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答: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 ②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联系是: 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 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区别是: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结果;教学原则是人们主观制定的,是反映人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7.全面发展方向性原则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①全面发展方向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全面发展。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教学要把身心的发 展统一起来。 8.循序渐进原则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①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进行。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要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 要坚持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 良好习惯。 9.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③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 适应; ④与教师特点相符合;⑤教学条件。 10.课内外学法指导的内容 答:①预习;其基本要求是:提出预习要求,反复阅读新教材;查阅必要的参考书、工具 书;对预习时遇到的不懂问题记录等。②听课;其要求是:明确听课目的;保持高度集中的 注意力听课;勤于思考,多思多问;③复习。其要求是: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明 确复习重点和范围;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11.班级授课的优缺点 答: ①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 根据周课表和 作息时间表, 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②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是:能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以课为单位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是: 由于使用统一的教材, 面向全班学生教学, 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论述题 1.试论执行教学大纲的意义 答: ①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 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②执行教学大纲有 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要文件。这是国家对某门学

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 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各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 质量。 ③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为教材规划了内容的广度 和深度以及编排的顺序,也为教师指明所都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和方法等。因 此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以及方法等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先全面 透彻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2.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这主 要体现在: 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 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②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种趋势是 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 ③课程形式多样化。 以学科课程为 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今 后的课程, 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重视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⑤重视个别差异。课程要提高弹性。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 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加强个别指导。 3.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答: 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 掌握知识时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②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首先,非智 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依赖于 智力因素的活动。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同时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 其次,要按照教学需要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 务,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提高教学效率。 4.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 ①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 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社会利益和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 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赖 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它只 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个内因来起作用。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互相依存, 相互的 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而要使 学生自觉掌握知识主要靠调动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教育 的最佳效果。 5.在教学中,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 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 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做到 学以致用。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的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教学中必须首先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内容相当广泛,在教学 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切忌随意发挥。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 引导学生参加教学实 践和社会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6.在教学中,如何坚持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①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付 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同时又不能超越学生学习的能力。②坚持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 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估计要客观。要了解学生,从学 生实际出发, 不可主观臆断。 要做到“及时而教”。 教师要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 能力的提高, 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难与 易是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7.如何认识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发现法、读读、议 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答:①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 用的办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② 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熟练地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力,积极思维,解决 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③教学改革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是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 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教师在具体选择和实施某一新教学法时, 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实 际,切不可盲目照搬照抄。 8.试论怎样才能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 答:⑴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就是备课。它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⑵设计好一堂课的 教案必须做到:①在深入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传授 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切实可行。 ②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 的高度统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③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设计教法。 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⑤精心设计作业。 9.在实际工作中,评价一堂课的教学优劣,应掌握哪些基本要求,为什么? 答:评价一堂课应掌握的基本要求是: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因为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 点。②教学内容正确。因为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在传授知识的过 程中,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③方法恰当,运用自如。④结构紧凑。⑤教学效果好。 10.结合教学实际,试论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答:①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②注入式是人类最古老,流行最 广,统治讲坛最久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之一。它与统治阶级的统治相适应,以培养统治阶 级需要的人才。 ③坚持启发式教学是分散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 是孔子。 《学记》则发展了这一思想。后来的王充、朱熹以及“五四”时期的蔡元培继承和发 展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毛泽东明确提倡教学要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它一直成为我国 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④坚持启发性教学是符合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也符 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 《学记》 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学论》 D. 《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B)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 教学 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填空题 1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 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 发展的原则。 15. 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点, 遗传素质仅仅为人 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16.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17.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8.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 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简答题 19.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 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 (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 度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 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 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 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 (4) (教 学的教育性规律) 。 论述题 22.试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出发,论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 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2)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 征。 (略) (3)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 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 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 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 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 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 (5)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 使得班级规模过大, 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 次需求, 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 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 育改革趋势。 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 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 A. 《大学》 B. 《中庸》C. 《学记》 D. 《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 14. 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 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 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 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 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6.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 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 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 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这是我 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 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 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 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2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 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 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 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 《爱弥儿》B. 《人的教育》 C. 《教育漫话》 D. 《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 1957 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 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 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填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 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 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 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 ,基本途径是教学。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 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 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 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 对这 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 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 生不需要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 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 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 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 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 应把直接 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 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智力和体力,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 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 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 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 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 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 教, 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 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 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 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 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 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 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 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 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 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 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 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 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 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 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 目的明确之后, 最重要的 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 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 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 抓住教材中的 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 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 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 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 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 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 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 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 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 探索 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 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 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 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 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 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 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 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 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 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 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 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 理好, 组织要严密, 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

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 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 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 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 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 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 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 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 比如, 教师对学生是否 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否强烈。 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 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 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 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 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 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 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 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 《教育没话》 B. 《教育学》 C. 《学记》 D. 《雄辩术原理》 E. 《论语》 2.( B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 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S226;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 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 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 (2)文化价值; (3)政治价值; (4)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2)课程内容综合化; (3)课程形式多样化; (4)重视智 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 (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 (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 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 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 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 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 分) (文字在 500 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 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 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 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 《大学》 B. 《中庸》C. 《论语》 D. 《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 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D)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 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 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 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 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 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 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 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 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 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 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 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 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 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 素 7.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 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 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 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 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 校的总体系 。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 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具有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 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 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 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 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 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 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 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 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 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 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 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 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 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 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 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 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 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 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 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 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 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 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 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 在: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 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 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 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 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 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 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 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 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 年 B.1912 年 C.1957 年 D.1958 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 年 B.1903 年 C.1912 年 D.1922 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 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 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 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 和 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 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 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 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 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 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 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 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 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 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 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 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 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 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 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 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启发他们自我教育,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00 分) 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C 解析:C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C 解析:C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参考答案:A 解析:A 4."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5.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6.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参考答案:A 解析:A 7.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 。 A、孔予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参考答案:A 解析:A 8.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9.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B 解析:B 1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中庸 B、大学 C、盂子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1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育学》 参考答案:B 解析:B 12.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 。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参考答案:B 解析:B 13.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D 解析:D 14.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C 解析:C 15.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16.义务教育的实施在( )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A 解析:A 17."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C 解析:C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参考答案:D 解析:D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D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子癸丑学制 参考答案:B 解析:B 单选题(共 10 题,共 20.00 分) 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B 解析:B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B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A 解析:A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参考答案:C 解析:C 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D 解析:D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A 7.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解析:A 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B 解析:B 9.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C 解析:C 10.危险期主要指( )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C 解析:C 单选题(共 13 题,共 26.00 分) 1.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C 2.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A 3.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B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参考答案:D 解析:D 5.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C 6.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D 解析:D 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参考答案:D 解析:D 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C 9.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 针对 2 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 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 解析:A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参考答案:C 解析:C 1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A 12.学生是学习的(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参考答案:A 解析:A 1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B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 《新教育大纲》 B. 《教育漫话》C. 《教育过程》 D. 《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 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 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 A.考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 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 岁 B.11~15 岁 C.13-16 岁 D.12-16 岁

二、填空题.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 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

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 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 岁)(2) ; 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

5、6 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6、7 岁~

11、12 岁)(4) ; ;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11、12 岁~

14、15 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

14、15 岁 ; ~

17、18 岁) 。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 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2) 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 (4) 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 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是发展智力 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 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 智力水平高低, 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 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 学生的智力。 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 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 信息技术基础 1.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 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 )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A.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B.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C.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D.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正确答案:A 2. ( )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A.资源型学习B.探究型学习C.研究型学习D.合作学习正确答案:D 3.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 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 )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A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存在着五种不同的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 课程、运作的课程和( ) 。 A.做的课程 B.经验的课程 C.实验的课程 D.体验的课程 正确答案:B 5.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 ) ,学生可以在网络或光盘上 搜索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A.识字教学部分 B.阅读部分 C.写作部分 D.口语交际部分 正确答案:B 6.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标准的整合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学科课程内容表转中哪些地 方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中哪些地方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标准中的内 容整合;以及( ) 。 A.活动课程或者经验课程怎样和信息技术整合 B.活动课程为什么要和信息技术整合 C.活动课程如何和经验课程整合 D.课程怎样和信息资源整合 正确答案:A 7.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 )类型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正确答案:D 8.美国对新教师的学科知识的要求是( ) 。 A.内容知识,科学知识,方法知识 B.内容知识,实质知识,方法知识 C.理论知识,实质知识,实践知识 D.概念知识,实践知识,方法知识 正确答案:B 9.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强调“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把技术 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技术”是( )。 A.分离模式 B.锯齿模式 C.整合模式 D.交替模式 正确答案:C 10.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 ) 要素。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 C.初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方法 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 正确答案:C 1.下面的( )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 A.创设历史情境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正确答案:D 2.学生的思维是否严密而有序,是否具有创造性,都体现在( )的过程中。 A.学习知识 B.问题解决 C.解答试题 D.抽象思维 正确答案:B 3. )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 A.显形课程 B.隐形课程 C.分科课程 D.拓展型课程 正确答案:A

4、)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出来的。 ( A、基于问题学习B、接受学习C、资源型学习D、个别化学习正确答案:A

5、“清华之家”是一个( )型的网站。 A、试题资讯 B、综合类 C、特色类 D、写作教学及写作阅读素材类 正确答案:A

6、软件的“有线性的横向导航”与信息组织结构( )相对应。 A、知识点之间兼有并列、递进 B、知识点之间逐层递进深入 C、知识点之间相互平行并列 D、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 正确答案:C 7.2000 年 10 月 25 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陈至立同志作了题为《抓 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的报告。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 ( )、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A.”全国学习网工程” B.”2016 战略” C.”校校通工程” D.”人-机-路-网”工程 正确答案:C

8、( )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A、内容分析 B、先前经验分析 C、态度分析 D、任务分析 正确答案:D 9.下面的结构图,是由( )提出的。 A.加涅 B.斯金纳 C.皮亚杰 D.罗杰斯 正确答案:A 10.保罗.泽考斯基认为提出信息素养是由”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 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和( ) ”四个方面组成 的。 A.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B.计算机编程 C.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 D.信息意识 正确答案:A

一、选择题:

1、信息技术对阅读能力的新要求是( ) 。 A、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B、超文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C、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理解的能力 D、非线性的阅读能力和有感情阅读的能力 正确答案:A

2、以下哪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 ) A、有意义接受学习B、直接教学 C、真实性任务学习D、模仿学习正确答案:C

3、操练与练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 。 A、自由练习,集体练习,作业练习B、有指导的练习,集体练习,独立练习C、有指导的练习,合作练习,独立练习

D、自由练习,集体练习, ,测试练习正确答案:B

4、工业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类的内容包括在( )模拟之中。 A、实物 B、物理 C、情境 D、程序 正确答案:B

5、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目标属于( )领域。 A、情感 B、认知 C、生理 D、动作技能 正确答案:A

二、判断题: 1.教学计划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制定的。 (对) 2.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 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对) 3.让学生通过操纵模拟的系统掌握实验步骤,然后进入真实实验室,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 中的操作失误。这时计算机模拟实验起到预备实验的作用。 (对) 4.电子阅读是一种成本高、低效率的阅读方式。 (错) 5.教师角色的变化不只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技术只是角色转化的催化剂。 (对)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 )要素。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C、初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办法 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C

2、教学评价可分为( ) 三类。 A、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B、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 C、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D、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A

3、教师通常在( ) 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 A、社会、学生、家长和课程 B、学生、家长、学校和课程 C、学生、学校、课程和情境 D、社会、学生、课程和情境 正确答案:D

4、根据整合的深度,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划分为( ) 。 A、完整型和创造型

B、综合型和创新型 C、完善型和创新型 D、建构型和创造型 正确答案:C

5、英国 ICT 总体战略将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体现了( )的思想。 A、全体教育 B、全面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纳性教育 正确答案:D

二、判断题: 1.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复制过程是在头脑中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保存所观察 的行为。 (错) 2.发现学习只适用于自然科学,不适合用于社会科学。 (错) 3.{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 3-5 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使用电信技术和在线资源(电 子邮件、在线讨论、网络环境)参与合作解决问题活动,为课堂内外的受众提出解决方案、创造知识产品。 (对) 4.教师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 (对) 5.教育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阶段切入,它 的获得可以通过短期的突出培训达到目的。 (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的可能的整合方式是( ) 。 A.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 B.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C.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 D.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结果 正确答案:B 2.按网上调查采用的技术,网上调查可以分为( ) 。 A.电子邮件法,push 法,随机 IP 法和 BBS 法 B.站点法,聊天室法,随机 IP 法和视频会议法 C.站点法,电子邮件法,随机 IP 法和视频会议法 D.站点法,电子邮件法,BBS 法和视频会议法 正确答案:C 3.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传感器觉察和比较各种声音,来讲授( ) 。 A.热现象 B.光的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D.简单电路 正确答案:C 4.1996 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推广( )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 始组织“ CAI 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试验。 A.FrontPage B.AuthorWare C.公共编辑 D.几何画板 正确答案:D 5.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 )构成。 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备注 C.框架和导航文字图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1、POWERPOINT 支持插入多种格式的图片,常用的图片格式为“BMP”“JPG”“GIF”、、, 插入图片时只能从剪贴画中插入图片,不能从文件中插入图片。 (错)

2、[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利用技术资源(如计算器、数据采集 探测器、录像、教育软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并开展扩展性学习。 (错)

3、WEBQUEST 属于接受学习。 (错)

4、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是否有效,有赖于学习环境、学生特点和老帅特点等三大因素 的相互影响。 (对)

5、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人写出来的目标,强调内在的变化,会用诸如“理解”“再认”“创、、造”或“应用”等术语来表述目标。 (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景,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 索,意义建构; )和效果评价。 ( A.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正确答案:A 2.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主张的是: ) ( 。 A.人本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A 3.PowerPoint 用于书写本帧幻灯片的说明内容的是( ) 。 A.幻灯片视图 B.工作区 C.大纲试图区 D.备注页区 正确答案:D 4.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游戏中的问题解决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 ( 力。 A.操练型游戏 B.练习型游戏

C.交互式模拟游戏 D.问题解决游戏 正确答案:D 5.为了充分发挥观摩的效能,我们需要( ) 。 A.制定观摩计划,创设情景,实验探索,意义建构 B.制定观摩计划,预测教学行为,观摩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行为 C.预测教学行为,实验探索,应用与迁移,评价教学行为 D.制定观摩计划,创设情景,观摩教学行为,效果评价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个别化学习重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 (错)

2、无论信息技术还是学科知识,都不只是给学习者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工具和支持,促进学习者自主 建构、创造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 (对)

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型中的完善型。 (错)

4、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教师可以用它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 供互动模拟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的操练、练习、评价。 (错)

5、皮亚杰明确阐述了建构主义的要旨,他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的反映, 也不是天赋的,而是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中建构起来的。 (对) 教育法规基础 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 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 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 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200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

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A、“双赢”协作原 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A、献身于 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B) A、1995 年 9 月 10 日 B、1994 年 1 月1日

二、单选(5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 年 9 月 1 日 B、1995 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 1986 年 4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 号令公布的。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 品德,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有教育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的, 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 ( 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 ( 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 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5 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 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A.宪法 ( B.教育 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 不收 ( AB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 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 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 实际发展。 (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 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 ( 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 放在突出地位。 BC ) (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多选题 (5 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 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 团结的教育。 ( 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 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 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 ( 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 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 。 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 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 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 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 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 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 b]新义务教育法考试试卷 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公益性事业。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 施。 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4.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 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 休学的,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6.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 就近入学。 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 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8.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 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 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 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10.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 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11.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 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1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 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13.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

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14.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1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6.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 育。 17.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 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和行为习惯。 18.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 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 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19.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 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 本需要。 20.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1.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 务教育基金。 2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CD (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 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 的; (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 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 (A)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B)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C)不必要收费的 (D)私自增加教师工资的 24.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CD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 非重点班的; (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 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 (A)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B)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 (C)根据教育法规收费的.(D)组织教师会餐收费的.26.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

非重点班的; (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BC (A)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B)非法招用应当接 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C)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D)推荐学生买课外 辅导书的.27.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28.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 执行;未作规定的,适用义务教育法。 (持续更新中,未完待续„„)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

教师考试试题

教师考试试题

曲靖市教师上岗考试培训

Pcesnx教育学心理学试题(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昆明市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3)

幼儿教师上岗考试试题

曲靖市音乐教师上岗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

美术教师上岗考试题库——选择题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教师上岗考试必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