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少年王冕教学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8: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简单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再来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跟老师写课题):少年王冕

2、师:根据你从课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王冕是谁?课文写了王冕哪些事?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来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冕?

生: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师:其实王冕是大家的老熟人了,我们以前还学过他的一首诗,是写梅花的,还有没有同学记得?给大家背一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

生:《墨梅》

师:这同学背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首诗,会背的同学背。(ppt)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少年的王冕,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2、师:请同学们在下面练读这些生字词,等会我请同学来读。(指读3~4人,齐读)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中有许多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指导:供、闷、攒、载,分别组词)

三、分段朗读,理清层次

1、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我们把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看看是不是也能读的这么好,谁愿意第一个来挑战,读第一小节(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听,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 写了王冕的时代、家乡、七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

师:指名读第二小节

生:写了王冕十岁时,母亲叫供不起他读书,只好叫他去放牛。

师:指名读第三小节

生 :母亲带王冕到秦家放牛。

师:指名读第四小节

生:从此王冕开始了放牛生活,把舍不得吃的腌鱼腊肉带给母亲,攒钱买书。

师:指名读第五小节

生:王冕看到荷花美景,决定自己学画荷花。

师:王冕看美丽的景色看的入了迷,是什么样的美景那么吸引人呢?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练读3~4人)

生:

师:指名读第六小节,理解“争先恐后并造句。

生:王冕开始学画荷花,起初画的不好,三个月后大有长进,后来别人都争先恐后的买他的画。(争先恐后: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师:指名读第七小节

生: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秦家,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2、师:现在大家知道课文写了少年王冕的哪几件事儿了吗?

生: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如果让同学们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你能分出来吗?思考思考,说出你的理由。

生:(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段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吗?试一试。

生:2~3人

5、总结:这篇课文写了少年王冕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体现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具体详细的学习。

四、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生字,这篇课文有两个生字,我们一个个来学写。 看老师来写,( 耽、载

2、轻轻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一描,在描红中体会字的结构,字的笔画。 (这一位同学写字时头正身直,姿势多么端正。)

3、写完的同学请做好,同学们来看投影,这位同学写正确了,真不错。 有什么建议吗?和范字进行比较。

能够提出问题,提出建议,说明你也有新的进步。

4、同学们一看二写三对照,是我们写好字的秘诀,它不仅能帮我们把字写正确,还能帮我们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把你写的字再和范字比较比较,你觉得哪儿还需要改进,哪儿不满意再来练一练。(再转,指导写好,出示本子)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 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揣摩,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德和刻苦勤奋的精神。

3.了解景物描写在故事发展及刻画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少年王冕。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辍学放牛、自学画荷)

二、重点学习“辍学放牛”语段,体会人物语言的言下之意,感受少年王冕的孝顺懂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4小节,画出其中的语言描写,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的感想和体会。

2.人物语言好比一杯香茶,茶要慢品才能品出芳香,人物的语言也要慢慢品味,才能品出言下之意。我请同学来说说你画出的语言描写。

(出示: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1)“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这三年王冕和他的母亲过得怎么样?

生:不好

(2)这里的“耽误”指的是什么?(耽误王冕上学读书)

(3)母亲让王冕放弃学习,去给人家放牛的原因是什么?

生:王冕的父亲死得早,这几年年成不好,母亲实在供不起王冕读书。

(4)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让王冕去放牛,也是—— (迫不得已、无可奈何)。

(5)体会“无可奈何”的感情,一起再读母亲的话。

3.师:少年王冕听懂母亲的话中之意了吗?他是怎样回答的?让我们一起品味。

(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交流“闷得慌”是真话吗?为什么?

生:是假话。 原因:他那么爱读书、爱学习,不可能在学堂里闷得慌。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爱读书、爱学习?

生: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师:这些都说明了王冕爱读书,那王冕说去给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快活的原因是什么?

生: “贴补些家用”,他不忍心母亲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不会耽误读书。

师:那我们可以从王冕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生:我们从王冕的话中,品出了王冕的孝敬、懂事。

师:说得真好,这就叫品味人物语言。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母亲和王冕的话,注意读出你的感受和体会。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出体现王冕对母亲孝敬的句子吗?

生: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4.当秦家人答应让王冕放牛后——(出示、齐读: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师:(1)“处处都要小心”,小心什么?

生:注意安全,注意认真工作,不要犯错。

(2) 母亲为什么让王冕“每天早出晚归”,按常理应该是“晚出早归”才好,这个母亲岂不是很奇怪,难道她不怕儿子辛苦,不心疼儿子吗?

生:不奇怪,母亲是在提醒王冕要勤劳,认真工作,满足秦家的要求。她也心疼儿子,是含着泪回去的。

师:通过辍学放牛,我们体会到了王冕对母亲的——(孝顺),还有他对读书学习的——(热爱)。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5~6小节。

(三)、重点学习“自学画荷”语段,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天资聪慧

1、师:少年王冕在秦家放牛,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一天,下了一场大雨,也改变了王冕的一生。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生: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指名读

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呢?

生:语言美,用词美。

师:不仅是因为用词美丽,还因为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你能看出是什么顺序吗?(顺序:从高到低,由远而近,时间先后,先次后主)

师:正因为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得如此美丽。一起读!

生:齐读

2、师:雨后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王冕,没有画工画画,他决定自己学画。他画得怎么样?

生: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生:(聪慧、坚持不懈、艰苦努力、刻苦勤奋等)

师:正是王冕的这种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精神使他成为了画荷高手,从此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你从王冕学画这件事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下苦功夫,否则一事无成。)你打算怎样向王冕学习?(生交流)

(四)、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背熟第5 自然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小说中的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教学详案
《少年王冕教学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