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1: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区政协关于推进我区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近年来,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加大投入,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小学教育成为我区义务教育对外的“名片”和展示“窗口”,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但也应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群众日益提高的优质教育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区政协围绕区委“品质提升,均衡发展”教育目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区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均衡短板”现象及分析 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5所,其中公办小学38所、民办小学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中3所,在校学生31087人。全区幼儿园6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7所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46所,在校幼儿10200人。教职员工1686人。近年来,我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越发展,城市化水平越高,教育均衡化发展就越难推进,特别是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师资差距和投入差距上的持续拉大,成为制约我区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最大短板。

(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1 我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现象仍然十分明显,这种差距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地、生均图书藏量、生均教学设备仪器等数量方面的差距。二是教育理念、教师水平、教育质量、教学手段、体育器材及运动场地等质的差异。主要矛盾表现为:农村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够用,但现代化教学手段匮乏,教师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不高,而城区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配套,教学质量较好,但学生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严重不足。我区41所区属中小学中有11所达不到省定办学十项标准,其中位于中心城区的10所直属小学(5所大直属,5所小直属)半数以上没有标准操场(100米直道,200米环道),更未达到生均占地1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2平方米的省定标准,甚至部分学校因历史原因被其他单位征占地块(如:育才小学南侧4.63亩教育用地协调存在困难;市总工会办公楼全部占用中兴路小学教育用地,至今无法收回),根本无法保证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的办学要求。

(二)校际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区内校际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均衡现象,是导致“大班额”、“入学难”问题的症结所在。主要原因是学校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近年来,中心城区新建的30多个住宅小区无一预留教育用地,无一建设标准学校,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一是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导致优质学校超负荷运转,大班额(46-55人)、超大班额(56-65人)、特大班额(66人以上)现象十分突出,经统计,我区平均班 2 容量超过规定班容量(小学每班45人)的学校有13所,其中热点学校班容量均在70人左右,安全隐患十分严重。二是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导致薄弱学校发展速度缓慢,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滞后,无法满足片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优质师资配置不均衡

目前,我区优质师资分布不均,流向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结构性缺编现象较为突出,城乡教师之间工作量大小苦乐不均。原因是城乡校际之间差别巨大,校长、教师正常的流动机制难以建立,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固化保守。数据显示:我区现有中小学教师1541人,小学师生比1:17.23(省定1:19),初中师生比1:5.79(省定1:13.5),师资配备总体达标,但从实际情况看,农村学生少,生均占有教师数量比例偏高,而城区热点学校学生数量巨大,实际占有教师比例较低。由于编制限制,音体美、信息、科学等专业教师补充率低,导致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较低。此外,学校女教师占比大,二胎政策的放开成为压倒学校正常教学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破解我区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短板”的对策 教育发展失衡是最大“短板”,表现在学校,根子在政府。实现我区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校际、师资差距,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建议如下: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3 一是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教育建设方面相关文件规定,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我区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进一步优化我区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财力要着力向教育倾斜,优先保障教育支出。三是把支持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规划建设项目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求,不断改善教育发展条件。四是按照缺口情况,及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购臵省均衡验收时要求的计算机、图书、仪器设备,改造、提升学校运动场地,早日达到生均占地和生均建筑面积的省定标准。

(二)加快推进学校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学校建设,缓解入学难题,今年的5个学校建设项目要抓紧推进,突出重点,协调市相关部门,尽快解决育红北校区和达活泉小学没有土地证问题。二是严格落实我区制定的《学校建设三年攻坚方案》,需要政府及早按规划预留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教育用地,同时,要将配建学校做为我区土地开发的前提条件,即新开发小区必须预留教育用地,必须规划建设学校。三是协调市政府尽快出台《邢台市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货币配建为实物配建的补充方式,明确属地政府配合市直牵头开展对已建幼儿园的清理工作,清理后幼儿园无偿交付属地政府教育部门管理使用,明确配建学校幼儿园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用地为划拨性质的可直接移交,为出让性质的直接从土地出让金中返还。四是尽快解决 4 部分遗留问题,如陶行知中学收回扩建行知小学、区教育局占用金华小学教学楼、收回市总工会占用中兴路小学土地、郭守敬小学与幸福源小学共用一院等问题。切实缓解中心城区学校“入学难”。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依据《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有关规定,将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财政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一是对学校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全区一盘棋,统筹规划新建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小学、幼儿园,引导学生回流,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统筹调配师资,利用闲臵教育资源,对我区闲臵校舍或不足100人的学校,由城区学校实行“一拖一”的管理模式,统一招生,统筹安排教师和学生,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臵和共享。三是灵活教师流动机制,将农村富余教师调配到中心城区热点学校任教,缓解直属小学师生比压力,以师资均衡带动教育均衡。

(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校长、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实施名校长、名师培训工程。二是理顺关系,用足用活政策,加大教学机制创新力度,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以机制体制建设推动教育全局建设。三是继续做好教师招录工作,进一步充实、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年轻化、专业化、均衡化。四是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突出个性化办学,树立品牌导向,充分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文化特 5 色。五是强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

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是依托名校办分校,通过改造、兼并与整合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区要立足“教育发展一盘棋,城乡发展一体化”教育发展理念,采取有力举措,完善督学责任区共同体,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示范点,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办学差距。如,原泉北实验小学2014年被育红小学兼并(育红小学北校区),2015年实现新生入学375人,为往年招生的4倍,随着优质师资的配臵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教学质量迅速提高。育红小学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成功实践,既缓解了育红小学本部大班额问题,又有效解决了我区西北部适龄儿童“择校”、“入学”难题,更为全区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六)加强党建工作

要抓党建,树立政治导向,充分认识党的建设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通过规范和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改进教学作风,进一步推动我区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

关于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