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0 08:33:08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乡镇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在第一阶段的调研环节,xxx中心学校采用分工协作、领题调研的方式开展。中心学校校长xx、管理人员xx具体调研“乡镇内学校均衡发展”的问题。2名同志通过下校听校长介绍、与师生座谈、问卷、查资料、听课、抽测、学校书面提意见建议、现场交流等形式,对我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成绩1、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最近几年“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的创建,各学校的校舍、教学装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均衡。一是基本完成了寄宿制学校建设。除镇小外,其余8所学校全部完成了寄宿制学校建设,计添置各类生活设备设施1000余件,维修改造教室、学生宿舍XX多平方米,添置钢架床500余套,修建、维修水塔5个,基本解决了“三难”问题。二是镇中、镇小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重阳中学、重阳小学、镇中、镇小均建起了多功能教室,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站,一、二年级均实现了光盘资源辅助教学。三是借助“五园创建”载体,推动了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等的创建。镇小成功创建县级“艺术校园”,镇中成功创建县级“平安校园”。2、教师队伍素质良好。一是按师生比要求,各学校的教师编制数足额;二是教师的学历提升速度比较快。通过在职进修、函授、自修等渠道,教师的学历提高工程收效明显。目前,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均为100%、,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为45.83%、41.94% ;三是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 人;四是校长岗位培训率达100%;教师全部参加了县级新课标培训,其中有120余人次接受了省市级以上培训;五是继续教育水平提高,在第一、二轮继续教育测试验收中,我镇教师全部顺利过关;六是专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全部均达到合格等次;七是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普遍提高,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全部会使用光盘教学手段,三至九年级教师均能使用网台资源辅助教学,20%的青年教师能自制课件辅助教学。八是边远学校支教形成制度中心学校出台政策,对资源支教的教师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评先表模时优先考虑,目前有1名教师自愿担负起了支教任务。3、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抓实业务学习。全镇做到“三个一”:即一本教育专著、一份业务杂志、一次学习体会。推行业务学习轮流主持制度,以此深化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研职能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二是抓实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学校教研组的备课、研讨、听课、评课活动,收效较好;三是强化了领导责任包保制度,要求校长必须包保毕业班,其他班子成员包相关年级,同奖同惩,增强责任意识;四是抓实中小学研训工程的参与。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县级组织的相关学科现场研训活动。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有效教学”培训会。五是抓实了教研组实体建设。各学校制定了教研组长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强化过程指导与管理,开展培训,强化评优,推动工作;六是抓实了岗位练兵活动。各学校按照规范的流程,全面开展了炼课、磨课活动。三年来,全镇计培养市、县级优质课教师30余人。4、后勤管理进一步精细化。一是健全完善了制度,重新修订了《饮食卫生安全制度》、《饮食服务岗位职责》等,使食品卫生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统一制定下发了《xxx中小学食堂管理常规》、《xxx中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常规》,将日常工作、管理常规化。各校均按要求制订了《“十有、八配套”规划方案》,按照规划要求将硬件建设分步落实到位。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寝室文化建设,种植养殖发展四项工作。特别是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统一要求,各校都添置了相应的防蝇、防尘、防鼠、防霉等相关设备设施;严把“六道关”(食品采购关、四所学校必须粮油统一配送,入库验收关,食品发出关,清洗关、烹饪关、出售关),确保食品采购、加工、饮用无质量问题。严格对照《湖北省中小学“放心超市”创建标准》、《湖北省中小学“放心食堂”创建标准》、《“湖北省中小学“文明宿舍”创建标准》,严格管理校园食堂、商店和学生寝室。三是抓好了镇中、镇小寝室食堂文化建设。镇中、镇小率先办食堂、餐厅文化建设的试点,组织全体校长及后勤管理人员现场参观学习,并分别制定了各校的建设规划,确保后勤建设高规格。

推荐第2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是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四大中心”之一,是推进全省教育强区建设的具体实施蓝图。按照区委《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六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就如何推进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的问题,2009年3月中下旬,我先后深入全区6个乡镇和18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召开乡镇干部、教育干部和师生座谈会近20个,发放问卷600多份,并通过网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关键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危房改造、学校内部设施配备、示范学校创建、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工程,全面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人事制度、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培植优质教育和特色学校,促进了全区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和谐发展。在调研中,也发现了我区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区级财政负担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新机制实施三年来,区级财政逐年提升公用经费标准,2008年,小学达到439元,初中达到645元,均超出省定标准。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缺口较大。仅2009年,全区改造校舍所需资金4320万元,其中枣矿三中拆除新建教学楼700万元,改造黄庄中心校700万元;第二实验小学建设资金缺口500万元,文化路小学、实验小学、红旗小学危房拆除重建需要资金1500万元;齐村镇良庄小学新建教学楼需要资金300万元,孟庄镇大郭庄小学危房改造需要资金220万元。“三亮三改”、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更新等需要资金400万元。目前资金尚未到位,资金缺口4320万元。二是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标准没有统一。目前,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平均水平为2335元,今年四月起,区政府要求各乡镇、光明路街道分两次调资242元,人均将达到2577元,与城镇教师人均月工资3156元相比,还差579元。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乡镇财力明显不足,按照规划2010年拉平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水平难度很大。三是教育负债难以消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区城乡学校举债进行“两基”达标,虽然政府从2008年开始想方设法逐

步化解,但目前仅乡镇还有2240万元的债务,成为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布局调整任务艰巨。一是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按照2008年5月开始实施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教师用计算机按专任教师每人一台配备,学生用微机小学不低于15生/台,初中不低于12生/台。按此标准,全区农村学校应配微机2899台,城区学校应配3869台,而目前,农村学校现有1004台,缺1895台;城区学校现有2092台,缺1777台,缺口较大。二是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差距较大。据统计,全区学校常规仪器设施总价值628.5万元,农村学校为101万元,占16%;多媒体设施总投入266.5万元,农村学校为37.7万元,占14%;信息技术总投入835.7万元,农村学校为189.6万元,占23%,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三是学校布局调整任务艰巨。经过前两年的布局调整,我区农村中小学已调减到58所,其中初中11所,小学47所。但目前,农村学校在校生平均人数依然偏少,教育资源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初中学生6112人,平均每校555.6人,其中规模最大的渴口中学1150人,齐村中学970人,黄庄中学仅有137人。农村六年制小学47所,其中100人以下的5所。四是农村校舍危房改造任务艰巨,2009年计划拆除D级危房1991平方米,拆除C级危房3255平方米,新建校舍6500平方米。

(三)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影响着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近年来,尤其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教育中心”四大中心以来,驻地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城区内新建较大规模住宅小区80多个、265万平方米,新增生源10000人左右。目前,我区小学由原设计规模的125个班、5600人增加到311个班、19907人,初中由60个班、3600人增加到73个班、5490人,高中由18个班、1080人增加到111个班、6304人。班额普遍严重超标,有的小学、初中每班达到80多人,大大降低了学生平均受教育的条件,也给学校安全带来了隐患。由于在校学生数量多,学生上厕所、上课间操、上体育、音乐、现代信息技术课等都成了大难题,制约着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广大群众、社会各界迫切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四)城乡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一是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县为主”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教师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同区直教师基本持平,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超过了省定标准。但由于城乡教师工资没有完全

统一,教师人事管理权仍是区、乡两级管理,导致城乡教师流动困难。二是教师队伍的呈老化状态。目前,我区在编在职教师3812人, 30岁以下的971人,占25.4%;31到40岁之间的1359人,占35.6%;41岁到50岁的987人,占25.9%;51岁以上的545人,13.1%。40岁以上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近40%。三是城区学校缺编严重。近年来,由于新建小区增多、生源增多,导致教师缺编严重。为满足教学需要,部分城区学校通过学校自己招聘、自己发工资的方式,招聘了一些师范类未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这部分人员共有235人,月工资平均在700元左右,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枣庄四十一中、文化路小学、实验小学、君山路小学等几所学校情况尤为严重。四是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从2002年起师类毕业生不再定向分配,农村由民办转公办的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年龄偏大,市委、市政府正拟定出台有关政策,让这部分教师提前离岗休息。这部分教师我区近500人,他们离岗后,农村学校需要及时补充教师以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区农村小学英语、计算机、音体美专业课教师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要。据统计,全区乡镇小学共有415个班级,而专职音、体、美教师合计共有21人,每个学科平均7人,造成一些农村小学音、体、美课也改上语、数课。

二、主要工作建议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必然举措,也是改善民生、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就如何推进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一是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坚持教育投入政策的公平取向,认真落实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规定,优先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所需资金,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单列的制度,依法落实“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规定,坚决遏制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行为的发生。三是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教育投入。落实好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积极争取校舍危房改造项目,加大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及时消除新增中小学危房,着力解决中小学校舍紧张、班额过大、功能教室缺乏和远程教育正常运转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四是按比例提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专项用于城区公办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学习借鉴杭州模式,新建住宅小

区由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图纸设计、设施配套教育局审定。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实际,依据国家规定标准,编制、修订城市中小学建设布局专项规划,预留中小学校建设控制用地。在审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有配建要求的住宅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时,要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提取20元专项用于城区公办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破解城区学校发展经费紧张的难题。

(二)做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布局调整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并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继续实施“三亮三改”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实施农村仪器更新工程,加快农村中学食堂、宿舍建设,逐步向寄宿制学校过渡。所需资金在争取市级以上专款的同时,区、乡分别实行财政支出专列。二是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建议区政府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 “政府主办、教育指导、乡镇承办”的工作思路,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列入对乡镇(街道)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组织人员制定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在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对教育资源进行提前重组,注重对校舍校产的合理分配与监管,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出的校舍腾挪臵换,改建为幼儿园和成人中心学校,确保各类教育资源不流失。

2009年,调整6所学校。西王庄乡民主小学与枣庄十三中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齐村镇撤消甘泉学校,其学生分流到渴口中心校、良庄小学;永安乡的西山阴小学合并到光明路街道办事处的东山阴小学;孟庄镇周村中心校与周村中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0年,调整7所学校。税郭镇的沙沟小学、长威小学合并,异地新建;孟庄镇的黄山涧小学、外筲小学合并到周村学校;永安乡天桥小学、聂庄小学合并;光明路街道丁庄小学与西王庄乡洪村小学合并,异地新建学校。

(三)实施名校带动试点。由于我区是原市驻地,城区小学、中学优质资源较多,拥有像文化路小学、实验小学、君山路小学、回民小学、枣庄四十一中、枣庄十六中等一批全市名校。在充分发挥名校优势的同时,选择部分名校进行试点,大力推进名校带弱校、带农校,在城乡教师“互学互促双提高”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市中教育品牌。

结合我区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和“名校+新校”、“名校+农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推行“小班化”试点工作,逐步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吸引外来人口来我区购房入学。

(1)依托文化路小学改造永安乡黄庄中心校,为东湖区将来新增生源服务。

(2)鑫昌路小学与光明路街道沙河子小学整合,将沙河子小学校区打造为高标准区属幼儿园,改变我区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少、规模小的现状。

(3)实验小学与第二实验小学整合,将第二实验小学校区改作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在老城区北部打造优质幼儿教育资源。

(4) 枣庄四十一中兼并枣庄九中初中部和接收来的枣矿三中,在城区北部设立北校区,扩大北部优质初中资源。

(5)区直小学帮包农村小学。由城区文化路小学、实验小学、君山路小学、光明路小学、建设路小学、回民小学同各乡镇、光明路街道小学结对帮扶,实施“名校带农校”,提高农村办学水平。

(6)东湖公园建设要充分考虑教育设施,今后应至少新建一所小学和初中,分别挂靠在文化路小学和枣庄四十一中,实施“名校带新校”。

(7)抓好城区学校扩容工作。逐步拆除实验小学、红旗小学、文化路小学和中兴学校C级危房,至2010年前,再投入1000万元、新建1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缓解城区学校班额大、办学难、发展受限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补充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2]28号文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鲁政办发[2002]48号)要求,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管理和规划建设,在权限范围内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等职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补充机制。规范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每年按不低于教师自然减员数配备新教师。同时,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校校新进一名大学生计划”,吸纳优秀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在年龄、性别、学历、学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确保2010年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统一。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党委政府表彰奖励和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和中的比例。

(五)建设市中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育改革和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平台。按照省市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区必须建设一所大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光明路街道所属枣庄四十二中,位于市区南部,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东西邻分别为光明路街道职成教中心和中心校,三校区实验基地2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且交通方便。该校目前在校学生260多人,在不影响三校办学的同时,以枣庄四十二中为主,借助光明路街道职成教中心和中心校,建设市中区素质教育基地。

2009年3月28日

推荐第3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益阳市十六中

今年上半年,我校多次组织老师到城区课改样板学校观摩和学习,发现,城乡学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明显。 差距是方方面面的,表现在:城区学校校舍高大漂亮,教学区、行政区、活动区、生活区、宿舍区,建筑一栋连着一栋,功能齐备,农村学校校舍矮小简陋,建筑单一,功能不齐,少这少那;城区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音影并茂,生动形象,农村学校上课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外加老师一张嘴,单调乏味;城区学校田径、体操、球类设施基本齐全,有塑胶跑道,体育课手段丰富多彩,农村学校则没有什么体育器材,塑胶跑道见都没见过,体育课手段单一,集集合,做做操,打打球,已是不易;城区学校师资雄厚,教学队伍年轻化,教学理念先进,农村原有的为数较少的一些有为的年轻教师也被深深吸引进入城区学校,反观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学队伍已日渐老化,年轻教师寥寥无几,教学理念陈旧……

城乡学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学生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农村凡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想方设法帮孩子挤进城区学校就读,这样一来,城区学校学生人数爆满,出现了少则

八、九十人,多则近百人的特大额班级,造成教育教学资源因生源太满而拥挤短缺的奇异现象……一环套一环,农村学校生源一天比一天减少,教师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千方百计调走,或进城区,或进外省市区

- 1 -

另谋高就,或转行谋生计,有些农村学校也因此不得不被迫淘汰,或关闭,或合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于是一起叫苦连天,彼此的不理解日益加深,隔阂也由此产生……恶性循环也由此开始,让人看了揪心、痛心……

问题已经产生,事实摆在眼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调研,制定出了一系列措施,对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下面,谈一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中小学校。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学生过小问题,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

(二)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区内初中、小学、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带农村校工程,区内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

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高中、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区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村学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政府要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大全区接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范围。

(四)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

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五)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学校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基本运用、整合利用、拓展利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的实施。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中小学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益阳市十六中

20

13、

6、28

推荐第4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周河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周河学区校长刘志军

周河镇是靖边县南部山区边缘镇,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着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城乡差异、人群差异。中心校领导深入调研,制定均衡发展措施,落实规范办学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不均衡。九年制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教学设施相对齐全。基层学校设施薄弱,全镇2所完全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校均电脑台数不足2台。农村校舍维修面积大,多年来风雨剥蚀,有部分校舍是危房,办学条件差。全镇有2个教学点,师生数少,教育资源不足,没有办法开足开齐全部课程。九年制学校学生数多,活动场地少,这样给学校安全带来隐患。校舍和教辅用房问题突出,存在严重的多室一用,师生住房短缺,无学生餐厅等。基层学校没有音乐室、美术室用房。几乎所有学校生均校园、操场面积、教学仪器、图书室和微机室都低于国家下限标准,达到标准数的1/2。

(2)师资配套不均衡。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优秀年轻教师大部分调入城区学校。留下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精力不足,教法陈旧。农村初中教师问题更突出,结构不合理,缺少骨干教师甚至合格教师,专业培训不足,难以胜任。小学教师流失面大,学校面临着“空巢”或“空心”危险。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普遍缺合格专业教师。教师配臵数量在不同学校之间有差异。农村部分教师对微机十分陌生,远程教育在学校成了摆设。

(3)管理水平不均衡。有部分学校领导不与时俱进,不更新观念,用过去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校,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4)教学质量不均衡。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因素,导致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差异明显。小学毕业会考中,城区学校人均分高于农村学校。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外流,由乡镇流向县城,由县城流向大中城市。影响本地教育发展,影响教学水平提高。

以上多种原因,造成城乡教育、校际教育、人群教育发展不均衡。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长期、动态的辩证过程。条件均衡是基础,教师资源是关键,生源均衡是突破口。

(1)强化政府教育职能,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有经费作保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集中配臵教学设施,实现资源共享。集中财力和物力办好合格学校。

(2)控制学生辍学。确保进城务工子女就读,我镇学生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各校采取一定措施,教师分片包干,做学生家长工作,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补助贫困生。对农村留守儿童,教师采取家访,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成立红领巾联谊小组,送温暖,送爱心。

(3)加大远程教育作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全镇每完小都安装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弥补现代教学设施不足。各校加大远程教育力度,制定计划,发挥远程教育工程作用,促进学校发展。镇九年制学

校建立“校训通”工程,架设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的桥梁。

(4)采取多种对口支援,重点扶持,实施城乡人群教育共同发展。镇中心校成立联谊教研小组,每组确立一所学校,统领各学校教育工作,共同发展,对口支援。教研活动在平等、民主氛围中进行,各校分享彼此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行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互动中求发展,在交流中求进步,在民主中求生存。各校教育资源共享。九年制学校教师送教下基层,年轻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任教一年。深入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缩小办学差距,使广大农村学生就地获取接受优质教育机会。

(5)缩小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多投入教育经费,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构建以龙头学校为依托的大校本教研机制,提升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合格学校建设,稳步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缩小校际间差距。但是,这些问题有着复杂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教育均衡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是“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循环往复和循环渐进,最终达到相对高位均衡。我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优质教育体系构建,促进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我镇义务教育均衡的水平。

推荐第5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大字沟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意见》,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大字沟中心校辖区内包括5个行政村;总人口6248人。现有教职工54人;在校生253人。学校占地面积12106平方米;校舍面积6372平方米。

2、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近几年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升学率为100%;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情况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各班班主任在计划中制订了相应的帮扶措施,老师们在教学中特别关心这部分学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关爱;同时,学校也关注了学困生和贫困生,使其不仅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受到温暖。

3、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投入力

度,修建厕所、操场等,同时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薄弱学科的加强,有利于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彻底清除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推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校教师、校长编制配备及课程开设情况等

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各校均开齐上足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常规管理。

2013年全校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取得中专学历12人,大专学历15人,本科2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30岁以下(含30岁)教师有22人,31-40岁(含40岁)教师有9人,41-50岁(含50岁)教师有10人,50岁以上教师有13人;其中初职16人,中职22人,高职3人。

学校有党支部、教导处、少先队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健全、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此外,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偏老

2、学科结构失衡,在农村教师中,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占了大多数,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学校一方面呈现数额“不缺”,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缺员”的问题突出。

3、我乡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差,家长意识不高等给我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经费政策未完全落实,经费投入没有同幅增长。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提高,事关长远发展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必须强力推进。

1、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教师缺编、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因此,要改革学校教师人事制度。可提前退休教龄长的老教师,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等措施,以建立科学、动态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应提前退休“不合格”的教师,为教师流动疏通“出口”,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可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分流政策,适当放宽政策限制,对那些年龄偏大而又体弱多病的教师采取提前退养、不占编制的办法,以解决大龄教师分流安置难的问题。

2、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后劲

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争取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

培养培训工作,及时组织教师去进修学校等相关机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一是利用好本校的校讯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增进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对一些缺乏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一些过失的学生,教师可每天或每星期利用校讯通告知家长该生的主要表现等,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时的表现通过校讯通告诉老师,这样教师和家长都能及时把握该生的基本情况,督促他们完成各项作业,及时改正缺点,引导他们积极进步。

二是定期进行家访,主动告诉家长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意见,了解一下近期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等,特别是可以发现一些学生进步和退步的苗头,以利于及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是认真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学校讲座等活动,让家长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情况等,同时可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入同一轨道,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当然教师与家长联系并不在于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强沟通,增

进理解,使学校与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当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认同一致,协作共事,努力减少一些互相抵消的无谓的消耗因素。

4、扎实开展关爱工程,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石

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工作。

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

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政府要把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履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责的硬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一是继续加大向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拓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来源。二是保障法定教育投入。不折不扣执行现有教育投入政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标准。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推荐第6篇:马良镇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马良镇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乡镇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在第一阶段的调研环节,马良镇中心学校采用分工协作、领题调研的方式开展。中心学校校长吕刚国、管理人员张德华具体调研“乡镇内学校均衡发展”的问题。2名同志通过下校听校长介绍、与师生座谈、问卷、查资料、听课、抽测、学校书面提意见建议、现场交流等形式,对我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最近几年“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的创建,各学校的校舍、教学装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均衡。一是基本完成了寄宿制学校建设。除镇小外,其余8所学校全部完成了寄宿制学校建设,计添置各类生活设备设施1000余件,维修改造教室、学生宿舍2000多平方米,添置钢架床500余套,修建、维修水塔5个,基本解决了“三难”问题。二是镇中、镇小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重阳中学、重阳小学、镇中、镇小均建起了多功能教室,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站,

一、二年级均实现了光盘资源辅助教学。三是借助“五园创建”载体,推动了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等的创建。镇小成功创建县级“艺术校园”,镇中成功创建县级“平安校园”。

2、教师队伍素质良好。一是按师生比要求,各学校的教师编制数足额;二是教师的学历提升速度比较快。通过在职进修、函授、自修等渠道,教师的学历提高工程收效明显。目前,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均为100%、,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为45.83%、41.94% ;三是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 人;四是校长岗位培训率达100%;教师全部参加了县级新课标培训,其中有120余人次接受了省市级以上培训;五是继续教育水平提高,在第

一、二轮继续教育测试验收中,我镇教师全部顺利过关;六是专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全部均达到合格等次;七是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普遍提高,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全部会使用光盘教学手段,三至九年级教师均能使用网台资源辅助教学,20%的青年教师能自制课件辅助教学。八是边远学校支教形成制度中心学校出台政策,对资源支教的教师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评先表模时优先考虑,目前有1名教师自愿担负起了支教任务。

3、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抓实业务学习。全镇做到“三个一”:即一本教育专著、一份业务杂志、一次学习体会。推行业务学习轮流主持制度,以此深化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研职能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二是抓实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学校教研组的备课、研讨、听课、评课活动,收效较好;三是强化了领导责任包保制度,要求校长必须包保毕业班,其他班子成员包相关年级,同奖同惩,增强责任意识;四是抓实中小学研训工程的参与。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县级组织的相关学科现场研训活动。参与县教研室组织的“有效教学”培训会。五是抓实了教研组实体建设。各学校制定了教研组长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强化过程指导与管理,开展培训,强化评优,推动工作;六是抓实了岗位练兵活动。各学校按照规范的流程,全面开展了炼课、磨课活动。三年来,全镇计培养市、县级优质课教师30余人。

4、后勤管理进一步精细化。一是健全完善了制度,重新修订了《饮食卫生安全制度》、《饮食服务岗位职责》等,使食品卫生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统一制定下发了《马良镇中小学食堂管理常规》、《马良镇中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常规》,将日常工作、管理常规化。各校均按要求制订了《“十有、八配套”规划方案》,按照规划要求将硬件建设分步落实到位。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寝室文化建设,种植养殖发展四项工作。特别是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统一要求,各校都添置了相应的防蝇、防尘、防鼠、防霉等相关设备设施;严把“六道关”(食品采购关、四所学校必须粮油统一配送,入库验收关,食品发出关,清洗关、烹饪关、出售关),确保食品采购、加工、饮用无质量问题。严格对照《湖北省中小学“放心超市”创建标准》、《湖北省中小学“放心食堂”创建标准》、《“湖北省中小学“文明宿舍”创建标准》,严格管理校园食堂、商店和学生寝室。三是抓好了镇中、镇小寝室食堂文化建设。镇中、镇小率先办食堂、餐厅文化建设的试点,组织全体校长及后勤管理人员现场参观学习,并分别制定了各校的建设规划,确保后勤建设高规格。

5、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镇中、镇小连续八年获县级教学成果

一、二等奖;今年中考,中心学校综合评价成绩位居全县第三,有8名同学被四中、五中录取,有62人正取一中;在全县中考前100名中,马良有11人,仅次于实验中学;近2年,保康唯一考取清华、北大的张仕敏、孔中华和被招录为南航飞行员的赵文江同学,均为马良中心学校的毕业生。镇内小学教学成果综合评价中,水田小学获教学成果一等奖,旦江、镇小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心学校先后被评为“襄樊市科普示范学校”、县、镇级“先进单位”;重阳小学被评为“保康县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双坪小学被评为第一批“绿色学校”。

二、存在问题

1、教育观念转变难度大。新课程实施实施以来,我们采取了不少办法进行培训、学习,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教育方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我镇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如五虎、云旗、双坪、重阳、旦江等5所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6岁,虽然进行了学习培训,但教育理念转变仍相对滞后。

2、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9所学校普遍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除镇中、镇小外,其它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严重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为保证小学英语开课,只有采取教师跑教的办法,双坪、水田、云旗三校1人跑教,重阳、五虎小学1人跑教,时间、质量上没有充分保证。五虎、云旗小学的音乐课学生只能跟着录音机唱;五虎、水田等学校的美术课学生只好照着教材画。部分教师忙于应付常规教学,专题研究无实质性突破,没有较高价值的科研成果,没有名校,缺少“名师”。

3、办学经费制约着发展。虽然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但由于生源减少,双坪、旦江、五虎等3所小学的学生均到80人,有限的经费要负担教师医保、住房公积金、校园方责任险、校园维修等几项大额支出,学校财务运转比较困难。

4、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建设还有差距,但资金缺口较大。云旗小学教室、师生宿舍多处出现危房,今年学生不得不在校外借读,教师无法集中办公;水田、重阳小学教师宿舍紧张,尤其是重阳小学有4名教师因校内无寝室只得在家里住宿,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地不便;

5、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平衡。重阳、五虎小学因师资搭配不合理,教学质量提高难度大。水田、云旗等学校近一年来因教师重病假者较多,造成师资的临时性紧张,导致发展不平衡,教学质量无保证。

三、改进意见

1、更新观念,打造特色。要以我镇创“六高”为总体目标,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一是校长要更新观念,不断抓学习,强认识,换脑筋,明思路,当好学校均衡发展的领路人。二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丰富内储,努力用新知识、新观念指导实践,以大胆的创新实践验证理论,为学校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校长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找准突破口,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参考意见如下:马良小学:在体、音、美上打造亮点,在课题研究上力争突破;双坪小学:着力创建绿色学校(参照验收标准收集资料);水田小学:在远程教育应用上出特色;云旗小学:在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食堂管理、安全管理、课余活动管理等)上出特色;旦江小学:以学生练字为切入点,提高自学运用能力;重阳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出经验;五虎小学:在练字上出成果。马良中学:文体活动、教学论文、德育论文上出自己集子。重阳中学:炼课上有收获。二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要以洋思经验为基本模式,加强课程标准学习,努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努力改进教师配置。一是通过支教渠道,引进一批年轻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二是继续探索边远、薄弱学校援教制度,选派中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旦江、五虎学校支教,实现边远学校教师的层递更换,促进全镇均衡发展;通过转岗、合理流动等渠道调整重阳、云旗、水田小学的师资,确保教学秩序稳定,为提高质量打下基础。

3、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遵循“统一布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备水平”的原则和“规范、实用、安全”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快薄弱学校改造,重点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等问题。逐步配套中小学教学设备设施,加强运动娱乐场所建设,全面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云旗小学要在立项后,争取资金进行教室、师生寝室的危房改造、维修;镇小要积极争取项目,建学生综合服务楼,解决无餐厅、寝室拥挤问题,搞好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外部的维修和电路改造建设。五虎小学要争取项目实行校园的封闭工程。不断添置更新教学手段。各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有计划地更换学生课桌凳、体音美教学器材,确保够用实用。加强班班通建设,到2012年基本实现班班通。加强学校图书室的配备和实验室、计算机等功能性教室建设,提高实验仪器和图书的装备水平。建立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及使用的工作常规,确保优质资源共享。

4、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五虎、旦江、云旗等边远学校要努力探索优化后勤服务的路子,力争在菜源供应、蔬菜的营养搭配、设备设施的添置应用上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各学校要以三个《细则》为标准,加强食堂、校园门店、学生寝室的管理,力争服务最优化。要加强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烹饪水平,端正服务态度,确保每人能有个拿手菜,每校都有特色菜。

5、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各学校要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目标,以寝室、食堂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大力实施“走进艺术”教育计划,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开展“早诵经典,晚练书法”活动,提高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

6、推进优质公平教育。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格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教学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通过送课上门、定向培养紧缺学科教师、选派教学管理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等办法,改善薄弱学科教学现状,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二00九年十一月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推荐第7篇:石桥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石桥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基础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很大,城内及周边学校教师严重超编,教师工作量比乡下少,但是绩效工资不会少,部分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第二职业,主要精力集中在别的业务上面,在周末和节假日强迫学生补课,每期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每个学科不少于2套。这样的收入是我们乡区学校的教师无法相提并论的。 严重违背“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初中农村义务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最广大群众之利益的教育”。坚持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为民众提供满意的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教育的成果。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的前提下,我校实施均衡编班,不设重点班,分班时,科任老师搭配尽量做到均衡,缩小各班平均总分分差和单科均分分差,对优秀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及中途插班生的派放,都力求平衡。这样,不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受教育的环境,也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竞争的积极性,有利于对教师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这充分反映了我校教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的决心,表达了全体学生及家长众呼唤教育公平的心声。这样的环境下我校教学质量有下降趋势,坚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动摇,“办学生发展,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学校。

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办学思路还是在不断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综合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会考科目以外的课程不够重视。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校的办学环境还是不错,就是区域太窄,学生活动场所严重不足,没有其他发展的空间。学校没有办公住房,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在外面租房,没有安定的居住处,就像游击队一样,一会住这里,一会那里,有时候还租不到住房,不能安居,何以乐业。

三、教学方面

1、标准把握偏颇,内容过于局限很多教师还没有适应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方法墨守陈规,摆脱不了老式的教学方法,

2、课堂组织不力,存在灰色地带,有些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表面上看似乎照顾到了所有学生,人人都在说,都在做,可是只要近距离地深入到个别小组,就会看到,有的学生完全是在聊一些与探究问题无关、甚至与教学无关的话题;还有不少教师为了使课堂进程顺畅,反馈提问发言中,只涉及到个别学生,甚至某个问题简直成了一对一的对话,其他学生完全成了聆听者,以致于有些同学成了表情漠然的

观众。

3、评价过于偏激,出现两极分化。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不到点子上,任课教师就一味地用“错了!”、“不对!”等来打断,否定这些学生的回答,目的是尽快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的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4、教学内容局限,缺乏有机拓展,每个人都会有惰性,教师的惰性心理就表现在些教师总觉得自己上课改的课和原来的课差别不大,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不愿意也根本没时间甚至没能力去查资料来充实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本来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就已经淡化、粗化了一些具体知识。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教师的把握度大了,应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教学,进行教学拓展或开发和实施一些符合当地实际、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但有些教师仍抱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只注重部分双基教学,对于一些技能培养和一些能够较好推动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的教学内容回避或削减,活动也是能不开展就不开展,以节约时间准备测试。

教师师资水平亟待提高。要构建教育的高位均衡,一方面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据统计,城区教师数量上往往超编,而乡村教师往往短缺,学校仍然有代课教师充值,这样教师专业水平层次不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四、校本教研

1、专业引领力量虚弱,缺少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的教研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

2、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上级行政部门、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以学生的分数、升学率论学校的办学成败,农村学校为了留住学生,满足家长的需要,只能把教育职能简化为灌输知识、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评比,也把升学率作为对学校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末位淘汰”的高压力,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抓“分”上,严重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阻碍着校本教研的开展。

3、校本教研活动内容窄小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大致是学校讲座、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及说课——评课等基本形式。教研的讲座虽然便于教师集中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们对形势的认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但其不是一种注入式、被动性的培训。由主讲人报告,其余教师听,缺少及时的互动,及时的沟通交流。

五、建议

1、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学校还需要操场、教师办公住房,对教师加强新课程、新课标下的通识性培训督查监测促进均衡。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督导部门建立具有积极导向性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和制度,监测的结果依法发布,对我县农村的义务教育决策起到激励、约束和规

范作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规及我县相关教育政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对扰乱教育均衡发展的违规现象依法处理。

2、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可以实行教师区域内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支教。加强校际沟通交流,让一些边缘薄弱学校的教师与县城一些先进学校实行对口轮岗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荐第8篇:某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1、全县有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10所(含私立学校2所),完全小学22所,教学点57个,聋人学校1所,幼儿园52所。在校生,普高2030人(38个班),职高1688人(32个班),初中3675人(79个班),小学6051人(260个班),聋人学校13人,在园幼儿2414人。占地面积,普高92104平米(旌中),职高98896平米(二中、**职高),初中155511平米,九年一贯制学校17000平米(启航双语学校),小学225752平米,幼儿园18410平米。

2、2007—2008学年,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8.91%,巩固率98.01%,初中毕业率98.69%,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77.5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0.01%。幼儿一年入园率100%,三年入园率85%。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1、加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我县制发了《***2005—201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旌政秘[2005]18号)、《关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旌政„2005‟94号)、《***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政办„2007‟113号),通过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工程和校舍维修改

1造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建设了一批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校舍面积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城乡学校教育差距逐年缩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高级中学、完中校长由县教育局提名,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用。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局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制发了《***中小学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教育干训“十一五”规划》,并狠抓落实。注重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年度和任期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任免或续聘的重要依据,着力培养一批县、市级“骨干校长”,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品德高、业务精、善管理的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为我县教育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

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根据高中和农村边远薄弱中小学部分学科如英语、数学、信息、艺术等学科教师紧缺的实际, 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开展内部选调、调配、培养等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另一方面,每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录优秀毕业生,以充实教师队伍。 逐步解决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性余缺矛盾,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保持教师队伍应有的活力,促进我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2003—2007

年通过考试、考核选聘补充新教师84名,其中高中教师57名、初中和小学教师22名,幼儿教师5名。为我县教师单位增添了活力。

开展教师职务竞聘上岗制度。2002年以来,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制度,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中小学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教师职务聘任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县骨干教师以上突出人才,年度考核合格的,可直接作为上岗对象。

建立教师支教制度。制发了《***城镇学校对口支教实施方案》,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挂职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方可晋升高一级职务。(近年来,根据农村学校学科教师需求实际,每年选聘城镇优秀教师10余名对口支教。2006年通过考试、考核选调7名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偏远学校,2007年通过考试、考核选聘5名英语教师到乡镇小学任教,促进我县义务阶段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为薄弱学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通过以上措施,我县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3、大力推进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了深化,教育经费有了较为稳定的来源渠道。在资金安排上,

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县财政在年初通过预算安排,安排的方法是根据各校班级数、教师数、学生数等基本数据,实行定额预算。教育专项资金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向县政府提出申请,经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县财政予以安排拨付。

3、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做好学额巩固工作。近年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孩子”。 据我们统计,全县小学在校生6051人,其中“留守孩子”1549人,占总数的25.6%;初中在校生3653人,其中“留守孩子”865人,占总数的23.7%.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和管理。一是每年开学初,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确,并要求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二是建立了学校、班级与家长联系制度。各校要求“留守孩子”的父母在外出时,给学校留下具体的联系地址和电话,以备学期中途一旦有事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也定期或不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联系,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争取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三是学校利用春节、农忙等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节,通过关工组织,上门做工作,建议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外出务工时,留

一人在家照看孩子.如,**中学、**小学等学校通过“劝留”工作,有部分孩子的家长留了下来。四是通过家长学校与“留守孩子”的祖辈进行沟通,向他们传授先进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让他们认识到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以及如何与孩子真正进行心灵的沟通,消除孩子的孤独感。五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将“留守孩子”集中进行寄宿制管理,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如,俞村中心小学、庙首中心小学等,将“留守孩子”集中到中心小学进行住宿,学校安排了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正确交友、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县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99.1%。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在经费方面,我县规模小、学校数少、布点多,学校生均运转成本高,经费紧张。建议省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在教育经费补助安排中,对山区小县予以政策倾斜。

2、在学额巩固方面,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多,带子女外出就学人数多,学生外出后,很难取得对方学校的有效证明。高中学生外流严重,外市县学校来我县招收高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县招生秩序,对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造成我县高中毛入学率偏低。建议省教育厅对

高中招生工作实行全省统一管理,禁止跨市招生。

3、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我县根据《标准》在全县中小学进行了广泛调研,认为该《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经费来源没有着落。建议省财政能够逐年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4、农远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远项目省级验收合格后,集成商服务没有以前及时,态度没有以前好。建议省教育厅督促集成商开学初到07年项目县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同时省级培训要扩大面并增加次数。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

推荐第9篇: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沙河乡雷福小学 2011年12月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雷福小学的前称是紫铁小学(紫云湖村和铁铺村两村联办)。1991年10月两村村支部、村委会决定筹措资金,联合办学,1992年2月主体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2004年10月,由县委、县政府筹资50万元,又兴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教学楼,由原来的两村联合办学发展到今天的覆盖六个自然村。校园总面积12180 M2,生均24.3 M2,校舍总面积2605 M2,生均5.2M2。六村总人口9819人,总耕地面积8639亩,全校共开设六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6人,其中专科学历10人,中师学历6人,学历达标100%,小学高级教师16人,中共党员7人,骨干教师5人,近三年来,全校共发表省级论文2篇,县级论文15篇,自制教具30余件。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义务教育职责,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市绿化合格学校”“沙河乡先进单位等称号”。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宗旨,始终把“安全第一”意识贯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势喜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历临了“两基迎国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危房改造等一系

列创建达标活动,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校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区文教体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件精神相关要求,我校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动员会,校长亲自抓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了教职工会,及时宣传贯彻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我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改正,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政策统筹

我校根据区文教体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领导机构,制订了我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经费保障

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给学校的教育经费,我校严格执行年度预决算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源节流,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到教学中去。无乱收费现象。

(三)学校标准化建设

多年来,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年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使学校消除了危房,加强了多功能教室配套设施建设,还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科学

实验室等,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四)教师队伍

1、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6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10人,占62.5%,中师学历6人,岗位合格率为100%。

2、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能够及时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业务培训。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校教职工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多年来从未出现体罚学生和违法违纪现象。

(五)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等薄弱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普及程度

1、入学率:近三年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

2、辍学率:近三年来,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辍学学

生,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全部入学,辍学率在1%以下。

3、弱势群体入学率:近三年来,女童、留守儿童已全部入学就读,入学率为100%;“三残儿童”入学率每年保持在100%。

4、完成率:2010~2011学年度,适龄儿童251人,全部入学;适龄少年94人,全部入学。15周岁人口共有48人,已完成初中学业的有48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有17岁人口73人,已完成初级中等义务教育73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弱势群体入学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学籍档案体系,及时记载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测。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想法设法建立学生公寓、餐厅等设施,完善后勤保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求知的乐园,让学生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4、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

五、申报意见

经我校的自查自评,对照相关文件和要求,我们认为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基本达到要求,特申请评估验收。

推荐第10篇: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上峪乡上庄学校 2010年9月

根据区文教体局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上峪乡上庄村,是由上庄中心校和淇滨区第七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2529平方米。教职工

人,其中高级教师

人,中级教师

人,初级教师

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己达标,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功能区规划清晰,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5人。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义务教育职责,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得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宗旨,始终把“安全第一”意识贯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势喜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历临了“两基迎国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创建达标活动,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2006年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校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区文教体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件精神相关要求,我校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动员会,校长亲自抓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了教职工会,及时宣传贯彻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我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改正,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管理

我校根据区文教体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领导机构,制订了我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给学校的教育经费,我校严格执行年度预决算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源节流,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到教学中去。无乱收费现象。

(三)办学条件 多年来,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年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使学校消除了危房,加强了多功能教室配套设施建设,还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四)教师队伍

1、我校现有专任教师

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

人,占

%,中师学历

人,岗位合格率为100%。

2、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能够及时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业务培训。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校教职工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多年来从未出现体罚学生和违法违纪现象。

(五)普及程度

1、入学率:近三年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

2、辍学率:近三年来,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全部入学,辍学率在1%以下。

3、弱势群体入学率:近三年来,女童、留守儿童已全部入学就读,入学率为100%;“三残儿童”入学率每年保持在100%。

4、完成率:2007~2010学年度,15周岁人口共有

人,已完成初中学业的有

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有17岁人口

人,已完成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弱势群体入学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学籍档案体系,及时记载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测。

(六)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等薄弱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想法设法建立学生公寓、餐厅等设施,完善后勤保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求知的乐园,让学生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4、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

五、申报意见

经我校的自查自评,对照相关文件和要求,我们认为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基本达到要求,特申请区文教体局评估验收。

第11篇: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沾益**县海峰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自 评 报 告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曲政发【2011】87号《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沾教通【2013】110号《沾益县教育局关于做好迎接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检查材料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组织、积极准备,进行了自检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情况

沾益县海峰中学创办于1970年,校址在海峰湿地。办学十三年后于1983年搬迁至大坡集镇。由于受沾益县置变更的影响,学校几经更名,2012年由“沾益县大坡乡第一中学”更名为现名(沾益县海峰中学)。1989年以后,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范围主要是大坡片区的大坡、耕德,土桥、威格、万绿箐、烟子冲、亮泉七个村委会的初中适龄学生。近年来,我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办学特色较为明显,备受社会关注。

二、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2011年至今,我校均有2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

五、六年级8个班,初中

七、

八、九年级18个班。2012年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24 人(其中女生764 人),小学

五、六年级396 人,初中

七、

八、九年级1128人。

2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生1506人(男生744人,女生762人),

1 其中

五、六年级8个班现有学生386人,初中

七、

八、九年级18个班有学生1120人(七年级6个班现有学生401人,八年级6个班现有学生375人,九年级6个班现有学生344人)。

小学部8个班中,现班级人数最多达51人,最少为44人,平均班级人数为48人;初中部班级人数最多达 71人,最少为49 人,平均班级人数为62人。

由于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服务范围外学生慕名而来。学校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严格控制择校生,2012年有择校生 55人,现有择校生42 人(

五、六年级 15人,

七、

八、九年级27 人)。

学校在认真落实“营养餐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免费教科书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控辍措施,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学生辍学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辍学率为1.7 % ,2013年为0.6%。

认真落实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关爱留守儿童。我校2012年接收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7人;2013年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学生中2012年有留守儿童245人,残疾学生17人;2013年有留守儿童426人,残疾学生 3 人。

三、教师情况(限在编教师)

1、教师数量

根据编制部门核定,我校编制数为86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8人,其中职工9人,专任教师6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8.46%,师生比为1:16.23。

2、教师结构

69名教师中,男教师35人,女教师34人,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7.7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57人,专科学历1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有中学高级教师13人,中学一级教师28人,中学二级教师20人,中学三级教师3人,未定级5人。现有69名教师中,语文学科教师18人,数学学科教师13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3人,英语学科教师11人,物理学科教师5人,化学学科教师3人,体育学科教师4人,美术学科教师1人,生物学科教师3人,历史学科教师2人,地理学科教师2人,音乐学科教师2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2人。教师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满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求。

3、教师流动情况

由于缺编,我校教师普遍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2010年新招考分入4人;2011年无调入调出; 2012年新招考分入5 人,其他学校调入 5人,同时调出 2人;2013年新招考分入4人,其他学校调入2人,同时调出1人。

4、骨干教师情况

教师是教育之本。近几年来,我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涌现出一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现有各级骨干教师23人,占教师总数的33.31%,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办学效益提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情况

3 每月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无拖欠现象。奖励性绩效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按政策规定执行。

6、教师培训情况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充电”,成为学习型的教师。三年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顶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教材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培训及校本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达250余人次,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起了巨大作用。

四、办学条件

1、校园面积、建筑面积

我校校园占地58402.9平方米(87.6亩),生均占地38.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7146平方米。学校有整体规划,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校园绿化、美化初具特色,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教学及辅助用房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5880平方米,生均3.9平方米。其中教室26个(小学

五、六年级8个),理化生实验室个一个(均为实验室、保管室、准备室规格配置),有学生机房3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合计拥有电脑163台(其中学生机房有电脑130台,生机比为1:12.5)。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保管室各1个;图书、阅览室各1个(图书室藏书31336册,生均20.8册)。

3、生活用房情况

4 我校现有学生宿舍楼三幢,建筑面积为5076平方米,其中女生宿舍楼二幢,男生宿舍楼一幢,可满足近1600名学生住宿;有教师宿舍三幢,基本解决教职工住宿。有食堂一幢(面积966平方米),加工房一幢。有厕所三个,满足师生生活需要。

4、运动场馆情况

我校有足球场一块,300米沥青环形跑道,篮球场三块,体育场地规范,运动器材配置齐全,满足教育教学和师生体育锻炼需要。

5、仪器设备情况

我校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仪器设备按1类标准配备。有音体美专用教室各一个,设施设备基本适应教学要求;有交互式电子白板25台,多媒体教室3个,学生机房3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00余万元。

五、学校经费情况

1、学校公用经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初中生每年人均700 元,小学生每年人均500 元)划拨到学校账户:2011年全年为83.58 万元;2012年全年为105.23 万元;2013年已划拨到账的公用经费99.21万元。划拨到账的公用经费,学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专人分管、专人负责;做到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账目清楚、日清月结,并及时在学校公示栏公示,接受师生、工会民主监督,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合理使用。

2、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学生营

5 养餐”相关规定,完善发放、使用公示制度,接受上级部门审核监督。

六、安全管理情况

1、学校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方案,健全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校安工程推进实施后,学校建筑无D级危房;学校用水清洁有保障;学校用电设施投资大、更新块、维修及时;学校安全指示明、安全通道畅通;校园周边无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的隐患。

2、学校有门卫保安人员三名、有宿管员二名;有监控设施和消防设施器材;除保安人员外,学校常年有昼夜值班的人员安排和假期值班制度;学校校园平安创建工作受到乡、县、市级主管部门的赞誉。

七、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坚持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按照“管理兴校、科技兴校、质量兴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工作思路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确保办学质量,效益稳步健康发展。近三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均居全县前列、大坡乡之首。2010年荣获大坡乡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2011年、2012年荣获大坡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荣获沾益县“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奖;2013年初中

七、

八、九年级统考均在全县前五名,受到大坡乡党委政府表彰。

充分发挥山区学校优势,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改善学生生活。我校建蔬菜大棚十八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定时参加劳动,种植的蔬菜全部供学生食堂,每餐只有一分钱即可用餐。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6 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锻炼了学生,又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生活条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央四台、云南六台、曲靖台、沾益县分别做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做了报道;我校的经验做法作为典型,分别在县、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富源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及县内兄弟学校多次到校学习交流。

我校是“乡村少年宫”项目学校。根据乡村少年宫学校要求,按规定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结合实际开设了二十六个项目班,按时组织开展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兴趣、爱好,对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县、市宣传部及文明办领导到校指导,富源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及县内盘江镇、白水镇、播乐中学、水桥小学等学校到校学习交流,并拍摄成专题片在“云南少儿频道”、曲靖电视台播出。

三年来,我们坚持“强管理,抓常规,重创新,求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教育局一年一度的年终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均被评定为一等学校;三年中在原有荣誉基础上,分别被授予“曲靖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曲靖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曲靖师范学院优秀实践教学基地”、“沾益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学校督导评估优级学校”等荣誉。点滴成绩是对我校工作的肯定,更多的凝聚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办学条件改善、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一个面积大一点的会议室和阶梯教室,教职工会和学生大会无场

7 地;二是缺编,教师整体工作量大;三是面对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学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尽管如此,但我们有信心,因为有国家政策的保障,有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相信定能办成人民满意、群众放心的教育。

沾益县海峰中学 2013年11月5日

第12篇: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于2010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市义务教育离高位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距离。为此,市教体局专门组织人员于2月中下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市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市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09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10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94所,其中普通初中34所,小学160所。全市小学和初中共有

个教学班,

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

人,其中专任教师

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城区学校太挤”。城区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城区的市一小、市二小、金庄小学等三所小学共设计规划

个班,容纳学生

人,实际开班131个,容纳学生7365人,超负荷接纳学生4962人。平均班额65人,超省规定20人,最大班额已达82人,超省规定班额37人。但是,乡镇在校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却多达150余所。二是“农村学校太弱”。我市27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仅有12所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还有15所学校由于配套设施设备不全,无规范的食堂及餐厅,无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等,而其他乡镇的联校及村小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落后,普及合格学校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近年来,我市学校校舍经过大力度的改造与建设,基本消除了危房,城乡之间在校舍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生均用房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装备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又逐渐拉开了距离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校,中老年教师集中在中、小学。“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目前,我市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1岁,乡镇面上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岁,部分小学51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在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上其它科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学校缺乏音、体、美、英语教师,90%以上的村小还存在包班的现象。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2000年至2007年,我市一直未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期间,随着初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不得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进初中任教。2008年来,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我市以每年不少于5000名学生的速度递增,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又不得不从初中选调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这些“层层拔高”、“时宜调整”的做法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一些村级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本乡教师,而部分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民办教师转录,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四是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教师无房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小学骨干教师流向初中,初中骨干教师流向高中;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据调查统计,我市4所城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占72.3%,而10所农村初中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占27.7%;7所城区小学骨干教师人数占63.9%,而农村小学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仅为36.1%。农村教师流失的加剧,后备力量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聘任过程中的拔高使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是管理队伍和水平存在差异。虽然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走进新课程已经多年,但我市农村教师,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村级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大,重应试、轻能力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个别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达不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育政策过于向城区倾斜。多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国家一直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使教育政策重点向城市倾斜,以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城市重点校、示范校,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沉积下来,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近几年,虽然我国进入“城市支持农村” 的发展新阶段,但对教育而言,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漫长的过程,城乡教育差距在短短三两年时间内不可能缩小到接近平衡的程度。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在“人民办教育”政策时期,由于各地对教育事业发展理解不同、甚至个别有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等原因,导致全局意识体现不明显、步调不一致,甚至各自为政,加上当地乡镇、村委多方插手管理学校,不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现象时或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市实行政府办教育以来,政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实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战略方针,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也小。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都优先留在城区,全市教师流动只是“单行线”,即只从农村向城区,而城区教师基本没有到农村任教。教师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教师流动机制,农村教育缺乏政策吸引,导致教师只出难进。

(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三、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教师资源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核心问题是教师和校长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均衡。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狠抓薄弱,使弱者变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的要求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安排,是指导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于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义务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在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大张旗鼓地、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自我加压,协同努力,大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循序渐近地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市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我市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减少教育资产流失,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原则和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宜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确需撤销的也应逐步过渡,避免出现农村小学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和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等问题。要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可在城乡借鉴试行“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以优带弱,以中心校带边远校,促进相对均衡发展。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新格局。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市农村初中学校及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使城乡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一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一是要继续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2012年达到4%;二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要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要多层次、多渠道,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按要求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分期分批地组织县内集中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要重视离岗集中培训,强化在职在岗教学交流、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做好特岗教师的资教工作,以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四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边远学校教师的引进、补充,可以实行定向招聘,合同约订最低服务期限,不足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五是对不适合、不适应继续从教的人员,要研究办法,适当调整;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可允许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对调出来的岗位、编制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予以补充。六是要建立健全校长轮岗、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艰苦、边远、薄弱学校,鼓励县城、乡镇集镇教师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任教。

(六)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成立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置相应工作机构,统一部署、统筹指导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解决好农村教师“安身”的问题,要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规划,并尽早组织实施,解决现有部分教师和新引进教师无房住的问题,让教师“安居乐教”;二是建立并实行农村边远教师津贴,鼓励和引导教师安心农村教育;三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扎根农村、安心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鼓励。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制定相应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应职责,在制定规划、项目争取、核定编制、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建设用地、教师录用与交流、教师职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校园安全保卫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多提供便利,少一些障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以党风带行风、带校风、带学风,促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入新历史阶段。

第13篇: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平河中心学校关于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平河中心学校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各项工作,确保大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凤庆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方案的通知》(凤教发〔2013〕239号)文件及《凤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凤教发〔2013〕277号)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可行性方案,以“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调研主题,以办公室人员为领导组,分批深入调研,于9月中旬深入辖区三个行政村40多个村民小组及三所完小进行调研,召开村干部、村民、师生进行座谈会40多次,发放并收回10份征求意见表,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河中心学校位于凤庆县大寺乡平河村,凤庆县城西北部,澜沧江南岸,西同昌宁县相连,南同勐佑镇毗邻,中心校距县城57千米,离乡人民政府住地45千米。平河完小始建于1911年,名为平河初等小学堂,1922年辖平河、和顺、双龙,昌宁县的老厂、民德、民华、达仁、新河、联席,1933年昌宁设县后,老厂、民德、民华、达仁、新河、联席的学生划片入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又更名为平河学区、平河校区,2009年8月定名为凤庆县大寺乡平河中心学校。平河中心学校服务平河、和顺、双龙三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服务范围总人口10688人。平河中心学校现有平河、和顺、双龙3所完小,三所完小均为县级文明学校,中心校占地面积14373㎡ ,生均占地面积18.1㎡,校舍建筑面积615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8㎡,生均图书12.1册。平河中心学校有教师编制55人,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临聘教师6人,学历合格率100%。服务区适龄儿童705人,入学率为100%;一至六年级在校生718人,其中平河完小293人(含外户籍16人),和顺完小191人(含外户籍1人),双龙完小234人;学前班儿童135人(含外户籍4人)。共34个教学班,师生比约1:16。

- 1 -

二、学校教育现状

教育虽然是一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社会事业,但其发展的快慢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却是由多个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为确保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地走上均衡发展之路,需要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合力。平河中心校三年来一直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努力开展工作。

1.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均衡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为主线,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从严治校,强化管理。

2.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学校硬件投入。集多方力量对学生音体美器材及图书的投入使用;注重教师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中心校教师合格率达100%;关注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及发展,通过自筹资金及爱心人士资助,建起了平河完小、和顺完小的篮球场。

3.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教学,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每年举办冬运会及校园文化节等多种系列活动,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形成快乐校园的氛围。

4.学校坚定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调动社会、家庭、师生等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坚持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和精致化管理入手,丰富办学内涵,不断提升中心校教育均衡发展。

5.响应新办学理念,集中办学。由于平河中心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校点分散,难以管理。经上报上级批准,与2009年起,对中心校17所小学进行逐年撤并,到现在为止,仅剩平河完小、双龙完小、和顺完小三所学校,实现一村一校,集中办学,有效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也深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6.推广课改,提升质量。平河中心校虽然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区学校,但我们在不断强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创造了适合中心校需要的教学模式。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9月被中共凤庆县委、3 -

今年考取我校的6名特岗教师,也由于我校地理特殊,不愿签约到我校,只得补充了6名临聘教师,而临聘教师大多岁数较大,学历较低,不够专业化。因此,我校教师资源配置出现了较大漏洞。农村小学教师岗位设置要达到二类标准配置才算基本合格,而二类标准配置需要专任教师要大于90%,我校只达到88%。

3.教学资源硬件达不到合理配置。到目前为止,双龙完小还无法连通办公网络,是资源共享、教学交流的障碍。三所完小均没有电子白板、学生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学校要开教育技术课,生机比要达到20:1,才能达标,而我校三所完小各仅有一台教师机。音体美器材三所完小都达不到二类标准配置。体育场地更是得不到合理配置,平河完小14个教学班,体育场地面积480平米,生均仅有1.38平米;和顺完小9个班,体育场地面积430平米,生均仅有1.84平米,都与二类标准8.54平米相差甚远,而双龙完小体育场则还是空白。生均图书可用量平河完小是12册,与标准的20册还有一定差距,而和顺完小、双龙完小可用图书为零。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中心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四、对策建议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缩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高位均衡(即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均衡发展程度高),促进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我们每个为师者的职责。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要求,结合平河中心校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中小学建设与管理标准化,实现规范化办学。继续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用房、师生生活服务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建设和改造,按照国家办学标准配置必须的教学仪器设施及图书资料。继续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使每一所中小学都具备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重点解决的问题有:落实义务教育办学经费最低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置最低保障标准,明确基础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

- 4 -

2.组建教育集团,实行“校校联动”机制。推广先进地区经验,以县域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名校+城市薄弱学校+村薄弱学校”的方式,联合组建教育集团。抽调集团内的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支教、挂职,着力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2年的制度,同时也为薄弱学校教师到名校挂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按照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实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做大做强中心校,继续撤并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村小;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4.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在上级政府财力许可的前提下,应加大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尽量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财政支持。

5.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将图书馆、体育场所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并要求义务教育责任人定期向上级提交关于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专题报告,自觉接受监督,并上交上级各部门备案。加快教育政务公开步伐,建立教育经费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教育投入、管理等接受群众监督。

凤庆县大寺乡平河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 5 -

第14篇: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自治区西部,1976年建市,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三个区,全市总人口50万人,有蒙、汉、回等25个民族。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为主体,第三产业和城郊型农业相配套的经济格局,地区特色经济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6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00元,分别增长15%和17%。

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学校、幼儿园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职工7598人。其中:公办学校、幼儿园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职工6246人。

二、**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成效、经验

**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7所,其中:初级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5849人,专任教师1480人;小学30所,在校生30593人,专任教师23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辖三个区,没有旗县,农区面积与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农业户口,农村学校基本已经融合到城区,学校建设管理与城区学校完全执行相同标准,不存在城乡差异。

办学体制上分三区、市直属四块,民族义务教育(1所蒙古族中学)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学校)由市直属管理,其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归三区政府管理,实现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顺畅,责任明确,工作有序,发展良好。

**市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再加上多年来经济状况较好,全市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较高,均衡状态良好。1996年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盟市整体\"普九\"达标;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农户籍,整体改造了农村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一体化标准、一体化管理。率先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直能够享受同等待遇。近几年,经过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条件及校园环境整体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校际间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学校设施设备配备,将整体上提升义务学校装备水平,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

师资队伍整体良好。由于市区人口较少,居住集中,全市设立一个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从机构、制度、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常规继续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分职能分类别的培训均成为常态化,每位教师均能及时得到充电、提高。按照隶属关系,市直及三区每年都有计划地引进新毕业大学生及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并注重加强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梯次连续,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结构。根据实际,出高薪聘用部分名优校长,为薄弱学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区还积极探索内部调整机制,制定激励性政策,调整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经过几年的努力,应该说全市师资队伍水平在地区、校际间是均衡的。

注重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下力气治理有关招生、收费、教学等行为。彻底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均实现了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强化学籍管理,规范\"小升初\"分配手段和程序,遏制择校现象也有明显成效。所有学校均能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学科配齐各教师,学生的入学机会,升学机会均相对公平。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改革,支持薄弱学校发展,近几年实行的将一部分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的改革措施,对促进薄弱学校的提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市整体现状看,地区、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课程实施、升学机会都应该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质量观和盲目的择校观制造并助推着教学质量校际间的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区居住区出现收入层次和文化层次群体差别,收入和文化层次较好居民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基础较好,其片区学校学生成绩就好一些,客观上造成了学校质量差别,这些学校就成了群众极力择校的热点,择校又为学校间质量从舆论到事实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尽管采取了许多遏制择校的手段,但由于人际关系复杂性,择校现象仍然很热。目前,全市核心区内2所初中和3-5所小学择校热现象比较突出。

四、对策和建议

1.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省级政府统筹的体制后,对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义务教育现状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分担比例,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权限。特别要强调顶层设计,对长期难以解决的,地方各级政府及基层群众认识不统一的,关系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统一政策,标准等,如,义务教育质量的标准,义务教育均衡的标准,经费投入的标准,甚至包括考试测试标准等。

2.要强化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强调令行禁止。有关中小学生减负、规范办学行为等规定政策已很明确,而且无疑是正确的,由于执行不彻底,基层仍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讨论,广大家长群众认识一直提不高,各地学校执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学生负担仍然很重。

3.教师职称制度需要调整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后,本意要激活分配制,打破论资排辈的固化局面,但由于操作难度过大,各学校无法通过考核自行聘任职称,仍然处于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调动职工积极性,出现了有些地区干脆不开展聘任,导致大量评上职称的无法聘任,而有些条件好的地区放大聘任职数,降低难度,又回到按资历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现了地区间教师待遇的不均衡。这一问题需要从顶层上研究解决。

4.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与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国家保障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但对城市既没纳入保障范围,也未做公用经费保障的政策规定标准,由于各地城市的财力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致,城区间存在经费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现城市不如农村的经费水平。

二是投资结构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园建设,对内部设施设备的配备,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规定,对设施设备投入要加大,并对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对区县一直以\"第一个增长\"即,\"财政对教育的增长比例高于地方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标准与要求已经不尽合理,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应该稳定增长。应该研究调整更细更具体要求。

四是应大力推行学校公用经费科学预决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标准拨付经费,人数少的学校显然会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应推行地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持一定值的基础上,按学校运行成本给予预算安排的制度,保证各学校经费公平,有利于促进均衡发展。

第15篇: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5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赴城关、池河、饶峰等9乡镇,分别对城关中学、池河中学、城关一小、红卫小学等12所中小学和3个教学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听取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部分代表和群众,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教体局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和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71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0所,小学59所(其中中心小学16所,村级完小10所,村小及教学点33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559人,职教中心2478人,初中7431人,小学13296人。在岗中小学教职工1776人,专任教师1758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以实施“双高普九”为契机,义务教育的基础得到加强,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素质教育迈出了新的的步伐,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近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相继实施了“六大工程”建设,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办学条件和后勤设施标准化的目标。同时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学校规模得到扩大,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县中心小学“十五室一部”、初级中学“二十室一部”都达到了省颁标准,全县基本消除了薄弱学校,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了中、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是素质教育推进有序。加强了师德教育,实施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了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四是狠抓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实施校务公开,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尽管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下列不足:

(一)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全县城乡校际之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村级小学和农村教学点的设施落后,比较分散,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村学校的师资比较薄弱;学科师资力量不均衡,各学校音、美、生物等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

(二)素质教育推进比较缓慢。部分学校新配置的计算机、实验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差距,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学校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目前“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网吧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因素仍然存在。

(四)“蛋奶工程”没有全覆盖,学生同时就餐,而只有住宿生享受“蛋奶工程”补助,部分学生认为存在不公平, “蛋奶工程”的效果受到影响。

(五)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在这次视察中发现:近半数乡镇没有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

的发展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一是积极创造条件,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加大农村教学点的撤并步伐。对规划保留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配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均衡教师资源配置,要加强师资建设,倾向基层,保证重点,实行城郊之间、乡镇之间校长和教师划片交流的办法。三是加大对校长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一专多能,对薄弱和紧缺学科教师进行必要补充。

(二)、要加快素质教育推进步伐。一是把新配置的微机、实验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用足用好,尤其要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益。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微机、实验等课程要开足开好,要减轻学生负担,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各种文体、娱乐、趣味知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集体团队精神。三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教学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校的安全措施和周边环境治理。人数较多的学校要增设专职保安。同时要加强对网吧的治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学校和社区、村委会联系,逐步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护模式。

(四)、尽快解决贫困走读生不能享受 “蛋奶”补助的的问题,实现“蛋奶”工程的全覆盖。

(五)、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步伐,要适当增加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构建多元化办园格局。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0年5月26日

第16篇:丰宁二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丰宁二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我校是县内一所规模最大的国办初中,始建于是1978年,地处县城中心,校园占地3970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79平方米,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生3335人,住宿生活1580人。多年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着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走科学化、规范化的办学道路,致力于所有适龄少年都能入学受到良好的教育,各方面较为突出的成绩。现把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最近几年,正值人口高峰期,适龄入学儿童成上升趋势,我校所属规定范围招生任务越来越重。再有,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里,给我校办学造成压力。现有办学条件越来越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对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不断增长,200

9、2010年生均550元,20

11、2012生均755元,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但学校标准化建设离上级要求的标准尚有差距。我校现有生均占地面积11.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5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2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

1.2平方米,生均绿化用地面积0.2平方米,生均图书18册,以上按着上级要求标准均有欠缺。有400米8条跑道标准化运动场1个,各种体育器材总价值26万元。专用教室23个,仪器设备总价值232万元,生均695元,基本达到要求标准。学校信息化管理不断加强,班级均安装校园网、电视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通。现有学生计算机120台,生机比28:1,数量不足。实验台、实验橱、阅览桌、图书橱破旧。

2、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情况。我校一直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在规定范围内招生,适龄少年全部入学,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25%,升学率在70%以上。妥善安排进城务工子女1351人。

3、县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但有

1些硬件设备尚待完善,比如人均图书资源不足,实验器材老化,人均计算机数量不足等情况;我校现有56个教学班,每班平均59人,最大班额69人,按上级要求标准存在班容量过大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

4、目前我校领导班子有13人,副校级以上领导5人,4人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均取得校长培训证书,符合任职条件。专任教师209人,其中本科学历149人,占专任教师71.3%。年龄在45周岁以上专任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全日制专本毕业生较少,在职进修后取得学历的较多,信息网络管理人才欠缺。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并把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47人,中学一级教师13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1人,县级骨干教师、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61人。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以“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幸福”为育人理念,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黄泰山团队自我管理体系中青少年素质教育训练方案,加强学生自我养成习惯的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开足学科,开足课时,合理配备各科各班教师,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一三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校规模化办学水平受到限制。多年来,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观,但现在仍然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受历史条件限制,校园占地面积较小,四周无法外延,教学主体建设无法扩展。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无法保证现在教学发展的需要,和上级要求的标准存在差距。

2、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校两座教学楼建设都比较早,质量较差,现已均属危楼,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学校仍然自己取暖,供暖设备已经老化,虽经常检修,

仍存在供暖障碍问题,供暖入网问题亟待解决。

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总体年龄偏大,急需调入年轻教师补充力量。由于我校大部分都是前些年从农村学校调入的教师,这些教师本身都在农村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年龄较大,调入后又很少流动,新分配教师不入我校,现在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学校领导班集体和全体教师本着严谨、求实的工作精神,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以弥补教育发展的不足。一是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和外界资金扶持,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科学化办学水平。二是整合资源,立足长远,走标准化、规范化的办学道路。第一,合理布局,优化组合,完善功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格局。第二,规划、设计、建设好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第三,规划、建设、利用好师生活动场所,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三是加强科学化管理工作,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打造精品学校上下功夫,力出二中特色,发展本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味。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整体性和规划性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个性功能和整体优势,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17篇:教育均衡发展整改

新汶实验中学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整改方案

(图书阅览)

一、我校图书室、阅览室概况

1、

2、

3、

4、面积:标准为144m²,实有面积为200m²。藏书:我校现有在校生836人,藏书共计29686册。 教师阅览室:应有座位数为24,实有48。 学生阅览室:应有座位数为70,实有64。

二、目前缺项

1、图书:标准生均为36册,实有生均35册,上报生均41册。缺口:生均6册。合计总数:6×836=5016册。

2、

3、

4、报刊:我校实有21种,标准为80种。缺口为59种。 报刊当年订单:无。 学生阅览室:座位配备标准为70,实有64。

三、整改措施

1、

2、

3、

4、

5、购买图书5016册补齐缺口。购买凳子6个补齐学生阅览室座位。 购买报刊60种,补齐报刊缺项。 跟有关部门联系,复印报刊订单。 实际复查管理细节,细化落实借阅记录。

第18篇:横山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推进横山县教育均衡发展,让我们县农村学校和部分县城的广大学生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全面规划就尤为重要。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目前,农村学校的硬件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广大家长为让子女能享受优质的教育,都往城市学校转学,造成城里学校拥挤,农村学校无生源的不均衡状态。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从教育经费上给农村学校以保障,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才能让广大农民的子女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其次、加强教师培训,要真正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实行优秀教师轮岗制,推动师资的均衡化发展。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学历提升、业务进修,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设立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制度,给教师创设不断提升的阶梯,奖励和考核并举,加快教师的成长和成熟,培养出更多的骨干教师。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城乡的同步发展。

第三、留住本学区内的生源,推动生源的均衡化发展。加强区域内幼儿园和小学、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衔接,促进区域内不同阶段的学校办学理念的趋同,加强教师间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沟通与借鉴,强化教学课程的延伸与互补,提早了解低学段学生的情况,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等等要切实关心农村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教育部门必须要有经费的保障,要调动学校教学、学生爱学的积极性。

第19篇:教育均衡发展总目录

A1入学机会

1、2013—2014学年一年级学生花名册

2、2013—2014学年二年级学生花名册

3、2013—2014学年三年级学生花名册

4、2013—2014学年四年级学生花名册

5、2013—2014学年五年级学生花名册

6、2013—2014学年六年级学生花名册

7、学校近三年一年级新生花名册

8、2012—2013学年六年级毕业生花名册

9、福建省3—18周岁人口接受教育情况登记表

10、2013—2014学年学校外来工随迁子女花名册

11、2013—2014学年学校在校学生花名册

12、关爱留守儿童材料汇编

13、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暂行管理办法

14、学校三残儿童少年情况表

15、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16、确保“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实施方案

17、学校“三残”儿童残疾复印件

18、学校近三年基层统计表

1 A2保障机制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

3、小学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

6、小学校务公开制度

7、小学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

8、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制度

9、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

10、关于“两免一补”和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11、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材料

2 A3教师队伍

1、教师工资表

2、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3、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细则

4、教师表彰激励制度

5、教师任课表

6、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7、学校教师普通话证书复印件

8、学校教师职称证书复印件

9、学校教师教师资格证证书复印件

10、学校教师毕业证证书复印件

11、学校领导干部及中层干部情况表

12、荔城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实施方案

13、远程培训校本主题研修计划

14、教师远程培训名单

15、荔城区教师远程网络培训机考通知

16、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

17、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3 A4质量与管理

1、学校总课程表

2、1—6年级各班课程表

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

4、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修订)

5、规范课程设置行为

6、教师任课表

7、规范教学行为

8、规范教学用书管理

9、规范招生行为

10、2014年春季教育系统收费标准和通知

11、规范教育收费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

13、关于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自查报告

14、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

4 条措施

15、龙山小学减负工作计划

16、龙岗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17、龙岗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表

18、德育培训制度

19、德育例会制度

20、德育活动管理制度

21、学校在校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制度

22、少先队阵地建设管理制度

23、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制度

24、德育实践活动照片

25、德育工作自评考核制度

26、教师常规工作要求

27、德育流程管理人员职责

28、少先队常规工作制度

29、六一儿童节活动材料

30、学生干部选拔及评估制度

31、班级管理制度

32、全员育人制度

33、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34、校会、团会、队会工作制度

5

35、

36、

37、

38、

39、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50、

51、

52、

53、

54、

55、

56、

升旗制度

师生表彰制度 班主任例会制度 法制教育

班队会课记录 德育活动记录

德育基地活动记录

学校安全法纪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活动 国旗下讲话

科技教育基地活动记录 德育培训学习材料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工作经费情况表

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德育干部培训计划与方案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班级八项系列德育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讲座

师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照片 师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照片

6

57、

58、

59、60、6

1、6

2、6

3、6

4、6

5、6

6、6

7、6

8、6

9、70、7

1、7

2、7

3、7

4、7

5、7

6、7

7、7

8、

安全社区启动仪式现场会照片 学校植树绿化情况

党政工共建之家活动报告 学校文明活动创建目标、

3月份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 科技节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爱护树保卫环境主题会

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及岗位职责 德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德育活动测评工作小结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 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闭学式讲话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德育工作计划

班主任与德育教师培训材料 德育实践活动课知识讲座 德育活动研究课题实施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

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工作创新案

7 例

79、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工作方案 80、主题班会内容

81、庆国庆各班黑板报评比活动影集 8

2、中宣部领导莅临村老协及学校调研活动照片

83、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8

4、社区活动教育基地、8

5、德育活动社区评校调查 8

6、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8

7、学生问卷调查表 8

8、德育测评表

89、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90、班级工作总结

91、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总结 9

2、校园环境照片 9

3、校园文化氛围

94、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9

5、乐捐助学芳名榜 9

6、校容校貌照片

97、红歌传唱表演活动

98、学校课外阅读活动教育

8 9

9、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途径与方法

100、开展理想信念、国情教育工作计划 10

1、开展争光四好少年活动方案 10

2、开展争当四好少年心得体会 10

3、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总结 10

4、第四届体育艺术节活动方案 10

5、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 10

6、心理健康教师兼职花名册 10

7、全员育人制度

10

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0

9、心理健康咨询室工作制度

110、心理咨询责任制度

1

11、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1

12、加强小学生网络首先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1

1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

1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1

15、心理健康辅导纪录表 1

1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17、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

18、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措施 1

19、岗位育人职责与管理制度

9 120、德育工作基本要求

1

21、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

1

22、小学思想首先教育工作总结 1

23、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1

2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通知 1

25、1

26、1

27、1

28、1

29、130、1

31、

小学思想首先教育工作总结

校园网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体育健康数据

学校“平安先行学校”材料

学校“安全稳定综治平安”材料10

第20篇:教育发展均衡解说词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路线解说词

路线:校门口→警务室→综合活动实践基地→餐厅→洗浴室→幼儿园→宿舍→楼道文化→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教室→厕所→体育器材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电脑室→档案室→操场→花样跳绳 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这次检查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大检阅,也是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提升,借此机会我代表槐埝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学校坐落于槐埝乡槐埝村,是一所半寄宿制小学,服务半径3公里,服务区管辖7个村委会,5000余口人,学校现有有75名学生,42名寄宿生,教职工21人。接下来,请各位领导跟随我参观我们校园。 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校门,校门是全自动电子门,安全系数高。只有在放学时才打开允许出行,其余时间都关闭状态,有效保证了全校师生的安全。站在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教学楼,粉红色的墙面,很有亲切感,郁郁葱葱的林木,娇艳欲滴的鲜花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警务室——校门旁边就是我们的警务室。我校警务室现有2名保卫人员,另聘对面派出所协警1名。警务室配备保安器械 件,全天24小时值班,设有来客登记制度,确保进出校门的人员都有迹可循,同时设立领导 制,切实做到从上到下确保师生安全。另外,校内安装了 个安全摄像头,总控室也设在警务室,保卫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校园动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综合活动实践基地——大家请从这边走,在通往餐厅的路边是我校学生的综合活动实践基地。这块土地上种满了花草蔬菜,这些都是师生亲自选种,辛勤耕耘才茁壮长大的。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餐厅提供了一些无公害的绿色食材,让大家吃得放心。 餐厅——综合活动实践基地后边就是餐厅。我校餐厅面积较大,餐厅具有餐饮从业资格,整洁卫生,及时更新卫生安全公示牌,让师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各种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冰柜、冰箱、消毒柜等可以满足全校师生饮食的需求。坚持食品留样制度,从细节处保证师生健康饮食。学校建设始终围绕“良好的文化能塑造崇高的品格”这一指导思想,积极有效的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餐厅四周的墙上张贴了许多珍惜粮食、平衡饮食方面的标语,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在餐厅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近年来没发生过饮食安全事故。 洗浴室——餐厅后门这里就是我们的洗浴室。洗浴室整洁卫生,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太阳能,既节能又环保,可保证全校师生每周至少洗浴一次,为学生搞好个人卫生提供了便利。

幼儿园——餐厅对面就是我校的附属幼儿园。园内现有幼儿30名,各项设施配备齐全,老师尽职尽责,努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欢乐愉快的童年。 宿舍——这里是学生宿舍。我校寄宿生共43人,男女生宿舍各一间,各配专职保育员一名,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指导学生 洗漱、休息、起床等日常活动,孩子年龄较小,离家远,生活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使孩子有家庭般温暖的感觉,从而安下心来用心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宿舍设有各种管理制度和学生守则,为老师统一管理和学生遵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每周一开学时生活老师都会给学生开一次宿舍安全会议,保证学生在校的住宿安全。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并无大的住宿安全事件发生。

楼道文化—— 各位领导,请跟随我参观教学楼。教学楼一层安排一年级到四年级,二层安排的是五六年级,由于年龄段不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楼道文化也各有千秋,一层低段年级,楼道以养成教育为主,主要是诵读经典《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文字琅琅上口、易记易诵,配图画面优美、意境深远,教师和学生能在锻炼或漫步中就能记下,并内化成自己的品德,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大家请从这边上二楼,二楼是高段年级,高段年级注重培养他们善学、善思能力,为学生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二楼围绕着一点进行布置,楼道文化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学校的热爱。

音乐室——好,接下来我们来参观一下音乐室。我们的音乐室设施配备齐全,电子黑板更直观的指导学生学习,电子琴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生机,此外还有大小锣、大小鼓、碰铃、沙锤等音乐器材,极大满足了教学需求。教室墙上张贴了许多音乐大家的肖像及基本资料,使学生从先贤身上汲取营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音乐室也可谓是音乐多功能活动室:这里搭建了合唱台,合唱排练可以在此进行。平时的音乐歌唱课是在这里教授,而音乐欣赏课则在教室里采用电子白板教学。这里也是舞蹈训练室:学生形体的训练、学校舞蹈队各种舞蹈节目的排练都在此开展。小小音乐室里,在音乐老师的艺术熏陶中,学生的音乐细胞和舞蹈细胞也越老来越发达,原来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孩子也可以较协调地律动了,唱歌也不跑调了,其中,有音乐天赋的一些孩子的潜能也给激发出来了,在学校各种大型活动中一展美妙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当然,年年全县音乐素质测试中好多学生表现都不错。

美术室——一走进美术室,我们还是会很快陶醉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的,所有设施均按标准配置。在这里,通过我们的专职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不仅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夯实了绘画基础,掌握了手工制作技巧,更是有效提升了自身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同时,通过美术技艺和制作的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得以提高。请领导们看,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集体,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作为剪纸之乡,我校专门将剪纸作为本校课程,使这一技艺得以传承。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和美术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一批批有一定绘画天赋的孩子才能初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图书室——我校图书室现存图书1560册,生均达20.8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图书室设有专职图书管理员一名,严格按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借阅,低年级以班级集体共同借还借为主、高年级可自由借阅,确保每名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在3本以上,馆藏图书的年流通率达50%以上,完全满足全体师生的阅读需求。 科学实验室——接下来是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共有器材 件,可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三年级一周做 次实验,四年级 次,五年级 次。通过具体的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知,探求真理的学习态度。

六年级教室——这里是六年级教室。六年级共有学生13名,我们的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并且全部联网,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我们有四个教室是这样的配置,此外还有一套移动多媒体设备。教室是学生学习、学做人的地方,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具体情况来布置本班的教室“软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进步,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厕所——好,请各位领导从这边下楼,我们来参观另一座楼。我们学校的厕所在两座教学楼之间。男女厕所的蹲位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厕所内贴有卫生公约,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进行打扫,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检查,确保干净卫生。

体育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内有各种活动器材:跳绳、小足球、排球、沙包等 件,基本满足上课需要及课余活动需要。

心理辅导室——这里是我们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主要针对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老师定期找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健康成长。 卫生室——心理辅导室旁边就是我们的卫生室了。卫生室的工作人员有乡卫生院配备的专业人士,并备有必要的卫生器械。卫生室的主要工作是检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包括卫生防疫以及小病小伤的及时处理,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健康状况。

电脑室——请各位领导从这边上二楼。这边是我们的电脑室。电脑室现有教师用机一台,学生用机25台,联网率100%。学生每周一节电脑课,学生的上机实作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通过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基础的电脑操作技术,而且还掌握了简单的硬件维护技能以及软件和网络运用技巧。 。

档案室——电脑室旁边是档案室。档案室内放有上级来文,老师们每年的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习笔记等,各种档案都分门别类的分盒装。档案室由郭章老师负责,所有东西井井有条,方便资料查找。 操场——请各位领导从这边下来,参观我们的操场。我校操场面积平方米,地面是平坦的水泥地,将天气对我们体育课的影响减到最小。体育设施有篮球架、高低杠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趣味。 花样跳绳——花样跳绳是我校体育老师申守华老师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排练的全校学生一起参加的大型课外活动。现已初具规模,在上级领导视察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色不很鲜明,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认真听取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