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效果(商学院党委)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效果

----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特色小结

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坚持以提高学生党支部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学生党员的素质为主要目标,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 “有思路、有措施、有实践、有特色、有效果”的工作要求,把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结合起来,开展了“入党述责答辩制”、“党员专业技能实训”、“党建促就业”等多项学生党建实践项目,效果显著。

一、做法与经验

(一)引入“述责答辩制”,创新党员教育机制

2009年11月,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在校内率先试点引入述责答辩制。述责答辩制的要素主要包括“述责”、“答辩”、“测评”和“整改”四个方面。“述责”是指答辩人采用PPT等媒体直接面向答辩评委陈述自己对党的认识和本人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及现实表现等综合情况;“答辩”是指答辩评委根据答辩人平时的表现和现场的述责汇报,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答辩人做出明确的回答;“测评”是指答辩评委根据答辩人的答辩情况和现实表现,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整改” 是指答辩评委帮助答辩人发现和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方案。

我院从2009年11月已开展团员推优述责答辩、发展党员述责答辩、预备党员转正述责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等共有8场,参加学生达600人次。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引入“答辩制”可以让对党的监督从静态变为动态,让党员的教育从被动变为主动,既创新了党员教育的机制,又增强了党员的教育效果,此项举措效果好,影响大,具有

1 持续和推广价值。

(二)构建“党建促就业”工作体系,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学院按“学院党委统筹规划,学生党支部协调组织,党员骨干参与服务”的工作要求,把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构建 “党建促就业”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实施党员“三个十行动”,成立就业党员协助小组,建立“党员帮扶就业”机制。

(1)实施党员“三个十行动”

党员“三个十行动”(即每位学生党员在大学期间最少走访十家企业、咨询十家人才交流中心、采访十名企业家),形成学生党员行动报表,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增加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培育就业市场。目前学生党员已走访了300多个企业和企业人士,填写并回交了800多份采访报表。

(2)成立就业自助小组

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成立就业自助小组,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应聘技巧的演练。以支部委员为责任人,把学生党员分组成立就业指导小组,独立承担部分就业指导课备课,并参与整个就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与就业指导课充分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增强学生就业和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党员帮扶就业”机制

学院党委对每位学生党员做好就业帮扶援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明确每位党员做好就业的了解、宣传、教育、统计工作的责任;二是成立党员就业责任小组,划分宿舍责任区、实习小组责任区,负责就业信息的传递、毕业就业的跟踪。三是党员“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双困生”,重点帮助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生,帮助 2 他们坚定信心,积极找工。

(4)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①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学院党委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开拓,现已开拓一批长期、稳固的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就业等提供了良好平台“预就业”机会。目前已与沃尔玛、中移动、可口可乐等近80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②建立了企业“座堂”制与企业“拜访制度”,定期举行“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等品牌活动,聘请著名企业为客座教授,有关人员来校宣讲,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咨询。

(三)搭建专业技能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党员竞争能力

依托“党建特色主题活动”示范点的建设,把党、团组织生活与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紧密相连,由学生党支部策划、承办各类专业技能实训、竞赛活动。我院专业技能比赛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届参与人数均超过学生总人数的60%,党员参与人数100%,参与面广,影响力大。自08年来我院学生在专业比赛中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09年06月学生党员陈隆盛获第四届广东省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总决赛亚军,全国三等奖。09年6月学生党员陈华霞、陈凤平在第三届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创业IDEA大赛中获一等奖;首届湛江高校“动感地带杯”校园营销策划大赛中我院包揽第

一、第二名,获奖选手全部是党员。2010年4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大赛党员带头参与,最终我院获得“全国最佳组织奖”及单项第一名、第三名。2010年5月在第七届广东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喜获银奖,参赛选手均为党员。

(四)成立学生党建办公室,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商学院学生党建办公室是根据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为 3 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于2010年12月25日成立了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学生党建办公室挂靠于学工办,下设办公室主任、组织部、宣传部、督导部、实践部。各部门分工明确,团结合作,高效运转。办公室主任兼学院党建联络员,主要起统筹全局、协调各部门的作用,组织部主要负责学生党员管理、考核、培训、发展、述责答辩考核等;宣传部负责建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宣传平台;督导部负责党员的教育培训教育及评比工作;实践部负责学生提高素质的活动开展组织各项党员活动。自学生党建办公室成立以来,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呈现有序、高效的局面,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加强。

(五)开展“每周一文”活动,创新党员教育载体

通过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2008年9月,我院党建工作中率先试点推出“每周一文”活动。“每周一文”活动采用“阅—写—讲—筛”的形式,由各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员每周阅读一篇不限题材文章,包括时事新闻热点、激励故事、管理知识、世界经济、职场测试、就业形势等,撰写心得评论,作者在支部组织生活中通过演讲向党员们推荐分享作品,学院党委对各支部推选的优秀文章进行筛选,在网站张贴精彩文章,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去分享,去学习。

截止目前,“每周一文”活动已成功开展了48期,共创作作品965篇,约90万字。学院每年还将每周一文装订成册,激发了党员的写作热情。学院党委通过“每周一文”这一载体,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党员培养成政治上过硬、学习上带头的先进分子,推进学校组织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

二、成效与体会

(一)工作成效

2010年我院“支部建在班上”、“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被评为优秀示范点;获庆七一“唱响红歌心向党”大型歌咏比赛一等奖;获我校“党在我心中”七一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获“先进学生党支部”称号。学生考研成绩进步明显。08年我院无一人考上研究生,09年也仅有一人上线,10年共有32名同学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6人被录取。不管是上线人数还是录取人数都较往年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名列前茅。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四级通过率均居全校第一。截止10年初,我院06-08级四级通过率约为67%,有13个班过级率超过70%,国贸专业个别班过级率甚至高达94.34%。学生文体比赛成绩突出。近两年,我院学生团体在校运会、三好杯篮球赛、烛光杯足球赛、健美操、排球赛等大型体育项目中屡获佳绩,共获得6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

(二)体会

1、必须加强对党员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以提高党员教育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和手段,方法的使命就在于引导人们的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在党员教育中,我们只有运用这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对党员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以提

5 高党员教育的效果。使党员教育工作沿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时代主题、社会环境与实践活动的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不断地发展变化,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因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方法也应不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发展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在探索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方法方面取得不少成效,应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

2、入党“述责答辩制”是创新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呈现出结构多层次、思想多元化等新特点,给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如何建立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长效机制,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述责答辩制”作为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和保证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长效机制在我国部分高校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去年3月份,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绿治国曾对党员“述责测评”机制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做了论述。浙江工商大学王晨曦、苏州科技学院孔繁敏、福建农林大学肖红新等学者都结合实际

6 工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述责答辩制”的构建和实践。我国华东、华北、西南部分高校已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实行述责答辩制,特别是上海地区的高校,推行面更广,他们均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实践证明,党员“述责答辩制”是高校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建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已经有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据调查了解,目前广东高校实行“述责答辩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多,笔者认为我校应借鉴以上高校的成功经验,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实行“述责答辩制”。

3、结合学生专业,学生就业,社会企业,是增强党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如何增强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始终是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长期以来,我校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较为完善规范的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效果不明显”和“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如何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几年来我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主要是把党员教育工作主动地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相结合,结合实际,紧扣关键点。践证明把学生党员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实训、就业储备结合起来,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党组织活力、增强党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学生党员教育

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 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总结(6月)

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

学生党员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学生党员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效果(商学院党委)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效果(商学院党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